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A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十四卷.A面
所以 說,記住 這個
話:014A 00’07”
【故此
講聞 入道之理,諸具慧者 應當勵力啊。】
啊 真正哪 講、聞 這個道理呀,你真正想,如果說
修學佛法的人 的話,那麼這一些人 真正具足智慧的,要努力呀,00’22” 要從這個地方努力啊!,要從這個地方 努力啊!,這是我們
開始下手的地方啊。所以 我在這個地方啊,很多其他的地方啊 比較次要的啊,也是 這樣。因為當年 我老師 告訴我,我現在 深深體會到 就是這樣。那時候 我要 學 學 打坐也好,學什麼也好,學學 盤腿啊,這一些東西 啊,他 老是 呵斥我:「你忙這個 幹什麼!」實際上 這個 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後來 我才知道,你 一定要 怎麼用心的心法
你知道了,然後 你兩個腿一盤,很快 就上去。否則 的話~,你把那個惡習慣養成功了,叫你改 是 千辛萬苦哇,這是 千真萬確的。不是 不注意,而是 要~注意的,可是 你要 本末要 把握得
清楚,就是 這個。014A 01’10”
【凡講聞時,下至應令具足一分。(講) 教授前 第一加行,即是 此故。】
所以 不管是 講 也好,聽 也好,對於這個
所講、所聽 的教授 哇,這個 前面的 加行 --- 什麼叫
第一加行呢? 喏,這個加行 有 好幾個層次吧!,哦 最重要的 是根本,你一定要 把握得住 這個本末的道,本末 在 什麼地方?,是的,我們現在
說 這一個地方啊,哎呀,哦 教室要嘛 要好、要涼、要通風、要什麼,這一些東西 萬一 沒有,沒有 關~係!。 就是 這個 講~的人,的確 是個 善知識;聽~的人
的的確確 是你 如法如理的,然後呢 你至誠恭敬地
去聽,就~ 這個樣。所以 我這個老師啊
他~就告訴我:「啊 那時候 我們在~ 印度的 時候啊,啊 那時候
真~ 苦~啊!,啊 外面啊~ 下大雨啊,裡面 下 小~雨;外面 颳 大風啊,裡面 颳 小風,就~這樣 一個狀態。中午吃飯 的話,然後呢 要 吃,吃過了 以後,嘎~啦 弄完了以後,啊下午 去上課 就在 這個地方。」我去 的時候,已經 改善了 一些啊。到 那時候,有的人哪 在那個地方,覺得 這個地方的 ……皺一皺 眼~,老師 跑,哈~ 大吼 一聲:「你在那兒 幹什麼!,你 還是在想著
這個飯粒子啊!」這樣。喔 他們當然 也不大注意,這是 千真萬確的 事實,他的精神 貫注在 這裡。欸 這個地方 說 第一加行
就是說,就是說 你~呀 能夠圓滿,當然~ 好,不 圓滿 的話,最重要的。014A 02’38”
結果 那時候 老師就告訴我們
一個故事。那是 那個地方 很冷耶,那個 達隆沙拉 那個海拔啊 一千七百多公尺,可能
比阿里山 還要高吧!,啊,啊這個 我就 不知道了。啊 到那個 冬天啊,啊~我 那一年 在那一個地方的,九月裡面
九月底啊~,那個 後面的後山上
都是 雪,是 這樣啊!。哦是現 九月底 現在已經過了 一段時候了,這個冬天 實在冷!。他就 跟我們 說:「我們 那時候 在剛開始 學 的時候 ……」那時候 他們在 西藏,啊那個 真正冷的地方,到了這個 冬天哪,是 那個山上 有的 出去啊,燒~開水呀,
燒~不開的啊,實在 太冷啦,不管你 怎麼 大的火,就是 燒不開,就是 這樣。然後呢 他說:「我一直到 三十幾歲 沒穿過襪子!」不是我們現在 這樣的,哎喲,這個 房子裡面 這麼暖哪!。老師 講,講完了 以後,馬上準備 下去呀,跑出去 大家要 論辯,這個就是 一方面 最佳的學習,一方面 最佳的考試。014A 03’37”
所以剛開始的 實在是受不了。到後來啊,那個腳上那個厚皮,這麼厚!,啊 也 既沒有鞋子、也沒有襪子穿,就「叭!」就 出去 就出去了,那個 石頭上面。那 剛踩上去,那個 石頭 踩上去啊,說冷,冷的感覺
都沒有,都麻木掉了。欸,但是他 慢慢、慢慢的,所以才能夠 學出這樣的 好的東西 來~呀。是啊 當然 我並不是說 啊 希望我們諸位 做到它,可是至少呢 曉得
古人的榜樣,所謂 這個古人 並不一定說啊 幾百年以前的喔,就是說 它正法時候,像法時候,他們學法的精神 根本差別 何在,我們
一定要 具足,一定要 具足。014A 04’20”
是啊,你寧願 不來
聽,說:「這個 我就 嘖 不行,我 就 不想去 聽。」那 好。啊 乃至於 現在這一個地方,所以 我啊 前頭,我的的確確 希望你們呢,強迫你們來
有一個原因 的啊,大家 至 多多少少曉得,這一個啊 它 完整的教授 是什麼。等到下面 那個第一個 共下士 講完了,你們 要不要來聽 沒關係。你們可以 不要來 聽,但是 來聽的人,不准許 打瞌睡,這個 我今天 先說明。啊 當然 特別的理由,你晚上 很晚回來,有 特別的公事,對那個 絕對,那個 絕對
原諒。啊 在這種情況之下,哪怕 你在這兒 前面,一個人 打瞌睡,我也很認認真真的
跟你講,講完了以後,我 下面 還要 跟你說。這個原因,我要這裡 說清楚。啊 就是 我們心裡面哪,一定要啊 跟這個 相應,啊 這個才是 對得起 自己,啊 不要說 對不起,人家 不要說,這一個千真萬確的 是一個事實~。014A 05’13”
【恐其此等
文詞浩繁,總略攝其 諸珍要者,廣於餘處 應當了知。教授先導 已 宣說 訖。】
好,那裡面啊 不必啊 說得 太多了,啊 那麼 最重要的地方,啊 最概略的 把這個 東西啊 拿出來。如果你要 詳細知道的,其他的 地方。所以 在我們 正式 講 那個啊 教授的 之前~,前面 應該有的 幾樣東西呀,在這個地方 先說明。014A 05’48”
有了 這樣的,說 以這樣的 完整的 一個教授 --- 這個教授 從~什麼樣的情況 來的啊?,啊 第一個,造者 這麼樣的殊勝;啊 這樣的殊勝的 成就者,他一生 造的法當中 造這樣圓滿的法;這樣的圓滿法 應該怎麼樣去 講,怎麼樣去 聽,才能夠 跟他圓滿的情況
