102 P237L10-P237L13 |
P237L13P238L13-儀軌受法
原文:P237
【由聞 是已,於 菩提心,心 極決定。】【由是 能攝 大乘 教授 一切扼要,(一切成就 大寶庫藏,超出二乘 大乘特法,策發 菩薩 行 廣大行,最勝依止,應知即是 菩提之心。)】【(於修此心 當漸增長 勇悍歡喜,如渴 聞水,)】【乃至多劫 以 希有 智,最極 深細 觀察 諸道,諸佛菩薩 唯見 此是 速能 成佛 勝方便故。(如《入行論》云:「能仁多劫 善觀察,唯見此能 利世間。」)】P238 102B
【如是 以佛菩薩 知識為證,立彼等前 立大誓願,未度有情 令 度脫 等!。】【次見有情 數類頻繁 (多) 啊 行為 暴惡,或見 長久 須經多劫 勵力 修行,或見 (二) 兩種資糧 無邊難行 皆須 修學,為 怯弱 緣,若更捨置 發心 重擔,較 別解脫 他勝之罪,尤為 重大。】【如《攝頌》云:】【「雖經億劫 修十善,欲得獨勝 及羅漢,爾時戒過 戒失壞,發心重過 他勝罪。」】【此說 菩薩 毀犯尸羅,以能防護 二乘 作意,即是菩薩 最勝尸羅,故若失此啊 即是 破戒。】【若未捨此,縱於五欲 無忌受用,猶非破壞 菩薩不共 防護 心 故。】【即前經云:「菩薩受用五欲塵,皈依佛法及聖僧,作意徧智願成佛,智者應知住戒度。」】【若棄如是 所受之心 哪,則須長夜 馳騁惡趣!。】【《入行論》云:「於少! 惡劣物,由意 思布施,若人 後不施,說為 餓鬼因。若於 無上樂,至心 請喚 已,欺 一切眾生,豈能 生 善趣。」】【是故此論又云:「如盲 於糞聚,獲得 妙珍寶,如是 今偶然(爾),我發 菩提心。」謂當 思念 我得此者 極為希有,於一切種 不應棄捨,更當 特緣此心,多立誓願 剎那 不捨。】【謂 當思念 我得此者 極為 希有呀,於 一切種 不應 棄捨啊,更當 特緣 此心,多立 誓願 剎那!! 不捨。】
【第二者,如是不捨! 尚非 滿足,須 晝三次 及 夜三次 勵令 增長。】【此復 如前 所說 儀軌,若能廣作 即 如是 行。若 不能 者,則應 明想 福田,供諸 供養
修 慈悲等 六返 攝受。】
解說:
102A 00’00”
[是 自己呀 實際上 在 觀察 這一個 力量。] 102A 00’09”
當我們 真正的 體驗到了這個 「有支」的 力量以後啊,啊 我們 就 發現,「下一生」固然是 這個 力量啊 引導你 去,就是 我們 「眼前的」任何一件事情,啊 下一個 步驟 怎麼個 作法,都是 這個力量 推動你,所以叫 「引生 後有啊,有 大勢力」。這個「後有」就是 從 現在 向後 去 你的行為,它 主要的 就是 這個力量 在 推動你,主要的 就 這個力量 在 推動你。
啊 那麼,所以 說 我們 曉得 苦,要 避免 苦,那麼 找到 苦因,那 現在呢 推向 你苦的 是這個;你要 快樂,推向你 樂的 是這一個。啊 然後 你 觀察到 這一個力量的 存在 以後,你 進一步 說:欸 對,現在 我 找到了,那個 毛病 在 這一個地方,啊 問題在 這個地方,問題在 這個地方。所以 你 抓到了以後啊,你在 這個上面 說,如果 它 為什麼、哦 為什麼會 轉向 這個方向,或者 向 那個方向,這個方向 是 流轉生死,這個方向 是 還滅生死。那麼,那個時候 你呀 了解 這個 因由,啊 所以 順著 無明 相應的 愛、取 的話,就 流轉;然後呢 順著 正知見 相應的 這個 精進、善法欲 的話,就 還滅,就 這樣。所以 當你 觀察到了 這一個 以後的話,你 起心 動念 等等 的話,那 就是 非常 明白,非常 清楚的,嗯,就在 因地上面 防它。所以 對於 整個的 我們的這個啊 (關) 概念啊,很清楚,很清楚 了,這樣。否則的話,我們 任何一個人,事情 到了 那個時候啊,你 就 沒有力量,也 沒有辦法 擋得住。102A 02’10”
啊 昨天 我們這裡 有一位同修 離開 這地方。嗯,他 就 跟我 說,來了 以後啊,他 非常 歡喜、非常 好。那麼 這個 走的時候,他也 跟我 說:「唉呀 聽了這個啊《廣論》實在 好啊」,我說:「既然 實在 好,你 為什麼 要 走呢?」,啊 他就說,啊 因為 他 沒來的 之前哪,已經哪 啊那時候 接觸 一個 什麼,他就 非常羨慕 這個地方,一直 心心 念念 覺得,啊 這是 一個 很好的 因緣,那麼 但是呢 後來 其他的因緣啊 就把他 岔開了。人家 說:「哎喲,這地方 很好。」他就 來,來了以後 他 固然覺得 這個地方 好。所以 他 前面 那一段時候啊,他 一直是 覺得 既然 眼前的 狀態 那麼 好,那麼 也就 算了。102A
03’02”
欸 偏偏哪 喔他 父親啊 啊 生了病 ,而且 非常 嚴重。那麼 在 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 當然 父親是 絕對。他是 一個 很好的人,那麼 他去 看 一次、看 兩次,那他 家裡的人哪 總覺得 嘶..。那 我們 曉得的,一般 在家人,說 這個兒子 出了家 ,那 絕對 不可以的。何況,他 家裡的人 其他人 又 不信佛,哎喲 都 很擔心啊,就 這樣。那 他父親 又是 這樣,那麼 他 又為了 這個孝心 所使。他 那個時候啊,雖然 這裡 有 這麼 好的 一個 因緣,他 未嘗 不 歡喜;有的人 不懂、不歡喜,那是 無法 可想的,他 不能 契入嘛。啊 最後啊,他在那兒 正在徘徊 兩可之間 啊,欸 那 後面 這個力量 就 來了。啊 這就是 「有!!」,很 簡單、很 明白。就是說 他 本來 就是 有 這種力量啊,非常 強盛的力量,他 一直要想 到那地方 去,結果呢 被 其他的因緣 岔到 這裡來了,等到 有 其他的 這個因緣 役使他 那樣 的話,他又 去了…。102A 04’04”
