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複習-共中士道P210L11-P212L02-菩提心次第
原文:092B
【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從大覺(口窩)所傳來者現分二種,】【一修七種因果教授,二依寂天佛子著作(述)所出而修。 今初】
【七因果者,謂正等覺菩提心生,此心又從增上意樂,意樂從悲,大悲從慈,慈從報恩,報P211恩從念恩,憶念恩者從知母生,是為七種。】
【(此中分二:一)於其漸次令發定解,(二如次正修。)】【(初中分二:一)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中重要者。如是一次發如是心趣入正行,然因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惡暴,學處難行,多無邊際(經)經劫無量,見已怯弱(畏)退墮小乘,】【非唯一次發起大悲,應恆修習漸令增長。】【於自苦樂全不顧慮,於利他事毫無厭捨,故易圓滿一切資糧。】【如《修次初篇》云:這告訴我們「如是菩薩大悲所動,P212全不自顧,極欲希求利益他故,而能趣入至極難行,長夜疲勞集聚資糧。如《聖發生信力經》說:】
解說:
092A 00’00”
這個叫「見取」。就是說它主要的中心哪,一定有一個原因,平常我們無緣無故啊,不會有什麼事情,當你有起來的時候,(我)一定是為什麼啊?一定是為了這個是這個「我」啊,啊這個「我」是「根本」。然後呢,這個「我」的「常」或者「斷」,所以這個「邊見」本身哪,也一定是離不開這個「我」。啊就是說「邪見」,是,「邪見」本身哪好像跟那個這個「薩迦耶見」哪,不太一樣。「細」來說,是,一定跟著它相應的;「粗」的來說,是,有不太一樣的地方,那那沒關係。總之這是什麼呢?就由於我們「不正確的見解」,然後呢,在這種情況之下自己很「執著」。092A00’55”
嘖平常我們跟人家的諍論、問題什麼等等啊,都在這個上頭引起的,對不對?,啊這個是個「煩惱」。所以說大家啊不要「講道理」,啊真正的講佛法上的道理呀,你要看看「這個道理所講的內容」是什麼?。佛法上的「根本因」,它所以講那個道理,告訴你:喏,「你這樣」的話,是「生死痛苦的因喔」,這個道理指給你看這一個啊。結果你學會了那一道理,沒有把那「生死的痛苦的因」認得,然後呢跟人家吵,那完全這個走上這一條路去,這一條「死路」,這我們要清楚、很明白的。092A01’37”
喔佛法的特質---智慧。「智慧」是什麼啊?就是「見到事實的真相」。那麼到現在為止,「見到的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呢?就是你之所以沈淪「沈淪在生死苦海當中的原因哪」,就由於「這個煩惱的主因」把你綁住了。「煩惱的原因」,就是「前面那個總相」;這裡的「別相」,就是這個別相當中---「見取、你的見解」,所以它叫「染慧為性」。同樣的,你!認得了清楚的話呢,那個「正智慧」現起的話,這個「煩惱」就拿掉了。所以不是「跟人家講道理」,「內明」就是你懂得了道理,(反感觀)反照自己說:「噢,現在我懂得道理啦」,你要講的這個道理,是,「原來我現在起心動念,只是懂得煩惱」。那不管你所講的佛法,那一點用場都沒有,那都是…騙自己的,「騙人容易;騙自己,那騙不了的」,啊所以我們要了解這個「見取」的這個特質。092A02’43”
哦除了這個以外,還「所依見者之蘊」,「所依見者之蘊」就是我們「五蘊體」嘛,是啊,把它「執為最勝,染慧為性」,啊把它這個看得最重要,把它看得最重要。啊那麼五蘊當中也許啊你可以把五蘊的和合,那就是我們所謂的補特伽羅---我!;五蘊分開來的話呢:色、受、想、行、識。就是你把那個「身體」看得很重要,這個是「色」那一部分,顏色的色;是啊然後呢,你的「想」,啊你的想法;你的感「受」,啊意識,最後的心識,你的心理。哦執它的總相也好,執它的別相也好,在這個上頭,如果你不認得,說這一個東西本身哪是「煩惱的根本」的話,那你講的道理呀,那都是「空話…」。世間的人哪本來都是啊「戲論」當中,佛法!而在這一點「認不識」的話,那你就「錯了」。啊所以這一個「見取」這一點哪,這是我們平常最容易犯的,起心動念一直在這種狀態當中。如果說沒有、不起心動念呢,就是前面的「癡相」當中,一起心來的時候就落在這個裡頭。而這個根本的話還是第一個,前面的說---「壞聚見」,就這樣。092A04’09”