相應。到那個時候,說 現在下面 來了,所以啊 「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下面通常
佛陀 就 開口說話。我們現在呢,就~ 也認真的 學習 這一個啊 大善知識 告訴我們的。所以
說,014A 06’27”
【第四
那一步 如何 正以教授,(引導學徒次第 分二:)】
那個 是啊 正確的 相應的啊 來~說
佛法的 精要,把這個精要 是 引導~ 學徒。而 這個 時候啊,有它~ 必然的 次第。那個 分成 兩~部分:014A 06’48”
【一道之根本
親近知識 軌理,二既親近已 如何修心 次第。】
修學佛法 最主要的根本
在哪裡? 親近 善知識。所以 一開頭說過了,聽聞佛法 分 兩部分:第一個 善知識,第二個 自己,所以 一百加~一百 等於一百。前面 一百 --- 善知識,啊
這個 就在 第一個 大綱,這一個 第一個 大子目 當中;然後呢 親近以後,如何修習 在後面一個。014A
07’25”
【初中
分二:】
這個 親近善知識
那個 分二: 014A
07’30”
【一令發定解故
稍開宣說,二總略宣說 修持軌理。】
使得我們哪 真正如何進去,所以呀
先~ 簡單的 說明一下,讓我們哪 產生一個 確定的認識。有了這個認識,下面 告訴我們哪,簡單地 也~扼要地
告訴我們,修行的 這個 最重要的原則。這個 兩個 非常重要,實際上呢,每一個部分哪 在我的感覺當中,都是 必不可少的。而 這個 每一部分,確實 把我們現在的 所有的弊病,都
一一 指出來了,你能夠 改善多少,就能夠
跟法 相應 多少。014A
08’20”
【今初】
【《攝決定心藏》云:「住性 數取趣,應親近 (善)知識。」】
啊 這~一個,這一個 祖師的語錄 上面,這麼告訴我們,啊
說~這個《攝決定心藏》,我不能肯定
祖師語錄、還是論,還是論,我 不知道。「住性」 這個啊「性」
是什麼? 啊 平常我們哪 分~,一般的~ 凡夫啊 分成 三個項目:一個叫
決定性 或者是 決定聚,或者 另外一個呢 叫不定聚,還有一個叫 邪定聚,這樣。那麼 決定性 就是 這一種人 已經種了善根,決定是要 向佛法上面 走的。另外 這 邪定聚呢,這一種人啊 沒有善根,決定 不能進入 佛法的。還有一種人 叫 不定聚,他 不一定,啊 碰見一般的人嘛~ 跟著 一般人 走,如果得到 好的知識 引導的話~,他就 進入佛法。現在 那個「住性」的話,就是 決定性的 眾生。通常 這一種人哪,我們通常說啊 屬於 因位的行者,因位的行者 --- 說啊 習種性、道種性、聖種性哪 什麼 等等,啊 我們 看 不同的啊 開合 說明。平常 我們說 啊~信、住、行、向、地
什麼等等,這一個的 就是 這個地方所指的 住性的 數取趣。「數取趣」嘛
就是 有情,就是 我~們。換句話 說 真正有~善根
想修學佛法 的人,他 決定應該 親近善知識,這 最重要的。這個啊 是 論上面 的,這是 論上面 的,我想 這 應該是 論。014A 10’11”
【又如鐸巴所集《博朵瓦語錄》中云:】
鐸巴語錄,那個下面 是啊 祖師的語錄,祖師語錄
怎麼 說~呀?,說: 014A 10’18”
【「總攝
一切教授 首~,是 不捨離 善知識。」】
那個博朵瓦,那個是敦巴尊者的三個最主要的大弟子,哦
大弟子,換句話說 這個是 傳~ 阿底峽尊者 最完整教授
的。而阿底峽尊者 是在 那一個時代,整個佛教界當中的 頂嚴~,把
印度 大小 各宗各派 能夠 完整 圓滿 的,能夠哇 集聚起來的 就是他~。而真正能夠傳承 完整佛法事業的,敦巴尊者。那麼 敦巴尊者有 主要 三個弟子,啊
是個 三個弟子 其中之一個 就 博朵瓦。博朵瓦、樸窮瓦、慬哦瓦,平常 稱他 為呀 敦巴
三子,而實際上 西藏的佛法 就靠 他們三個人 傳下來的。那麼
他這麼說呀,他說啊:總攝 一切教授的 首~,把所有的這個 佛陀的教誡的精要~ 積聚起來,這個
裡邊的 頭~,換句話說,這是 綱要裡邊的綱要,綱要裡邊的綱要。什麼呀?一句話 --- 不~離 善 知~識。014A 11’36”
在我們來 說~,我們平常 比較~ 宗仰的《華嚴》,《華嚴》一樣的,你要學
一切智智,要學 佛法,只有一件事情:依靠 善知識,不離 善知識。你們
把那個《華嚴.入法界品》去看,從 ……好像從六十七卷 開始 看,處處地方 強調 這 東西,一直到最後 一直強調。所以 沒有一個 例外的,佛、菩薩、祖師,凡是修行者 皆是 如此。說到這裡啊 我也
順便哪 想起來了,我們現在呀 動不動 看的 這個不行,那個不行,看不起 別人,那 表示我們的啊 最多 也只是一個啊 不定聚,弄得不好的話,我們就是 邪定聚 當中。所以 決定種性的眾生,地上 到 賢位,沒有一個人 例外的,都是啊 一心一意的 仰賴、依靠 善知識,這個
就是我們哪 學習的榜樣,學習的榜樣。下面~ 說:014A 12’47”
【能令
學者相續 之中,下至 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 之本源者,厥為 善知識。】
能夠使我們學的人身心當中啊,得到好處的,而這個好處
再微小,嗯~哪怕~ 以最起碼的一點點 ---從 功德方面 來說,集聚功德;啊~ 從~ 減過方面 斷德方面 來說,就 淨除罪障,消除過失 --- 最起碼的 一點點,都~靠 善知識,都~靠 善知識!。而這個是 什麼啊? 這~一個就是 一切 善樂的根本。這
我現在 千真萬確地 體會到! 我記得 我剛開始 頭上那個 出家的時候,啊 那時候 我們住在 台北 同淨蘭若。我跟仁法師 住在隔壁,中間有一個 小小的庫房,經常 我們哪
幾天 不講一句話 的啊,這個是 千真萬確。雖然 每天有一個 聊天的時間,總是啊
到了 那時候 大家,那時候 你非出來 不可,平常是 不可以出來,啊 那時候 非出來 不可!。014A 14’01”
