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 P209L04-P210L10 複習-共中士道
原文:
【若不於 佛 功德 修信,則於 佛位 不希 證得…,】【不能滅除 於辦自利 唯執(唯)寂滅 為足之心。】【若由修習 慈悲門中,見於利他 須大菩提,欲得 佛 者,此能 遮遣 於 利他中 唯執(唯)寂滅 為足之心,不能 遮 前 滿足 執故,又無 餘法 能 遮 彼故。】【又於自利 唯執(唯)寂滅 為足之心,非 不須 遮,以於小乘 唯脫 生死,唯有一分 斷證 功德,(其) 於自 利義 不 圓滿故。】【又此雖脫 三有衰損,然未解脫 寂滅衰故,又經宣說 圓滿自利 是佛 法身故。故於佛德 (淨信) 修 淨信已 則能觀見,況云 利他,即辦自利!】【若不得佛 亦必不可辦,是為 不退 小乘 最大 因緣。】【又 前 所說 初二發心,曾 未見 說 慈悲 所引,諸餘 經論 亦多 僅說 見佛 色身、法身 功德,引起 欲得 成佛之心 名為 (曰) 發心。】【又說 誓願 安立 一切有情成佛 亦名 發心。】【故 此 二中啊,雖 一一分 亦 應 預入 發心之數。】【圓滿 一切德相 發心者,僅見 利他 必須 成佛,引起 欲得 成佛之心 猶非滿足,即於 自利,亦見 成佛 必不可少 而引 欲得。】【又此 亦非 棄捨 利他,亦須(為)求 利益 他故,《現觀莊嚴P210論》云:「發心 為 利他,欲 正等 菩提。」此說 雙求 菩提 與 利他 故。】
【(三 從 四力發心 者。謂由 自功力 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 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習大乘,今暫得聞 諸佛菩薩 稱揚讚美 而能發心,是名因力。於現法中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諦思惟等 長修善法,名加行力。依此四力 而發其心。)】【〈菩薩地〉說 依上 總別 八種 因緣,若由 自力 或 因力,而 發心者 是(名)堅固。又由 依止 此諸 因緣,或由 他力 或 加行(力),而 發心!者 名 不 堅固。】【如是善知 總諸 聖教 及 大乘 教,將近 隱沒(滅),較諸濁世 最為惡濁,現於此世 應當了知 至誠 發心 極為 希少。】【當依善士 聽 大乘 藏啊啊!,】【諦思惟 等,勤修 加行啊。】【(唯) 非 唯 他勸哪,非 隨 他 轉,】【非為 仿效 其 規式 (等),】【當由自力 至誠發心 樹立根本,以其 菩薩 一切 諸行 皆依 此故。】091B
解說:
091A 00’00”
這樣。
所以 我們現在 做樣樣事情 都 大而化之。091A 00’06” 他們做世間 小小的事情成功 都有 這種理由 在,我們現在要 求無上菩提 就 大而化之。好了、好了,也就 拜幾下 佛;好了、好了,就 念 幾聲 佛;好了、好了,出了 家,然後 坐在 這個地方,喔唷,畏畏 縮縮,這個也事情 不要做,那個也事情 不要做,說起來 我要 修行,成嗎?…,啊 這個是 所以呀 大家務必在 因地當中啊,要 注意 的喔。假定 就這樣 成 的話,那 我覺得 這一些 佛菩薩啊,那 跑得來啊 給你做傭人 是都 沒 用場。他要 學 無量阿僧祇劫,我們就在 坐在這個地方,好了、好了,攏起袖子來 反正 是,要吃 東西,人家 送 給你。這個 策勵 我們自己啊。091A 00’46”
啊 雖然 這種 小 地方,雖然 這種 小 地方,這個 話 實在 說起來啊,是 不應該 說。但是 我 特別 這樣 強調的 原因哪,就是 我以前 一直 犯 這個 毛病。我剛出家 也是 這樣 的,啊,總 覺得:嘶 哎,這個 出家很好,總 覺得:「唉呀,是是是 ,忙 這一個 東西 幹 什麼?」,嘖 結果 我 總算 還 幸運,啊 由於 善知識的啊 提示,把我 救起來。所以我 我 願意 把我自己的 毛病啊,啊 擺在 這個地方 告訴大家。那 現在 經論上面,它 任何地方 就 都 從這一個 地方 很 細緻的 告訴我們,所以 這 雖然 是 一個 閒話,但是 對我們哪 有 大的 指示。 091A 01’28”
【若不於 佛 功德 修信,則於 佛位 不希 證得…,】
喏,這! 兩句 話,他 前面的,告訴我們 什麼?,說 這個 發心是 發 什麼心 啊?,喏,對於 菩提。換句話 說,這 一個 是 大菩提,啊 由於 求 這個 心,就 發 求 這個 心。那麼 你要 發 這個心 怎麼辦呢?,一定要啊 看見, 為什麼 你要 欲得 這個啊?,噢,原來啊,說 你要 得到的 有 這樣的 大的 功德。所以 說,你 要想 求 這個 的話,要 得到 這個,一定 是 什麼啊?,對 佛的 功德啊 了解,了解了以後 發起 淨信心。因為 發起 淨信心啊,由於 這一種心理 策發 你呀,所以 你呀 一心 希求 證得 --- 啊 這個,這個 才是 我要的,這個 才是 我 要的。真正 大菩提心的 主因 就是 這個,啊 真正主因 就是 這個。啊 所以 說 你 (不) 對 佛的功德......沒有 淨信哪,「則於佛位 不希 證得」。在 這種 情況之下,091A 02’35”
【不能滅除 於辦自利 唯執(唯)寂滅 為足之心。】
所以 你 沒有 這一個 求佛位的 這個心 的話,啊 你覺得 這個痛苦 你要 除掉--- 對嘛,你自己 除掉 就 行了嘛。所以啊 只管 你自己啊,自己 解決 問題了,安住 在 這個 寂滅,這個 就 行了,啊你 不會 想到 還要 幫忙 別人。說 這一點哪,說 「不能 滅除」,是啊 不能滅除 什麼啊?,只求 自利 --- 「啊 自己 解決問題 就 算了」,這個 不能滅除。這一種 情況的話呢,就是 聲聞乘 性,二乘之心…。091A 03’13”
說到 這裡,關於 念佛的同修們,我 特別提醒大家 一下。我 一再說 念佛 是 最好 法門,的的確確 末法的 時候,要想 解決 是 唯一的 法門,但是 千萬 不要 說:「唉呀,我 念佛啊 自己 去了 就 算…」。要 怎麼辦呢?,「我 念佛,一定要 學佛 這樣,因為 要 學佛 這樣,我 所以 一定要 找到 佛 作為 一個 老師,所以 我 拼命念佛 就 去」。你 同樣的 念佛,這個 心情 完全 不一樣,對不對?,你是 拿前者 這種心情 去了 以後啊,去了 以後,你自己 這一方:「哎呀,我自己的問題 解決了」。所以 這種心情 到了 這一邊,你呀 儘管 說是 大乘 法門,但是呢 在 佛 所 演的 教法當中啊,你就 聽到 苦、空、無常,然後 證 二乘之果,經上 說得 很 清楚。明明說 這個地方 二乘 種 不生,為什麼 很多人 證 這個 果了 呢?,就是 因地當中 就是 這個。嘖 所以 你對 教法 了解 了,很清楚,這個 因 不在別的,就在 「你 心裡」上面。091A 04’19”