那麼另外一種呢,「禁戒取」。禁戒取的話,就是我們現在的啊所謂「壞戒、可捨之戒」。平常我們說這種啊,指外道的啊牛狗戒啊這一類東西,啊牛狗戒啊這一類東西。也看看它的定義呀,說「及諸行狀軌則,身語定轉,所有邪禁及緣彼等所依之蘊,見為能淨罪惡,能解(ㄒㄧㄝˋ)煩惱,能出生死,染慧為性」。啊這一個地方啊,我們,它的特別再來講的話,還是就指究竟於中士道上、究竟解(ㄒㄧㄝˋ)脫煩惱的特質來說。啊那這個戒,一定是佛戒。除了佛的,制定的戒以外,都都錯的。可是就算是佛戒喔,它的內容我們有的時候還不真正的了解喔,他佛戒制這個目的,幹什麼啊?能!解!煩惱、能出生死的喔,這個才是「戒的根本喔」…。所以大家不要說:「啊,我現在啊,受了這個戒啊,然後呢這一個戒當中啊說這樣的啊,這個戒當中是那樣的...... 。」大家起爭執啊:「我是持戒啊,你呀不持戒啊」。那個時候你又犯了前面這個毛病了,是啊。所以它本來這個戒的目的是淨煩惱,結果你!因為弄了這個東西而增長煩惱,請問:你這個是到底是「在煩惱」當中啊,還是真的在「出煩惱」當中啊?,嘖所以這個概念要清楚。092A05’49”
啊所以眼前哪,我們從前面剛才說根本因,然後圓滿因…。哦「持戒」,我們一開頭的時候要「持清淨」,這個不大容易,不大容易。究竟來說的話,大乘要到「二地菩薩啊」才能夠「持清淨啊」,那是那何等不容易呀,這樣。所以這個「圓滿因的啊」,啊的的確確,我我們心裡面只有一心一意說「追求」---我們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到,「因」要不錯。不要說:「唉呀,二地菩薩才可以的啦,我們現在啊哦做不到啦」。那!!「你這個因已經弄錯了」就不不管。那麼基於這個理由,我們現在要「一心恭敬」去學!,可是「學的」時候,那個「本末」要分得很清楚,「根本因」把握得住,啊這個大家重要的概念。092A06’44”
大家記一記,(煩惱他的主要的功效是幹啊)戒的主要的功效幹什麼?破煩惱現行,對不對?,所以假定你現在講戒,而在煩惱增長當中的話,你就錯了,「根本因」根本沒有把握得住,這樣。這個所以在這一點哪,請大家特別注意,啊請大家特別注意。所以這個後面的幾位,將來你們都會「出家」的啊,那麼這一點要注意。不要我們說,哎呦,看見哪,比如隨便來講吧,也也就是現在啊,怎麼這個人也是那個樣、這個人也是這個樣,乃至於我們的唱念各式各樣什麼等等的話,這個不在「行相上面」,這樣,暫時不在這個上面注意。「圓圓滿」的時候我們一一要圓滿的,可是現在「第一個要根本因」,就是說嘶當這一個所謂「智」這一個質特質就說---我們要「認識煩惱」,「淨除我們煩惱」。
你如果是把握住這一點的話,那麼你就曉得了,念佛它還在這一個裡法則當中;參禪還在這個法則當中;「戒,根本」當然是這個。為什麼呢?念佛,請問念佛的時候,他的心裡現在是什麼狀態呀?,真正的把那個「念佛的根本因」把握得住的時候,他一定說:嘶「南無阿彌陀佛」。換句話說,「一心皈投」阿彌陀佛,嘶這一個其他的是「一無是處」。這一個心哪,就是啊真實淨化煩惱的心,對啦,他在持戒當中。所以這一句話,包括了持戒、念佛,這樣。參禪的呢,參什麼啊?,哦「什麼是!你明上座本來面目?」,哦「什麼是個無?」,啊「念佛的是誰?」,一定要「找到他」,哦當你找到了,那根本就..,換句話說,這根!!在哪裡,我要把它「連根挖除」。092A08’53”
實際上呢,這「根本」不在別的地方,嘶就在你「起心動念」。所以它這個東西妙極了,就用這一個方法,全部精神哪以「一念哪」把所有的雜念通通「抵擋掉」。然後呢,最後的話,這一念本身呢就是啊,把它自己的本身,欸,找到了,「破除的」。所以這一念一直擺在這地方,它是正在---說正在持戒當中,這一個我們要了解的…。所以人家說,啊,有的人叫「乘急」,有的時候說「戒急!」,啊你如果把握住這一個原原則、根本因去做的話,乘急也好、戒急也好,都行。如果你把握不住的話,那都在這兒戲論。所以這一點哪,注意呦,啊這個文字啊,平常我們都說:「非因計因,非果計果」,說了個半天,哦但是呢,「根本的觀念」在這裡。092A09’48”
所以我在這一個地方呢,今天特別跟大家說明一下。當你們把「這個煩惱的這個行相」認識了清楚啊,那時候就曉得了:哎呀,一點都沒有錯啊,現在我們平常都在病當中啊,自己不曉得病,還跟人家談,你談些什麼呢?,啊還跟人家講道理,那個道理是越講越錯啊,那個病是越弄越深哪。嘶如果說不學佛法,那本來就是在這兒在這兒在這兒亂搞一通;你那個學了個佛法,你還在這上面轉,那轉些什麼呀?…,所以這一個地方,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煩惱的相。了解了「煩惱相」,那麼前面哪說告訴我們六想當中第一想,你就對了,「啊,沒錯、沒錯、沒錯」。嘶啊這(就)概念就很清楚了。所以至於說它煩惱的「生起的因哪」等等啊,那麼我們有了這前面這個力量啊,自然而然啊你能夠推動。092A10’50”