他那個生活 也是啊 很刻板,但我現在 非常歡喜。啊那 聽他 講完了,你一樣 大家進去,儘管 如此,關在屋裡面的
更是鴉雀無聲,沒有 幾個人嘛!。但是 你心裡面覺得:欸,他就在 隔壁,這樣,你隨時隨地
這個心裡面 就感受到。那個時候啊,就不知不覺上 內心上面哪 它有兩樣東西:欸 當你 不安的時候,他是個
靠山;當你亂的時候啊,他會 保得你 像兩個眼睛 瞪大了,欸,你自然
就收攝起來了,就是 這樣,這樣~的。啊
何況 看見他 的時候!,平常的啊 很多 小地方,就是 因為 日常生活當中
一舉一動,欸,現在 你心目當中 會留下來 不可磨滅的。那時候 我剛開始啊,以後
每一個地方 層層上去,我始終 是這種 感覺,這是 的的確確的,這樣,的的確確的。所以呀 這個善知識 實在 太重要了,實在太重要!了。014A 14’55”
【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重要啊。】
所以 在這一個地方啊,「依師」,注意呦,很有意思! 這個「依」字啊 是一個 大學問喔。不是 沒有老師啊,你懂不懂 依師的道理,你能不能 去依他,這個 是個
學問。欸 這個 軌則、這個道理啊 絕端的重要,絕端的 重要!。一直到 現在為止,我們大家 總覺得:哎呀~,到處啊 天下烏鴉一般黑!,那個是 凡夫啊! 沒 錯~。但是 這個黑的 當中啊,卻有像太陽 這麼光明的 善知識 在,就看你 有沒有 這個眼睛了,看你
有這個本事,有沒有去 依靠他了。所以啊 「依~師~」 這個 道理 很重要。014A 15’44”
【《菩薩藏經》作如是說:「總之 獲得菩薩 一切諸行,】
這個是 總的,所有的 菩薩的 一切行,圓滿的 是佛。014A 15’53”
【如是
獲得圓滿 一切 波羅蜜多,地,忍,等持,神通,總持,辯才,回向,願及佛法,皆賴
尊重為本。】
所有 這種 東西
--- 大乘的 這樣,波羅蜜多 六度,地、忍、等持,這 不一一 細解釋。都靠 尊重,「尊重」就是 你的善知識,就是 你的善知識,這個 非~常重要。 014A 16’20”
【從~尊重 出,尊重為生 及為其處,以尊重 生,以尊重 長~,依於尊重,尊重
為 因。」】
從 這個地方 出生,從這個地方 增長,一切地方、一切時 都是 依靠著 他,而 主要的 因,都在
這個上頭。014A 16’39”
【博朵瓦亦云:】
那麼 下面呢 又引那個啊
博朵瓦的 祖師的話 來 說,014A
16’45”
【「修~ 解脫者啊,更無緊要 過於尊重。】
真正要 想修佛法
的人,沒有 比這個 更重要的。下~面
引: 014A
16’55”
【即觀現世
可看他 而作者,若無教者 亦且無成,況是無間 從惡趣來,欲往 從所 未經之地,豈能無師。」】
就看 眼前世間的,那個啊 世間的 比起 出世間的,不曉得 方便多少,而你還可以 看別人,你看見了別人 就可以做的,對不起! 沒人 教你,你 還是不行,沒有人教你 就是不行!,世間這麼簡單的人,你看別人
都看 不行,何況是 這麼難、這麼深遠 的。再說 世間的事情 是你平常習慣的,單單看人家的
都 不行,現在這個 出世間,你 根本 不習慣。我們 無間以來,我們 一直從
惡道當中,一直 在惡道 當中,對出世的法 一點 都不 了解...,如果說 你自己能夠 真正跑得過去 的話,那 這個 佛、佛法 也太 容易了。所以我們 不必 拿~佛法,世間的現象 來看,你 沒有人教你 都 不行耶!。014A 17’59”
那麼 現在呢,我們 自己的~ 條件 是如何啊? 無間 從 惡道來,我們剛剛
從惡道當中 來。換句話說,我們惡道的習氣 是非常重,對於 這個善法 是 不相應。而 要去的地方
呢,卻是啊 從來 沒去過 的地方,那麼個 陌生!, 怎麼 可能 不要老師 而做得到呢?,不要老師 怎麼可能 做得到呢?,這是我們啊 真正的 內心上面的,不斷地 反覆 思惟 觀察。當你
這一個 腦筋是 裡面 是 生起了 這樣的量 的話,你自然而然哪 會重視啊 去找 善知識。如果 這個 生不起來的話,你不會 想去 要去 找善知識,欸
一直陷在 自己的啊 現在的現行 當中。現在的現行 是什麼? 煩惱。喔 這個煩惱 不是
煩煩惱惱,就是說 坐在那兒:「哎呀,這個 蠻好啊,哈 生活日子 過得很愉快嘛」就是 提不起來 這種狀態,就是 這樣,這個就是 我們的惰性...。前面的是
一個大要 告訴我們了,那麼 現在我們說: 哦~,既然 親近善知識 這麼 重要啊,那麼啊
把下面:014A 19’11”
【由是
親近知識之理 分六:】
把 親近善知識啊,從
這一個層次 來 告訴我們。014A
19’18”
【一所依
善知識之相,】
啊 要依靠的 善知識
他 具足 什麼的 條~件。014A 19’24”
【二能依學者
之相,】
然後呢 我們要 跟他
學的人,需要什麼 條~件。014A 19’30”
【三彼應
如何依師 (之理)】
有了 這個條件,那麼 然後 去依止 這個老師 的時候啊,怎麼個 依止 方法,依止道理。014A
19’41”
【四依止
勝利,五未依 過患,】
【六攝彼等義。(今初)】
還有呢,總結起來,簡單地
說一下,以及 前面 五項當中,遺漏的 補~一補,這個 第六個 「攝 彼~等 義」。「今初」,就是 善知識的 行相。014A 20’09”
【總諸至言
及解釋中,由各各乘 增上力故,雖說多種,然於此中 所說知識,是於三士 所有道中,能漸引導,次能導入 大乘佛道。】
這個整個的聖教,佛
啊的 經 以及 菩薩的 論 等等 解釋當中,換句話說 整個的佛法,它雖然哪
說呀,不同的 方法 --- 這個不同的方法,為什麼啊 「由各各乘」?就是 不同的,根性 不同的啊,說 有 人天、聲聞、緣覺 等等。啊 那麼引導 不同的人,自然有 不同的方法。而現在 這個地方 所說的 這個善知識 是什麼呢? 要 對於 三士道,是 人天乘、聲緣乘 及 菩薩乘 能夠哇 漸漸地
引導,而最後呢 把他引到 大乘佛道,那樣的 一個善知識。014A 21’18”
這個 善知識,是有 特別的 好處,他最終的目的是 把你引到 佛地當中 去的。但是啊 他就