現在 我 不,我念佛 當然要 念的,為什麼? 我要 學 這個啊--- 要學 佛。要學佛 要靠那個 最好的 老師,阿彌陀佛 最好的 老師,所以 這我 一心一意 要去 念佛。結果 你 跑得 去,聽得人 講 這個東西,對不起,我 這個 不是 我要 學的,我要 學 那個,結果 你 這樣 走下去 的話,走的是 什麼?「華嚴」的 路子,到 那時候 你 「一生 取辦」,關鍵 很 細微,但是 也 很重要。你 同樣的 念佛,欸 前面一種 念啊,說 老實話,還 不一定 念得去咧;後面 你能夠 發這個心 去 念的話,嗨,去的 可能是 遠來的 增大,而且 位次是 一定的 高,最後 成佛 是 這麼 近。有 這麼 好的路 不 走,唉,說來說去啊--- 愚癡。所以 我們 這一個地方,要 辨別的 非常清楚,念佛 是 如此,參禪,然後 是 學教、學密,沒有 一個 例外。而 「根本」在 哪裡?「持戒…」。所以 這是 我們要 把握 得住的…。那麼 另外 呢,091A 05’25”
說:欸,前面 你 不是 講!,說 有 一類人 哪,只求 自利,自利 寂滅啦,就 以此 滿足啊。現在呢,我 不一定 要 修學 說要 求佛啊,我 修 慈悲,要 慈悲 去 濟 別人。你 能夠 以 啟發了 大慈悲心 要 救濟 別人 的話,那麼 在這種情況 之下,上面 所說的,只管 自利呀,不救 別人的 心,不就 能夠啊 能夠 清除 掉了嗎?。對的!(ㄉㄧˋ),這話 沒錯,但是啊!,欸!,還有 問題。所以 他 說,由於 能夠「修習 慈悲」,啊 為什麼 慈悲呀?,就 看見 利他啊 需要 這個 大菩提,啊 這一個 是 沒有 錯,你 能夠啊 以 策發 大悲 心,把 這一個 大慈悲 心哪 策發了 以後,就 不會呀 陷於 只求 自利 為足 這個 心。但是 呀,嘖 你 沒有 求 佛位,所以啊 對於這個 不求佛位 這個 心哪,不行,啊 還沒有 滿足。而且 除了 前面 第一條 所 說的,沒有其他 任何法門哪 能夠 在 這個地方的 補救。091A 07’10”
是的,你現在 修 要 大慈悲,是啊,你 修 大慈悲,於是 你 慈悲心 是 起來了,然後呢 你要去 救別人 去了。因為 你有這個 慈悲心 這個 推動,你去 救人 去了,你能 能 人 能 救得 起來嗎?救 不起來。天下 沒有一個母親 例外的,對於 她自己的子女 都是 慈悲心,可是啊 偏偏哪,哎呀,那個 母親 管那個 子女啊,是 一萬個 當中啊,幾乎 一萬個 都 管不好。所以 單單那個 慈悲心 不夠的,啊 所以 你,由於 慈悲心 還要 另外 轉一個 彎 叫 策 發。091A 07’48”
所以 它 真正 重要的,歸結 到 這個地方 來,說 我們 所謂的 發心,不管你 哪一個 理由,他 最後的 真正重要的話,是 對於 佛這個 位次,佛這個 果位呀,要 求 證得,這個 才是啊 發 菩提 心 最重要的 是 「發心的 中心…」,這樣。平常我們 常常 說啊:「唉呀,大菩提心,大菩提心」,大菩提心 的 究實的 (內) 內容啊,真正 能夠哇 如理 如量 完整 認識的啊 是 少之 又少。嘶 既然 了解 都 不了解,你 怎麼個 發法?, 這是 所以呀 嘴巴上面 是 到處 都是,真實的內容啊 是 說啊 --- 稀 見,啊 有如 鳳毛 麟角。現在 這個地方的,一一 把它 辨別 清楚。091A 08’39”
【又於自利 (唯執(唯) 寂) 唯執(唯)寂滅 為足之心,非 不須 遮,以於小乘 唯脫 生死,唯有一分 斷證 功德,(其) 於自 利義 不 圓滿故。】
再說呀,哦 只求自利,啊 為 滿足 這個的 心哪,這種 心哪 也同樣的 要 遮止的,不是 不要 遮止,要 遮止…。不過呢,這個 小乘哪 脫 生死啊,就算 對 自利呀,自利 還 只有 什麼啊? 得到了 很小的 一分的 功德,就是 自利 本身 都 不 圓滿,自利的本身 都 不圓滿。091A 09’23”
【又此雖脫 三有衰損,然未解脫 寂滅衰故,又經宣說 圓滿自利 是佛 法身故。故於佛德 (淨信) 修 淨信已 則能觀見,況云 利他,即辦自利!】
現在 我們 退一步,就是 你 自利 來說 吧,對不起,小乘哪 不是 不要 自利 呀,但是 那個 小乘的 自利,本身 都 並沒有 真的 利啊,因為 不圓滿嘛。啊 哦 對於「三有」,就是 說 淪落 生死 當中的 這一個 種種的 過患哪,雖然 小乘 解決 了,但是 能 跳出了 三有 以外啊,你呀 沈空 滯寂,你 不能 動彈的,在這個地方,這一個 缺點哪 你一點 辦法 都 沒有 啊,所以 你 實際上 還 並不 圓滿啊,所以 真正 就 自 自利 來說,要想 圓滿哪,還 只有 佛的 法身,而 不是 聲聞、緣覺 所 證 的啊。是啊 你經過 這樣的,不管 是 求 自利、求 利他,單獨 求 自利,單獨 求 利他,一定 要 (求) 證 佛的功德;兼求 自利、利他,也要 佛的功德。091A 10’36”
現在 這裡 說,單單 求 自利,對不起,三有 雖然 跳出來,但是呢,在 寂滅 當中啊,你 不能 動,所以 自利 不圓滿;你要 求 利他,雖然 你有 大慈悲 心,你 慈悲心 是 有!,但是呢,你 沒有 能力 把 他們 救出來,單單 發那個 心,沒有 用。所以 有了 這個 大慈悲心 要 救他們 起來啊,還 一定要 有 佛的 智慧跟 威神,所以 你為了 利他,你一定 還要 成 佛,這個 很明白。所以 不管 從 兩方面 來 說啊,你喲 要了解啊 「故於 佛德啊 淨修 信已啊」,你 一定 要啊 努力的 修,「淨 修」,然後呢 啟發 淨信,那個時候 才 能夠啊 真實的 見到:喔,沒錯、沒錯、沒錯,嘶 不管 是你 自利、利他 --- 單獨的;「況云 利他,即辦 自利」,進一步 更 說,嘿 這個利他 就是 你自利,這個 哦 自利 就是 利他。欸,所以 這 就 這樣的 微妙 不可 思議 啊。091A 11’43”
【若不得佛 亦必不可辦,是為 不退 小乘 最大 因緣。】
最後 最後 說 出來了,是 不管 是啊 利他、自利,兼辦 二利,不得 佛,絕不 可能 圓滿。這一點 你 看見了 以後啊,自然 你是 不會 退墮 小乘。現在 看見沒有?,啊 所以 真正 你 了解了 這個 教法,不管 你目的 為什麼,你要 求 利他,對不起,要 就要成佛;你要 求自利,一定要 成佛;喔 你要 求 自利利他 一定要 成佛,要 利他自利 一定要 成佛,不管你 怎麼講,有一個 例外 --- 無知!,那 一點辦法 都 沒有。
