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P255L01-P255L04 | P255L04-P255L08-學菩薩行
原文:P255
【第三經義,】【其 經文時 正是 觀擇 生等 之時,故說 施等 真實 無生哪!。】【言 分別 者,顯 其 唯是 分別 假立,非說施等 不應 習近 而應 棄捨。】【第三經義,其 經文時 正是 觀擇 生等 之時,故說施等 真實 無 生。】【(言分別者,顯其唯是 分別假立,非說施等 不應習近 而應棄捨。)】【是故 乃至 未 成佛 前,於此 諸行 無 不學 時啊,故 須 學習 六度 等行。】【此復 現在 當由至心 勵力修行,諸 能修 者 策勵 而 修,暫 未能 者 當為 願境,於能 修習 此等 之 因,集聚 資糧,淨諸 罪障(淨治業障),廣發 大願,是則 不久 當能 修行!。】108B【若不 如是 行,執 自 不知 及 不能 行,謂 於 此等 不須 學者,自害 害他,亦是 隱沒(滅) 聖教 因緣!,故 不應 爾。】【《集經論》云哪:「觀察無為 厭 有為 善,是(為) 魔業。知 菩提 道 而 不尋求 波羅蜜多 道,是 (為) 魔業。」】【又云:「若諸菩薩 離善方便,不應 勤修 甚深 法性。」】【《不可思議 秘密經》云:】【「善男子,如火! 從 因 燃,無因 則滅。啊 如是 從 所緣 境 心乃 熾然,若無 所緣 心當 息滅…。】
解說:108A 00’00”
[心要 寧靜、深細,那時候 啊,你能夠 由聞 而 思,把握住 真正] 108A 00’09”
啊 這個 思 相應慧呀,我們不妨 拿 現在我們 平常說的,這個 法相 跟那個......,這個 相宗跟性宗, 是,判位 是 有一點 差 別,但是 大致的 內容 我們 可以 了解。啊 我們天台智者大師 所謂的「大開 圓解」,「大開 圓解」 實際上 這一個境界 才是 真的 思相應的 慧呦…。喔呦 這 真是 很不 簡單、很不 簡單 的喔,啊 (這) 那麼 這個 思相應 慧 究竟 指 什麼呢?,因為 後面哪 毘缽舍那 再 講,現在 講了 也 沒有 用。因為 剛才 有一位同學 曾經提起呀,啊 剛才 就來 問,說他 希望啊 在 這個地方 了解 一下,我 告訴你,現在 不可能 的。啊 所以 你 一定要啊 如法的 去 好好 行持,前面那個根本 沒有 建立起來,後面 絕無 可能…。前面那些 一步一步的次第,啊 如果 說 自己呀 反省 一下,從! 親近善知識 開始,在 親近善知識 之前,一定要 懂得 怎麼去 聞?,聽聞 的道理…,如果 這個次第 建立 不起來 的話,你根本 爬不 上去,隨便哪 講一點 道理,種一點 種子 是 有的,真正要 如法的 爬上去,這個 絕無 可能,這一點呢 在這一個地方的 特別 說明 一下…。哦! 清楚、不清楚?,現在 到這裡 為止。啊 是 這個 上面哪 引了 引了 這個啊 三種 經,那麼 現在呢,第一、第二 啊, 他 都已經 說 清楚了,現在我們 再 繼續下去。說 108A 01’43”
【第三經義,】
啊 第三 經義呀 就是 前面 說的,說「盡其所有 一切觀擇,都是分別,無分別 才是菩提。」 所以 他現在 解釋 這個: 108A 01’55”
【其 經文時 正是 觀擇 生等 之時,故說 施等 真實 無生哪!。】
喔,這一個 文字啊 現在 這裡 大家 不一定 能夠 清楚,那麼 但是 我 也啊 解釋一下。是的,沒有 錯,這個 經文裡邊 告訴 我們哪,「這個 分別 都 不對,無分別 才是 菩提」 是 什麼啊? 就是 當你 正 觀的 時候,觀 「生」的 時候…。這個是 怎麼個 觀法呢? 是 觀 後面所謂 「八 不」,八不,這個啊 「八不啊」 就是《中論》上面 說:不生、不滅、不一、不異、不斷、不常、不來、不去。等到 你去 觀察的 時候 找到: 咦,原來 這個裡邊 沒有 你 你以前 一向 以為的,有一個 「生」、有一個 「滅」,有一個 一、有一個 異,有一個 常、有一個 斷,有一個 去、有一個 來,其實 一樣 東西 --- 一樣東西 現出來 不同的 面,現出來 八個 相;原來 你 找不到,沒有 這個 東西。是啊 所以 你 以前的 這個 呢,它 都是 虛妄 分別,你 真實了,了解了 真實的內涵,原來 沒有 這一個 東西,那個時候 才 「對了」,才 「覺」,這樣 的啊…。所以 說,見到了 這個 「施等」哪,(作) 不管 你作 任何 東西,就 「真實的 勝義諦」來說啊,它 找 不到…。真實的 找不到,所以 說 你 只有在 這一個 狀態當中,它是 相應。說啊:108A 03’27”
【言 分別 者,顯 其 唯是 分別 假立,非說施等 不應 習近 而應 棄捨。】
那麼 「分別」是 什麼呢?、分別是 什麼啊?,是 所謂的 他講的 分別啊,就是「分別 假立」,就是說 名言 當中,「名言當中啊,啊 喔 如是 因 感 如是 果!」,這是 由於我們 分別 而 產生的,這樣,在「勝義諦」中 沒有 這個 東西。說 所以 他 並不是 教我們哪 不 修習、要 棄捨,這 一點哪 是我們 應該 了解 的啊,這 應該 了解的。這個 道理呀,這個道理呀, 現在我們 暫時啊 不一定 能夠 很 清楚、很 明白。但是 記住:你只要 「照著 次第 去 學」的話,後面 會 說得 非常 清楚、非常 明白。否則 的話,我們 很容易 產生 一個 很大的 錯誤,很大的 錯誤。108A 04’32”
本論的 真正 最殊勝的地方,就是 最後。所以 在 進一步 說這個 之前哪,大家還 回想一下,宗喀巴大師 這個《應化因緣集》呀 大家都有一本,你們不妨 看一看。他年輕的時候 這麼絕頂聰明,然後呢,還沒有 啊這麼真正 修學 什麼,剛開始的 時候啊,大家在作 早晚課的時候啊,他就能夠 進入 無分別 定,在這個 定當中啊,人家都 動不了 他。他 跑到 哪裡,他 生了 病 叫醫生 看,結果 醫生 看了以後,一談了 那藥理啊,這個醫生 發現哪:哈哈 原來 他 (天) 對 醫理 最通達的啊 還是 那個病人,不是 那個醫生。你看 這樣的 絕頂聰明的 一個 人,一學 學了 幾十年,喔 廣學 當年所傳的 所有的 各宗各派,沒有一個 不學、沒有一個 不修、沒有一個 不證。你 仔細的 看,到了 那個時候啊,他就 才 寫那個 本論 ---《菩提道次第 論》。啊 先寫《廣論》,就是 詳細 抉擇 所有的 那些 內涵。108A 05’46”