不棄捨 前面人天乘,所以 他 能夠啊 普遍接引 一切眾生。有一類
能夠接引人天的,但是呢 再上去 上不去了,聲聞、緣覺 不行,這樣,現在 他 全部 包含,全部 包含。總共的 他能夠 最高的 卻有
最善巧的 方便,從 最得力的地方 引你上來,而他 最終的目標,卻是這個 --- 引入佛道。所以 從這個裡邊 去看 的話,它 這個 什麼啊?《法華》的精義,這《法華》說:「佛~說 各式各樣的方便,引各式各樣不同的人,最後 把他帶到 佛~ 地。」喏,這就是
它的精髓 所在。那麼 它下面 就 引了:014A 22’15”
【如《經莊嚴論》云:】
啊就 引這個啊 經論: 014A 22’19”
【「知識
調伏 靜 近靜,德增 具勤 教~富饒,善達實性 具 巧~說,悲體、離厭 應依止。」】
這個善知識 要具足
這樣的 十個條~件:調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這
十樣東西。這樣的善知識 你一定要 去依靠他。014A 22’47”
【是說
學人,須依 成就十法的 知識。】
學的人哪 要依靠 這樣的善知識,這個是 善知識 分成功 十個項目。014A 22’58”
【此復說為
自未調伏,而調伏他,無有是處。】
這裡 再說一下,哦
這個啊 自己沒有調伏 能夠調伏別人 的話,絕無是處,絕無是處。這個
也可以說 在這個地方的啊,選善知識的標準,同時
也告訴我們,作~善知識 應該 怎麼樣。我們 選別人 固然如此,欸 教別人 同樣地 這樣 一樣。自己 沒有調伏 沒有用,沒有 用。014A 23’31” 啊
【故其尊重
能調伏 他~呀(者),必定要 (須)先~調伏 自類相續。】
你自己先要的 身心上面
調伏,所以我們 真正要學的 佛法啊,就要 調伏自己。調伏的 另外一個名字 叫 「尸羅」啊,叫「戒」。這~是
所以為什麼 我們哪 一出家 一定要 依靠 善知識,學戒 學戒,喏,清楚、明白了! 現在 這裡。不是說,啊~我 出家啦,依靠一個知識啊
告訴我 這一件衣服嘛 怎麼穿~,這個法器嘛 怎麼 打~。當然
這個 也~要啊,因為 你要這個 形~象啊!。但是假定 單單這個的話的 那就 錯~了。啊 我們 所以世間 有一句話 叫 繡花枕頭,繡花枕頭,就是
這個。啊 如果你 得到了 裡邊的 體、精要 的話,外面這種
絕對重要,這樣才能夠 裡外配合嘛。所以 外面 不~是 不要,但是要把握住。反~之,反過來,如果你 裡邊的東西 沒把握住,你在外面上 去弄的話,那是 越走越遠,越走 越遠。乃至於 到 後來啊,反而 形成 障礙。014A 24’35”
我隨舉一例,譬如我們 唱念什麼 等等的話,他得到了這個
體、內涵 的話,那個 音調等的 非常重要。因為 這個音 本身哪
也自然 跟法界 相應的,它 有一種音調 自然而然 能夠使你
心情調柔;有一種音調 自然會 激發你呀 散亂,這樣。所以你 得了體 以後,它自然哪 運用這個體 的時候啊,一定要
靠 種種的方便,這個東西 一點都 不能忽視,所以這個 唱念
非常重要。可是你 不得體,站在 這個上面 學~,你 把握不住 它的精義 何在,然後呢,你 用你的 那套東西 的話,你說不定是
越學越遠,因為你 不了解它的 重心 何在!,你拿著 世間的這種概念 去看的話,你並不曉得 這個世間的,說不定 是壞的呢!,所以 越唱越遠哪!,樣樣東西
都是 如此。這個 是啊 我們哪 應該啊 了解的 這個 一點~。014A 25’32”
【若爾 須一 何等調伏,】
那麼 在這種狀態當中,要怎麼樣~ 調伏呢?,換句話說,這個 善知識
是~ 怎麼樣自己 先用過功 調伏了自己呢?,下面就 說出來了。014A 25’49”
【謂
若 隨宜 略事修行,於相續中 有 假證德名,全無所益。】
欸,他不是 一點 都 沒有呦!~ 「隨宜
略事修行」,啊 「略事修行」 容易 懂,啊~ 他是 一個 多多少少修~ 修行的。什麼叫「隨宜」呀?、什麼叫「隨宜」呀?
那 隨他~ 相宜的。真正的 大乘的教法,尤其是 一定要 了解、知道 完整的總體,然後呢 本末,步步
上去,這 不是說 隨便碰到一個。啊 隨便碰到一個,對他自己 是可以的,我 碰到念佛 就念佛,碰到參禪 就參禪,乃至於 你隨便 念一卷經,多少 最後 總是 這個因緣 而 進去的,這個情況啊
叫做「隨宜~」。但是 這一種情況之~下,他 照他的 這個辦法 去略事修行,自己能夠 真的 調伏自己 嗎? 不~行,不行。我在
這種情況 自己都不能 調伏自己,你怎麼
幫助別人? 014A 26’58”
所以 我們眼前 看得見,有很多人
去修行,哎~喲,某人哪 在這一個地方
能夠得定、打坐啊,他得定的 是 蠻好耶,可是 出了 定啊,一跑到
世間上 他那個貪瞋癡 還在~。所以
定 是 共世間的啊,如果你 用在 出世,那個定 是 絕對重要的。然後 你看見 他:哎~喲,這個人 得了定了,你~要跟他
學 佛法,不一定。說不定他是一個 有大成就者,說不定 是個 外道啊!,這 很清楚 很明白,所以我們一定要 把握住 佛法的中心。014A 27’28”
另外一點 的啊,你說:「哎~喲,這個人的 戒相、行持 非常好。」這是
佛~告訴我們的,但是 如果他
得不到 裡邊的 真正的 精要的話,形象 做得 很好啊,他也 不一定。欸,這個人 念佛 很好,可是 他念佛的時候 蠻好,念完了佛 下來的時候嘩,他貪瞋癡 照~舊,這個 都是
叫作 「隨宜 修行」。對於整個的大乘圓滿的教法 來說的話,這個 都 不大夠!,對 引導我們種善根,哦 這是 絕對 好,這個我們要 分別得 很清楚。所以始終 這個地方 把握住,本論告訴我們的啊 這一條 直、寬、大、正 這麼完整的大路,這個高標準哪 我們不是 拿去 衡量別人的,而是 把這個理路 辨別得很清楚啊,要求自己,說
我一定要 走 這一條 路,這個 才 真正重要的,說 一下。014A
28’19”
所以 像前面 說