所以 說 我們 來了以後啊,千萬注意呦,不要 把 學 「我」 看成 學「佛」,這個 話 是 容易 講,但是 你們 務必要 內心上面 深深的 體會,啊 你把 「學我」看成「學佛」,你就「完了!」。啊 然後呢 自己 看了 佛經,覺得:懂了,然後呢 懂的 什麼啊?根據 你自己的 解釋 認識的,然後 從 這一條路上 去走 的話,那 走上錯路 去了,就是 這樣。所以 你 為什麼 他這麼 重視 那個 傳承,有了 這個 傳承,還要 經過 像 印度 當年 這個 辯論的 為什麼,他 還要 在這個裡邊哪 仔細的 明辨。091A 13’08”
所以 我覺得 我們 現在 晚上啊,我 聽了 幾堂 課,我 越來 越 歡喜,以後 你們 不要 不要 擔心啊 說:「哎呀,講 講得 支離破碎。」我歡喜的 就是 這個 支離破碎,就會 在 這個 支離破碎 當中,我們 能夠 慢慢、慢慢 的 進步嘛,因為 這是個 現況 啊,如果 是 你這個 現況 把它 抹殺 的啦,閉上眼睛 不看,請問 你學的 什麼啊?…,對不對?。 我們都是 學 那 想像 想像當中;想像當中 不要 學,最好 想啊--- 人造衛星 都 沒有 用,人造的嘛,自然的 多好嘛,你 就 想這個。所以 我 一直 舉這個 公案,啊,我們 千萬 不要 學 那個 老公公、老婆婆,哦 六祖都 不要去學他,要學,要學 佛,說 實在的,佛 前面的 這個 六年苦行 我也 不願意 學,學它 幹什麼?,啊 我 只學他 最後 坐 坐在 那個 尼連禪河 邊,抬頭一看,我 這麼 一學 就 會了嘛,這個 這個概念啊 在 這個地方 一定要 清楚。我們 一定要 把 眼前的 實際上的 狀態,認得 的 清清楚楚。拿什麼東西 去 衡量? 就是 拿 正法。091A 14’14”
所以啊 現在我們 一方面哪,啊 學 圓滿的 教法,一方面 把我們現在 實際上的 內在的 狀態 是 什麼?,擺在 這個地方的啊 一一 衡準,那時候 你就 有機會 淨化,這樣。如果 做不到 這一點 的話,教法 你 學得 再好 的話,就 變成功 什麼啊?「那 這一些人 講講 道理 的,修行 沒有 用」,千真 萬確。因為 這樣的 關係,既然 是啊 講講道理 沒有 用,那 好、好、好,不要 學了,去 修行了,結果 盲修 瞎鍊,不管 走 哪兩條 路子,越修 越遠,這 教法 是 越來 越衰,自己呢? 每況 愈下…。啊 在 這一個地方啊,我們現在 把握 住了:喔!,原來 這個 重點 在 這裡啊!,原來 在這個 重點 在 這裡啊,這樣。現在呢 繼續 下去,091A 15’03”
啊 再說 前面 兩樣東西 --- 前面 是 說啊,第一個是 什麼呢?,看見 諸 佛、菩薩 的 威神,或者 聽見;第二個 呢,是 雖然 沒有 聽見、看見,而 聽見 那個啊 教法上面。這兩種 發心 啊,他 並 沒有說「慈悲 所引」哪,不但是 這個地方,而且 其他的 經論上面 也有 很多地方,也 看見了 佛的 色身哪、法身哪,這樣,然後 呢 要 引發 這個 菩提心。他 有一個 特別的 原因諾,說 兩句 話喲,後面 儘管 說: 你發了這個 心!,怎麼樣 去 修的 時候,一定要 經過 那個 慈悲,可是 引發 那個心 卻 不一定。所以 他 每一個地方的 分得 非常細、非常細,看見 沒、了解了 沒有?。091A 16’09”
眼前 容或 你們 不太 了解,所以 要 好好的 學下去。學下去 有 很多 好處。第一個 呢,就是 你 對這個 學的這個 方式,理則方面,非常 清楚;第二個 呢,次第 是 一點 都 不會 亂,啊 而且 絕對的 正確…。所以 我們哪 有了 這樣的 完整的 認識啊,才 不會呀 把 事情哪 混淆,像 剛才 那個譬喻 當中,我們 才 不至於 燒起 大鍋菜 來,連根、帶泥、農藥 通通 塞在 鍋子裡面 去,我們 才可以 避免 這個毛病。啊… 繼續,091A 16’49”
【又說 誓願 安立 一切有情成佛 亦名 發心。】
喏,說 第一種的 發心,他 只是 看見 佛的喔 色身、法身 的 功德,並不 由於 悲心。下面 呢,由於 發誓 要 安立 一切有情 成佛,這個 是 為利有情。他 這兩種啊 都是 發心,嘶 而且 都是 正確的。091A 17’11”
【故 此 二中啊,雖 一一分 亦 應 預入 發心之數。】
這個 兩種啊,不管 哪一個啊,都是 在 發心… 這個 範圍 之內。你 正式的 發心 是 這樣的,但是呀,091A 17’27”
這一個地方 就 說明 這個 噢,說 真正 圓滿的 德相,是 這樣的。引發的 因,可能是 單單、單獨的 這一個,啊 由於 這一個 引發;可是 這個 引發 進來了 以後,你 單單 靠這個 的話,不 圓滿 的。091A 17’53”其實 我們 做 任何事情 都是 這樣欸,沒有一個 例外的。啊 譬如說 我們 來 念書,絕對 不是 說,喔 把 所 念的 書的內容 樣樣知道;樣樣知道,你還 念 什麼 書啊?。 諾 你只是 總有 一個 原因,覺得:哎,這個 好,然後 進來。進來了 以後,然後呢 再 引導你,使得 你 要 學的內容 圓滿!。啊 現在 這一個地方 也是 一樣!,說 圓滿!的 德相 是 什麼 呢?,單單 量、質,以 二者當中 任何 一個 都 不夠,啊 一定 要 把 二者啊 都 圓滿,說 不但要 利他,還要 對 自利 也 必 不可少。091A 18’32”
【又此 亦非 棄捨 利他,亦須(為)求 利益 他故,《現觀莊嚴論》云:「發心 為 利他,欲 正等 菩提。」此說 雙求 菩提 與 利他 故。】
啊 這個 就 最後的 結論。說啊,這是 說 不管 你 自利 也好,利他 也好,自利啊 還要 利他,利他呀 還要 自利。所以 這個《現觀 莊嚴論》上面,《現觀莊嚴論》就是《大般若經》的 藍圖,說呀:喔「我發心 為了 利他,為了利他呀,那個時候啊 要 求 無上 正等 菩提。」我求 正等菩提 就是 你自己 證得,所以 一定是 包含了(ㄌㄧㄠˇ) 自、他 兩樣東西 都 圓滿,這個 才是啊 發 菩提心 圓滿 相。引我們 進來的,是 其中的 任何 一個,或者 是 幾個,可是 究竟 圓滿的 時候,達到 這樣的 狀態…。這 到現在 為止,我們 了解 了,這 第一個 啊。那麼 第二個,091A 19’37”
【(二) 從 四因 發心 者。謂 種姓 圓滿,善友 攝受,悲愍 有情,而 不厭患 生死 (難行) 難行,依此四因 而發 其心。】