結果 寫了前面 以後啊,他想:唉呀 現在 那 眾生哪,末法了 都顛倒啦,你真正 每一樣東西 仔細講,對他們 也沒什麼 好處啊,他最後 那個毘缽舍那 止觀部份哪,就是 有「觀」部份嘛,他想: 不寫了。欸,那個時候的 本尊,換句話 ,他 ……,譬如說 我們念佛,他已經 親見 阿彌陀佛 了,對吧?,啊 不管他 念了什麼,那就 親見, 告訴他:「某人哪,你現在啊 寫 這個論 的時候啊,你如果 寫到 這裡為止 的話,一般人哪 連它 下等的 利益 都 沒有。」換句話 說,種點 善根 那是 可以的啊,絕對 好,如果你要 如法修持 的話,這個修持的利益呀 一點 得不到。「如果說 你現在 反過來,把那個 毘缽舍那 真正的 抉擇 勝義的 這個道理,寫出來 的話,那 有 肯修的人 如法去修持,還可以 得到 中等利益。」這 一段 話 你們 好好地地 看 一看。108A 06’45”
可 這個地方呢,一定要 注意呦,我們 種 種子 跟 證 真實 是 兩件事情。啊 在種 種子 來說,不要 說 毘缽舍那,前面的 哪怕 你 跑到 廟 當中,「欸,這個 叫 佛啊?」 這也 種了一個 種子 了。啊 這不是 就 這一點 來說,而是 說 我們 如理如量的 一步 一步 上去,親自 證得,證得 什麼啊?,欸 證得 見道,乃至於 更上去。所以 宗大師的 很多弟子 當中啊,那一個 啊 這個 不要 說 加行位 上的 人 很多,乃至 見道的人 很多。他不是 有一個人哪 曾經 問他 一個 道理呀,問他一個道理 的時候啊,宗喀巴大師 說,這樣 的;他想:不對呀,我以前 修的 跟 宗喀巴大師 所學的 不一樣啊,那麼 他 那時候 已經哪 見到 本尊,換句話 說,拿我們 來說 念佛 已經 見到佛了,所以 定中 見了 他的本尊,就問:「欸,那 某人 告訴我的 法,跟我 以前修的 怎麼 不一樣啊?」,說 那個時候 那個本尊 就告訴他:「你以前 學的 是 前 方便,現在 告訴你 才 正確的啊。」就是 這樣。然後呢,就 改過來 照著 宗喀巴大師 告訴他,他 沒多久,登地了,見了 道了,這樣。以後 宗喀巴大師 去的時候,不待 他看見,他的恭 他的弟子,但他 對他的弟子 說:「恭喜你 師父啊」你看看,啊 這 由此 可以 曉得 這一個啊 毘 他講的 毘缽舍那,的的確確 是 啊如理 如量 證 得。108A
08’18”
當然 對我們現在 來說 「條件 不具足」,可 記住喔:假定我們 要想 得到 圓滿果位 的時候,道位 不能 錯,要「道位」 不能錯 的, 「因位」 不能 錯。所以 我們現在 目前 先 下腳第一步 做的 什麼啊?因位,對不對?。所以 對 這個 概念 一定要 辨別得 很 清楚,你能夠 辨別得 清楚,將來 走上去 這一條 是 直路。108A 08’41”
我們 翻到《菩提道 次第 廣論》兩百 五十五頁。那麼 上面 把 我們 容易 誤解的 啊這個 經文哪 來 辨明,來 辨明。經過 前面 這個 說明 以後,那麼 這個時候哈 我們有 正確的 了解,正確的 了解。而 前面 一開頭的時候 曾經 提到,這個 大乘的 不共的種子 啊是 什麼?,然後呢 共因是 什麼? --- 種子 就是 因 啊,這一個 啊 理 路 以及 這個 概念,前面 已經 提 出來,但是呢 到現在 這地方,才把 它的 內涵哪 慢慢的、慢慢的 來 加 進去,使我們 認識。所以 到現在 我們了解,大乘的 不共的 種子 是! 大 菩提 心,而 要把 這個 大菩提心 真正 成熟,那個時候 就要 其他的 共因,換句話 說 其他的 因緣 配合,那麼 那個時候哈 就要 真正的 解空 慧,就 這樣。也它 次第 一定是 先發 世俗菩提心,發了這個心 以後,隨學 六度,然後呢 集聚 資糧,這個叫 資糧 位;更 進一步 有了 資糧 了,啊 然後呢 正式 修習 的話,那個時候 叫 加行 位;那個時候啊 才成 能夠 真正的 所謂 見道,見道 那時候,那個 叫 勝義 菩提 心。那麼 見道了 這個時候,發了 勝義 菩提 心,那個時候 才 算是 修 相應 慧。108A 10’54”
對了 說到這裡呀,哦 前面哪 好像是 兩百 四十幾頁,前面哪 是 啊 二百 四十六頁,這 二百 四十五頁 到 二百 四十六頁 之間哪,我 解釋的 時候啊 曾經說過 什麼是 聞、思、修?,那 這個是 修相應 慧。結果啊 我這個 我 說過的 時候啊,把那個 最後那個 「修」字的 說成 一個「聞」字啊,啊 那麼 這個 今天 特別的啊 說 一下 啊。我想 順照著 次第 來聽的話,大概 不會 誤解。實際上 我也曉得 實在 這個 年紀 大了,有的 時候哈 那個 自己呀, 啊 有一點哪 哦錯誤,就像 人家 寫字的 時候 不小心的 筆誤啊,年紀 大了 以後,有的時候 我常常 會 有種 現象。那時候 要請 要請大家 注意,如果 當你 感覺 了,隨時 提醒我。108A 11’57”
現在我們 說, 啊說 這樣的 次第,這 必須要 認識,必須要 了解。啊 這個 兩者 當中的 關係,前後 等等啊,欸 一點 都 不能 錯,錯了以後 就 會 啊 走得 迂曲的路,走得 迂曲 的路,會呀 冤枉,啊 浪費 很多 時間,哦 結果啊,啊 是 啊很 不 理想,很不 理想。那麼 我們常常 說的 事倍 功半哪,那 只是說 很 小的,實際上 這個地方 所 浪費的 時間 是 不曉得 多多少少,吃的 冤枉苦頭 是 不曉得 多長。哦 這個 前後 那一段 文的啊,都在 很明確的 辨明 這一點,啊 這一點 哪,諸位 一定要 這個 概念上面 弄得 很 清楚。那麼 照著 這個 正確的 概念 去 行持 的話,才不會 走冤枉路;要不然 你 匆匆忙忙的 就去 走,這個習性 養 成功了,很難改、很難改,很難改,啊 這個 前面 一再 說明。108A 13’20”