「隨宜 略事修行,於相續當中啊 有 假證德名」,為什麼 叫作 「假證德名」呢?,他因為 隨宜修行,他有一點 功夫的喔,但 這一種功夫 在佛法的 那整個的 那個大體上 來說啊,不算!,所以叫「假證 德名」。我們說 那個 造房子 那個公案 也是 一樣,欸~,你跑著去 要造房子了,你說不定 看見 那個地方,哎~喲,堆了 滿地鋼筋,那個水泥,覺得
欸,你覺得 這地方大概造屋子了,不一定!。倒~ 反之 它什麼樣子 都沒有,他坐在那個 這個 這個辦公室,啊就 建築事務所 正在規劃,每一個地方 弄得很好 的話,這一個啊
比 前者 要好。雖然 樣子 一點都 看不見,因為他是 走~ 走了正確的方向 這樣 上去的,這個次第 我們要 弄得清楚。014A 29’12”
所以 這一個地方說「假證德名」哪,將來對我們
真正修學過程當中 很重要的,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必定要把握得住。014A 29’19”
014B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十四卷. B面
必定要把握得住。014B 00’05”
要不然 人家說,欸 這個人
好,你也 跟著他 去。啊 我聽見 各式各樣的人,那 前幾天 有告訴我,有人
就告訴我,喔~ 說:「這個 盧某人哪 喝
很了不起啊!,他對世間有 這麼多貢獻,你們講佛法 好的,好了 半天,你們 有什麼 貢獻哪?」。嘖 啊 我真的 想一想,我就
當時想到了 這一個。所以我們 進入佛門當中 也是 一樣,喔唷,看看 這一個法師啊,喔~欸,他能夠 打坐 打幾天,哦 念佛 念得如何,這個 如何,這是 好的,我們 要辨別得清楚 這個裡邊的差別
何在。014B 00’38”
【故須一種
順總佛教,調相續法,】
就這 兩句話,真正的善知識啊
把 整個的 佛教的 總體,它那個次第 絲毫不亂,把握住 這個原則。所以 我剛才 說,欸,他
工地 一動 都 沒有動~,像
造房子 一樣,啊樣子 全無!。但是啊 他坐在 這個辦公室裡面,這個藍圖啊
就規劃得啊 非常精巧,天衣無縫,這個 保證 沒有錯!,差別 就在這裡。014B 01’10”
【此即定為
三種寶學,是故論說 調伏等三。】
把它綱領 說起來 一定是啊 這個三學 --- 戒定慧,叫「調伏等三」。那麼 把這個東西 開開來 的話,我們 也講六度 又講 什麼,現在
這個地方啊,開為十相,開為十相。現在我們看看 這個十相 是 什麼:014B 01’34”
【其中
調伏者,謂 尸羅學。】
啊 調伏 就是 戒。014B 01’42”
【《別解脫》云:】
經上的 《戒經》上面 說:014B 01’47”
【「心馬
常馳奔,恆勵 終難制,百利 針順銜哪,即此
別解脫。」】
我們 這個 心哪 像個 馬~ 一樣,所以叫
心猿意馬,心猿意馬。為什麼叫它 馬~呀? 這個 馬~呀,哈
啊~ 猴子 一樣,哈 一天到晚
叮叮咚咚 …… 這 不停的,又快 又利~,這是 我們的 心相,就是 這樣。等牠 跑~累了,在那兒 睡覺,就 這個味道。雖然你 經常地 去努力 要想 制止牠耶,不行,不行。那麼 要怎麼辦哪?,這個 我們 騎馬的 人哪,馬上面呀 有一個 所謂 馬勒,這個 非常的 利;還有 那個 馬~刺, 鬚上面 有一個 刺,這個上面
利得 不得了,這樣 才能夠啊 調伏 這~一個,這一匹 悷馬。那麼 現在 這個東西 是什麼啊? 就是 別解脫,所以 這個戒
有這麼大的 好處啊!。014B 02’45”
【又如《分辨教》云:「此是未調 所化銜。」】
那麼 《分辨教》 也是,這個上面 告訴我們 ……啊,這個 就是說啊
這個~《阿含》,啊 《阿含》。那個~ 它說呀 沒有調伏,實際上 這個啊 通於啊 大小乘 的,大小乘 由基本 開始,沒有 調伏的人 要去 調伏他,就是啊 戒。所以 這個戒 就是啊,調伏 那一些 剛強眾生的 這個 銜
--- 就是說 我們騎馬的
時候啊,馬的嘴巴裡面囉 有個東西 拉著 那裡,一拉,就 控制那個 馬的。014B 03’26”
【如
調馬師,以 上利銜 調 悷馬。】
就是啊 調馬 的人,以最利的 這一種啊 銜~哪,調
那一個 悷馬,啊 剛強得 很!。014B 03’39”
【根
如悷馬 隨邪境 轉,若其逐趣 非應行時,應 制~伏 之。】
我們這個五根哪 就像
一匹悷馬 一樣,它 一天到晚 跟那個邪境 轉的。當~這個 根~,要 這一個 心猿意馬,隨著 不應該作的境界 走的 時候啊,就要去 調伏 它,應
制伏 它,這個才是 它戒的 真正的精神。是啊 這個 不是 在外頭,所以 這個叫 內學。假定我們 偏偏都 執著在 形象上面,嘶 喔唷~,我 這一個地方啊~,要 怎麼 形象,這個 這
外~學!。啊 所以我們 必定要
懂~得了,當你 心裡面哪
趣~向於~ 這個 五~欲境界,跟著境
轉的 時候,要把它 拉~回來,第一步的功夫
就是 戒~。014B 04’27”
【學習尸羅,調伏心馬,以多勵力
制令趣向,所 應~作 品~。】
啊 那個 就是 才是我們哪
學戒的目的,學戒的目的 幹什麼啊? 調伏 這個 心馬。以 種種的 方法,非常努力的 制伏 它,制伏了它 以後,使它 在心裡面哪,趣向於
應~該作的 地方。所以說啊 這個 不應該作的~,止、不要
作;應該作的,我們就要 作~,所以「止作 持犯」,就是 指這個 而言,這個才是 戒的 真正的目標。這個心 本來就是 這樣 亂的,所以 不是 叫你~呀 把它 消除它,叫你
轉化它,這個
就是 戒。啊 現在我們哪 休息 一下。014B 05’18”
那麼 所以第一個啊 就是:它這個
先要啊 用這個東西 來 調伏。關於 這個內容啊,現在 單單在 這一個地方,我們還 不容易 了解,也不必
說清楚 它。因為 到後面哪 在我們 學的次第 過程當中啊,自然而然 會 關於戒的內容啊 說得 很詳細,這是
我們要學的 必然內容,這個地方 我們只要 曉得次第。一方面 曉得次第,一方面 曉得那個 真正戒的精要 在哪~裡,這個是 非常重要的。這個