那 所以 我們哪,你 你能夠 平常的時候 了解了 這 一點哪,啊所以 為什麼 說,啊 我們 談到了那個 樸窮瓦 大 善知識 十二 有支 當中 修心,這個 特別 提出來的 原因 之一。就是說 在我們 來說,現在 我們 非常幸運的 能夠 遇見 這個 圓滿的 教法,了解 成佛的 中心 在 什麼地方,那麼 那個時候哈,我們 自然而然 會 全部精神 貫注在 這個裡頭 去。儘管如此,但是 因為 以前 造的 很多業,這個 就是 「有」的 力量啊,它 會來 影響 我們的,影響 我們的。所以呀,如果 你從 這一個上面 能夠 注意到了 以後啊,你就 會 怎麼樣的 想辦法 在 這個 重心上面,啊 換句話說 這個是 中心問題上面哪,你 把它 加強,這是 集聚資糧;然後呢,以前哪 跟它 不相應的 這個 力量啊,啊 想辦法 把它 消除,這個就是 懺悔業障…。所以 懺悔業障的方法,他 前面 告訴我們 哪兩種啊?就是 悔 所 損,對治 所 損,對不對?,啊 這個就是 我們現在 為什麼 一定要 懺悔。乃至於 世間法,上次 我們談到《了凡四訓》的 時候,他也說:沒有…,談 在談積善 之前哪,先要 改過,為什麼? 它 這個原因 都在 這裡,原因 都在 這裡。啊 否則的話,一 一個因緣 一打閒岔 的話,你又 被去了,又 去了…,這樣。102A 06’06”
所以 現在 在 這地方啊,我們 第一件呢 是 特別的啊 把這個 菩提心 教授的 重點哪,要 特別的 加強。現在 這地方 我在 講,完了 以後呢,你們應該 多 思惟 觀察,多思惟觀察。如果 有 時間哪,更應該 去 看看那種 大經、大論,譬如 像《華嚴》哪 等等啊。啊 這個地方 就是 讓我們哪 心裡邊哪 把 這一個力量 ---這個 就是 業,這個就是 有,啊 哦 啟發 我們的 正 知見;然後呢 由 正知見 帶著 頭,然後呢 正精進,所謂 善法 欲,把 這個力量 提得 很強。同時 對 以前 沒有 正確認識之前的 這種 錯誤的習性 等等啊,儘量的 把它 拿掉 它,儘量的 把它 改掉 它。這個習慣哪 很不容易 改、很 不容易 改。這 習慣 實際上 是 什麼呢?就是「有」嘛,啊 前面 一再說的,這一個 是什麼啊?就是啊 這一個 行 薰習 識,啊 這個行為呀 不斷的 薰習,在 識田當中 留下的 影響,這個 就是 習慣。這 習性 之 難改啊,啊 剛才雖然 是一個 小 地方,哦 處處地方 告訴我們,我們 真正 修行 的,應該 從 哪一些地方 去 注意 起…。102A 07’38”
啊所以 我們在、在這地方啊,啊這個 看看,說 哦像 阿底峽尊者 這樣的 人,他 遇見 這麼多 教授 以後,他 心裡邊哪 還是啊 說:到點 什麼方法 才是 能夠 最快的 達到 這個 圓滿成 佛 呢?… 那麼 阿底峽尊者 這麼 了不起的 人,他 在 這一個 關鍵上頭,還是啊 有! 模稜兩可的 這種。告訴我們:喏 現在 我們,何況 是 我們哪,更應該 在 這個地方啊,不要啊 讓 這種 模稜兩可的 這種情況,消耗 了、空費了 我們的 歲月。我們 往往 在 不知 取捨當中,就 不曉得 怎麼辦,那就 莫可奈何 就 停在這裡,一停 啊呀 哦 短則 幾天、幾年,長則 啊 多生 多劫,這 這樣,就 這樣 浪費掉了。那 這 第一個。102A 08’49”
第二個呢,(有) 所以啊,他去 ,啊 問 各式各樣的人,乃至於 在 這個地方 祈求 佛 菩薩。欸 它 不管在 任何一個 地方,他 都 告訴他,中心 在 哪裡啊? 中心在 這一個上頭。實際上呢,經論上面 也都 在 這個地方。啊所以 這個地方 我們 要 了解,把 這個概念 弄得 很清楚。啊 說,對於 這個道理呀,你要 認識,認識了 以後 呢,照著它 努力的 如理 思惟,內心 上面 產生 決定不移的 見解,啊 決定不移的 見解。102A 09’34”
那麼 如果 我們以前哪 有了 這種 強有力的 習性,那時候 有 兩種 可能:有 一種可能哪,對不起,這個 習性的力量啊 很 強,你就 被它 牽著走了。還有一種呢,雖然 眼前 沒有被它 牽著走,萬一 碰見一個 其他的因緣 的話,你又 跟著這個因緣 就 跑掉 了。所以 我 剛才 舉 我們 走掉的 那個同學,就是 這樣,就是 這樣,其他的因緣 一來的話,他又 跑掉了,雖然 難得的 得到了 這個 非常殊勝的東西。所以 我們哪 在 這個地方,要 特別的 想辦法,把 這一點 上面哪 要 把它 把握 得住…。所以 我們看 那個 這個 倒數 第四行:102A 10’22”
【由聞 是已,於 菩提心,心 極決定。】
啊 那是 阿底峽尊者的,現在呢,我們哪 應該 從 這一個地方啊 學習 起。我們 一生的 生命哪,非常的 短促。說了 阿底峽尊者,我就記得 尊者的傳記上面 有 這麼 一段 公案:他在 西藏的 時候啊,是,的確的,整個的 西藏的教法 靠了他 才能夠 振興,才能夠 恢復。所以他 跑到 哪裡啊,都把 那個地方的 錯誤、流弊,一一都 改正,就是 這樣。那麼 有一次啊 在 一個地方啊,也是 當地的 一個 很 有名的 一個 善知識,啊 就是 可以說 啊 啊頂尖的善知識當中的 一個!!,啊 跑得來 就 問他 關於 宗派之間的 很多 特別的 意義。阿底峽尊者 怎麼 回答?「啊,你的 生命 有限哪,啊 很短哪,是,你 儘管 可以在 這一個 問題上面哪 探討得 啊很 清楚、很 明白,可是 對你 整個 修行 過程 當中,眼前 這個 條件 來說,有 好處 嗎?」,ㄥ 想了 半天,對呀、對呀。102A
11’58”
你 必定 先要 「根本因」把握住啦,「根本因」把握 住了,始終 注意呦。然後呢 你 再進一步 「足具 圓滿因」,那個時候,你 做什麼 自然而然哪 都 跟它的 相應的。譬如說 方向,你 必 先一個 你出去 幹什麼? 你說 我到 哪裡去,然後 你做 那一些事情 的話,自然 啊每走一步 都 跟它 相應。否則的話呢 你 知見 越廣博,唉呀,你 這個也懂,那個也懂,那個也懂,你 始終是 一盤 散沙。就像 茫無頭緒的啊 到處 去,一下這樣、一下那樣、一下那樣、一下那樣、一下那樣 忙了個 半天。啊 你說 他不懂嗎? 是 樣樣懂;說他懂嗎?是 一樣 都 不懂,啊 就是 這個 狀態。102A 12’44”