那麼我們進一步,把那個「煩惱的生因啊」,在這地方也重新的溫習一下。那個「煩惱的生因」在,啊這「煩惱的生因」在哪裡啊?…煩惱的生因,喔,還在一百七十二頁,啊嘶一百七十二頁,啊不在別的地方。嘶這個一百七十二頁的這個第一行就說,能生煩惱的生因哪:六個啊。「所依煩惱的隨眠」,現在我們曉得,這個就是煩惱的種子。啊前面當我們講「業」的時候啊,「業感果」的時候啊,就異熟果、等流果,啊現在我們可以融貫起來了。當那個異熟「感」的時候---「現起」的時候,那個「等流」同時一定現起的;等流現起的時候,你為什麼心理有這種狀態,那就是「以前」跟著來的。所以呀,這個前面所說的「異熟因果」,這一個地方所講的就是什麼?,那「煩惱的隨眠」。然後在十二因緣的講的什麼呢?,十二因緣當中,就是說前面的「觸、受」,然後呢下面哪,這個觸、受是「第一重因果」,大家還記得吧?,哎然後呢,當那個「受」現起的時候啊,你一定哪又有「愛」跟它相應。這個「愛」不是單單你歡喜的喔,「三種愛」---對於你歡喜的東西,啊叫不捨!,這個是貪相應的;對你不歡喜的,是乖離,是瞋相應的;對於另外一種東西的話,你捨,這個就是跟癡相應法。這個是什麼呢?就是「煩惱的隨眠」。所以不管是您哪一個,用哪一個定義來解釋它,這個沒關係,你一定要認識這個心理的行相…。092A12’47”
那麼這一個「隨眠」生起的時候還要有一個所緣,所謂「順生煩惱的境界現前」。那麼十二因緣當中說的,所以它說得很清楚,叫「觸、受」,然後呢,下面就是跟著「愛」,這樣。這個「觸」的特質是什麼?三事和合生觸---根、境、識,那個地方我們就認得很清楚了…。所以它煩惱生起來的時候一定在境界上面生起來的,境界上面生起來的。092A13’26”
境界上面生起來的,當然,前面說:「猥雜」、「言教」,那個是指說:對方(面)那個人,所以生煩惱的那一些人的話,就是惡知識,非善友。善知識的、惡知識的判別,就在這地方。當那個境界現起的時候,欸如果說,譬如說我們現在在這地方,啊假定說:你有很尊敬的情況,雖然你平常看見一個好看的東西在那裡,對,你看見:「欸,這個師父在那裡,欸這老法師在那裡......」。心裡面哪(就隨)就沒有啊跟它去。啊反過來,這個平常的人哪,鼓勵你,大家:「哎呀,這個好的啊」,什麼東西啊,大家覺得好朋友,酒肉朋友泡在一塊兒的話,就對…。所以你們要辨別的清楚喔,這個地方的善、惡知識,是,實際上呢,就是..,前面這個(「順生煩惱的」這個現起啊,啊不),順生煩惱所緣本身哪,講它的總相,那個總相裡邊的啊別開出來幾個內容,這個非常重要,現在我們修學第一步最重要的,這一個。092A14’38”
啊大家注意,「這個惡友」不是今天跟你吵架,一天到晚打架的對頭,這個惡友就是,如果說:這個人跟佛法不相應的,平常兩個人碰在一塊兒,哎呀,大家很好。唉唷,說這個,「跑到這一個地方來啊,喔這一個地方的嘶這個(師)這個這個老師啊,這個老法師,這個師父啊,老逼著你」。然後跑到這地方兩個兩個可以(嘖)欸偷偷一點巧,旁邊聊聊天,跑到你這地方,他我也給你暗示一點,你也給我暗示一點---完了、完了,這個是惡知識喔,這個要了解的很清楚的喔。啊講反過來就是善知識喔,所以現在真正我們修學佛法的最重要的這個概念,就在這地方,啊就在這地方。然後呢,他也寬慰你說:「哎呀,某人哪,你呀現在怎麼樣啊?,嘶對呀,我們剛是個凡夫啊,他要求的條件太高啊」,什麼、什麼啊。欸你還聽得蠻對呀:「對啊,我就是個凡夫啊,他要求我這麼高的條件,嘶對我的不行啊」,ㄥ,這個是一個最危險的事情…。我們應該了解:是,我因為凡夫,所以我要凡夫趕快努力啊,他那個菩薩都那麼精進,我這個凡夫再不再不精進,那就完啦啊,是啊。092A15’53”
是的,「精進的內容」,他不是叫我們現在像學菩薩一樣的啊,要叫你捨頭目腦髓,這個不是。啊菩薩有菩薩的精進,我們有我們的精進,這個是內容,你們要分別很清楚。啊菩薩的精進是捨頭目腦髓,現在我們的精進呢?見了面呢就提起來。記得不記得後面那個阿底峽尊者,不管什麼人看見了,他見了面一定問你,說:「你現在生善心否?」,喔它這個文字是這樣解,換句話說,我們碰見了以後啊,啊他會說:「哎呀,你功夫怎麼樣啊?,是不是現在在緣念善法啊?,是不是拿精進啊是來策勵自己啊?」,對了…,喔這樣。或者說:「哎呀,剛才啊這個老師啊告訴我們哪,叫我們努力啊,這個話是對啊,可是我現在覺得摸不清楚啊,那時候心裡面怎麼樣啊?」,欸,你問他?,他就告訴你,這個就對了。這是我們要從這一個地方去體驗,所以這一個概念很重要、很重要…。092A16’53”
啊那麼「言教」呢---「聽聞邪法」。這個就包括很廣啦,現在我們極大部分的就在這一個地方。啊呀這一個東西實在是好可怕、好可怕的東西啊,這是所以我們現在在這一個地方的,報紙、電視一樣,一樣東西都沒有。嘶不要說那一些報紙、電視都沒有,乃至有很多那個佛教的雜誌啊等等喔,對我來說的啊,我也實在覺得:啊這個不是根本因;啊等到我們慢慢的根本因摸著了,這是圓滿因,嘖就是這樣。啊這個大家千萬注意一下,ㄥ否則你弄錯啦,那就那就害了…。那麼還有「串習」、「非理作意」,這兩個對我們來說,是最比較重要的事情,大家特別注意,啊這個就是啊生起煩惱的幾個主要的原因。啊你如果能夠把這個兩樣東西認得了---這個煩惱的行相,跟那個生起煩惱的原因,你能夠認識了,然後呢,把這個平常的心裡面哪多去觀察、多去認得它的話,那跟我們修行那就比較好啦…。092A19’09”