啊 第二個 解釋 一下。「種姓圓滿」,「種」就 是啊 宿種。平常 啊,我們這個啊 叫 「種 性 住」,就是說 換句話 說:欸,這個 人哪 「善 根 夠」、這個 人 「大乘種姓」、這個「小乘種姓」,啊 這個 這個 因種 他 圓滿。不但 因種 圓滿,然後呢 他 現生哪,還有「善友 攝受」,這個 非常重要。因為 我們 無量劫來 各式各樣的 種子,這個 種子 要想 圓滿的話,還要 其他的 各式各樣的 條件。哦 這個 條件當中 是 最主要的啊,裡邊 是 裡邊的 宿生的 種姓,就是 你的 種子;嘶 外面的 外緣 是 善友 攝受。這個善友 包括了 兩樣 --- 上面的 善知識,中間 同行 善知識,同行 善知識。所以 這個 僧團的 真正的 重要 就 在 這裡!,這個「僧!」 以什麼啊?以 證勝義 為 主!,現在 我們學習 是 隨順於 它的。然後 呢,「悲愍 有情」,而 這個心 (是) 一定 是 什麼? 自利、利他,所以 這個 心 所緣的。宿生 為什麼 有 種姓 呢?,增長 一定要 靠 這個 悲愍 有情,所以 滋長那個 心,以及 宿生的 培植 這個 心 是 這一個。你要想 悲愍有情,圓滿這個 功德 的話,一定哪 在 生死當中,所以 「不 厭患 生死 難行」。啊 這一個 四因啊 發 他的 心。091A 21’26”
說 這個 「不 厭患哪」,就從 文字上面 看,就 它 表面上 起來 看 是啊 啊很難。嘶 哎呀,現在 做一點 小小的 事情啊,這麼 麻煩,叫你啊 「不 厭患哪」,真 做不到。是的(ㄉㄧ˙),從 表面 看 是難!,所以啊 他 處處地方啊 把 這個 道理 說,讓你 看到! 裡邊的 真實的 意義。你 了解了 真實 利益,說 有 這麼 無邊的 大 利益,你 這個心 就 提 起來了。更深一步,你 再深一步的 探索 的話,你 發現哪:嘿,只有 這一條 路,你 怕難 而 不走 這一條 路子 是啊,這一個 痛苦是 無量無邊 永不 解決。你 走 這一條 路,雖然 難一點 的話,欸,一點 小難哪,把 大問題 都 解決。所以 你 得到了 正確的 正見,越深入 最後 越發現,唯此 一 條 路 最 佳、最好、最容易 而且…。諾 至於 詳細的 內容,會 後面的 會 一一......所有的 大經 大論 每一個 地方,都 說得 清清楚楚、明明 白白…。那麼 第二。第三 呢,091A 22’39”
【(三 從 四力發心 者。謂由 自功力 欲大菩提,是名自力。由他功力 希大菩提,是名他力。昔習大乘,今暫得聞 諸佛菩薩 稱揚讚美 而能發心,是名因力。於現法中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諦思惟等 長修善法,名加行力。依此四力 而發其心。)】
「從四力 發心」,啊 哪四力 呢?「謂由 自功力 欲 大菩提」,叫作 自力,啊 自己的 功力。第二呢,「由 他功力 希求菩提,名 他力」。啊 第三,「昔」,以前哪 修習大乘,「今 暫得 聞 諸佛 菩薩 稱揚 讚美 而能 發心」,是叫 因力。第四,「於 現法中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諦思惟等 長養(修)善法,名 加行力」。依 四個 力量。「依此四力 而發其心。」091A 23’07”
【(〈菩薩地〉說! 總 依 哦!) 〈菩薩地〉說 依上 總別 八種 因緣,若由 自力 (或因 由) 或 因力,而 發心者 是(名)堅固。又由 依止 此諸 因緣,或由 他力 或 加行(力),而 發心!者 名 不 堅固。】
這一個 就 差別。091A 23’26”
【如是善知 總諸 聖教 及 大乘 教,將近 隱沒(滅),較諸濁世 最為惡濁,現於此世 應當了知 至誠 發心 極為 希少。】
像我們 上面哪 正確的 了解了 整個的 佛法,以及 特別是 大乘佛法,現在是 將近 隱沒的 時候,(這咦) 目前 這個 狀態啊,是 惡濁世當中 最 惡濁 的 時候。而 在 這一個 時候 了解啦,去 至誠 發心哪 更是 難能 可貴,不但 難能 可貴,更是 功德無邊哪啊。啊 我們要 了解,不但是 功德 無邊,而且 難能 可貴。為什麼 難能 可貴啊?,你 想啊,在 這樣的 難的 情況之下,得到 這樣的 無上的 寶貝 --- 試想 你們 諸位 如果 說 在 絕端 困難之下,譬如說 你 生一個 必死之病,居然 人人 去 找,被你 找到了,你 什麼?,你會 寶貝得 不得了,一心一意 拿 這個藥 來 治 你的 病,現在 我們 就是 這個 狀態。所以 我們現在 (得) 得到啦,091A 24’36” 哦
【當依善士 聽 大乘 藏啊啊!,】
應該 依 大善知識 聽聞 這個啊 真正 圓滿的 教授。091A 24’45”
【諦思惟 等,勤修 加行啊。】
要 認真的 思惟 觀察,努力 去 修啊。091A 24’53”
【(唯) 非 唯 他勸哪,非 隨 他 轉,】
不是啊 由於 別人哪。091A 24’58”
【非為 仿效 其 規式 (等),】
還有 一件事情 呢,不是 仿效 規式。現在 這個 仿效 規式啊 很 容易,啊說 我們哪,哎呀,乃至於 唱念,啊說:「這個人 唱念 這個 樣的、這個 人 唱念 諾 這樣的」。好一點的 持戒,「喔唷,他們 那個 規矩 怎麼 好,我們 這個 規矩......。」這個 是 外表 形式,我們 一定要 了解這個 內涵。這個 小乘 制戒的 心意 尚且 要 內涵,何況 尚 大乘 是 根本 在 此,這一點 是 特別 重要。091A 25’28”
【當由自力 至誠發心 樹立根本,以其 菩薩 一切 諸行 皆依 此故。】
我們 必定要由 自力,「至誠 發心」 把 那個根本 建立起來,為什麼呀?,這是 菩薩 根本,這是 菩薩的 根本。ㄥ! 關於 這個道理,譬如說 自力、他力,好像 自力 是 宿生的,宿生 怎麼來的啊?,還是 努力積累的 結果呀,所以 有了 固然 好,沒有,你 只要 這一生 努力 積,肯,不要 聽別人,那就 對了。聽別人 什麼啊? 人家 講 「有的」,書本一合 「好了」…。啊 在 哪裡啊?,或者 在 書本裡,或者 在 人家 嘴巴裡,這個 不算。現在 我 聽見了,牢牢的 記在 耳朵裡,擺在 腦筋裡。欸,從他的 嘴巴裡,到了 我的 腦筋裡。我 看了 那個書,從 那個 書本上,從 經過 我的 眼根,進入 我 腦筋裡,你 一心 一意的 能夠 這樣的 深入的話,這就 變成功 你自己啦。現在 我們 真正 重要的,這樣。這個 才是 什麼?堅固的。要不然 哪,啊 聽的時候 「有」,等一下 就 「沒有」了。啊 這個 是 我們 必定要 了解的,這一個 樣的 方式 去 把 那 根本 建立 起來!…。091A 26’42”