啊 所以 他 就 問他囉,說:「那麼 這樣 的話,啊 應該 怎麼 辦呢?」說:「你 應該 趁 這個 機會呀,就 中心 教授 在 什麼地方 你要 把握住呀。」欸他就 問他:「那麼 什麼是 中心教授 呢?」非常簡單,就是 現在 我們這裡 說的 這個,怎麼樣 你 了解 世間 真相當中,然後呢 把 這一個啊 深入、推廣,必然 會走到 大菩提心 這一條路上面 去,這一條 路上 去。然後呢,而 要想 達到 這個 裡邊,他有 指出 幾個 根本的 原因,又《廣論》上面 我們都 說過了。啊 要想 徹底圓滿 解決,就算 對 自己 來說,非 成佛 不可,這是 不退 小乘的 最大的 因,最大的 因;而 要想 策發 這一個 大菩提心的 因,最 強有力的是 慈悲,這樣。然後呢 以 這個概念,先把 大菩提心 建立起來。那麼,大菩提心 建立起來呢,進一步 的話,圓滿 大菩提心,那一個時候 你 再 學 這個什麼 東西,就是 這樣,這一個 才是 真正 最 重要的啊…。102A 14’04”
啊 之所以 同樣的 在 這一個 地方啊,現在 在我們 這一個地方的 特別的 重點,要 注意 ---根本因 始終是 厭離心、菩提心。然後呢 你有了 菩提心,要 圓滿 這個 菩提願,那麼 再 緊跟著 下面 學的 那一個。如果 拿我們 修行 來 說的話,兩件事情 ---懺除 業障,集聚資糧;拿 那個 修學的(層立) 層次 來說 ---戒、定、慧,那個東西啊 都 繞著 這個 中心哪,慢慢、慢慢、慢慢、慢慢的 這樣。所以 他 下面 說:102A 14’42”
【由是 能攝 大乘 教授 一切扼要,(一切成就 大寶庫藏,超出二乘 大乘特法,策發 菩薩 行 廣大行,最勝依止,應知即是 菩提之心。)】
ㄥ (整) 為什麼原因是 這 這樣呢? 這 因為 這一個 東西呀,是 整個 大乘 綱要,最 重要的 關鍵。是 一切 成就的 寶庫,你要 (使) 成什麼東西,它 真正的 重點 那個上,要 超出 二乘 大乘的 特法,都是 這一個 菩提心。102A 15’11”
【(於修此心 當漸增長 勇悍歡喜,如渴 聞水,)】
所以 眼前 我們 真正 重要 的啊,怎麼樣啊 去 (到) 修 它,去 「增長 勇悍 歡喜」。一直到 什麼呢? 欸 心裡面哪 ---如渴 聞水。啊呀 渴得 不得了,一心一意呀 只求 這個。那麼 現在 我們 也是 這樣,一心一意呀!! 我 只想什麼? 要 求 成 無上 正等 正覺…。而 這個 心,等到 你 一旦 策發了 以後啊,自然而然 以後 你 多生 多劫 一直 有這種 力量 在,這樣。102A 15’48”
同時 當你現在 策發了 以後,單單策發 還 不夠,我們的 這個 行持本身啊,也在 這個上面 繞著 這個 轉。所以 當你 因地上面,這樣子 繞著 這個 轉,哦 然後呢 自然 將來 感果 的時候哈 ---那 我們現在 已經 了解 了,感果的 時候 幾樣東西 主要的:異熟、等流、增上。既然你 跟 菩提心 相應了,當然 你的 行持 也 也跟它 相應,所以 這個 異熟 漸漸在 增上;然後呢,因為你的 當時的 時候 心裡邊 是 這樣的,所以 那個時候的 心裡面哪 也 繼續的 來;同時,由於你 修持的 環境是 這樣,所以 外面 這個 增上果 也是 這樣,你會呀 不 一直在 在 在 這一個 好的、自他相應的 環境 當中啊,慢慢、慢慢、慢慢 的啊 越跑 越上。眼前 這個情況 已經 不錯了,那麼 越來越上 的話,當然 會 越來 越好,而這個 當下本身 就在 這地方,所以 我們 第一個啊 要 把握住 這個 中心。102A 16’58”
那麼 這個道理 我們哪 已經 了解了,所謂 這個 把握住中心的話,始終 記住:不是 嘴巴上面 講的道理,而 是說 我們 內心當中 對 這個 行相 有所 認識。以 最近 來說,大家真正的進步 在什麼地方呢? 就是說 以前 講一些 道理,現在 那個道理,你在 肯在 精神上面、心裡上面 下功夫,你就 體驗到了,真正的 業 就是 從 這一個地方 開始的。所以 你現在 處處地方,在 增長那個 善淨之業,那 就 對了嘛,那就 對了嘛,啊 所以啊,是 102A 17’38”
【乃至多劫 以 希有 智,最極 深細 觀察 諸道,諸佛菩薩 唯見 此是 速能 成佛 勝方便故。(如《入行論》云:「能仁多劫 善觀察,唯見此能 利世間。」)】
啊 我們哪 是要 這樣去 修,乃至於呀 多劫,啊 時間 是 這麼 長,這個「多」是 是表示 長時間的;而且呢 還要什麼?「希有 智」。所以 對於 這一點哪,是 一般 普普 通通 愚癡的 人哪,的的確確 不容易 了解,啊 不容易 了解。然後呢,我們 要 真正 深入的,還 的的確確 要 用 那個 智慧,這個智慧 還 不是 普普 通通 的啊。102A 18’27”
然後呢 要想 進入 這樣的智慧,注意,關鍵!!在 哪裡? 關鍵 就在 親近 善知識!!,然後呢 聽聞 正法,得 正知見,如理 思惟,這個 太重要,太重要了,太重要,太重要了。所以 前面哪 告訴我們哪,如果 說 你 得到了,固然 好,啊如果 得不到,或者 還 不穩固 的話,應該怎麼辦?第一個啊,欸 依止 善知識。依止善知識 有 兩類喔、有兩類喔,第一個 尊長善知識,第二個 同行善知識,就是 這樣。所以啊 在那個 大乘的 戒當中啊 有一條哇,這個 大乘的 菩薩行者啊,他 跟那個 聲聞乘的 行者,不能 共住 七天,超過七天 犯了 戒。為什麼 原因?因為 因為 人與人 之間 共處(ㄔㄨˇ)啊,他 不知不覺當中,他 互相 會 影響的…,這個 識的本質 就是 如此。我們 凡夫之所以 凡夫,就是 識,識本身 一定是一個 能識,識 那個 所識,啊 所以 根、境 相應 產生 識。所以 我們這個 心 是 離不開 境的,當你 所對的 那個境 是 這樣的話,你 不知不覺 受了影響了,啊 所以 這個善知識的 這樣的 重要。102A 19’57”