啊現在 我們 繼續,看,說 第三 經義,大家還記得 第三經義 是什麼?,第三經義 就是 二百五十三頁 上面,說「盡其所有 一切觀擇,皆是 分別,無分別 者,即是 菩提。」這個 意思 從 表面看,實際上 意義 也是 如此,說 「無分別」才 是啊 「菩提」,才是 「覺」,啊 其他的 都是在 思惟 分別 當中。可是 我們如果 不了解 這個真義 的話,就把我們 現在的 前面的 必須 要的啊 --- 如理 思惟,就把它 一下 就 拿掉了。實際上 前面這個 如理思惟,是 達到 後面 無分別 智 必須要的 方便,啊 必須要的 基礎。因為 我們前面 不了解,所以呀 剛開頭的時候 聽見了 說:「哎呀,你 不要 分別。」,結果呢,因為 你的 方法 沒有,所以 怎麼弄啊 都在 門外 空 轉,現在 這裡 解釋 這個 道理,請看 文。108A 14’39”
【第三經義,其 經文時 正是 觀擇 生等 之時,故說施等 真實 無 生。】
要曉得 這一段的 經文 裡邊 所 說的,說到 什麼地方?,就是說 這個 前後 正在抉擇 這個勝義諦,說 勝義諦當中啊 ……。關於 詳細的道理,在後面 那個 本論的 最後 那 一部份,毘缽舍那 會講。上次 我們曾經講到,說 宗喀巴大師 造論的 時候,想! 不造 這 一部份,後來 本尊就告訴他:「你 造了 這麼長一段,如果 最後那一部份 不造的話,下等利益,正確的利益 一點 都 沒有。」啊 所以 這個關於「觀擇 生等」詳細的道理,後面 在這裡 後面會 再 說!,這裡呢 就 簡單的 說 一下。108A 15’40”
我們 眼前…,啊 一切的 境界,說 我們看起來 都是啊,啊 千真 萬確 的啊,然後呢,就在 這個裡邊 流轉。學了佛法以後 正確的了解,原來 這是 生死的根本,所謂 「二 我 執」--- 我執,法執。就因為 無明,不 了解 真實相 起了 執著,所以呀 造業 感 果 流轉 生死。那麼 這些東西 真實的內涵 是什麼 呢? 欸 找到 它的 真實的 內涵哪,原來 --- 空,它 本性啊 空,根本就 沒有 生起,這樣。所以 在這個情況之下,啊 我們所說的 這個 這個啊,原來 都是 虛妄 分別。啊 所以 在這個時候 說它 「真實」,換句話 說,在「它的 究竟 意義」上面,就 它的、找 它的 本性 --- 根本 自性,找 不到,所以 我們叫 「性 空」,性空 所以 緣起。這 緣起的 這個 法則,緣起的 前後的 因果的 行相,這個 俗諦,這個 是 有的;但是呢,找 它的 真實的 特質、內涵,卻是 沒有。啊 那麼 這種 道理呀,後面 詳細 講,眼前 我們隨便 舉一個 比喻,啊 眼前 隨便 舉一個 比喻。108A 17’21”
譬如 說,我們 講 我們這個 國家,我們說 我們這個 什麼 一樣 東西,你 任何 一個 東西,當我們 講的 時候,對呀,這是 國家 就是國家。可是 你仔細 找找看 國家 這樣東西,到底 什麼是 真的國家 啊? 你發現 這個 只是說,啊,有那個 地方!,然後呢 有那些 人!,然後 那些 人哪 共同互相 配合成功 這樣!,就是 只 如此而已。找 真實的 所謂「實質上」,實質上的國家 那個東西 找不到。大的 是如此,小的呢? 哦 我們眼前 正在 的啊 看 那本 書,是的,你說 這是一本書,這本書 真實的 是什麼呢? 它 不是 天生來 有這麼一本書,這個 我們很清楚。原來啊 這是 紙 張!,然後呢 上面寫了 字!,然後呢 把線 釘起來。如果 你把 那個東西呀,這一個 組成功 這一本 書的 種種 因緣 --- 因緣 就是 它 組成功它 的條件 --- 拿掉 的話,那 書 這個東西 並沒有 啊天生來 就是 這個,實質上 沒有 這個東西。啊 所以我們 找它 哦天生來 這個東西,找 不到,但是 找不到 並不 表示它 沒有,啊 就是 找它的 實在的、確實的、真實的 這個 本體呀,找 不到。 只是 說 因緣 條件 所 現起來的 這個 現象,而 這種現象 又有 這種 功效,這個是 沒錯的…。在 這一種情況之下,說 我們現在 講的,只是說 名詞,由這個名詞 而去執著 這個東西啊,那都 錯誤。108A 19’05”
【(言分別者,顯其唯是 分別假立,非說施等 不應習近 而應棄捨。)】
啊 所以 這個地方啊,所謂呀 「分別」的話 是 指 什麼呢?,由於 這個 叫作 分別 所 假立的。什麼 叫 「假立」呢? 就是 剛才這本 書,那 哦 這些 紙!、這些 字! 配合 起來啊,然後呢 你給它 一個名字 叫作 書。假定 你給它一個 另外名字,它就叫 別的,對不對?,它 是個 書 實質上,並沒有個 實質上的 東西耶。啊 外國人 不叫它 書,另外 取個 名字,譬如說 英文 叫 book,欸,那 不影響啊,哦 印度人 怎麼樣 我不知道,啊 日本人 怎麼樣 我不知道,沒關係,它 取的名字 不一樣,它 並不影響 這個 東西呀。所以 這個 是..,哦,原來是啊 分別,就是 說 我們 個人 去 辨別 它。由於 這一種 概念,啊 因為 它有 這樣的 一個 形象,然後呢 給我們 這樣的 概念,我們 就 給它 一個 定義,所謂 言詞,這樣的啊 假安立的 所謂。108A 20’05”
這樣的 情況,哦 所以 說它,它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你 不認得 這個 特質 而去 執著 的話,那就 錯了,那就 錯了,不是 說「施等 不應習近 而應 棄捨」,他 並不是 叫你 不要 修,這樣,叫你 修 而不要 執著!!,啊 在前面 已經 說過了。所以 說 「應 無所 住」,然後呢 要「行 於 布施」,下面 當然 持戒、忍辱、精進,「不 住 色,不住 聲 香 味 觸 法」 等等。啊 以及 一開頭 就說 「度 一切眾生」,到 最後 叫 「實 無一 眾生 實 滅度 者」,是 什麼啊?,就是,喏 你呀,這一些事情 要 去作 的啊,但是呢 你 不要 去 執著!!,這個 才是 它的 真實的 意義。108A 21’05”