現在啊 我們已經 講到了 這個 啊 哦 不共的 部分,上士道 部分啊。那麼 上士道 部分,他 一開頭啊,一開頭哇,啊 說 在 二百零六頁,你們 注意一下啊,這個 概念哪 一開頭 非常重要喔,我們 一定要 弄 清楚。他 這個 這一個 地方,他 那個 主要的 題目啊,是 說明 入 大乘的 門哪 是 發心,啊 入 大乘的門 是 發心。那麼,在 這個時候啊,他就 特別說明一點的,二百 零六頁 上面,第一行 說「《華嚴經》云:『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一切 佛法 種子。』當獲 定解。」說 關於 這一件 事情啊,一定要 獲得 確定的 見解。這個 確定的 見解啊 分 兩部分:一部分呢,這個 內涵 本身 你 絕對 不能 弄 錯,啊 絕對 不能 弄錯,然後呢,對於 這個 正確 無誤的 這個 概念,要 產生 確定 不移的 信念…這樣。091A 28’19”
那麼 就 第一點 來 說啊,說啊 解釋,下面 他 舉一個 例子,譬如 說,你現在 要 種 稻子。那麼 種 稻子的 時候啊,他 要把那個 稻 種 出來啊,有 幾個 條件。譬如 說,稻的 種子啦,然後呢 要 種在 這個 田裡邊啦,而且 種的 時間,一定是 春天 暖和的 時候 啦,啊那麼 還要 有 水啦,還要 有 肥料啦,那麼 這一些 東西 加在 一塊兒,那麼 稻與芽欸 長起來,乃至於 稻的 種子啊 就可以 收穫,這樣。哦 這個 裡邊哪 有 一個 事情 是 特別重要,什麼? 是 稻種、稻種,因為 你要的 是 稻芽,啊 如果 你 這一個 問題 不能 把握 得住 的話,你 儘管 這一個地方是 有水、有土、天氣 暖和、有 肥料,可是 它 長出來的 東西,長不出 稻的 芽!,也 (長) 結不出 稻的 果!。那麼 他 為什麼 這一個地方 要 特別 辨別 這一件事情? 091A 30’01”
091B 00’00”
[那麼 他 為什麼 這一個地方 要 特別 辨別 這一件事情?]…,在 這地方啊,我今天 特別的 要 說明一下,特別說明 一下。不但是 發 大乘,我們做 任何一件事情,做 任何一件事情,事無 大小。那麼 為了 針對 我們 目前的 一般的 修行 來說,啊 是 究竟 我們 圓滿 達成的 是 佛果 沒有 錯,啊 曉得 要 發菩提心,乃至於 要 行 六度 萬行。可是 我們 常常 有 感覺 說:現在呀 末法的 時候啊,嘖 不 容易 做。啊 不要 說 在家 人哪 啊做不到,出家 人哪 也 的的 確確 很 難。所以啊 通常 我們哪,會 走 佛陀 給我們的 一條 方便的 法門,說 「念佛」…。是!,這 是個 方便法門,它 儘管 是個 方便法門,這個法門哪 你 還是 要 把握的 很 正確,這一個 前面 那個 辨別 也要 很 正確。你 了解 它 往生的 最主要的 條件 是 在哪裡?…,換句話 說:根本的 原因 在 哪裡?。091B 01’38”
就像 前面 這一個 比喻 當中,像 前面 那個 比喻說,要種 稻,你要 稻 種出來,是它 一定要 田地啊,一定要 水啊、土啊、陽光啊,這是 一定 需要的。可是 這一個 水、土、陽光,放在 這一個 地方,是,沒有 它 的的確確 長 不出來、長 不出來,但是 單單 它,因為 沒有 它 是 長 不出來,所以 你 也可以 確定的 說,要 得到 那個 稻種 是 一定要的 東西,這個 是 沒有 錯。但是 單單 有這個東西 的話,你 缺了 一樣東西 的話,其他的 再 怎麼弄 都 不行,對不對?,這個 概念 我們要 弄得 清楚。萬一 你雖然 有了 水、土、陽光、肥料 等等,放進去的 是 草,長出來的 是 草;放進去的 是 麥子,長出來 是 麥子;放進去的 是 花,長出來的 花…,所以 這個叫作 共因,不是 不共 因 --- 它的 特質。那麼 我們 做 任何 一件事情的 時候,我們 一定要 把握得住,說 這個 根本原因 在 哪裡,有了這個 根本原因 以後呢,然後呢 使得 根本原因 滿 圓滿。091B 02’59”
就在我們 業 當中,有一個叫 引業,有一個叫 滿業。哦 這個 引業 是 確定 你 這 一生 到 哪裡去的 根本原因;滿業是 然後 把 這個 你所 要的 這個 內涵哪,把它 加 圓滿。所以 如果 說,同樣的 道理,我們要 求 往生,那 你一定要 把握住 往生的 根本 因 在 哪裡,然後 你 進一步 求 它的 圓滿 因。你 往生的根本因 把握 住了,那麼 去 去 一定去,問題 就是 高、下 問題,哪怕 擠到 是 邊地,擠到邊地 也 好哇,啊當然 我們希望 是 擠個 上品 上生 諾,乃至 有人 提出了,嘶 不但 是 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啊,還希望 成佛咧,對呀,這個 是 圓滿 因,就 這樣。091B 03’50”
那麼 它的 根本因 在 什麼地方?,你 首先 要 把握 得住,如果 你在 這個 (把握 得住) 把握 不住 的話,它會 產生什麼 流弊呢?…,產生 流弊 就是 剛才 我們講的 業 裡邊哪,它有 引業、有 滿業,你! 引業 根本 把握不住,如果 你 滿業 雖然 做得很圓滿 的話,產生什麼 效果啊?,佛經裡 有 這個 公 公案哪,欸「修慧、不修福,象身 帶 瓔珞」(編者按:疑師口誤,或應作「修福不修慧」)。ㄡ 他 做的 這個 (原) 因,圓滿, 但是 不是 根本。欸 修了 很多 慧呀(編者按:似應作「很多福」),結果啊 他這 人道 得不到,跑到 畜生道 當中 去,雖然 那個 畜生 很享受,這個 不是 我們 要的。091B 04’37”
換句話 說,你 雖然 念佛,你念了個 半天哪,欸!,不能 往生啊,結果 說不定 你 生天啦,說不定 你在 人間,結果 弄了個 半天,弄個 三世怨。這個是 為什麼 我們 要 辨別的,這一點 很 重要喔,喔 那麼 究竟 是… 往生,什麼 根本 因,現在 我們 這裡呀 先不 深一層 談。同樣的,持戒,持戒 我們要 把握得住,說 持戒的 根本 因 是 什麼?,然後 從 那個 根本上面 再 講 圓滿。這一點 我們 一樣的 道理,所以 你 能夠 把握住 這一點 去 做 的話,那 問題 自然 解決。091B 05’16”
所以 現在 這地方 講 大乘,前面 每一個地方 講 辨的時候哈,我 一定 把那個 概念 說清楚…。那 譬如說 他本論前面 辨很多,我已經 舉了 很多個 比喻,你們 只要 重新 溫習 一下。我 簡單的 說 一下,啊… 為什麼 事前 先要 把 那個事情哪 弄得 這麼 清楚,因為 你 的的確確 要 學 這個 方法,然後呢 能夠 得到 你所要的 結果。而 我們 現在 學的這個 方法 是 什麼啊?,從 生死 輪迴的 苦海當中…,照著 這一個 辦法,啊 所以「乘!」 不管是 大、小,不管 是 羊車、鹿車,乃至於 什麼......,啊 到 大乘的 大白牛車,都是 想 辦法 度脫 生死 苦海,到達 彼岸。091B 06’22”