所以啊,為什麼 這個 僧團的 重要,而這個 僧團 不是 說,啊 我今天 剃了個 頭啦!,然後呢 穿了 這件 衣服啦。這個 僧團 一定 是什麼呢? 諾,不管 形狀 也好、內心也好,這個 完全要 相應,完全要相應。我們所以 分 形狀 跟 內心 的話,因為 就 形相 來看,確實 如此,而 產生的 這個力量 的話,那個時候 心境哪 是 互相影響的。你 看見了 這個 境,你就 對 這個 境 有一個 反應,所以 你的反應是 是你 心裡的事情,但是 卻由 這個 境界呀 引發 你的,所以 你的 心 不離開 那個 境。反過來,那個 境 之所以 如此的話,還是 因為 你的 心 而 影響到的;譬如說 你心理像 這樣 想,那個時候哈 或者 你說 這個地方 不對,我 換一個地方,或者 這個地方 你要 這樣去 弄它。眼前是 如此,實際上呢 將來 我們 感得的,就是 我們現在的 心裡面 所 感得的。唯識上面 更是 說,一切 都是 我們的 唯識 所現的 相分(ㄈㄣˋ),這 不是 很 明白 嗎?… 102A 21’14”
所以 這個地方啊,特別告訴我們,啊 說 我們哪 真正 要 這個的 就是 什麼 呢? 要 要依靠 這樣的 一個 善知識。(其次呢 這個是 啊不還沒有說 是) 所謂 善知識 之所以 善知識,啊 一定要 了解,不是說 跟你 好朋友,兩個人,哎呀,親親熱熱的,沒什麼事情的啊,你 安慰安慰 我,我 安慰安慰 你,聊聊天,專門 幫忙我們哪 啊做壞事,哦 那個是 最大的 大惡知識。這個 做壞事 不是去 殺人放火的 善知識喔,他就是 看見你,「哎呀,某人哪,你 辛苦啦,休息 休息 啊」「啊 哎 對、對,好、好、好」覺得:欸 這個 跟我的好朋友。啊 絕對不是 這樣啊,這個 你們 千萬 注意呦,啊 這 一定是 策勵我們,告訴 我們 這 世間的 苦啊,然後的 苦的因 是 什麼啊,像 這樣的 要 策發我們 精進的,這個 才 是啊,就是 這樣啊。102A 22’18”
那 今天早晨哪,還有 一個同修啊 在 那地方啊,我們 再來 隨便 談起了:啊 最近哪 他們的 情況 如何啊? 他說 比較 好一點。那 平常啊 他因為 身體 比較 不大好啊,所以 心力 比較 弱啊,所以 我就 給他 說:你現在 經驗 懂不懂 為什麼 世間 講 心理 建設,我們 講 正知見? 平常的 時候啊,就是 這個,因為 一向的 這個 宿生的習慣,所以 這一生 養成功啊 身體也 比較 差,心情 自然 萎縮,那 坐在 這個地方啊,就是 這樣。實際上呢,這個 相是 什麼啊? 這個 相 就是 他的 心,這個 相 就是 他的 心。他 慢慢的 越來越縮、越來越縮、越來越縮,縮到 最後啊,一定像 一個 蚌相,或者 螺螄 一樣。啊 那個啊 今天 一曬太陽,啊,張開來 曬曬太陽,那 一下,好了,關在那裡,一關 關在那裡,牠覺得 天下無事。真的嗎?,不是 的呀,那個螺螄 也是 這個 樣的,哎呀,要 肚子餓了 找東西吃 去了,跑得 去。啊 不要 曉得 你們看見過 螺螄 沒有啊? 我就 看見,很好玩。你 一碰,牠就 一縮,欸,縮在 裡邊,好像 人家 碰不到,「咕嚕」掉到地面去了。啊 所以呀 佛 說啊 螺螄、蚌殼 類呀,一睡 一千年哪,這一個啊 這種啊 安慰 是 萬萬 不能哪,這樣。所以 你 心裡面哪,打起來。102A 23’40”
哦 這個 很 明白,這 我們 所以感得 這一生的 不理想的 什麼啊?宿生的 因果。既然 你感覺 怕,那你 了解了,這個 如此因 感 如此果,這個 現在是 身體的 弱,現在的 很多 環境的不理想,莫可奈何。正因為 現在的 不理想,是 苦,所以 你曉得,眼前 因地當中,一定要 把它 做對,哦 「做對」的 第一件 事情 ---正知見。啊 所以 說,你 就算 事情 做不到,你 心裡 說:「我 一定要 做到 它,我 一定要 做到 它」。這個 心哪,先要 建立起來。你有 這個 心力 建立起來 的話,然後呢 自己 內在的 因,外面 互相的 策勵,那個 這是 我們 所以說 重視什麼? 重視 前面 善知識的 這個 道理…,而 不是在 剛才 說的那個,那 第一個。102A 24’35”
是 第二個呢,你要 如理的,要 多 啊 看、多 讀 這一個 大經 大論。那個 大經大論 是 什麼啊?無垢的 經論,這個 概念 很重要。那個時候 才 給我們 正確的 認識,啊 而且 這個 時間 恒長、勇猛!!,啊 只有 在 這種!!情況之下,你 才 有 機會,才有 機會。因為我們 無始以來的 這個 習氣,這個 力量 非常強、非常強,這 力量 非常 強、非常 強。如果說啊 你 不 認識,固然 絕對 談不到;你 認識了,不 努力 作意 對治 的話,它 還是 一樣,沒有 用。所以 它 需要 兩個 條件:第一個,一定要 正確的 認識,第二個呢,認識了 還要 作意 對治。否則 你 不知不覺當中,那 我想 我們 都有 這個 習慣吧,你 並不 曉得,在 不曉得的 行為當中,都是 照著 老習慣…,對不對? 我想 這個 人人 體會得到的,所以 你 要想 把它 扭過來,只有一個辦法,就 作意 對治。102A 25’51”
這是 所有 為什麼啊 大家啊,啊 我 跟你們說 要 看那個《了凡四訓》。《了凡四訓》當中啊 有 兩點 對我們 特別有用:一個是 前面的 袁先生,他 自從 見了 雲谷 法會禪師 以後,決心 要 改過了 以後,那個時候 他 內心當中,有 兩句話,從前 只是 悠悠 放任,這是 以前的;現在呢,以後啊 自有 一番 戰兢惕厲 現象。那個 就是說,他 正確的 了解了 以後,真正 要想 改過來,必定要的 作意 對治,他 一直在 作意對治 它 ---欸 不要 讓那個 老毛病,不要讓 那個 老毛病,不要讓 那個 老毛病,就是 這個。否則 的話,你 就算 認識了 以後啊,沒有 用。所以 它 那個上面 告訴我們哪,天下的 英雄、豪傑、俊彥 不少,但是 他 為什麼 改不過來呢? 只有 兩個字 ---「因循」,啊 就是 照著 老樣子,「苟且」,就是 這樣,啊 他 未嘗 不知道,但是呢 他就 沒有 作意對治。102A 27’12”
啊 這是一個 很重要的概念,不是 我們現在 懂得了;往往 有的時候 懂得了 以後啊,反而 還 增長 很多 毛病,開起口來呀 比誰 都懂,但是呢 自己的 行為呀 是 老毛病。啊 這種東西啊 那是 很可惜、很可惜的,這種人 將來 變成功 什麼啊?三世怨的 時候哈,就是 那種 世間 很聰明的人,腦筋 非常 好。有 很多人 你看他 腦筋很好,但是呢,哎呀 倒 做什麼 事情啊,都是 到處 碰壁,他自己 還 覺得 很 聰明一等呢。那 這種毛病 就在 什麼上面?就在 這個 上頭。啊欸,你說 說他 不知道嗎? 他 知道的,但是 行為嘛,他 不相應。因為 行為 行為 不相應,所以 感得的 好的果報 沒有;因為 腦筋 肯動,所以 這一世 還是 有 這個東西,這 第一種。102A 28’08”