啊所以從這一個地方是從「生因」講,後面呢「十二因緣」講,現在我們把這兩樣東西啊連在一塊兒。十二因緣當中,告訴我們怎麼說?,說我們無始以來啊,一直隨著「無明」,由無明而「行」,行而「識」。然後呢,這個「識」,「因位識」啊哦無量無邊…,(現)我們現在目前的狀態?…,它既沒有「感」異熟,也沒有「對治」,所以在這種這種狀態當中,它一定會感生死的。但是它感生死…,它有一個條件---一個俱有緣,換句話說,我們後面說的啊,它有一個圓滿因,啊那是什麼呢?就是啊,欸「愛、取」…。這個愛、取什麼呢?就是煩惱。以前嗨由於煩惱而留下這個識種,但這個識種啊不一定感果;而你眼前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如果啊,你把這個原來這個煩惱跟它相應、滋長的話,那麼(到)對不起,到那個時候它會感果的。現在我們既然修學佛法要跳出來的話,那個時候就注意,就當在這種情況之下,對境界的時候,你就心裡很清楚、很明白。092A19’35”
現在這個地方講煩惱的生因的是說,煩惱的(所)隨依跟所緣境界現起的時候。在十二因緣當中就告訴我們更清楚,當一個境界現起了以後啊,「觸」;觸了以後呢,就「受」,你會感受;然後在這個你的感受境界當中啊,你要注意嘔,啊這是十二因緣真正好的地方,就是眼前哪我們一切時處這個感受,這個感受…,是,下面緊跟著就「愛」就來了…。那麼然後呢,這一個時候生起來的是煩惱。啊所以我們要曉得那個煩惱相的話,不外乎前面的什麼啊?就是五鈍使、五利使;通常這個裡邊哪,一定有這個啊見解在這這個裡頭,啊或者這個習性在這個裡頭,或者兩樣東西一定有,那一那個時候你就千萬注意。092A20’37”
啊所以平常啊,我們現在啊不要說:「哎呀,現在呀這個煩惱很重啊..」。是的啊,正因為煩惱很重啊,所以我們要修學佛法欸…,然後呢,怎麼辦哪?就要認得它。啊這個是最重要的,第一個重要的概念。到現在為止最重要的---你要認得這個煩惱。如果這一個不認識的話,那麼說修學佛法,那都是浪費時間,都是浪費時間。當然,你說我現在種了一個用種種子下去啊,然後呢什麼時候感果的時候,您能夠這樣的話也好,我還是非常讚歎。在這個佛也是這樣的,所以有很多人哪就是沒有辦法,他也只能!!這樣!!,所以佛也只能給他種一個善根,就是我們當然不願意這樣做啦,這樣。所以認得,認得了以後再下面一步,應該(感)怎麼辦呢?就曉得:喔,要跟它鬥!!,要跟它鬥…。啊所以告訴我們,由我們各方面去觀察,嘶如果你不鬥那個煩惱的話,那對不起,這一個沒辦法真正的清淨。所以我們現在所謂修行、修行,不是別的,主要的就是這一點…。092A21’52”
關於「鬥煩惱」這一點哪,現在大家(就),請大家翻到下面哪第一百九十八頁,是啊這個今天晚上溫習的最後的兩句話,我們把它看一下…。那個(一百)九十八頁上面哪,告訴我們哪,現在我們真正要修學的時候呢,是啊到這裡為止要講戒,戒的原則我們已經了解了。啊所以看第二段哪,它有一句話:哦「現在於內!!」,這個「內」字啊,這個地方我們重新溫習一下。是的,是的這一個不要看別人,我們的煩惱都是看別人看出來的。嘶!哎現在當這個境界現起了以後,你不要說他不合理、他怎麼樣。當境界現起的時候啊,尤其是說,因為以前無始相應而轉的等流因果現起來了,所以你看見的時候,你又看他,或者順眼你就愛,不順眼你就瞋,這個都在癡相當中。092A23’05”
啊現在呢我懂得了煩惱以後,當這個境界現起的時候,你會發現內心上的狀態。啊看看這個內心的狀態是什麼?,是煩惱相應的,還是出煩惱相應的?…,啊你覺得他不合理,他是不合理啊。上次講過了,他不合理是他的事情,嘶你覺得他不合理的,對不起,那就是你的事情,那就是你的煩惱;如果你要修學佛法的話,就從這一個地方要把它降伏它,所以叫「現在於在於內」,在裡邊要鬥這個煩惱…。「不鬥煩惱是戒不能淨」,這樣。這個戒的真正的特質。所以說,你只要真正能夠持戒,戒持好的一定往生的原因,也就在這裡,現在我們了解了。啊戒的真正的主因,就在這個上頭…。如果我們進一層,要想學定、慧的話,那更非從這個地方不可。所以這一個不能清淨的話,「畢竟漂流生死」。092A24’13”