我們 開始的第一步,一定要了解 我這個 戒的精要 是在 這一個 地方。014B 06’10”
所以啊 在這個地方 我們要認識
一件事情:未得正見 談持戒,暫時還
談不到。所以 在未得正見之前,應該做的事情啊,就是 應該啊 具足「信心」,信賴 這個善知識,聽 他的講。那麼
這一個條件 要靠 什麼呢? 是要曉得 自己在 病 --- 自己在 無明大病 當中。是啊 那個時候 你了解了
自己的 無明大病,心裡上面 才曉得說 我起心動念 都是 錯的啊,那個時候 才肯 依人家。否則 總覺得 自己對,總看見
別人 不順眼,這個是一個 必然的 情形。014B 06’54”
這個佛經上面哪 有過這麼一段 公案,實際上
這是一個 故事。這 有一個地方啊,它這個地方啊 每年哪,固定的 到了某一個季節啊 它又下毒雨,下 毒雨。譬如 我們這裡 黃梅,啊 到那時候
老下雨;譬如說 北方 到春天的話 --- 會有 落沙,哦 固定到 那個時候啊 一定會有 這個東西 來~。那麼這個 毒雨呀,就是 空氣當中
含了一種 有毒的東西,這個 倒不是 把我們 毒死,把我們啊 會弄得 昏迷的。那麼 下了這個雨 以後,那個水裡面 都含~這個東西,大家 吃了以後啊,這個人哪
就會顛倒。那麼 過了幾天 以後呢,這個 水呀 就 流走了,自然哪 就是 清淨的水 又來啦,慢慢地 就又恢復過來。所以 這個地方的人,每年 都曉得,到了那個時候 有一段莫名其妙的日子,自己 也不曉得 什麼原因,誰也都 不知道。啊,但 有的人 早一點清醒 覺得奇怪,到最後 大家都清醒了,但
才 不知道 這個原因 何在!。014B
07’58”
那麼 就是有一個 絕頂聰明的人,他經過了 長時觀察 以後啊,他就想:欸 可能 這個雨 有關係。所以他 事先哪 經過了 多少時候 觀察以後啊,他就想:大概
這個。所以他 到那個時~ 那一年~ 那個時候 下雨的時候啊,他就 不喝~ 下 下來的 水,自己 事先 儲好的 水呀,飲 這個 水。結果 別人哪 飲了這個水呀,果然 沒錯,像 吃醉了酒 一樣,大家 顛顛倒倒 的,生活
完全顛倒了,是非 完全顛倒了,他 保持得很清淨。因為 他保持 清淨啊,所以啊 他就 勸別人,欸 說:「某人啊! 你~做錯了!、不對啦!」結果啊 那個人 不但 不聽 他的啊,反而覺得:我會 怎麼錯啊?,你~ 顛倒了!,啊 覺得 這一個人 沒什麼 好說的,去勸別人 去。結果啊 勸一個人 還好,跟他吵了一架嘛
也就算了。勸兩個人,到處 去勸人哪,結果 不但 人人勸不醒啊,而且 人人反過來 說:「這個傢伙 瘋了,這個傢伙
瘋了!」。最後啊 那一些被他勸過的人,大家都覺得 這個人 瘋了,沒有瘋的
這個人啊 就把他 關起來,打了 一頓哪,關在 那個 監牢裡邊,就是 這樣。一直等到事情
過去了 以後啊,說找這個人 怎麼找不到啦?,發現他 在這個 監牢裡邊,「欸,說
這個你 好端端地,怎麼 跑到 監牢裡面 去啊?」,嗨~ 他真是 有苦 說不出。這是個 笑~話。014B 09’17”
但是 這個故事, 哦 說明 什麼?,說明了 當我們眾人 都在 無明顛倒 當中的話,這個 有 正確認識的人 在我們看起來 啊覺得 不對的,覺得 不對的,這也是一個 事實啊。那我們現在 眼前哪,處處地方 都是 這樣,我們 不必說 佛法。譬如說:就
我們中國人 來說,我們中國人 兩個朋友,大家呀 難得的 見了面,一起 啊大家 吃一個館子,吃完 館子,一定 說:「啊~的 我~請你,你~請我。」外國人
可 不是喔!,喔!~大家 見了面了,說:「那麼
我們 就一起去 吃飯吧!」吃過了,「多少錢哪?」參佰塊錢!,兩個人,每一個人 壹佰伍拾塊。要我們 看起來:「這~是 什麼話!」,你就
看不上眼 他。反過來 他也 看不懂你,覺得 嘶~ 那個大家吃過了 那麼 各分各的,你們 怎麼個 拉拉扯扯的,幹 什麼啊? 哦 世間的 沒有一個事情 例外的,我想 我們應該 了解吧!。014B 10’06”
這為什麼要說 這個事情呢?就是
在我們 正式開始 學,一下要想 把正見 把握住,這個
很難!。那你既然 沒有把握住 正見,你覺得 不能 學,那你就 沒有機會了。所以 這是為什麼啊
第一個 先要認識說 我自己有了病,那 然後呢 你就 肯 信賴、依靠 他,這個 才是 我們學進去的 必然的條件。啊所以 前面 一再說~,這個法則 不僅是 佛法,世間所有的事情 都如此。等到 你樣樣 弄清楚了,要想 再~做的話,沒有一個事情
做得通。第一個,我們的,我們 沒有今天,不可能 有 今天,就 長不大。你絕對
不可能 說:「媽媽的奶 是什麼? 我~弄清楚了
再吃~。」長大了,「飯 為什麼要 這樣去 做? 弄~清楚了飯 再去
吃!~」,那有 這個可能!,哦 這個 細講起來,這是我們 必定 應該的,這個也是 世間的正見 隨~順著。這是啊 這一點上面哪,就是 換句話說 啊我 順便一談哪,我們要 了解這個啊~ 戒的
這個 行~相。014B 11’11”
那麼 有了戒 以後呢,第二個
講 定。因為 你 在粗猛的現行上面哪,不讓它~ 亂走,那個 那個是 粗猛的現象 慢慢地 降伏了。你如果 不降伏的,儘管你 關在屋子裡面,你心裡
還是 那麼 胡思亂想,那時候 你能 定嗎? 你 定 不下,如果您 勉強的 硬在那兒 坐的話,這個是 為什麼人家 學定,一定 出毛病的。啊你 完全 學不成,倒也就 算了,反正 浪費一點時間,打打瞌睡、胡思亂想嘛 也就算了。你如果真正地 硬把它 制抑下來,因為你 那個心裡面 非常地 猛~啊,那時候 就要出毛病了,那時 出毛病了。所以現在 人家 說,啊~ 動不動啊~ 這個~走火入魔啊,也就是 這個道理。如果說 你 定基 好的話,一定 很~容易,這個 我們要清楚,進一步 那個時候啊 就要 學 定~。014B 11’58”
【寂靜者,如是於其 妙行惡行,所有進止,由其依止
念正知故,令心發起 內寂靜住,所有定學。】
那個 就是 定學。啊
由於我們前面哪 曉得:啊~,這個是 該作的 妙行,所以呀 以前 不習慣、不想作,現在 去作;這個是