【是故 乃至 未 成佛 前,於此 諸行 無 不學 時啊,故 須 學習 六度 等行。】
所以呀,一直 等到你 成佛,啊 那個 前面的 所有的 這 東西啊,無時 無刻,啊 都 不能停止,都要 去 學。嘖 所謂 綱領 來說 六度,整個的 細緻的 來說 萬行,包含了 一切。只是 不懂 這個 道理的 時候,由於 無明 起 執,然後 就 造 生死 輪迴 雜染世界;現在 你 了解了,如法 如理的 去 這樣 去 作,那麼 將來 感得的啊 就是 報身、報土 之 果!!,這樣。啊 這個 我們哪 不能 弄錯。108A 22’02”
【此復 現在 當由至心 勵力修行,諸 能修 者 策勵 而 修,暫 未能 者 當為 願境,於能 修習 此等 之 因,集聚 資糧,淨諸 罪障(淨治業障),廣發 大願,是則 不久 當能 修行!。】
那麼 前面 這個道理,我們 了解了。所以 下者 緊跟著 就告訴 我們哪,這種 道理呀 不是 說說 罷了(ㄌㄧㄠˇ),而是 我們 眼前 當下 馬上 要 努力 去 修的啊。這個 努力的 程度啊,他就 說 「至心 勵力」。這 四個字,第一個,心裡邊哪,不是說啊 浮浮 泛泛,你要 認得了 正正確確,然後呢 切切實實,這樣的 一點 沒有 錯、一點 不 浮泛的 全部精神 貫注在 這裡。學的 時候呢,用的力量 同樣的啊 就是 要 策 大精進 力。啊 所以我們 一直要 記得:凡是 我們 現在 所 了解的 這些道理,不 「至心 勵力」 的話,沒有 多大 功效,原因 是 無始以來的 習氣,在 這種 習氣的 現行當中,這個 現行的 力量 非常 強,如果你 不 「作意 對治」的話,它 一定哪 嗯 沒有 用。要想 「作意 對治」的話,那個時候 必須 要 「至心 勵力」,一定要 「至心 勵力」,啊 所以 這一點哪 我們 應該 注意 到。108A 23’59”
那麼 修的 時候呢,就看 我們 個人 相應的 哪一部份,我們就 努力 去 做。所以 說 「諸 能修者 策勵 而 修」,就 各人 有我們 各人 相應的 部份哪,努力 策勵我們 去 修。哦就 關於 這一點哪,我們 看 別人,啊 比 自己,不必 把 別人的東西呀 啊把作 自己的。說 人家 又不如,我自己 覺得啊 很 驕傲,啊,我 高高在上,然後呢 自己 就覺得 很 好啊,這個啊 增長 慢心,完全 錯了。反過來,哎喲,人家 很好, 我 不如啊,又 羨慕 他啊,哎呀,心裡面 覺得 這樣 就 ……,欸 這個 也 不必。每一個 人 有他 每一個人 相應的 地方,只要 自己 找到 自己 相應的 地方 努力 去 做,這 就 對,啊 這個 是 最重要的 那一點。108A 24’57”
所以 佛法裡邊 特別告訴我們哪,你 不是 要 得到 圓滿的 果嗎? 對,那麼 從 哪裡 開始呢? 哪 你 只要 ㄥ 時時 刻刻、心心念念,因地 上面 做 對了,那 自然而然 那個 果啊 就在 這裡,自然而然 就在 就會得到 這個 果。哦 事先 沒有 做的 時候啊,他 先 一定 讓我們 對於 業 感 緣起 這個 道理呀,產生 一個 決定的 定解的 原因,就在 這裡。啊 因為 我們 普通 凡夫啊,的的確確 都是 忙著 從 果上面,看見 這個 好的啊,哎呀,羨慕啊,大家 要啊,這樣。現在呢,我們 對 業感緣起 這個道理 如實 了解了 以後,那個時候 你 一看到 那個 果,你 立刻 想到:「欸 這個 果 是 好的,那麼 這個 果 哪來的? 必然 有 感得的 因。」所以 說,你呀,當 看見 果的 時候哈,你就 立刻 想到 因;同樣的,當 你在 因地上面 努力 的話,你 立刻覺得:我今天啊 得到 果了,所以 自然而然 哪,你會 勤勤 懇懇 在 因地 上面。要不然 我們 說 「只問 耕耘」,就是 耕了半天,沒有 收穫 的話,喔唷,誰 願意 做啊?,啊 一點 沒錯。所以 破除 這個 難關,就在 這裡。108A 26’27”
啊 所以 古人 有 一句 話欸,叫「臨淵 羨魚呀,不如 退而 結 網。」啊 這樣,這個 是 漢朝的 大儒啊 《董仲舒 傳》上面 的,而且 很 多人 引 這個。說你 跑到 河邊哪,看見 那麼 多 魚呀,或者 人家在 網 魚呀:「哎呀,這個 好 啊」。欸 你 不必 在 那地方啊,空 「哎呀,他 有魚,我怎麼 沒有啊?」,欸,你 趕快 回去啊 結 網啊,正 好啊 你現在 要想 撈到 這個 佛果 的 大魚 的話,那 你就 自己在 因地上面 下 功夫,這樣。108A 27’10”
下面這一段,「暫 未能者 當為 願境」哪,這一個 太重要了,哦 哎 前面 說的,有 很 多人 自己覺得 比別人 強,他又 傲慢了,不可以。另外 大部份 人 說,碰到 那時候啊,覺得:「哎呀 這個 道理 現在 聽懂啦,覺得 好難諾,道理 是 好啊,叫我 怎麼 辦 哪?」。欸! 現在 就告訴 我們 這個 正確的 辦法。前面 一再 說的,我們 修學的 第一步,絕對 不是 馬上 教你 去 做!!,啊 這個概念 一定要 弄清楚。馬上 就要 我們 去做,是 走 遠路;我們 第一個 概念,一定是 對 整個的 綱要 有個 認識,既然 是 這樣 的話,自然而然 對那個 綱要的 內容,我們只是 認識,而 不是 做到…。啊 所以 實際上呢,這一段 話,確實 對 我們 --- 可以說 最主要的 教誡 就在 這裡。那 我們 對 沒有 做 的,不能 做的,怎麼 辦呢? 諾 這個 就是 我所 希望的 願 境,願 境。啊 所以 我們 平常 說 「境、行、果」,這個「境」,就是 「我們 所 願的」;那 對 境界,我們了解 世俗凡夫的 不理想的 地方,我們 了解 「怎麼樣 改善 理想的 佛的 果」,這個 就是我們哪 所! 願的 這個 境界。啊 「現在世間 充滿著 苦啊,啊 我要 去掉 它呀」,欸!,這一個 就 是啊 我「願望 」所在!!。108A 28’50”
108B 00’00”
[這一個 就 是啊 我「願望 」所在!!。] 108B 00’06”