至於說怎麼持戒法呢?,下面一行「以念正知而防慎」,說我們現在真的重要的啊,一定要保持這個正知、正念,這個現在我們才是真正重要的…。然後呢,因為我們煩惱已經認識了,所以它只要一出來呀,你馬上啊我們就用矛來刺它,換句話說,我們現在修的啊就是這個樣。所以說真正的菩薩,菩薩要大瞋!!,為什麼要大瞋呢?,他瞋的就是瞋這個東西。所以他前面也說、後面也說,這煩惱生起來我們不能忍受。嘖啊我們現在啊「忍非所應」,大家還記得這一句話吧?,我們忍耐啊,不應該忍的我們都忍了,它貪哪、這種煩惱一大堆,我們都忍了,還歡歡喜喜。啊我們不應該忍的這個煩惱啊,結果我們偏偏也做不到,ㄥ這個就是我們現在真正應該重要的做的地方,而且當那個煩惱當下起的時候啊,都是這樣。目前!,是,我們現在還不一定哪完全懂得了能夠跟它鬥,但是呢,正因為我們不懂,所以我們努力啊,去努力這一件事情。092A25’37”
所以後面告訴我們哪,這個「真實的持戒」,先不講怎麼持?,他告訴我們哪,我們哪「破戒的四個原因」,大家還記得吧?,破戒的四個原因哪這個在什麼地方呢?,破戒的這個四個原因哪…,我們要......好像在前面嘛,反過頭來看,前面對不對?,啊在一百九十五頁,啊四個犯因當中,第一個找「無知對治」…,(無)啊你無知的話,要多聽聞、多了知。說到這個地方,我們說我們又想,剛才想起了,說六想當中啊,我們現在在啊大病當中,我們就是不知道。啊所以如果說碰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啊,那時候你自己心平氣和的想一想看:怎麼辦?,啊所以ㄥ了解了這一些啊,心裡你已經懺悔啊什麼啊,整個的啊我們繞著這個中心轉,都在繞著這個中心轉…。092A26’36”
所以目前哪,目前哪,如果大家對這個概念不清楚的話,要把它弄清楚,要把它弄清楚,啊這是目前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情。啊好在現在有那個,這個錄音帶出來了,錄音帶出來。那麼我們哪照著那個書本哪,啊經常的配合著啊去聽聞這個道理。聽聞了道道理以後注意:千萬不要把那個道理去衡量別人,你一衡量別人,你就完全錯了,完全錯了、完全錯了,那個是無價之寶,啊你把那個無價之寶啊,去啊丟在水裡了。那像古人有一句話叫「買櫝(ㄉㄨˊ)還珠」,他有一個無價之寶,然後呢這個無價之寶啊,用一個非常美的裝飾的東西啊,裝在這個裡邊。結果你跑得去看,哎呀!!,說這一個裝飾的這個東西很好,你買買了。買了以後,你打開來看見裡邊有一粒珠,你不認識它,說:「哎呀,我要買的這個,這個珠還給人家。」那是個笑話…,這是我們現在應該注意的。啊今天晚上啊主要的溫習呢,我就講到這一個地方為止。092A27’54”
092B
今天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兩百一十頁,二一○。哦上次我們已經把如何發生此心的道理啊,哦前面依什麼因,啊而這個啊發,啊依什麼因?,那麼四因、四緣、四力等。啊然後呢其次有了這個因,我們要發。要那麼發的時候,這個因哪就策勵我們要發這個心!,策勵我們,推動的力量有了,進一步怎麼修?,啊雖然有了這個力量,你不曉得方法去修的話,我們雖然很著急,但是不能如理的生起。哦現在我們平常有很多人哪,是宿生善根所使,啊他對佛法,或者修行、或者出家,哎非常好樂。然後呢一番的好心出了家,但是不了解出家怎麼修法,所以啊往往啊把宿生的善根平白的浪費掉了。092B01’34”
【第二修菩提心次第者。從大覺(口窩)所傳來者現分二種,】
現在這裡大菩提心這是佛法的整個的中心,啊所以我們現在幸運而這樣的次第來,有推動我們發的心。進一步呢,我們想:修這一個啊菩提心,怎麼樣?,哦他下面告訴我們---傳承,諾這個修法有這樣的完整的傳承。這個傳承是從我們世世尊,啊哦代代相傳…,中間沒有斷過…。兩樣東西沒斷:一個,完整的教授,說明這個道理;以及各位祖師修證的內容,這樣。所以這一個完整的傳承,如果我們只要如理如量的去做,一定可以做到…,做到的結果,就是啊圓滿佛果。這是我們確定啊信得過,要了解的,所以這個地方這個傳承先說明。092B02’47”
這個傳承又分兩方面,嘖這個兩種啊實際上不是截然不同的啊,而是說兩者各有它的特別的功效。通常我學的時候,我老師就告訴我,這兩種彼此間,啊你屬於哪一種類型的人,先學哪一個。學了這一個做為右手,左手來輔助它;先學這一個,另外一種,然後呢另外那一種來輔助它。這樣的互相幫助的話,那產生的功效,啊以及到達內容堅固等等啊,是,可以達到最完整的程度。那麼現在下面這兩種說一下,第一個:092B03’35”
【一修七種因果教授,二依寂天佛子著作(述)所出而修。 今初】
啊就把這兩個傳承哪再說一下。這地方七種因果啊,我們通常說的叫「六因一果」,總共加起來一共七個,現在我們看第一種:
【七因果者,謂正等覺菩提心生,此心又從增上意樂,意樂從悲,大悲從慈,慈從報恩,報恩從念恩,憶念恩者從知母生,是為七種。】