拿我們 現在 來說 的話,不管 你用什麼 交通工具,用 汽車、輪船、飛機,要 度脫,這個 不能 弄錯…。啊 有 很多地方 汽車 可以 去,有 很多地方 汽車 不一定 去。然後呢 你 同樣的,說 汽車 或者 飛機,那麼 什麼 是 汽車?,什麼 是 飛機?,你要 把握得 準,不是說 嘶 啊講一個 道理。講一個道理 固然 不行,你 看見 這個 樣子,樣子 也 不行啊,你 照 那個樣子 做一個,那 這部汽車 不會 開,就算是 它會 開了,但是 如果 出了毛病 也 不行。091B 07’03”
這 我 說一個 這個上頭 比喻,不是 汽車,我 曉得,汽車 最重要的啊,哦 那一邊 來說,就是 什麼? 它的 (汽) 引擎。然後呢 哦這個 輪胎,然後呢 那個 車身,然後呢 上面 圓圓滿滿的 那種 車篷,裡邊 是 講 沙發、舒服 等等。(你要分) 這個裡邊 你要 抉擇 最重要的 根本因 是 什麼?,根本因 就是 這個 引擎! 最 重要,這個 不能 出毛病,對不對?,第二個 呢,這個 輪胎、這個 車身,一定 不能 出 毛病。這兩樣東西 出了毛病的話,你 如果 弄得 不 正確 的話,哦 這 擺在 那個地方 可以,你 玩玩 可以,開出去 的話,欸,馬上 出 毛病的。至於 這個 車身(註:蓬) 本身哪 不圓滿 一點,不舒服一點,那 沒關係 呀,這一個 概念 我已經 說過 很多次了,啊 這樣。091B 07’58”
那麼 所以 在 這一個地方啊 要 進入 上士 道,萬一 對 這個概念 弄不 清楚的 時候啊,這地方 請大家 注意一下,千萬 你們 不要 說:「哎呀,嘶我只要 學 念佛啊,學 這麼多,幹什麼 啊?」,不幸的 是,很多 念佛的 人啊,不曉得 這一句 佛號 怎麼念,所謂 「欣、厭」,「欣」些 什麼?,厭,「厭」些 什麼?,所謂「信、願」,「信」 應該「信」些什麼?,應該「願」些什麼?,不是 說:哦,我 「信過了」就 「算了」,啊 我「願意」就 「算了」。那麼 (現) 在 以前,容或 我們 「不懂」,到 現在 從 道前基礎、下士,乃至 中士,那一個 地方 就 非常 清楚、非常 明白 了…。091B 08’43”
那麼 整個的 佛法,跳出 生死輪迴!… 啊 都是 講 這個事情。因為 生死輪迴的 本質 就是 痛 苦,哦 我們 世間人 不認識 它,那麼 現在 特別 指出來,這一點 我們 必定要 認識的,如果 不認識 這一點 的話,儘管 你 念佛,念佛 也 沒有 用…。因為 念佛的 目的,告訴你 清清楚楚,什麼啊?,哦 這個 世間 是 苦啊,一無是處啊,所以 你現在 只有 要修學佛法,可是 修學佛法 啊又要 這麼多 條件哪,現在 在 五濁惡世啊,這個 條件 不具足啊,所以 那個時候啊,你 只有用 這個方法欸。091B 09’32”
條件是 不具足 是 告訴你,修學佛法的 條件 不具足,所以 (告) 給你 最 簡單的 方法。給你 在 最簡單的 方法當中啊,你不要 忘記呦,這個 圓滿 因哪 不具足 喔,不是說 那 根本因 沒有喔。如果 你 根本因 沒有 的話 --- 剛才 說的,啊啊 這個 就像 那個 種田 一樣,啊 這個 土地呀 比較 瘦,啊 然後呢,這個 水分 不大 夠,然後 肥料 不大 夠,那 多多少少 還可以 長一個 稻子啊;根本因 沒有 的話,不管 你 弄得 多好,你 種 種下去的 都是 草,對不起,那 一點用場 都 沒有,這個 概念 我們要 弄得 清楚。啊 所以 他 一定 是,主要的目的 是 解(ㄒㄧㄝˋ)脫生死,就是 這一件 事情。那麼 生死的根本 在哪裡?,這 我們要 把握得 清楚,就是 這樣。同時,為了 策勵 你 解脫生死 之前,應該 有些 什麼 準備,這一些概念 都要 清楚。091B 10’37”
所以 你 前面啊 越清楚,不要 急,你 能夠 順著 這個次第 來 做的話,將來 這個 結果 越圓滿…,這一點哪 原則 特別說。啊 當然 最起碼的,念佛 固然 是 如此,然後 最圓滿的 佛果 還是 如此。再 退一步,說:「啊 我 現在 只希望啊 想學 袁了凡先生 一樣,怎麼 怎麼 改善 自己 命運」…。好啊,你 只要 肯 做,一定 達到。但是 ㄥ 同樣的 在 這一個 裡邊,你 一定要 把握得住 兩樣 東西 --- 根本因 是 什麼?,然後 圓滿因 是 什麼?,啊 這一個 就 辨,就 辨在 這裡,ㄥ 不要弄錯…,不要弄錯。091B 11’34”
那麼 為了 使得我們 得到 啊正確的 認識 起見,所以 我們 一定 要 去呀 找 圓滿的 教授…。現在 我們已經 了解 圓滿的 教授,有的,絕對 有,因為 佛之 所以成佛,他的 條件是 什麼?,他要 幫助 一切人 解決 這個 問題,他有 這個 大慈悲心。他不但 有 這個 大慈悲心,而且 大智慧,他曉得 怎麼 解決。不但 曉得 怎麼解決,徹底 圓滿的曉得,而且有 大威神力,他有 這個 力量 能夠 幫助我們…。所以 不是 沒有 善知識,不是 沒有 圓滿教授,問題在 哪裡?,還是在 我們自己,這個概念 你 一開頭 一定要 認識。091B 12’27”
如果 關於這個概念 不清楚 的話,那麼 我們哪 回過頭去 看一下,本論哪 第三個 大科:說 如何 聽、聞 相應 正法的 軌則。這個概念 請大家 特別注意。為了 這一點哪,請 翻到 第十七頁,啊 翻到 第十七頁。哦 他 第一個啊,十七頁 之 前面,先 告訴我們哪,說 聽聞正法 的時候啊,應該 怎麼個 去 聽!。事先 嘛,先要 思惟它的 殊勝的 利益!,然後呢 法師 發起 承事!,然後 正聽 軌理,前面 兩個 我們哪 都 不在這裡 溫習。特別是 十七頁上面 說,正聽的 這個,正式 聽聞的 時候啊,你 一定要 具足「斷器 三過,依 六種 想」。那 現在 這一個地方啊,我們已經 概念 清楚了:喔,哪 哪 三樣 過錯,啊 這個 自己 好好地 溫習 一下。091B 13’35”
哦 在 這個 過錯當中啊 ,如果 說 你 不能 把它 淨化的話,儘管 佛 是 徹底圓滿的 成了 佛,他 的的確確 要 救我們,不幸的 是,因為我們 自己本身有 這個 問題啊…,ㄥ (就) 這個佛法 就是 進不來。啊 就像 一個 盆,倒過來 擺在 那裡,不管 它那個 甘露 多好,那就是 弄不 進去,就是 這種…。你你 不願意 聽、你 不想 聽…,這個 就 沒有 用。是 為了 策發我們 聽,所以 他 前面 要 告訴我們哪,思惟 聽法的 殊勝利益啊。你 想著:哎,它 這麼好的 好處啊,那個時候啊 能夠啊 把 第一個 毛病 拿掉 它。091B 14’26”