不該作的惡行,以前 儘管一向歡喜,現在 不要作。啊 妙行呢 應該進,惡行應該止,這樣。那麼 要想 這樣作 的話,是什麼啊? 依~念正知,一定要有
正確的認識,心心念念。所以如果說 您能夠這樣 制伏了粗猛的,進一步 把已經調息的那個心,一方面嘛呢
心裡已經習慣了 怎麼樣~啊
去調伏自己,一方面 把粗猛的降伏了。所以進一步啊 就用這個 來調伏
細的,這個時候 得到這個心相 叫做「定」。所以
這個「戒、定」 有這樣必然的層次,必然的因果關係啊。啊 假定說 我們這個戒 就是說~ 表面做一樣的話,那個 定跟它 毫無關係 變得啊,要曉得 這一個。那麼 那個時候啊,內心就 發起呀 「寂靜住」,心就安住在 最寂靜的狀態,這個 定。那麼有了這個定以後呢,然後呢 把這個 寧靜的心啊,再去
深細地觀察,才了解世間的真實的狀態,這個叫做「慧」。所以 014B 13’28”
【近寂靜 者,】
啊 為什麼叫「近寂靜」呢?,那
他是 不是寂靜,完全寂靜相,但是
要 相當寂靜地 啊去觀察,才能夠把世間的 真正的真相
看清楚,這個才 智慧。所以 014B 13’43”
【依心堪能
奢摩他故,】
依 定學,啊
「奢摩他」就是啊 梵文,翻成我們 中國叫:定、等持、等至 等等。那麼 這個 奢摩他 什麼呢?「心 堪能」。我們現在 是啊 沒有力量的,胡思亂想,啊,不是 向上昂 就是 向下沉,你要叫它 聽你招呼,就是 像生牛皮 一樣,一動都 轉不動,這樣。所以呀 你得到了 定以後啊,那個心就啊 如你所欲 而轉,你要怎麼辦 就怎麼辦,所以叫「心 堪能」。014B 14’16”
【觀察真實(觀擇真義) 發起慧學。】
那個時候 你才能夠
真正地觀察 那個真義,心散亂 根本看不到,那是 慧學。014B 14’26”
【如是唯具
調伏相續 三學證德,猶 非完足,】
這個就是啊
戒定慧 三樣東西。但 真正教人,這三個 夠嗎?還不夠,還不夠,那麼
下面哪 還要幾樣東西。014B
14’42”
【尚須成就
聖教功德。】
還要成就哇 聖教的功德,這個聖教功德
叫什麼啊?014B 14’50”
【言
教富者,謂於三藏等,成就多聞。】
還要對這個
經律論哪 成就多聞。你真正 要教他的話,跟 單單自修 不一樣。自修 你 摸清楚 你修的路;要想
教別人的話,要廣泛地了解 所教的對象。雖然 你還沒有 真正證得的 佛地,可是 佛的經驗哪,完完整整的。再說,你有了 這個戒定慧的 這個功力 再去看 的話,就 這個整個的 總相、別相,你有一個 清楚的概念,那時候 就幫助別人 對了,所以 他還要啊 這麼 博通三藏。這個 多聞功德,這個就是
對~呀 教法的 豐富的認識。所以,014B 15’36”
【善知識
敦巴云:「言 大乘尊重 者,謂~是 須一,若
講說 時,能令發生 無量知解。若行持時,於 後聖教,能成何益,當時能有 何種義利~。」】
啊那麼 這個善知識敦巴尊者 就說:這個 大乘佛法當中的師長,是什麼樣呢?他呀,那 有一位師長啊 說的時候,能夠啊 發生 無量知解。哦不是 簡簡單單地 就是告訴你:「就
這一個啊!」。不是!,他~ 能夠各方面
問題 都~了解、都~解決,是啊 對於認識,這樣 --- 質正 量圓,這麼
圓滿的認識。那麼 然後 你照著去 修行的時候呢,他
一定哪 說 次第
不~誤,眼前得到~ 什麼樣的利益,將來 究竟果位 是如何,所以 因果之間哪 絲毫不差,次第步驟 一點 不亂,這個才是
真正的善知識,這樣。所以說 這一個地方,告訴我們的 真正的,正是啊 引導我們 《華嚴》這一條 大王路 的原因 在此,在這裡。那麼
更進一步呢 叫「達實性」,說 這 不~但 是~啊 了解得 透徹,還要
通達實性。014B
16’58”
【達實性者,是 殊勝慧學,】
前面已經說了戒定慧了,這個慧,跟這一個地方 達實性的慧,差別在 哪~裡呢?,因為 真正的慧呀,我們說起來 有 三個次第:聞、思、修,這樣。而 聞思修當中 又開成 六~個:「聞」、「聞所成慧」,「思」、「思所成慧」,「修」、「修所成慧」。那麼 這個達實性呢 就是「修所成慧」 --- 已經真正地 通達 法無我。那個 大乘的達實性的 地上菩薩 --- 見道 以後,這樣。014B 17’35”
【是謂通達
法無我性,或以 現證真實 為主。此若無者,說由 教理通達 亦成。】
真正 從這一個地方的 要達實性哪,是要 通達實性的,這是 地上菩薩。如果說 萬一沒有 的話呢,教理證成 也可以,那一個 就是 加行位上,乃至於 資糧位上面 也可以 --- 這「聞思 相應」的。平常呢,這個 天台所謂 「大開圓解」呀,就 這個,可以了,可以了。 這個都是 加行位上的,那個時候 有這個老師。下面 德增,014B 18’11” 啊
【如是~ 雖能 具足 教證,】
第四是 特別講 教,第五就是 證。啊 剛才 前面,啊 不是 第四、第五,就是說 「教富」跟那個「達實性」兩樣東西呀,一個是 教,一個 證,這 兩樣
功德。那麼 戒定慧呢,統攝的,這麼說 啊! 014B 18’31”
【若較學者 或劣 或等,猶非 圓足,故須一種 德
增上 者。】
如果他的這個成就啊 跟你一樣,啊 或者 比之於差,這個 不行。當然 對我們來說,我們哪~ 一點名堂 都 沒有,稍微
有一點 很好了。可 真正修學佛法的 人~哪,從下腳第一步,一直到
成~ 佛,哦 等覺啊~ 還要 依靠善知識。所以這一個地方 既然
稱善知識,他是一個 圓滿的德相,換句話說,總是要 比你呀,還要來得 高明的!,不過 單單高明 夠不夠?還不夠,譬如 像我們 一點名堂 都沒有,他
像三腳貓 懂~幾下,這個也
不行。所以 這一個次第 我們要 很清楚的,很清楚的。他至少的條件 是什麼呢?就是說啊:三學當中 有這個次第,還有呢 德行 比你 增上。如果你 一點都沒有的話,他有了三學,當然
比你高了,這一個。014B 19’30”
【《親友集》中 作(如)是說:「諸人依劣 當退失,依平等者 平然住,依尊勝者 獲尊勝,故應親近 勝(自)己者。】
那麼 《親友集》上面哪 告訴我們 這麼說
--- 這是 菩薩造的 論
--- 啊,諸位呀!