那麼,它這個啊果是什麼?就是大菩提心。所謂「(大)正等覺菩提心」,就是大菩提心,這個生起,這個是要求的果。那麼這個心從哪裡生起呢?,就是這一個心的因在哪裡呢?,這個分成下面:這個心從增上意樂;那麼這個意樂從什麼啊?從悲;悲從慈這個是一個一個次第。換句話說,你要這個果,那麼得到這個果的因,那就是下面,啊這樣。所以到最後推到「從知母!」,從這個是第一步,一直最後,因、果、因、果是一步、一步上去,而產生大菩提心。平常我們說的大菩提心、大菩提心,這是個名詞,我們有這個認識。現在這個地方的大菩提心,他告訴我們:喏,你怎麼樣的次第,從這個因必然的上去,走對了,感得這樣的果…。現在把這個啊分兩個啊(他的)子目來說明它。092B05’38”
【(此中分二:一於其漸次令發定解,二如次正修。)】
「於其漸次令發定解」,這一個七個啊有它的修學的必然的次第,怎麼樣一步、一步的來,你對這個啊先要產生決定的見解。很多地方我們平常常常說:產生決定見解、產生決定見解。這個「決定見解」實在很重要,我們修學佛法常常是聽見了,哎呀,急急、忙忙的去修,就想得到這個果。卻不知這個果,一定有它必然的因,如果是你!不了解這個啊正確的因,那絕無可能;你了解了照著去做,才有可能。啊所以平常啊,是我們因為對這一個不了解,所以才把自己宿生的善根,一生的好心啊,也可以說啊都平白的浪費掉了,非常大的可惜,說「欲速不達」,毛病都犯在這裡。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對這因果的必然關係呀,產生決定的認識,那時候就沒有一點僥倖心理,嘶沒有一天的疑惑心理。這樣的只是勤勤懇懇、真真實實的做去,那麼你走一步就有一步的結果。啊這個次第所以我們一定事先先認識,否則你去急急忙忙,忙的話,不行。在一開頭的時候就說了,(修)正修的時候,隨遇如什麼緣,你就去莽莽撞撞去做的話,「一生善行終成過失」。092B07’34”
這一句話,我這裡又特別提一下。在座不乏很多久修上座…,啊或者雖然出家不久,但是早在出家之前,早就已經接觸了佛法,請問:弄了多少年,有什麼結果?…,我想大部分人都感覺,忙了半天,嘶總覺得:嘖欸,你好像沒有吧,在這個裡邊;哦在這個裡邊嘛,忙了半天,沒結果,就算時間不太久的話,你仔細想一想看,往往是一個簡單的道理,講起來講得頭頭是道,做起來一無是處,為什麼?,嘖根本的原因,都在這個上頭。就是你一開頭碰見了,哎呀覺得好的,馬上去修。就它正確的內容如何?,不知道…;整個的特質什麼?,不知道。知道了以後,它的本末?摸不清楚;本末之間,彼此之間如何配合?,不清楚。啊然後呢,就算你弄清楚了,應該達到什麼樣的量?,也不了解,就這樣。所以啊東碰西碰,你說它沒有吧?,好像有一點。放又放不下,到那個時候,哎呀,自己覺得還很好,但是呢,跨跨不上,換句話,提又提不起。這個處處地方是這一種情況,所以在這個地方啊特別提醒一下,我們務必要把這一個啊弄清楚,然後你了解了這個次第,然後呢照著這個次第呀正確去修,這是第二步。現在下面說,092B09’28”
【(初中分二:一)開示大乘道之根本即是大悲,】
前面說大乘道的根本是大菩提心,這個地方說根本是大悲,請問:這個大悲跟大菩提心…,一樣?,還是兩樣?…,如果是兩樣的話,那麼有衝突;如果是一樣的話,他為什麼要重複又講?…,大家有沒有想起?,如果看過的話,對、不對?;前面說大乘道的根本是大菩提心,現在這個地方說大乘道的根本是大悲,到底這個大悲跟大菩提心一樣?是兩樣?…,那麼…下面第二個,092B10’16”
【二諸餘因果是此因果道理。】
這一個啊,下面哪說「其餘的因果是此因果的道理」,這個題目?講到那裡的時候再來解釋它…,先把第一個說一下。第一個說大乘道的根本哪,是,對著整個的佛法的總綱來說,佛法的中心就是大菩提心,沒有錯。啊而是進入大乘的根本---門,是大菩提心,這個是總的,沒有錯。嘶那麼大菩提心的根本是什麼呢?,發那個大菩提心,是,前面的那四個因,發那個大菩提心,前面四個因不一定要大悲,說你因為看見聖教衰頹了,所以啊你啟發。啊所以這個大菩提心跟那個大悲,不同樣的…,不同樣的。092B11’21”
然後呢,前面由於是這個幾種原因,而策發了你那個大菩提心以後,可是策發的是什麼啊?,你覺得你呀啊要學佛啊,你要成佛啊,就是這個願望、這個希望。但這個希望呢是不是具體了?沒有具體,這個心本身還是個凡夫心。那麼你進一步,怎麼樣使得這個心哪能夠相應,達到你所願望的一樣的內容…,那個時候啊,它不僅僅是前面「我想」。譬如說,假定「我想」就等於「成就」的話,那我們沒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我們都想成佛,或者說我們都想把一切痛苦去掉,一切快樂成就,「想」了半天行、不行啊?,一點用場都沒有,所以單單「想!」,不行。因為你「想!」,所以呀,你要「找!」怎麼樣才能夠達到這個目的,找對了這個方法,如理去做了,那個時候,你的目的達到了---苦去掉,快樂得到。092B12’30”