然後呢 你 聽的 時候呢,你 內心哪 所謂呀 等起心 哪,它 有問題。啊 換句話 說,我們 心裡邊 哪,自己呀 有 我們自己的 想法。所以 這一點哪 大家 千萬 記住,我們 到這裡 來 幹 什麼啊?,來 學佛。這個「學佛」 這兩個 字,有 兩個 內涵諾:一個是 學!…,就是 我自己的 態度是 什麼?,第二呢,要 學的 對象 是 什麼?,你 千萬 不要忘記 我跑到 這裡來 學的啊。所以 很多人 跑到 那個 廟裡來,總覺得:我要 這個樣、我要 這樣......。你不是 來 學呀,這種 心情是 什麼啊?,心情 好像 跑到 店裡去 買東西 一樣。091B 15’12”啊 我 以前 小的時候啊 看見人家 店家吵架,啊 那個事情 很多 年 以前,那個時候 吵架,那個人 跑到 店裡面,就跟 那個 店裡面 吵起來了,那個 買的人 怎麼說?,「老子有的 是 錢,我要什麼 就要 怎麼」就是 這樣。「哦 不 不配我的 胃口的話,我 就......。」這樣,哦 就是 這樣 跟他 吵起來了。哦 現在 很多人哪 都 這種 味道,哦「老子 有的 錢,跑到 這個 來,我要 這個的」。對不起!,那 不是 來 學的 態度,這一個 你們要 記住喔。091B 15’43”
學 是 表示什麼?,就是 我 不知道,這 很清楚、很明白。所以 你千萬,尤其是 尤其是 出家的,不要說:「哎呀,這個 不行、那個 不行」,你 這個 不行 的話,那個 是 你做生意的 方式。你好像 我 跑得 這裡 來,或者 說 你說 付了 學費--- 當然 我們這裡 不付學費。乃至於 有人 說,嘶自己覺得:「喔唷,我 放棄了一切,跑到 這一個地方 來」。自己好像.. 欸 正因為 你 放棄了一切,跑得來,那你 更應該 認真的 學呀,你 放棄了一切 跑到 這一個地方 來 享受?,那那 何必 跑到 這地方 來呢?,嘶 啊你 大可以 在外面 賺了 大錢,然後 你去 享受去呀。所以 這個 態度 你要 了解喔,你是 來 「學的」--- 是 「不懂」。091B 16’26”
第二個呢,你 學的 內容是 什麼?你 學的 是 「佛」。佛的 特質 是 什麼? 覺。你 所以 要 「學佛」,因為 你 「迷呀」,這個概念 你要 很 清楚啊。所以 你在 內心 當中 說明了 一個 什麼啊? 你在 迷的 當中,這個 你 一定 是要 啊認得很 清楚。所以 你的 起心 動念,如果說 你在 這一種 心念 當中,你 覺得 你要 這樣,你要 這樣 的話,這個啊 就像 那個 容器,雖然 朝了 天了,有 毒的啊,那個 沒有 用。啊 那麼 第 三個,大家已經 了解 了,不去 細講。091B 17’04”
下面 呢,「依 六種 想」。啊 前面 這告訴我們哪「如 病」,啊 那個 病 是什麼?三毒啊,什麼 啊,當初的時候 曉得 名詞,現在 我們已經 開始啊 學了 下士 跟 中士。下士 告訴我們哪:暇滿 人身 難得啊,這個 暇滿人身的 意義,我們 應該 牢牢 記住;然後呢 無常 這一件事情 應該 牢牢記住;由 無常呢 怎麼引發 皈依,皈依 的特質、的 內容 如何,這樣。那麼 再 更 進一步 的話呢,進到 中士道。中士道 就 講,是的 啊,特別 講 那個 苦。為什麼 講 苦?… 這個 我們要 好好的 體會一下,加深 這個 認識,啊 一定要 了解 眼前 我們哪 貪著 難捨 的 真正的 內涵 是 苦…。因為 我們 了解了這個 苦啊,所以 要 策勵我們 跳出來;要 跳出來,那要 找一找 (一)是不是 有 方法、可能..。欸,結果 找到:是的(ㄉㄟ˙),由 它的 苦的 因,所以 才 感得 苦的 果,你 只要 把 那個 因哪 拿掉,那麼 這個 苦的 果 就可以 解決。啊 所以 由 苦諦,苦 推動我們 去 修行,然後呢 由 集諦 找到,啊 我們 從 哪裡 去 下手…。091B 18’34”
所以 從 這個上頭 的話,我們 進一步 就 認識 到:啊 「煩惱」--- 那是 繫縛「我們的生死」的 根本。實際上呢 我們現在 在 什麼啊?,在 「什麼 病」當中? 就在 那 「煩惱 病」。這一個 就跟 前面 說的 「具六想」當中的 那個 第一個 概念 就 有了。當初 告訴我們 「具六想」,怎麼 說?,假定那個「第一個 想」 不起的話,下面 都是 空話;那個「第一個 想」,認識了 以後,下面 都 有了。現在 從 中士道 這個上面哪 就 讓我們 認識啊,哎呀,說 我們現在 千真 萬確啊,真是 在 那個啊 大病當中。091B 19’16”
所以 在 這一點哪,大家 請 翻到 一百 七十頁,啊 一百 七十頁。現在 我們哪 在 這一個地方 的啊,再 看 一下…,看 一下。啊 前 前面 是 先 告訴我們哪,它 生死 輪迴當中 的 主要的 因哪,所謂 「集諦」,這 又是 什麼 呢? 就是啊 這個「惑」跟「業」 兩樣 東西,那個是 會 把 我們 綁在 生死當中 的,而 最主要的啊 「上首」啊,是 「惑」,就是 「煩惱」。那麼 它 這個地方 告訴我們哪:正明 煩惱,生起 次第,煩惱 之因,煩惱 過患…。那麼 煩惱的過患 的話 呢,大家啊 要 好好的 觀察、去 思惟,因為 了解了 過患哪,所以 要去 斷除 它。091B 20’13”
那個煩惱 是 什麼 行相呢?今天 晚上啊,我 重新再 跟 大家 說一下,以及 生起的 次第。啊 總相 那個 不講了,就是 說 反正 任何一樣東西 生起來的 時候啊,就 那個心裡 不寂靜。不寂靜 我們 體會不到,但是 那個 生起來 的 時候哈,你 跟著它 在 轉…,就是 這樣。實際上呢 眼前 我們 一切時處,我們 現在的心相 就是個 煩惱相。啊 我們現在 坐在 這裡 好好的啊,這個 煩惱 是啊 是 什麼呢? 可以說 在 癡相 當中,還在 集諦。雖然 我們哪 認真 聽什麼 等等啊,是,這 隨順 出生死的,但是呢 仍舊是,如 一般狀態當中啊,今天 沒有 什麼 特殊的 狀態 的話,那個是 具足了 癡相。091B 21’05”
實際上呢 不只 一個相,我 一個一個 分析的話,你們 了解,在 我們 平常狀態 當中,是 我們什麼 心理 相…。第一個 「貪」,貪 這個相 是 我們 容易 感受得到的,對吧?,貪 這個相 我們容易 感受得到的…。啊 但是 這個 貪的 細微 相啊,我們 就 不大容易 感受到了。實際上呢,我們 一切時處,譬如說 我們 在那兒 做的 累了,哎呀,我 疲倦得 要命啊,要去 休息一下啊,想去 躺一下,啊 嘖 舒服 一下;啊 或者是 覺得 今天 什麼 不好了,或者 什麼,這個裡邊 就有 貪相 在 裡頭…。那 第一個 呢,你要 求個 舒服,喔,你 貪 那個 舒服。第二個 呢,你 覺得 累了,或者 你有 種種的 理由啊,唉 什麼......,嘶 或者 要 睡一下啦,保護那個 身體啦,或者 什麼..,那個 還是個 貪相…。啊 但是 這種 細微,在 我們 覺得 理所 當然的,嘖 世間 人 本來 應該這樣;修學佛法的 人哪,這個 是 我們要 對治 的,要去 精進 去 對治的。所以 這個 貪相,若粗、若細 我們都 應該 認得…。091B 22’14”