那麼,不但 自己去掉,而且 幫助一切人解決啊,如何解決啊?,這些 道理,那個時候 聽見了 以後,就是 前面 所說 的啊。那時候 我們千萬 不要 說:「哎呀,這麼 難哪,我 不行啊。」欸!,他 告訴我們 非常 巧妙的 辦法。「是的呀,這 就是 我 盼望的,我 要 的啊。」既然 你 要 這樣的 一個 結果 的話,所以 他 下面 說啊:「啊 欸 你就 努力啊,做 下面 這一件 事情。」 什麼呀? 修習 這個 因,啊 你 只要 這個 因 一步 一步 做上去,自然而然 得到。那麼 因是 什麼 呢?「集聚資糧,淨諸(治) 罪障,廣發 大願」,啊 這個 前面 是 一再 說過了。你 能夠 這樣 做 的話,因為 「因」,你 一步 一步 一點 一點的 積累,所以 自然而然 哪,慢慢 慢慢的,不久 啊都 能夠 做 到。這是 我們 最最 重要的 關鍵,一而 再、再而 三,這個 地方 的 提。108B 01’19”
那麼 所以在這裡 的話呢,也 停下來 我們 說 一下。說啊 那麼 像我們 現在 這個狀態 該 怎麼辦呢? 喏,就是這樣 三件事情,簡單極了 「淨諸(治) 罪障,集聚 資糧,廣發 大願」。啊 懺悔 就是 這個,啊 然後呢,忙 所有的 這一些,現在我們 出家 以後,為 三寶的 事情,無非 都是 在 這一個地方 ---集聚 資糧。可是 我們要 記得,這個 都是 什麼啊? 一切迴向 無上 菩提,否則 就成為 三世 怨。不管 三者 當中 做 哪一個,它 必須 要有 一樣東西 --- 正 知見;沒有 正 知見,你 做起來 的話,總歸 是啊 吃力 得 很,效果 不大,乃至於 呀,空轉!!,你能夠 做 到啦,慢慢!的 自然 相應。108B 02’25”
我想 有 很多同修,現在已經 能夠 感覺 到,你 哪怕 一念相應,欸 那個時候 相應的時候啊,他就 感得 很清楚 那一念 相應了。所以 前面 說的,這 千真萬確的 這個 事實,千真萬確的 事實。這 也就是 為什麼,我們 要在 這裡呀,講了 這個 道理 以後啊,要把《了凡四訓》 這 一類 書,啊 拿出來 溫習的 道理。儘管 他 求的目的 只是 很 淺的 世間的,我們 求的是 很 最圓滿的,但是啊 我們 用的 心 都是 一樣;他也 用 這個 心,我們 也用 這個 心,這樣。這個 用的 心 行相 是 一樣,可是 所 見的 深遠哪 不 同,只是 如此 而已…。啊 所以 這個 配合,然後 來 演習,照著 去做 的話,的的確確 無往 不利,無往不利 啊。那麼 假定,啊 下面 緊跟著 說,我們 不能 這樣 做,108B 03’38”
【若不 如是 行,執 自 不知 及 不能 行,謂 於 此等 不須 學者,自害 害他,亦是 隱沒(滅) 聖教 因緣!,故 不應 爾。】
如果 我們 現在 不能行、做不到,或者呢 自己 不知道 --- 上面 一個 「執」字,這就 麻煩了,自己 不知道啊,自己 還很 執著;自己 不能 行啊,自己 還很 執著。你 不知道,說:「哎呀 那、那 努力 要去 求!」。你 不能 行,然後呢 找到 不能行 的 原因,慢慢的 改善,這個 是我們現在 應該的啊。萬一 你 弄得 不對,怎麼 辦呢?,啊 我們 就 不知道,就說:「哎呀,這個 不要 去 學啦」這是 一種;還有呢,因為 自己 不能 行哪,然後的 不要 去 學。這個 是 什麼啊? 自害 害他,哦 最嚴重 的是 莫過 於此,莫過 於此。108B 04’42”
是他 下面 舉了 一個,特別的 說 聖教 隱沒的 因緣哪。我們現在 每每 大家 都是 嘆哪:「欸 現在 末法 啦,大家 就 感得啦。」 為什麼 末法?就是 聖教 隱沒了。為什麼 隱沒啊?,為什麼 隱沒,請問? 這是 果啊,這是 我們的 共業呀。換句話 說,因地當中啊 就 不 重視 那個,乃至於呀 忽視 這一個;乃至於呀 反過來 說:「哎呀,這個 不要啦,不要 去。」,執著 自己的 不知道 以及 不能行,就 不要 它。那麼 既然 我們 都 不要它 的話,那 因地當中 有 這樣的 因,感得的 果報 當然。108B 05’31”
說到 這裡,這地方 要 特別提醒,現在 我們 見到了 這一個 圓滿的 教法,有 很多人 說:「哎呀 看見了,歡喜得 不得了。」,這 說明 什麼? 說明 他的 因地當中啊,看見了 這個教法 以後啊:「哎呀 好啊,要 肯 努力 學。」,還有 一種呢,雖然 見到了 這個教法 是 好,「哎呀,他就 覺得 難哪」,那 因地當中 什麼啊? 就 那 當初的 時候 就 這個心理,乃至於 覺得 不要的,無非 都是 這種 原因。我們已經 清楚了,所以 說 眼前 這個果! 現起的 時候,你 很 容易 檢查得 出來,當時 因地當中 我們是 下的 什麼 因。由於 這樣的 異熟,所以 感得 現在的 (異) 聖教 慢慢的 隱沒!;由於 當時的 這個 等流,所以 感得 現在 對這個 境界的時候,心理 這個 狀態。108B 06’36”
現在 我們 幸運 而 了解了,「唯一」,而且「必須」應該 做的,什麼? 就是啊 告訴 自己:要 努力,啊 不知道的 一定要 想辦法 去 知道。千萬 不要 說:「哎喲,這個 好難哪,我 現在 不行啊。」啊 感.... 應該 這麼 說:「哎呀,這個 的確 難哪,是,原來 這個裡面 還有 這麼 多,但是 它的 好處 有 這麼 大呀!!。我 以前哪,沒能 好好 做啊,所以呀 感得 現在 還在 苦惱啊。現在 曉得啦,說 趕快 努力啊 還 來得及呀,雖然我 宿生 造了 這個 聖教 隱沒的 這個 業,今天 感得 末法,但是 總算 還有 一點善根,在 末法當中,居然 還能 聽見 這樣的 圓滿的 教法,就憑 這麼 一點點 最好的 那個 寶貝,如果 這一生 再不 努力 的話,如果 自己 還是啊:『哎呀 ,我 不行』 一放,完了!!,下次 就 沒機會 了。」 108B 07’48”