第二種呢? 後面 像《俞淨意公 遇竈神記》 這段 公案當中,他 特別 說的 是 什麼? 他 自己呀 並不 自己 正確 了解,他 並沒有 想 真的想 做惡喔,他 還是 很想 做 善諾。他自己 喔 喔唷,惜字、放生,跟了 很多 同修 大家 做 那個什麼、做這個。嗨呀 大家 做了 很多 善事,嘿 結果啊,一點 好報 都 沒有。幸好 他 還呀 肯 恭敬 那個竈神哪,所以 那個 竈神 說呀:「因為你 一向啊 對我啊 很 恭敬 侍候啊,所以 我今天 告訴 你呀。你以為 做了好事啦,結果 上帝派了一個 日游使者,跟了 你 三年呀,你 一個好事 都 找不到,只看見 你的 意惡 重重啊。」這個 也說明 什麼啊?第二點 說明哪,我們 往往啊 自己呀 不知道,這個是 更嚴重的。啊 然後呢 他 不知道啊,還找 種種.. 他 不是 藉口啊,他 每年 還 抱怨,還 寫 那個疏文 報告 上帝:哎呀,說 我做了 這麼多 好事啊,怎麼 一點好報 都 沒有啊,只有 惡報啊?。102A 29’22”
102B 00’00”
這是 關於 這個地方啊,像 跟我們 日常生活 相關的 幾個 典型的 例子啊,來 告訴我們 策勵一下。我們今天 難得 有 這個 機會,得到了 這樣的 完美 殊勝的 教授,我們 務必 想辦法,採 種種的 方法,怎麼樣 使這個 圓滿的 教授啊,能夠 真正 運用,改善 我們 自己的 人生,那樣。啊 102B 00’35”
那 下面 說「諸 佛 菩薩 唯見 此是」,沒有 一個 例外的,啊 佛 菩薩 這 都是 這樣,這個 才是 真正 最 快速 成 佛的 殊勝 方便 故。下面 引 這個 論上面 這一句 話,啊 引那個 論上面 這一句 話。欸 前面曾經 說過,哦 阿底峽尊者 到 西藏去的 時候啊,啊 人家問他 說 最好的啊 找一個 快速的 方法 啊能夠 成 佛,阿底峽尊者 怎麼說啊?「哎呀,我也 希望 有 這個,我也 在求 這個啊,啊 我也 巴不、急不得 不要 這樣的 修啊。但是 據我所知啊,說啊,不修 菩提 心、啊 不學 菩提心,啊 然後呢 不根據 菩提心 去 學..,修、行 圓滿 兩種資糧的 佛法啊,不知道,我可 不知道,佛經上面 也 沒有。」啊 這是 非常清楚、非常明白。而 阿底峽尊者 所 代表的啊 是 什麼呢?就是 當年 印度 小乘、大乘、性宗、相宗、乃至於 各派的 傳承的 中心,啊 說得 這麼 清楚、這麼 明白,這麼清楚、這麼明白。不但 我們 世間的經典 他都看見…,在大家 看 看他 那個 傳記當中,他到 後來,或者 定中,或者 夢中,看見 很多 空行 世界,啊 從來 沒有 看見過的,他都 看見過…,啊 過目不忘。但是 他卻 沒有 看見 說,啊,居然 有 不要 菩提心,居然 不要 積聚 兩種 資糧 能 成佛的 方便,他 沒 看見,啊 就 這樣。所以 前面哪,我啊 重新 把 這一點哪,用 很 通俗的 話 來 大家 策勵一下、鼓勵一下。我們 翻過去…,發了 這個心 啦,下面哪 還要 讓它 增長啊,啊 增長 啊。102B 02’50”
「正令增長 所發心故,修學 六次 發心」,這個 分二:「不捨!所發 心願」,第一個,不要捨棄啊;第二個「學令 增長」。
平常的時候呢,我們 造的 世間 染污之業,還要 造了這個 增長;現在 我們哪,反 過來啦,不但 淨除,而且 徹底的 圓滿的 要達到 啊佛的 成果,所以 學 會了,不可以 再 捨棄。實際上呢,我們倒 不是有意的 捨棄,而是說,你 不作意 對治,不 精進努力的 時候,它那個 無始以來的 習染哪,一下 又來啦,一下 又來啦,一下 又來了,來的時候 你又 不知不覺 跟著去了,這個是 我們 眼前 最應該 注意的地方。啊 然後呢? 這個 對治了,把 已經學會的東西啊,再 怎麼 增長 它,而 不是 增長 以往 流轉生死的 那一些 染污之 業。102B 04’02”
【今 初】
那 第一個。102B 04’04”
【如是 以佛菩薩 知識為證,立彼等前 立大誓願,未度有情 令 度脫 等!。】
先 是 說 前 前面 的,就 是啊 受這個 願心、發 那個 心,啊 在 佛、菩薩 前面 立那個 大誓願。102B 04’22”
【次見有情 數類頻繁 (多) 啊 行為 暴惡,或見 長久 須經多劫 勵力 修行,或見 (二) 兩種資糧 無邊難行 皆須 修學,為 怯弱 緣,若更捨置 發心 重擔,較 別解脫 他勝之罪,尤為 重大。】
那麼 你 發了 這個心 以後啊,緊跟著 並不是 停在 這裡 喔,要去 做 啦。你 做的時候啊,你 一看哪,哎呀,要 度的 人,要 度的 這個 有情啊,是 不但 人數 多呀,而且 種類 是 千差 萬別 啊,這個 種類的 千差萬別 當中啊,這個行為 是 非常的 糟糕啊。啊,這個 這麼多的 人哪,已經是 看了 就 頭痛;還有 那些人 當中啊,又這麼個 惡劣啊,這樣。哦 不但 人多、惡劣,而且呀 時間 要 這麼 長啊,啊,看看 哪,發心 是 容易啊,做起來 就 難了,啊 做起來 就 難了。那 而且 進一步,說 從另外一方面 算,你要 成佛 的話,要集 福智 兩種 資糧,而 集 每一種資糧啊 真是 難做 極了,都要 去 做。啊,那個時候 心裡面哪,就 覺得:嘖 哎呀,這 不行啊,這個 是、是、是、是.. 心裡面啊 就 會呀 退 怯了。102B 05’53”
啊 於是 在 這種情況 之下啊,「更 捨置 發心 重擔」,那時候啊 發了心以後啊 又退了。這一個 發了心 以後 退,這一個 罪呀 非常 大、非常 大,比 這個啊 別解脫的 他勝之罪啊 還要 大。所謂 這個「他勝」 (的時候) 什麼呢? 就是啊 重戒,重戒。啊 那麼「別解脫」就是 比丘戒,比丘戒的 重戒 只有 四條,犯了 這個四條重戒的話、那 一定墮落,最 嚴重、最 可怕的 罪,你 發了心 以後,如果 捨棄的話,這個罪 還要 大。102B 06’35”
【如《攝頌》云:】