如果你 依靠 差的人 的話,你就 退失。所以後面 特別告訴我們,我們修學佛法 一定要依靠善知識。最好的是 善知識,最壞的就是 惡知識。你如果 靠 不 不如你 的話,你就 退步了,依平等者 大家 不能進步,如果說 依 比超勝於你的,你就啊 獲得進步。所以 我們應該親近啊 超過自己的。014B 20’13”
【所有
具最勝,戒 近靜 慧尊,若 親近是師,較尊勝 尤勝。」】
啊 所以 這一些道理 當中啊,他又 把~善知識的相 又說一下,應該 什麼啊? 以~ 戒定慧
為主,而~ 他也超過於你,依著 這個次第,這樣來的 這一種 人,那是最超勝的、最精采的。那麼 另外一個 祖師,014B 20’43”
【(如)樸窮瓦(云):「聞 諸善士史傳 之時,我是 向上仰望 於彼。」】
樸窮瓦就是 剛才說的 敦巴尊者的 三個,三子之一,傳他法的 最主要的。他自己 怎麼說啊?,他說:「我看見那個 前輩呀~,那一些 祖師、菩薩 的傳記 的時候哈,啊~,心裡頭 好羨慕、好仰望啊!」。啊~ 這我也是 有這個經驗。所以我也要
鼓勵 諸位啊,剛開始的時候 是啊 多看那個 前人的傳記,多看 因果典型的故事,你自然而然啊 啟發 向上 好樂之心,不必在 理論上面 了解得 很多。014B 21’24”
前面 沒有基礎,你先了解
這個理論,不一定 好,這個 次第井然,次第井然。你有了 這樣的心,然後那個理論 一認識,馬上派上用場;你沒有 這個基礎,認得了理論 的話,往往啊 會害你。到那時候啊,你的眼睛啊,是
高 不可攀,看看 樣樣東西呀 都 不在~眼下,這個時候啊 「如天成魔」啊,啊~ 你就會的 辛苦無比!。喔 這個事情是 最痛苦的事情!,眼前 只是心裡面哪 不知如何是好,完了 以後呢,這種心情哪 就是
把我們 引導當中啊,向下 墮落的 因素。當你 真正地了解了 業這個行相 以後的話,你 一觀察
就 這麼清楚。到那時候,你 自己會害怕,到那時候 會害怕。所以我們現在 要看那個善知識啊,他們 怎麼作。014B 22’20”
【又如塔乙云:】
那 又 另外一個善知識
說,014B 22’23”
【「我於惹珍
諸耆宿所,而作目標。」】
「惹珍」哪,那個啊 就是敦巴尊者 當年 造這個廟。阿底峽尊者
圓寂了以後,那麼 敦巴尊者啊
就接受了 他的教法,在那裡 造一個廟 叫惹珍寺。譬如說
我們說 前面的博朵瓦、樸窮瓦、慬哦瓦,乃至於 後代的,像 西藏的什麼 白教、黃教,主要的 這個淵源,都從 這個地方 流 出來的。以我們現在來說的話,我們就盛唐的
那一些大善知識,啊~說
我們 把那一些 這個 前面的 前輩呀 作為我們的目標。所以說,014B 23’08”
【是須一種
目向上望,增上 德者。】
啊 我們要這樣作,一定 一心仰望 他,層次 很分明。我們現在 看那個 佛跟菩薩啊,一看,哎呀,總覺得 遠得 不得了,這個佛啊 動不動 把生命哪、腦髓 就捨出去,我們 太遠了;看看 你祖師啊,就對我們很近!,所以 自然而然哪 他~對我們呢,有 這樣~的 一個接引的功效。就像《法華》裡邊 說的〈化城喻品〉,那麼 這一些祖師們 對我們來說啊,也是一個 化~城,啊 我們更從 這個上面
找到這個方向,再 向上看,就看到最高的 佛陀的情~況。014B 23’50”
【如是六法,是自所應
獲得之德,餘~ (諸)所餘者 是攝他德。】
上面這個啊 是啊 善知識自己 應該的,那麼 下面那一些呢,就是啊 幫助 別人的!,這個 真正的善知識,除了 自調以外,他還要哇 幫助別人,幫助別人。哦是 下面呢 在這個地方 有一句話 很重要,在說那個 幫助別人之前哪,有 這麼 一段話。為~什麼要 這樣 說?看一看:014B 24’21”
【此~亦如云:「諸佛 非以水洗罪,非以手 除眾生苦,非移自證 於餘者,示法性 諦令 解脫。」】
這 佛啊,不是拿水來 把你的罪 洗掉,也不是用 他的手,他雖然有 神力、神通,欸,沒辦法 幫你 除掉 苦,也絕對不是 以自證的 移到你身上。他 怎麼啊? 把那個法的 真實的內涵哪 告訴你、開示 給你,教你 這樣認真 去做,得到~解脫。那 為什麼 這一個地方 要 插 這一段話? 這一個地方的 特別告訴我們,啊 善知識的行相 認得了以後,你從
善知識那裡 得到 ……,不是說 啊~ 善知識啊,你只要 靠著他
呀~,然後呢 他~啊 就把你 一口氣呀~ 一吹~,啊~ 然後呢~ 像泥塑木雕 捏~一捏,把你
捏成一個 佛,不是的。把這個 佛法的道理呀 告~訴你,你 還是要 很認真努力精進 去學~,那時候 得到 解脫。014B 25’23”
這是 為什麼啊 我要鼓勵諸位 看那個
善知識的傳記,否則的話,我們大家 總覺得:「哎呀,現在我是凡夫啊,那麼然後 我在這裡 磕了一個頭,磕到哪一天的話 說不定 開悟了!,啊~ 好!」沒有這一件事情,絕對沒 這一件事情!。必然的 沒有一個例外的,你一定要 了~解,那時候 我們 聽聞。欸 聽聞哪~,如果你 把握不住
這個原則 的話~,也~是 這樣的,越聽越遠,是 越講越遠!。啊 這個重要的概念。啊 下面哪 才告訴我們:014B 25’56”
【若除
為他說 無謬道 攝受而外,無有 以水洗罪 等事啊~。】
所以 總結一句話,這
一句話:啊 除了 把正確 沒有錯誤的 這個啊,告訴你 攝受以外,其他的 絕無任何方便
能夠淨化你的罪。在這一個地方 我提一個問題:既然 佛 告訴我們 說,沒辦法 淨除我們罪 的話,應該 說來說去 講「法」,那麼然後呢 講完了法 我們要念「法」,為什麼我們要
念「佛」呢?,嗯 不是 好像有 矛~盾嗎?,大家都 想想看! 現在我們 要念佛,假定是 照他這樣 的話,那麼要
念法呀,這個念佛 不是沒有用了吧?,欸,念佛 有用的! 關鍵在 哪裡呢?,這個啊
考考你們,下個禮拜,你們哪 每一個人哪 給我一點答案~。然後呢 我在這個 看了這個答案哪,再 給你們評分,等一下 我再這樣 說明 這一件事情。014B 27’11”
【其中
四法,】
那麼下面哪 就是說這個啊 開始幫助別人的 這個啊 方法,先說 第一個,014B 27’26”
【善巧說者,謂於如何 引導次第 而得善巧,】
下面 說 「善巧說」,哦~ 不但你 懂,而且啊 你懂了以後啊~,要懂得
怎麼善巧地 表~達,是說
欸 引導的次第呀 要懂得 善~巧。014B 27’46”
【能將法義
巧便送入 所化心中。】
能夠 把這個道理呀,很巧妙地,啊 很巧妙的啊 能夠啊 灌輸到~ 聽的人的 心目當中 去~,心目當中 去,這個 很重要。014B 28’05” 啊
【悲愍者,謂宣說法 等起清淨,不顧利養 及恭敬等,是由 慈悲等起 而說,】
啊 什麼 叫「悲愍」呢?,說
你說法 的時候啊 --- 當然
這 利他的說法啦!,那個時候啊 「等起」,就是說 你說法的相應的 這個心情哪 要清淨,不是 不淨說法。現在 這一點哪 是 最~難 避免、最~難 避免。說實在的,我們哪 真的 說法的人哪~,是為了利養名聞 而去說法的,這一種人啊 不太多;倒是 什麼啊,就是 自己的習氣 相應的,這樣。我們習氣當中啊
深細的 不說,十惡業當中,語四業當中啊 --- 綺語。這個綺語啊 就是 無始以來 就好歡喜 說,說 閒話,欸~,就是你 坐在這裡 沒什麼事情
繼續 說~,嘴巴是 癢得很耶!。正好 有~這一堆人 坐在這個地方
卻聽你 講法啊,你 講得 很來勁!。通常啊 我們 最~難避免 也就 這一種狀態,倒 不一定是
真正地 自己說 啊為了貪 名聞利養,但是 這一個 跟 煩惱相應的,這個 不行。014B
29’11”
所以他真正的說法 --- 悲愍。01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