啊 那麼 這個「瞋相」也 容易 了解,這個「癡相」本身哪,不說 不知道,現在 說了,它 慢慢 就 知道了。我們 別以為 我們現在 平常的時候,覺得 不起 煩惱--- 在 癡相 當中…,這樣。那麼 這個「慢相」…,這個啊 就是 在 實際上的 一個,慢相 也是 隨時 隨地 都在 生起,但是 這個 慢相啊 我們 不太容易呀 發現 它。總是 當 你 (人與) 哦 人我之間 產生的 任何 問題 的話,這個 慢相 一定 存在的,因為 它這個 慢的 根本,是 隨著「我」 來 轉…。091B 22’52”
那麼 這個「疑」本身啊,平常 我們 覺得:「我們 沒有 懷疑嘛」,欸,要曉得 這一個 懷疑呀,這一個 煩惱當中的 「懷疑」,是,它 有它的一個 特質。平常 你對 事情 不能肯定是 懷疑,是,可是呢 這一個地方 特別是 指什麼啊?,對於 我們的啊 所謂 業感緣起的 這個 道理,啊 緣於 四諦呀、三寶啊..,這一些 東西…。所以 這個 疑,對於 淨信心 來 說的,淨信心來說的。我們平常 所以呀 要想 修學佛法…,而 做不到的 根本原因,就是 這個 疑。說 對於 正確的 道理,沒有 清淨的 淨信心,所以 常常 說啊:「哎呀,這個 明曉得啊,為什麼 做不到啊?」,你 不檢查 不曉得,仔細 檢查 的話,那個時候 就會 發現哪,原來是 什麼啊?,原來 你 並沒有 產生 真正的 淨信心,這個…。嘖 那麼 要 怎麼 產生 淨信心 呢?,那 東西呀 的的確確,關於 這一些 道理呀 都要 了解的 很清楚。091B 24’12”
下面呢 這個「見」哪,我們 稱為「利使…」。啊 因為 這一個 「使」啊,實際上 就「煩惱的 別名」,這個東西 「非常 利」,一下 就 起來了,一下 起來了,而且 我們 一直在「這一個」地方 「轉」。關於 這個 「利使」,在 這一個地方,今天 重新 說 一下。第一個 叫 「壞聚見」,平常 我們哪,啊 「壞聚見」哪,就是 「身見」,或者 叫 「有身見」。實際上 呢 就是 「我」。這個 東西 --- 根本,這個東西啊 一切 煩惱的 根本…。你在 任何一件 情況之下,如果說,我們 不要說 佛法啦,你能夠 推己及人,代人家 想一想 的話,你 這個 問題呀,就 自然而然哪 會呀 減輕 很多…。所以 到現在 為止,我們 還沒有 學啊,「上士道」的 當中,尤其到 後面哪 「毘缽舍那(ㄋㄨㄛ˙)」 那一部分,我們 對於 這個啊 「我見」的根本 不認識 它。我們 只能 這樣 說,平常 它 起來的 時候啊,你 經常 都是 總歸覺得 「我」,啊 人家 好像 委屈了「我」,他 為什麼 不 (著) 「代我」著想?,「我」的 立場 是 如何,「我」覺得 誰給我 什麼 道理,「我」 如何、如何......。那 都是 在啊 以 「我」為主的 生起 種種概念 來,「這個」 一切的 根本…。啊 所以 在 這一個 地方啊,我們 能夠 退一步 想,或者 代別人 想 一想。091B 25’45”
那麼 同樣的,好像 念佛法門 當中,並沒有 強調這個 東西耶?,你 不懂 啦,你會 感覺到 沒有 強調,你 懂了 以後,念佛 法門 當中 也 強調 這個。因為 我們 無始以來 心裡面 哪,自然而然 轉 起來的,一天到晚 緣著 「我」 在 轉。念佛法門 強調的 是 什麼啊?…,ㄥ 六個 字 --- 「南無 阿彌陀佛」,一心 皈投 阿彌陀佛…。當 這個 念頭 念起來的時候哈,你 一心一意呀 只有 皈投 阿彌陀佛。那個 皈投 阿彌陀佛 的時候啊,這個 「我」啊,就 不再 重視 它了…。091B 26’30”
所以 說,當 死的時候,平常 一般人 死了以後,嗨唷,生了病了,趕快 保護它。可是 前面哪,欸!,你曉得的 很清楚,這個東西 就是 生死痛苦的 根本。啊 所以 我 現在 一心 皈投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把我 救去了,這個 正是我 不要的。啊 生了病嘛--- 死,死了嘛 正好是 往 往生的 因啊。所以你 生病的 時候,你 不會 去 求醫生哪 去 治那個 病,只是 說:「哎呀,趕快,阿彌陀佛啊 你 早一點 來 救我,假定 我能 今天晚上 走的話,我 等不到 明天的啊」,你 不會 去 想找醫生 了吧,對不對?,這是 我們 平常 真正 講的啊。所以 他 儘管 道理 沒有 講的道理,可是 告訴你 這個 方法上面,你只要 信得過 照著 去 做的話,就 暗暗的 吻合了 這個 道理,這個 我們要 了解的。所以 今天我們 有機會 認識 那一個 的話,跟 (肯) 根本上面 把握 住了,然後 你去 念佛 的話,那 事半 功倍…。091B 27’30”
至於 說,這個 第二個,什麼 叫 「邊執見」? 啊 這個 邊執見哪,平常 總是 說,啊 這個啊 「常啊、斷哪」,常啊,要 注意呦,這個 不是 普通 常、斷,這是 由於 什麼啊?由於 計著 這個 「我!」。所以計著 這個「我」 以後 的話,啊他 自然而然哪 產生 兩種 概念。有一種 概念的說: 「這個 恆常不變的」。平常我們 講 靈魂,講靈魂 就是 這樣,好像 一個 人哪,啊! 是 從 這個房子裡面,搬到 那個房子裡面…,這樣。那麼 有人 會 問了:「欸,那不是 講,那個 十二 那個十二因緣 圖 當中 是 這樣嗎?」,是,它 只是個 比喻,啊 真正 佛法裡面哪,並沒有 說像 靈魂 有 這麼一個東西 跑到 那裡,ㄥ 這個道理 我們 慢慢的 以後 再去 說。如果 像 這種情況的 叫 「常」,啊 「常見」,這個 到 後面,我們 再 (詳一步去 深 深 啊 這個) 深一步 去 說它。091B 28’38”
啊 那麼,至於說 普通 一般 念佛的人 的話 呢,如果 不了解,你 關於這個「常見」的啊,也 可以 不必 啊很深入的。總之,你只要 把握住 這個 念佛的 根本因,厭惡 這個啊 生死,厭惡 那 這一個東西,「我」 這個東西,一心 皈投依靠 就 可以。所謂 「斷見」,就是 「斷滅見」。現在 世間的 一般的啊,這個 所謂啊 只 講究 說,科學上面 大部分的 持的 態度,就是 「斷滅見」,就是 「人嘛,就是 這樣,啊 死了以後 就 完了」。要 曉得 這個 「斷」,不是 指「這個」 以外的 事情,「這個」 特別的。
下面哪,兩樣東西啊,見--- 見解的 見,「見取」跟「禁戒 取」。在我們 平常啊 一般 犯的毛病 都在 這個上頭,哦 最容易。看看 那個,它的呢 它的 定義是 什麼啊?「謂 緣 薩迦耶見、邊見、邪見,三中 隨一,及 彼 所依 見者之蘊,執為 最勝,染慧 為性。」這個 叫 「見取」。091B 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