這個 上面 告訴 : 102B 06’39”
【「雖經億劫 修十善,欲得獨勝 及羅漢,爾時戒過 戒失壞,發心重過 他勝罪。」】
說 你 這麼 長時候 修十善,或 世間的,或者呢 進一步的 要 求哇 解脫生死的 二乘果,羅漢 也好、緣覺 也好,啊 而 受持 這個 戒。啊 這個 戒的 過、戒的 失壞 ---「過」是啊 普通的 一般 戒,「失壞」就是啊 犯了這個 重戒,完全 失去了;啊 但是啊 你這個 發這個 菩提心 這個 力量啊,比它 還要 來得 大。換句話 說,如果你 棄捨 的話,這 罪 也比它 大。102B 07’30”
【此說 菩薩 毀犯尸羅,以能防護 二乘 作意,即是菩薩 最勝尸羅,故若失此啊 即是 破戒。】
這個 菩薩呀,就算 毀犯了 尸羅,但是呢,毀犯尸羅 包括上面的 這 重戒喔 乃至於 喔,但是啊 他就 把他的 菩薩的 願心哪 保護得 很好,所以說 「防護 二乘 作意」。什麼是 二乘作意 啊? 只管 解決 自己的問題,別人 不去 管他,所謂啊 棄捨這個 利他之心。你! 雖然 犯了戒,那個 犯戒是 不得了的 罪,但是啊 他 能夠 防護 這一個,而 把他 這一個 菩提心,要救 一切 眾生的這個 願力的這個 願心,還! 保持 著,欸,這個 就 是啊 菩薩 最殊勝的 戒,最殊勝的 戒。「故若失此 即是破戒」,但 這個 一失去的話,那個就 害了,就 破了戒了,那就 害了,那個就 破了戒了。102B 08’41”
啊 所以 在這 上面、表面上面 看起來,我們覺得 相 矛盾的,實際上 我們 前面說過了,深一層 去說,不 矛盾。因為 聲聞戒的 真正的 目的 幹什麼?就是 要 求 解脫。你要 求 解脫,非 這樣做 不可,然後呢 犯了 這個四個 的話,你絕對 沒有 解脫 可能,所以叫「他勝」,也就 完了。他現在 菩薩戒 是 幹什麼? 要幫一切人 解脫。幫 一切人 解脫,他 在 這種狀態之下,他 對 自己呀 相對的 就 看了 最 最低、最低,所以 他 你腦筋裡 只有啊 幫 一切人。為了 這個目的 制 這個戒,這是 菩薩戒。只要 這一個 幫 一切人 這一個心 還在 的話,當然 他的 最重要的根本 沒有 失去,對吧。所以 實際上 就 制戒的原則 來說,兩者之間 沒有 一點 矛盾。這 順便一提,將來啊 從 這個上面,我們 會 了解,這一個 大小 二乘 戒 開合、差別 在什麼 地方,這對 我們將來 非常 重要的,所以 這裡 順便一提。102B 09’51”
【若未捨此,縱於五欲 無忌受用,猶非破壞 菩薩不共 防護 心 故。】
是 說,假定 說,這一個 大菩提心 你 沒有 捨棄掉,縱然哪 你對 這五欲受用,而且 無忌的 受用,啊 還沒有 破壞「菩薩 不共」 ---這個是 最 特別的 這 防護的 地方。不 這一點 注意呦,不是 說 叫你 去啊 亂搞 一通喔,不是 這個 意思。這 地方是 強調 一個 什麼? 強調 說 這個 菩提心的 尊貴、珍重,所以 說 就算 如此,尚且 都 不破。102B 10’38”
實際上呢,真正一個 學 菩薩戒,要學菩薩的人 要救濟一切 的人,他 會不會 真的 毫無忌憚的 做這個 莫名其妙的 事情啊? 當然 不會。前面 發心的時候 已經 說過了,說 他修學佛法,當然 是一個 了不起的 人,啊 看見 世間的 苦,然後 呢 說 求 解脫。如果說 只管自己的話,這個 人 連他 一個 世間標準都 不夠,何況是 修學佛法。所以 他要 進求 幫忙 一切人 解決。欸 這個標準 必然是一個 很高的 標準,啊 才能夠 依這個 標準哪,作為 他 內心的目標,策發他 步步上進 而 發的 菩提 心。有了這種 高的 標準的人,他 會不會 亂搞,說對 世間這種 五欲 亂搞,可能不可能哪? 當然 不可能。所以 我們要 從這地方啊,仔細的辨別。所以 這一個地方的 所以 說 縱然 如此 的話,是 特別 說明,這一個 發 菩提 心 何等的珍貴,何等的重要,以及 它的 功德、力量 大小,是這 比較 這一點 而 來說的,這 我們要 了解。102B 12’00”
【即前經云:「菩薩受用五欲塵,皈依佛法及聖僧,作意徧智願成佛,智者應知住戒度。」】
哪 就算他 菩薩 照樣的受用 這世間哪 五欲,這個都是 塵勞,啊 這個 都是啊 雜染。欸,但是啊 他 怎麼啊?,他 皈依 三寶!,而 他 目的是 幹什麼啊?「作意 徧智」,他 一心一意 要 求 一切智,要度 一切眾生,成就 無上佛道。要 曉得,這一個 他是在 安住在 戒 當中,他 並沒有啊 犯戒,並沒有 犯戒。102B 12’50”
說到 這裡,今天 我們 桌上,昨天晚上 就有了,有一本哪 《彌勒 上生 經》,以及《下生 經》,啊 這個上頭 就有這麼 一段 話。啊 這個 彌勒菩薩,佛 懸記 說「當來 下生」 --- 我 走了以後 下面來 一位 證 佛果的 是誰? 他,彌勒菩薩。大家 就 懷疑了,尤其是 優波離尊者:「這就 奇怪哩,他也 不住 禪定,不求 解脫,欸 卻是 當來 成佛」就是 這樣,這一個 大家是 想不通。啊 實際上呢,這個境界啊 我們不要 輕輕易易..,現在 有 太多人 說:「我是 大乘行者,所以啊 我也是 不求 禪定、不求 解脫。」錯了、錯了、錯了,你 不要 誤解。102B 13’49”
啊 現在我們 不必說 到了等覺 以後的 菩薩 這個 樣,平常 我們 說,像 禪宗的 祖師當中,他們 怎麼 說啊?「那(ㄋㄨㄛˊ)伽 常在 定,無有 不定 時。」說 到了那個 境界呀,任何 情況之下,一切 都是在 定 當中,儘管你 穿衣、吃飯、作、天 塌下來,他 還在 定 當中,可是 外面 你就 看不見。所以 這個境界 是 非常 高明的境界,哪裡 像 我們現在 凡夫當中,反正 你 這麼 亂搞,你說:「欸,彌勒菩薩 他也 不住 禪定,他也 不求 解脫,我也 這個 樣。」就 學 彌勒 菩薩,那你 學 錯啦,啊 這個 次第、步驟 啊,我們 一定要 弄得 很 清楚,弄得 很清楚。菩薩 之所以有 受用 五欲 塵,他 心裡上面 跟 他的意志 相應的,他 並沒有 離開 這一點,啊 總有 他 特別的 方便。102B 14’47”