啊 所以 大家 常常記得 一個比喻:譬如說 現在我們 這 考學校,嗨呀,說 這個 考學校 真是 千難萬難哪,要考一個 好學校哇,啊 考一個好學校,當然啦,你有 本事 考上啊 狀元,啊那 固然 了不起;可是 我始終 有一個感覺呀:這個 第一名 跟 最後一名 當中啊,我覺得 最後一名哪 比 第一名 來得 幸運。你們 相信不相信 這個 話? 哦 第一名 沒關係啊,他 第二名,第二名、第三名,不管他 哪一名,他總歸 進去了;可 最末一名 的話,那 差一點 就 完了!!,對不對? 想想看。現在我們 什麼狀態? 記住:就是,我們 就是個 最末一名 喔。啊 所以 前面 沒有 好好的 努力啊,但是我們 總算 努力的 趕到 最後 一名啊,你只要 進到 這個最好的地方 去,你 肯努力 的話,將來 這個地方 畢業的時候,你 可以趕上 第一名,這個 很 明白嘛。對啊 所以 這 幾個 概念哪,我前面 一再 跟 大家 說,跟大家 打氣的 原因,就在 這裡。108B 08’55”
啊 我所以跟大家 打氣,真的 說起來,是給我自己 打氣;因為 我自己 深深的 感覺到了,我 跟你們哪 打 十分 氣呀,我自己 脹足 一百分,欸 就有 這個 力量,你們不妨 自己試試看。啊 你 這個道理 就是這樣,當你啊 還沒 做,心想了 退縮的 那一面哪,你就 完了。始終 記住:事情 還沒做,先打了退堂鼓,你只有 一條路 --- 失敗!!。打仗,絕對 不能 拿 背 跟人家 打的。你 再 逃得 快,人家 看得 清清楚楚,瞄準了 一槍 打不到,還有 第二槍;第二槍打不到,第三槍,一直 把你 打死 為止,這個 不是 很 明白嗎,對不對?。108B 09’35”
所以 不要說 自己 能夠 逃得了,啊 這個 動物當中啊,我 常常 有一句話,呃,這個是 我們的 方言。那個 我 小的 時候啊,看見人家 那個 老法呀,捕捉 那個 雉啊,叫 山雞呀,曉得吧, 那個 長得很漂亮那個啊。那個 捕捉啊,他 有一個 特別的 方法,用什麼啊? 用那個 老鷹。那個老鷹啊,他 先要 養的,養出來 以後 那個老鷹 眼睛 非常 尖哪,然後呢 就放出去,牠在天上「嗡 ……」轉,欸 一下 看見了,就 追下來。追下來, 那個 山雞呀,一看見 上面老鷹 追呀,牠 就 逃;當然 這個凡是 獵 的人,不但 有鷹啊、 還有 狗啊,就「匡啷」去 追。然後呢 這個 山雞啊,也能 飛,但是 飛 不快。牠 又飛、又走 啊,最後啊 實在 逃不 走了,牠 怎麼辦呢?,看見 前面 一個 草堆,就把 那個頭啊 縮在 草堆裡。頭 縮在 草堆裡,那個屁股 就 翹在外面,牠覺得 很 安全。欸 牠覺得 很 安全。你們 想想看,了解不了解 這個 道理?。108B 10’42”
我們現在啊 在這一個地方 就是 這樣,哎呀,看見 這麼 難哪 怎麼 沒辦法?,怎麼辦呢? 就把那個頭, 頭啊 蒙起來,不要 看:「哦,這個 不行,這個 不行。」然後呢 自己覺得 安全了。結果呢,你 看不見 他,他 看得 清清楚楚;啊 這個 狗 也來了、鷹 也來了,註定你 被他 抓到…。所以 這個「畜生 特質」是什麼啊? ---愚癡 相。啊 所以,現在 在這 一個地方啊,大家記住 想想看,對不對?, 哦 這個 道理,不要說 今天 聽過了以後 就完了,所以 我們現在 真正重要的,就是經常 思惟 這種 道理。你 不斷的 能夠 心裡去 思惟 的話,這個力量 就 強了,強了 以後,你就 自己策發自己。要曉得!!,你 一念!!這個 策發!!,這個!!念頭!!是 什麼啊?,現在說: 修行、修行,沒別的,就是 這個 欸,這 不是 說 你 落下去的 因嗎?…,對不對? 那個是 很 清楚 了。前面是「無明」,然後呢「行」,行 必定在 這個「識心」當中 熏習 下一個 「識 種子」。換句話 說呢,現在呢,你 得到了 正知見,正知見的 行,行 在 哪裡? 就是 那個 起心動念嘛,前面 跟無明 相應的,因為你 不知道,說:「哎喲,這個 難哪,我 不能 做啊。」然後呢 熏習下去 是 什麼啊? 註定你 失敗的 這個 因。現在呢,說 「對呀,啊,我 我 無論如何 要去 做。」這個是 跟正知見 相應了 哈,把 成功的 因哪,就 放下去 了。108B 12’08”
那麼 這個 因 怎麼能夠 感果呢?現在我們 也 倒 得了、 也了解了、也 懂得了,說 如果我們 仍舊 跟無明相應的 時候:哎呀,我 不行啊、我 不對呀,我 什麼,我 不知、不行,還 執著它 的話,那就 完了。現在 不,哪有 不行 的啊,佛陀..,每一個 佛陀,十方三世 一切諸佛,沒有 一個 例外,都是 這樣 來的,我 當然 也是這樣 來的,當然 也是 來。一切法 都是 什麼啊? 所謂「性空 緣起」,沒有 天生來 就是 佛,沒有 天生來 固定 就是 眾生,你 什麼因緣,感 什麼 果。現在 你 那個 種子 下 下去,第一個 先哪:「哎呀,我 不行 啊」。好,這個 因,就是個 不行的 因。然後呢,完了, 既然 不行啊,「哎 那,這個 不要做、那個 不要做;這個 要退、這個 也退。」 那個 緣! 這樣,完啦。108B 13’03”
結果呢,你 這一個 事情 不做,那個 事情 不做,你 忙些什麼啊?, 嘿 偏偏 你呀,在 世俗當中 這一些 也 逃不了:等一下 張三 跑著來 要 麻煩你,李四 要跑得來 麻煩你,親戚 要麻煩你,朋友 要麻煩你,這個也 麻煩你 ……。哎呀 你 空忙一生,對不對?。你說 你現在 不努力,忙些 什麼?,你 就算 不 做 這一些 事情,你 要不要 吃飯,要不要 睡覺,要不要 那個,結果呢,兩者 當中,你 同樣的 把 一生 辛辛苦苦 過去了…,兩條路 是 完全 不 一樣啊。說 這一個 我們 一開頭 是 務必要 辨別得 清楚啊,現在大家 都是 啊,啊 稍微一點 不行 啦 ……。所以 你 如果 說,前面 這個 道理 不清楚、不明白,固然 沒有 用;聽 清楚、聽 明白了,不 「深思 熟慮 」的話,聽完了 以後,等一下 還是 老習氣 在 轉,這個 還是 沒有 用。所以 記著 啊:因 下對了 以後,怎麼樣 把那個 因,繼續 策發它、滋長它。 108B 14’12”