那麼現在這裡也是一樣,你由於前面這個原因,又想:「我要成佛」。那麼,怎麼樣!才能夠達到你要「成佛」的這個心?,要成佛,那就是大菩提心。哦現在呀,那一個要成佛大菩提心的那個根本哪,換句話說,這個因,主要的根本原因在哪裡?大悲,大悲。所以我們一步、一步深入,彼此之間並不衝突,而是必然的層次的關係…,必然層次的關係。譬如說,我們遠遠的看見:啊,這個山,哦我們哪目的是要跑到那個山,然後呢一跑到那個山腳下,上去的時候哈,你不覺得,好像那個山不見掉了,實際上,你正在那兒個往上面一步一步爬上去,在爬那個山。現在就是這樣,喔前面你整個的目的,像看見那個房子;嘶然後呢,你剛從那個房子下面的樓梯上面一階一階爬上去呀,正是你到那個房子裡邊去的時候。哦現在這個大悲啊,就是啟發大菩提心的根本;嘶而大菩提心又是大乘道的根本,所以說「大乘道的根本就是大悲」……。092B13’54”
那麼現在這個啊分幾個道理來說一下。啊為什麼說這個根本是大悲呢?分三部分:初、中、後。說這個大乘道整個啊啊內容分幾個步驟你來看,不管哪一個部分來說啊,那個大悲都是最重要的啊。092B14’18”
【(初中有三。)初重要者,若由大悲發動心意,為欲拔除一切有情出生死苦故起決定誓,若悲下劣不能如是!。】
(嘶第)一開始,這個悲心為什麼重要呢?,因為大菩提心是什麼啊?,你為了利樂一切有情,啊包括你自己在裡頭,你真正要利樂他,一定要把他從生死苦海當中救出來,那個時候,那叫大菩提心。所以假定你有了這個大悲心---所謂「大悲」的話,要把一切人的痛苦解決、一切人的快樂給他。所以如果你這個悲下劣,「啊,我只是給幾個人,其他的不給」。那對不起,你根本就不相應這個心。所以他說,要想發這個「拔一切有情,出生死」這一個決定的誓願哪,一定要「圓滿」的大悲,如果這個悲?「不足」的話,ㄥ或者「差」的話,那不行。所以啊,092B15’34”
【(故)荷盡度眾生重擔,賴此悲故,不荷此擔便不能入大乘數故。】
(呀)喏,這個所以說呀,要把度眾生的這個重擔一肩擔起呀,這一個一定要有大悲心,一定要靠這個大悲心。反之,如果說你不能擔起這個擔子來的話,那不算大乘。啊這個道理,然後呢我們引經證說:092B16’08”
【悲初重要,如《無盡慧經》云:「大德舍利弗,又諸菩薩大悲無盡,所以者何?是為前導故。大悲(德)舍利弗,如息出入是人命根之所前導,如是諸菩薩所有大悲,亦是成辦大乘前導。」】
這個是引《無盡慧經》上面,佛說得清清楚楚,菩薩的大悲是無窮無盡的,為什麼啊?它是根本的引導,就好像人的呼吸一樣,那這個是根本,這個呼吸一停止了,什麼都沒有了,那這樣。下面另外一個經,092B16’51”
【《伽耶經》云:「曼殊室利,諸菩薩行,云何發起,何為依處?曼殊室利告曰:天子,諸菩薩行,大悲發起,有情為依。」】
這個經上面哪,這個天子跟(文殊不)文殊師利菩薩的問答當中也這麼說…。這個天子問菩薩:「嘶哦這個菩薩行怎麼發起?,發起了以後呢,何所依?」,這個心哪,依什麼地方來繼續的增長而成就?,說:「天子啊,菩薩行哪,菩薩心行啊,是從大悲發起」。大悲的心行相是什麼呢?,就是一定哪,說緣苦惱有情。它悲的特質,是啊,要把人家的痛苦除掉,假定沒有痛苦的話,那你這個悲就沒有生起的地方。啊所以呀,它這個悲一定是啊緣---就是說看見苦惱有情。所以這個苦惱有情,是悲心所依的啊。092B18’06”
說到這地方,我們也可以想一想:啊是的,看見平常的一般的人哪,他或者身上的病,或者心上的病,我們就曉得,修學大乘佛法的人應該如何對他---是心理病?、生理病?,怎麼講呢?,身上病,就說他有了病了,這樣。有了病啦,我們應該啊,至少應該先,眼前第一步,大悲不一定做得到,應該呀憐憫他的:「哎呀,這個人很可憐的啊」,啊如果我們有這個心,就對了。千萬不要拿我們自己的想法,我們自己的想法,無非是昨天說過了,都是啊煩惱之法---薩迦耶見,然後呢,見取見、禁戒取見、邪見。還有一種呢,也許啊他倒不一定身上的病,欸,他覺得他騙你的啊,乃至於這種狀態。其實他為什麼要騙你?,他心理病哪、他心裡煩惱,你還是要憐憫他…。所以,當我們了解了這一個特質的話,不管他用什麼方式,你了解他這個人的啊,身心都在煩惱當中。所以如果你真的有了悲心的話,那你至少啊,這個煩惱都解決掉了,你只有同情、憐憫,你只有同情、憐憫。啊所以呀,說這個大悲依於有情。092B19’36”
【若不修學至極廣大二種資糧,終不能滿如是誓願,】
啊然後呢,我們曉得發大菩提心要成就成熟一切眾生,他必須要圓滿兩樣東西---福、智。這一個福、智啊是要究竟圓滿,一點都不能差,所以「至極廣大」。如果你不能學這個,圓滿這個的話呢,決不可能滿誓願。092B20’11”
【觀見是已轉趣難行廣大資糧,故為轉入諸行所依。】