是啊 所以 前面 已經 告訴我們了,他《大智度論》上面,說 真正 說起來啊,他之 所以 安住在 這個上面,他 不是 為了 他自己的 貪染!,而是 說 正 見到 這一個 塵世 利益 有情的 殊勝的 功德,這樣 來 安住 在 這一個 五欲當中,目 目的 是 救度 別人。究實 說起來,菩薩 對於 這一個 「三有的 厭離心」啊,不曉得 超過 這個 二乘是 多少 倍,所以我們 不要 從那個 行相上面 去 看。啊乃至於 像 維摩詰 大士 也是如此,那個 聲聞乘的人哪,看看 就是 看不出來。欸,但是 他就是,他也是 這樣 耶,不住 禪定啊,啊 然後呢 的的確確嘛,這個道理啊 我們哪 後面 才去 詳細的 辨 它。102B 15’48”
那麼 我之所以 在 這地方 說的 原因呢,啊是 因為 世間有 很多、太多人的 誤解,啊 太多人的 誤解,這個 主要的原因 在 這裡。啊 我們 把 這個誤解 一定要 辨別得 清楚,那麼 這 第一個。更 進一步 的話 呢?,特別是 對 那個啊 小乘心 特別重的人 來 說的啊。啊 因為 修小乘的 行者,他為了 急求解脫 起見,那 急急忙忙的 把 眼前的 那一些 所有的 這個啊,的的確確 一刀 斬得 乾乾 淨淨。那麼 現在 大乘行者 告訴我們 說:是的,這個東西 你 絕對 不能 沾上,前面哪 下士道 已經 說過了,殊勝的 下士道,換句話 說 真實 修行的 人,就算 開始 基礎的 時候啊,嘶 他絕對 不貪圖 眼前的。如果 對 眼前 世俗的事情 放不下,整個的佛法 沒有 建立的地方。不要 說 佛法呀,連他 世間要 求 增上生 都 不可能。連他世間 求 增上生 都 不可能,你還 談 什麼佛法? 當然 絕不 可能。但是 他的 重點哪,絕 不是啊 切斷 這個東西,重點 是說 一步一步 引導上去,要 策發 那一個 大菩提 心,就是 這樣。所以 他 非常 重視 您內心當中的 重點,把 握住 這個 心要,所以 這個 有 幾重 關鍵。在 這個地方 的話,尤其是 對我們 眼前 這樣的 一個 複雜的環境哪,我們要 辨別得 很 清楚,啊 要不然 的話呢,我們 弄不清楚,會 走錯 路子的。102B 17’33”
【若棄如是 所受之心 哪,則須長夜 馳騁惡趣!。】
啊 你 發了 這個心 以後,又把它 棄捨掉的話,那 可怕,那 可怕,啊 長夜 的啊 在 惡趣 當中。102B 17’48”
【《入行論》云:「於少! 惡劣物,由意 思布施,若人 後不施,說為 餓鬼因。若於 無上樂,至心 請喚 已,欺 一切眾生,豈能 生 善趣。」】
要 像 普通 一般人 來說,一點 小小的東西,你呀 要 送給 別人,啊你 想 送給別人,以後 不送的話,這是 餓鬼之因。為什麼? 你 捨不得嘛,捨不得 是 慳貪哪,慳貪 就是 餓鬼因,ㄥ 現在 你要 給人家的 什麼啊? 給他 無上的 快樂,而且 不是說 給 一個、兩個 人,要 給 一切人;而且 不是 普通 人家 告訴你,你 至心 要 想 給 一切人 無上的 快樂。最後啊,你 捨棄了,說:「哎呀,我 不管了。」那 豈不是 等於 欺誑了 一切眾生,在這種情況之下,能生 善趣 嗎? 當然 不能,這個道理 我們要 了解。102B 18’54”
欸 前面啊 說它 殊勝的 利益,現在呢 說它 如果 說 發了心 以後,捨棄的 過患。這個 我們要 辨別得 很清楚喔,我們 一定要 把 前面 那個 殊勝的 利益,跟 捨棄的過患 兩個啊,相 對比。要不然的話,前面那個 殊勝的利益啊 你 沒有 弄懂,而 聽見那個 過患,心裡想:哎喲,害怕,喔那 算了、算了,算了,那我 不要 發這個 心了。那你 會 學 這個東西 完全 學錯了 喔。所以 它 那個 次第的 必然性,我們要 弄清楚,我們要 弄清楚。前 其實 不但是 大菩提心,前面的 戒 等等,沒有 一個 例外的,啊 我們 必定要 認得 他 立 這樣的 一個 題目 擺在 這 地方,為什麼 原因?,怎麼樣 幫助 我們 步步 增上。102B 19’49”
是,現在我們 了解 這個地方 說,哦,發了 心 以後,當然 這個啊 你 心心 念念 想著 發心的 殊勝的 利益。那麼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然 你 一直 前面是 增長 發的 心,所以 他 不是 急著 教 我們哪,發了心 馬上就 受戒、馬上就 行,不是 的啊。在 後面哪 講到 六度的 時候,說得 清清 楚楚、明明 白白,我們 凡夫 絕對 不要 你,也 不可以 說:「哎呀,佛啊 跑得去 把 頭目腦髓 一捨啊,我去 捨啊。」錯了、錯了,佛 絕對 沒有這樣的 教法,啊 佛 絕對 沒有 這樣的 教法。他 後面 很清楚的,剛才 開始 布施的 時候,你有 十塊錢,好啦,你也 送他 五毛錢吧;啊 等到 你有 一百塊錢的 時候,啊那 你就送他 五塊錢嘛;等到 你有 一百萬的 時候啊,你送他個 什麼 十萬、八萬,那個 可以了。絕對 不是 教我們 現在啊 一開頭 就 這樣 做的,啊 他這個道理啊 會說得 很清楚。102B 20’50”
【是故此論又云:「如盲 於糞聚,獲得 妙珍寶,如是 今偶然(爾),我發 菩提心。」謂當 思念 我得此者 極為希有,於一切種 不應棄捨,更當 特緣此心,多立誓願 剎那 不捨。】
這個 論上面 又說:就像一個 瞎子,然後呢 在 糞堆 裡邊,瞎子 本身哪 已經啊 是非 莫辨,要想 找到好東西啊,其實 絕無可能,就 偏偏 又碰到 在 糞堆當中,你想 哪有可能?,欸,結果 妙咧,欸 找到 那個 妙珍寶耶,就像 如意寶一樣,哎 這一個東西的 珍貴呀,你 可想而知啊,哦 現在 我們 居然 得到啦,哈 這怎麼 可以 捨得呀!。喔 這個 就是啊 我們 從 正面 一定 要 來 策發 我們 自己內心的 --- 發 那個 菩提心 這麼 難得。102B 21’56”