所以 說到這地方,前面 那個共道的 時候啊,共中士、共下士,那時候 都是,所以 一一 取來 修習。在原則上面,我們現在 了解,啊 原來 這個 十二因緣當中,這個 一個 「能 引」的 因,怎麼樣 經過 這個 啊 後面 這個 「生」 一個是 引支,一個 生支,啊「能生 支」 來 引發 它。如果是 不了解的,世間 錯誤的 概念,引發的 什麼啊? 生死輪迴。結果 呢…,這個 最後的結果 是什麼呀? 啊 一句 話,拿我們 世俗 常常講的,叫「君子 樂得 為 君子,小人 枉自 為 小人。」 這個 小人哪,不是 說 那一些的 小人;就是 你 修行啊,嘿 就什麼 憑空 得來的 一樣。啊 你 不修行啊 就真正 冤枉了,因為你 不修行 並沒有 真的 省力欸,你 還是 這麼 忙 欸,這 千真萬確的 事實 欸。哦 假定 說,喔 你 不修行,在那兒 吃 大飯,一天到晚 快樂,快樂 完了以後 生天。到 那時候,這 佛 天上 掉下 來了,那 誰都 不願意 (成) 去 忙 這個 事情欸,對不對?,但是,天下的事情 恰恰 相反欸。108B 15’35”
這個 概念,所以 我啊 這地方 特別 多 說它,雖然是 很 淺近的 話,可是 這個 道理 卻是啊 千真 萬確,千真 萬確,哦 這個 是「自害 害他」。同時 你 這樣 去 做 的話,哦是「聖教 隱沒」。我們現在 總是 覺得:「哎呀 要 弘法,弘法啊」,既然 你要 弘法 的話,他 說得 很清楚,如果 你 不 如理 去做 的話 --- 聖教 隱沒,法 不 弘 則已,是 越弘 是越壞。所以 你真正 要 弘 的話,從 這裡 弘 起:啊 一定要 自己 有 正確的 了解,然後呢 如理的 行持。否則 的話,你 說 什麼,那 都在 那地方啊 說 空話,嘖 說 空話…,所以呀,這一件事情的啊 是 不可以 呀!。108B 16’25”
【《集經論》云哪:「觀察無為 厭 有為 善,是(為) 魔業。知 菩提 道 而 不尋求 波羅蜜多 道,是 (為) 魔業。」】
喔 現在呢,進一步 說!!。是的呀 我們 現在 要學 跳出 這個 生死 輪迴,所以呀 懂得 生死 輪迴 是些 什麼,說 這個啊 叫「無為」,啊 這個 要學的 這個 東西啊 --- 這個。然後呢 因為你 觀察了 這個東西啊,又 世間一切的 有為啊,唉呀,這個 不要 啊,去 厭患 的話,這個是 魔業,錯了。真實的 意思 是 前面哪 了解了,到這裡 不會 誤解。前面 說了些 什麼啊? 要 方便 所攝的 慧,是吧 是 觀察 無為 這是 慧,這個 慧呀 一定 要拿 什麼啊? 一定要 拿 方便 攝持。因為你有 方便 攝持,所以 你 雖然 在 智慧 行,但是呢 他 不會 厭患 這個 「有為」。這是 所以 菩薩 在 生死 當中,在 生死當中;雖然 在 生死當中啊,因為 這個 生死當中 行的 是 方便 行,這是 福德資糧,但是 同樣的!!,他 這個 方便 有哇 智慧 攝持,所以呀 他 不會 沈淪 在 這個「有為」的 當中,這一點 我們要 了解 的!!。啊 所以 這 一段的 辨別呀,對我們 修學 大乘佛法的人 來說 太重要、太重要 了。而 實際上呢,大乘佛法 是 我們 最後 必須 走的,不管 你 眼前 走 哪一個…。只是 說 這一條路 最 省事、最 直接、最 方便 的;啊 你如果 不了解 這一個 的話,雖然 你想 討一點 便宜,結果 是 走了很多 冤枉路,只是 如此 而已 啊!!。所以 認識了 這個道理 曉得:啊,這是 必然 最好的 就是 這個。108B 18’41”
那麼 下面是,「知 菩提道 而不 尋求 波羅蜜多 道,是為 魔業。」所以 是, 是的啊,現在 你要 求 菩提道,既然要 求 菩提道 的話,對不起,那 從從什麼地方 做呀? 那 就是 六度 萬行 當中啊,假定 你 不從 上面 做 的話,是為 魔業…。這一個 引證 同樣的 引證 經,所以 假定 前面 說 那個 經 上面 對 的話,像 前面 那一種 解釋 --- 前面的經 是 什麼啊? 說 這一些 都是 分別,啊這 無分別 才是 菩提,所以 你呀 這個 也 不要思惟,那個 也 不要 思惟,這個 也 不要 做,假定 這一些 對 的話,那 後面 這不 都 錯了 嗎?…,這 不是 都 矛盾 了嗎?,實際上 不 矛盾。108B 19’27”
啊所以 經過 現在 這樣 一解釋,你就 道理 非常清楚,所以 我們 真正的 學 一定要 經論 配合。必 然的 一個 問題,佛 說的 大小、性相、顯密,決 不會 有 衝突,這 我們要 了解的;如果 有 衝突了,那 一定是 我們這個 裡邊的啊 知見 有 問題。而這個知見啊 是 修行的 第一步,你 一開頭的知見 錯了以後啊,對不起,那個 總歸 錯。所以我們現在啊 在這個地方啊,再 推回到 說:啊,現在我們 不急,正知見 把握得住,把握 得住以後 --- 但是 這個 也不是說 不要 行喔,如果沒有 行 的話,正知見 根本 談不到喔 --- 然後呢 在我們 能行的 地方,欸 下手。高的地方 作為我們的啊 希望,最 高的 願境,正式 一步 一步 上去,自然 能夠 啊 越高、越高、越高,最後 圓滿。108B 20’28”
【又云:「若諸菩薩 離善方便,不應 勤修 甚深 法性。」】
那地方 更直接 來 說了。真正 要 走 這一條 直路的 大乘 行者 菩薩呀,如果 說 他 沒有 善巧 方便 的話,對不起,那個時候哇 不應該、也不 可以呀 努力 求 這個 甚深 法性,這是 什麼啊? --- 空 性,換句話 說…。所以 在 這一個 地方 ㄥ 了解了 這 一點 的話,我們哪 對 眼前、目前 譬如 有 很多人哪 要 求 大徹 大悟,這個時候啊 就要 檢點一下 了:我 是不是 現在已經 發了 大菩提心,有了 這個 方便 作為 它 不共的種子?,是不是 有了 這個 集聚 資糧? 有了,進一步 的的確確,你 非 要啊 修習這個 甚深 空性。否則的話,你雖然 有 這個 大心啊,對不起,你自己 是 沈淪 生死 啊,何況 救人…。反之,如果 說 你! 這一個 沒有 的話,不共因 沒有 的話,那麼 求這個 甚深空性,你 就 大徹 大悟 等等 啊,這個 是 什麼啊? 這一個 是 共 因…,這個 是 共因,ㄥ 這樣 的話 呢,你已經 走上了 叉路 去了。下面 這個 一段,108B 22’02”