嘶你了解了,你發大菩提心,為什麼呀?要救一切眾生。要救一切眾生,不管是你自利也好,乃至於你(自!利啊!)利他也好、自利也好,都必定要成佛,成佛的一定要這個。要這個的話,怎麼辦呢?,諾一定哪啊要救眾生。反過來,你看見這個成佛的無邊的大利益,為了達到無邊的大利益,當然你要努力集聚資糧;為了集聚資糧,所以你覺得:啊,這非要「大悲」不可,那時候你的心裡邊哪,就不怕難。你覺得不是難吶,這克服那個難關哪,你要成辦無量無邊的功德。有了這個心,那麼然後呢,你為了滿這個願哪,種種的難行哪,你!跟著而去做。要不然一點的事情啊,你總覺得:「哎呀,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呀?」,心裡面哪就提不起來了。092B21’25”
哦這個大悲心第一個重要,你有了大悲心以後啊,什麼東西都擋不住你。否則的話,嘶稍微做一點點事情啊,哎喲,就覺得自己要辛苦了,嘴巴上面啊講的大乘、講的菩提心,實際上,心裡邊哪一點影子都沒有。最可憐的啊,就是連它這個大菩提心的根本在哪裡?也不知道;喔然後呢,說是說大悲,這個大悲真實的內容如何?又不知道。所以說,我們現在啊很幸運的,喔,曉得了:原來從這一個地方開始。所以它是根本重要的,第一個,啊說「根本」---初。中間呢,092B22’10”
【中重要者。如是一次發如是心趣入正行,然因有情數量眾多,行為惡暴,學處難行,多無邊際(經)經劫無量,見已怯弱(畏)退墮小乘,】
哦!就說進一步、進一步,進一步是說,我們前面哪一開頭就是了解大悲的重要,如法修持,發起了這個心。然後呢,發了這個心以後啊,就要緊跟著行那個菩薩行---大菩提心相應的行為叫菩薩行。要去行的時候啊,行種種難行,救度一切眾生。但那個眾生的數量是無量無邊;而每一個人的行為是啊,啊非常的可惡;啊然後呢,你要學的啊,也是非常的難學,嘶多的不得了。啊論數量,是多的不得了;論時間,是長的不得了。看見了以後啊,這心裡面哪害怕:嘶「哎呀,這個不行啊」,慢慢的就要退下來了。啊所以這一個時候,能夠保持你不退的,什麼呢?,還是原來這個心。啊所以不是說:開頭有了就可以,還要繼續的策發。所以啊,092B23’45”
【非唯一次發起大悲,應恆修習漸令增長…。】
說推動你的心既然是大悲,有了這個大悲,那去行!,一行持的時候一碰到啊啊,你就:「哎呀,覺得這個好辛苦啊」,那就退下來了。所以這個時候哈,還要有一樣東西,什麼啊?,還是這個心。你繼續不斷的把那個心哪策發,策發又策發、策發又策發,因為它這個心現起,所以在這個境這個境情境當前的時候啊,你會感覺得啊:「對呀,這正是我要做的,這正是我要克服的」。對呀,你有這個心力去衝破這個難關了。啊所以中間正式發了心,行這個菩提心行,或者是說菩薩行的時候哈,還要這個大悲。所以呀,初發了以後啊,後面哪要「恆修習」,一直修,不是說前面修一下就算。092B24’51”
【於自苦樂全不顧慮,於利他事毫無厭捨,故易圓滿一切資糧。】
你能夠發了這個心以後,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別人,對自己的苦樂啊完全不管,啊能夠這樣;然後呢對別人的事情啊,一點不厭!捨!。你真的能夠這樣做的話,那樣的心理呀,你才能夠啊,啊推動你去做種種難行苦行,而經無量時劫,因為有這樣的力量啊,所以這資糧啊很快圓滿…,喏,這個地方很重要的。092B25’38”
所以我們現在啊說:「呀哎呀我要求大乘。」,這個心是好的,但是呢,內容不了解。欸咦實際上呢,這個心哪根本還沒有發起,只是覺得:看見那個果啊很好啊,啊覺得要那個果。稍微一點點困難哪,就頭縮在那個地方啊,就不成樣子了,那所以呀更沒有用的原因。啊所以在這個地方啊,我們現在不忙著啊說那些空話,現在欸先緊要的認識這個漸次必然的次第,因果層層的嘖啊怎麼上去的這個次第。你然後在這個裡邊找,說我缺哪一個,我從這個地方補滿了,一步一步走上去,自然問題都解決…。所以我們哪眼前不是急著去忙:「哎喲,我要弘法呦,我要度眾生呦!」,法是什麼?先要知道。啊如何度眾生?先要知道。現在我們繼續下去。092B26’42”
【如《修次初篇》云:這告訴我們「如是菩薩大悲所動,全不自顧,極欲希求利益他故,而能趣入至極難行,長夜疲勞集聚資糧。如《聖發生信力經》說:…】
ㄥ是,現在的是下面,說這一個菩薩,這個菩薩已經發了大慈悲心了,由於這個大慈悲心的推動啊---大慈悲是一心只有幫忙別人,對自己的利益啊完全不不管,啊一心一意只求利益別人。在這種狀態當中,他利益別人的話,幫忙別人;幫別人的話,別人的種種的這一種事情正是他要做的,他就不會怕難哪,然後呢,哦時間呢也不會怕長啊,就像做生意人一樣,是克服了種種困難,他覺得:「哎呀,這一下賺到錢了」,於是啊他越做越起勁,越做越高興。092B2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