啊 所以 儘管我們 現在啊 懂得了 道理 以後啊,即使 這個 真實的 願 發 不起來,心裡面 一定這樣:「我 一定要 做到它、我 一定要 做到 它。」哪怕 你 不懂得,就是 你 心裡面 這樣的 念!!,嘴巴上面 這樣 說!。所以 前面 告訴我們哪,「乃至 語言哪 亦須 修心」,記得吧,欸 乃至於 講話,就是 這樣。反過來,前面又說:「下至 戲笑 亦不 棄捨。」,乃至於 說:「開玩笑,你 千萬 不要 說」。為什麼 原因? 不管 你 開玩笑 也好,在 任何情況 也好,你 只要 動這個 念頭,這個 念頭 一動,對不起,這個 就 造下來了 這樣的 一個 業,啊 然後 你嘴巴的 一開口,這個 業 又跟著它 慢慢的 相應了,這樣。所以 如果 不相應的 念頭 起 一念,對不起 ,將來 一念,就有 這個漏洞 在 這裡。102B 22’54”
啊 所以 說 壞的地方,哪怕 開玩笑--- 這個時 注意,平常 我們哪 世間 來 講啊,哈尤其是 現在,就 這個 做人哪 好像 也要 幽默 一點,開開 玩笑,不可以。啊 在 這個地方 不妨 幽默一點,啊 你怎麼 幽默法 呢? 你要 用 反過來,要從 正面的地方 去 說,就算 你要 開玩笑,那 「哪怕我 開玩笑,我也要 學佛。」就 這樣,那就 對了。就是說 換句話 說,你 在 任何 情況之下,啊 那 哪怕開玩笑,說 哪怕睡覺,是 哪怕 說話,就算 心裡面 並不是 真實相應的,你 在 任何情況之下,都 在 這個上面 把它 增長,就是 這樣。因為 你的 所有的 身、語、意 三業,不管是 強有力 的、正確 的、哦 旁邊 的、輔助 的,處處地方 都是 這個,哦 當然 到 最後的 結果,必然是 這 個啊,這是 我們 眼前 應該 了解的。102B 23’59”
啊,同時,從 這一個地方 我們 也 了解,為什麼 說 這個 僧團的 真正 殊勝的地方 在 哪裡?,就是 這樣。哦 別的環境,在 世俗的 環境,大家 本來就 忙什麼?忙 賺錢嘛。所以 你 跑到 這個地方 不談 賺錢 的話,你 人家說 你這個人 真 顛倒。這個地方 大家 見了 面嘛,啊,拿根煙 抽一抽,喝一杯 酒;跑到 我們這裡 沒這一件 事情 對不對?。你如果 跑到 世間 去,有 很多人 說:「哎呀,這個 受 戒啊,很想 受戒,可是 到那時候 應酬 你 怎麼 辦?」。嘖欸,對呀,以 我們這個 團體當中啊,因為 有 這個團體呀,你又 不能 不應酬,因為 你要 應酬啊,大家 見了面 以後啊,一定要 合合 掌;跑到那個 大殿上面啊,你 非去拜祂 不可的,就是 有 這樣的 力量。102B 24’43”
啊 所以 說 我們要 曉得,前面 告訴我們 說,這個 善知識的 真正的 重要啊。所以 眼前哪 大家 別 小看哪,我們哪 幾十個人 維持這個 團體。所以 我 一直 說,在這個 團體當中,你 每一個人 向前 跨 半步,不得了,將來 這個 功德 就 不得了。你 每一個人 跨了 半步!!,就 集合起來 就 成功了嘛。然後呢,你 每一個人 向後 退 半步,這個地方 就 被你 踩掉了。所以 你 別看哪,問題 就 這麼 一點點,那個 跨、退 之間,動機 在 哪裡啊?就在 你 平常的 心裡面。啊 所以 你 心裡面,心裡面 平常 坐在那邊 沒什麼事情,這個「我 一定要 這樣 做。」啊 這個 平常 你 心裡面 心心念念 這樣 的話,你 站起來的時候,自然 哪怕 冬天,頭 挺得緊、挺得這麼 直直的,就是 這樣,啊 自然 這種情況啊 就 現 起來了…。102B 25’41”
【謂 當思念 我得此者 極為 希有呀,於 一切種 不應 棄捨啊,更當 特緣 此心,多立 誓願 剎那!! 不捨。】
嗯,就是 這個樣。啊,要 思念,他 一再的 重複,一再的 強調。而 這一個事情 真正 的啊,他是 善知識 策勵我們。那麼 我們要 怎麼辦呢?,我們要 擺在 我們自己 心裡 想:哎呀,這個東西 是 好、這麼個 好啊、這個 希有啊、這個嘛 難得呀。所以 在 任何 情況 之下,別的 樣樣 可以 不要,喔 哦 這個,絕不 棄捨。也就是 特別是 緣這個心,立 種種 誓願:剎那 也不 棄捨,剎那 也 不棄捨…。這一件事情的話 是 我們 平常啊,應該 自己 經常 擺在 心裡 的。102B 26’38”
啊 所以 在 這個地方 再 提一下,〈隨喜 功德品〉這一段 故事。大家 想啊,這個 功德啊 我們大家 現在 總覺得:「哎呀,現在 很 難哪,嘶啊 我這個 資糧 沒有啊,我 這個 罪障啊 很重啊。」沒有錯嘛,既然 你 曉得了 資糧 不夠,那你 趕快積嘛,而 集聚資糧 又 這麼 容易啊,就像 剛才 你 起一個 心念,這個 就 集資糧,你 隨喜 就是 集資糧…。啊 所以 如果 這一段 公案 大家 不認識的話,我 願意啊,哦 或者 晚上溫習,乃至於 課堂上面,你 可以 翻 翻開《法華經》 看。我倒 想起 願意 下一堂 就 翻這個《法華經》啊,好好的 唸一下,啊 親自 讀給你們 聽 一聽…,這樣。啊 這個 的的確確 有它 非常 殊勝的利益,你能夠 處處地方 這樣 去做 的話,這個資糧 哪有 集不 起來的。 …… 剛才 我 說的 那個啊 繼續 下 去:102B 27’45”
第一個呢,前面 說:「不捨!」,換句話 說,我們 以前 一直在 無明當中,現在呀 經過了 這一番的 努力 以後啊,千萬 不要 動搖,儘管 外面的 客觀環境 這麼 惡劣,用 什麼 方式啊 來 把它 堅固 起來。啊 那麼 這個! 說,不但是 堅固 而且 增長,為了 這樣 啊,晝三次、夜三次 努力的 做 這個 增長。102B 28’34”
【此復 如前 所說 儀軌,若能廣作 即 如是 行。若 不能 者,則應 明想 福田,供諸 供養 修 慈悲等 六返 攝受。】
那個增長 是 什麼呢?就是 照 前面那個 儀軌。就像 平常我們哪 說 三皈依,這個 三皈依 不是說 皈依完了 以後,算 完了。平常 我們 一直 心裡面哪 要 這樣:「皈依 佛,皈依 法,皈依 僧。」 啊 哪怕 單單 唸 一下。「廣作」的 時候,實際上 就是 呢,你 不但 嘴巴上面 唸,心裡面 緣念 這個 勝利,這樣的 心情 一直 使它 現前。如果說 不能 這樣的話,那麼 怎麼 辦呢?,那個時候 啊,「應 明想 福田」,就是說 我們哪 坐下來,啊 然後呢 細細的 思惟。102B 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