【《不可思議 秘密經》云:】
引 經上面 證明 喔。下面 這個 經,證明 很 重要的。108B 22’08”
【「善男子,如火! 從 因 燃,無因 則滅。啊 如是 從 所緣 境 心乃 熾然,若無 所緣 心當 息滅…。】
這個文字 看看 很容易 懂,這個裡的 意義 是 非常 重要。就像 火呀,要燒那個火啊 一定要 有它 原因 的,憑空 不會 生起 火 來。啊 譬如 說 燒 木材,木材的 火;燒 汽油,汽油的 火;電燈、啊 電爐…...一定是 有! 它的 因, 才能夠哇 燒起 這火 來,沒有 因 的話,這個火 不會。現在我們 這個 心裡邊哪,也要 有 一種 猛利的行相 去 修學,這個 心的 猛利的行相 是 怎麼 起來 的啊? 從 所緣的 境。就是說 你心裡面 的確 緣一個 對象,那麼 有了 這個 所緣的 對象,策發你 內心的 好樂心,那一種 好樂心 很強烈的 叫作「熾然」。拿 我們世間的 來說,唉呀,你 歡喜 這個東西,這個 貪心 熾然;如果說 這個東西 你可怕得 瞋惱,這 瞋心 熾然;再不然 的話 呢,癡心 也是 熾然,不過 這個癡心的熾然 我們 感覺 不到。108B 23’35”
「若無所緣 心當息滅」,如果沒有 所緣的對象 的話,那個心 生不起來的。所以 當我們 一個境相,如果這個境況 你 一點興趣 都沒有 的話,唉呀,你坐在那裡 直 打 哈欠。哪怕 早晨 剛起來,看見 那個東西啊,「唉」嘖 這樣,你 沒有 味道了。如果 你看見的,哎呀,這個 很有味道 哪怕你 晚上要 睡覺了,啊 忙了 一天了,到了 那個時候,這個 電視節目,哎呦,好得 不得了,叫你 說 是啊 早一點 休息:「哎呀,沒關係、沒關係、沒關係。」對不對?,我們 大家 都有 這個 經驗。那麼 這一個 說 什麼呀? 重要了,重要了。108B 24’15”
所以 前頭 我 曾經 跟大家 說過,為什麼 聲聞、緣覺,他 沈在 這個 空性當中,生不 起來的 原因,什麼?。因為 他 第一個 發心的 目的 是..,的確 一定是 先見到 世俗的 苦!!,了解 世俗的行相,那個 痛苦得 不得了,那麼 他就 找到 那個 苦的 因,去 解決 它。為了要 息苦 去找 苦的 因,找到了 苦的因,然後呢,啊,去 如理 修持,把這個 苦因 消失 掉的 了,苦果 就 沒有 了。結果 發現 那個 苦的因 在 什麼啊? 在 煩惱,最後。而 煩惱的 最終的 這個 生起的 原因,原來 在 什麼啊? 執,執,我執,這樣。所以 到 那個時候 啊,哦 修的 結果 發現 「我」 沒有 了。所以 那個 心 所 緣的,他 本來 一直 忙的,說 這一個 放不下,那一個 放不下,為什麼? 為了 「我」嘛,這個 很明白。現在 「我!」 既然 「沒有」了,你 還有 什麼東西? 心, 當然 跟著 也就 沒有 啦…。所以 這是 為什麼 前面 說,沒有善方便 不能修 甚深空性,你一旦 證得 空性,好囉,你心 所緣的 對象 沒有 了,那個 心 就 息滅 了,生 不 起來。就 生 不起來,沒有 一點 好樂心,這個是 二乘, 所以 必然會 沈空 滯寂的 原因。所以 我們 現在啊 儘管說 要 修 大乘、學 大乘,忙著 把自己的問題 解決,這 實在是 一條 很糟糕的 路。108B 25’55”
那麼現在 怎麼辦呢?,那 只有 兩個方法,說 你想要 究竟圓滿 解決 問題呀,不是 單單哪 把這個問題 找到 可以,你要 得到 無上 菩提。但是 要得到 無上菩提,你 先要去 尋求 空性 的話,到 那個時候哈,欸,推動 你的 力量 還是 什麼啊? 還是你的 心 行相,那個 心行相 那 推動你 什麼 --- 欲。不過 世間的欲 是 三毒,然後呢 佛法的欲 就是 善法欲呀…。啊 「欲為 勤 依呀」,你 有了 這個 善法欲 才是 精進,而 有了精進 才能夠 圓滿 一切 資糧。現在你 善法欲 沒有 囉,換句話 說,你 再好的 東西,人家說:喔喲,這個 天上衛星 多好、多好,「天上衛星 跟我 有什麼 關係啊?,我肚子 餓得要命,吃飽了,哇 好 舒服,躺在那裡 睡覺 要緊,管它 天上 衛 不 衛星。」這 不是 很簡單 一個 道理嘛,就是 這樣嘛。108B 26’53”
所以 他 現在 呢,在沒有 修的 之 前哪,要 第一個,要把 大菩提心 提起來。對不起 前面 告訴 我們:而這個 發 大菩提心的 因 雖然 很多,就是 這個裡邊 最 殊勝的 是 什麼啊 --- 大慈悲。那麼 這又 為什麼 呢? 就是說 在你 還沒有 證 空性、證 勝義菩提 之前,為什麼 一定 要 學 先發 世俗菩提心,也在 此。說 那個時候 啊,你 由於 自己的 苦,推己及人 哪,哎呀,看見 一切眾生 都 苦,你要 解決 一切眾生的 忙。所以 等到 發心 發到 這個 時候,那個 夠 量的 這個 大慈悲心 是 什麼的啊?,他 全 不看見 自己,對吧。所以 他說 「全無 苦受」啊,ㄥ 所有的 苦受 沒有 一點點的,他 都 棄捨,都要 去 接起來。為什麼? 幫助 別人,「全無 樂受,是所 不捨」,所有 任何 一點點的 快樂 都 捨掉了,也 給 別人 去。108B 27’59”
所有的 苦受 他來受,所有的 樂受 給別人 去,為什麼 他能 這樣 作呢?,那時候 他已經啊 ㄥ 心目當中啊,全部的 自己 心裡 所緣哪 --- 救 一切 人,那時候 他就「啊……」 (註:咬牙切齒) 一直忙 這個 東西。忙這個 事情,然後 去 證得 空性,他 見到 沒有 「我」,欸 沒關係啊,「我」雖然 「沒有」,我要 救的「對象」 都在 這個地方啊, 對不對?,那時候 好啦。所以 平常啊 他要 救人哪,因為啊 這個 有 實執,所以 痛苦 不堪。那個時候 他 現在 要 救人哪,發現 那個 痛苦本身 是 空的,救人的 願力,就是 十十足足的 在這裡,對不對?。所以 我們 不能 幫助 人家,因為 這個 「我」 沒 「空 掉」。108B 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