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 P581L06-P581L11|P342L13-P343L06|P555L04-P374L13-奢摩他|P555L04-P555L13-毘缽舍那
原文:
【言相續者,還有這個啊是依 觀察修之毘鉢舍那,與 觀、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 同時生。】【若由觀力引生真奢摩他,當知此奢摩他時,有緣如所有性之擇法!毘鉢舍那,與專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哦奢摩他,相應而轉。】【能得如是止觀平等俱轉者,必先已得修所成之智德。】【故住無分別中,略以觀慧觀無我義,如諸小魚游安靜水,祇可立為止觀隨順相,非有真實止觀雙運之義(也)。】P342 L13
【如是成就無分別定!,心於所緣不餘散者,義為令心於善所緣,成就堪能如欲而住!。】【此P343復繫心於一所緣即能安住,欲令起時啊須於無邊善所緣境,如欲而轉!,如通利溝!引諸流水!。故成止後,更須修集緣如所有及盡所有妙慧,施心戒心忍辱精進淨信及厭離等,無邊眾善,滅無邊故(失)。】【若唯安住一所緣境(者),是未了知修止之義,不能增廣(長)廣大善行啊。】【如是若捨行品觀品妙觀察慧,唯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啊,其利極小。】【又於無我義,若無觀慧引生恆常猛利定解,緣如所有性毘缽舍那,唯久修習正奢摩他,僅能壓伏現行煩惱,終不能斷煩惱種子,故非唯修止啊,亦定應修觀。】P555 L04
【今當略說道之總義!,】P374 L13
【不應執此是相乘別法,非咒所須,】【無上瑜伽續中亦說是所共故。】P555 L04【謂於最初道之根本,即是親近知識(道理),故於彼上當善修鍊。】【次啊於暇身,若起真實欲取心要(欲),彼從內策令恆修行,為生彼故當修暇滿。】【次若未滅求現法心,則於後世不能發生猛利希求,故當勤修人身無常,不能久住,死後流轉惡趣道理。】【爾時由生真心念畏,(便能誠信三寶功德,安住皈依不共律儀學其應學)。】【次於業果啊當由多門引發堅固深忍信解,是為一切白法根本,勤修十善滅十不善,相續轉趣四力之道!。】【如是善修下士法已,當多思惟,若總若別生死過患,總於生死令心厭(捨)離。】【次觀生死從何因生,當識煩惱及業自性,發起真實樂斷之欲,】【便於真能解脫生死三學總道啊,能引定解,那是特於所受別解脫戒,當勤修學。】【如是善學中士法已,作意思惟,如自墮落三有苦海,眾生皆爾啊,應當勤修慈悲為本的大菩提心,必令生起!。】【若無此心哪,其六度行二次第等,皆如無基而建樓閣。】【若相續中,略能生起菩提心相,當如儀受勤學學處,堅(穩)固的願心。】P555 L13
解說:
152A00’00’’
[無間缺,什麼叫無間缺呢?] 152A00'06"「間缺」就是中間間斷。那麼平常我們止、觀兩樣東西啊,因為它兩樣東西的特質、本性不一樣的:「止」要把那心定在那裡不動,「觀」呢卻是要思惟、觀察,思惟觀察是運用這個心相,要去分別、啊思惟觀察的。說這個兩樣東西啊彼此之間哪,動了不能定,定了不能動。欸,它現在呢由於這個善巧的教授,告訴我們了以後啊,就在你觀察的時候啊,不必另外學這個定哪,卻由這個觀的力量啊就能夠引生定,這個很不容易。
152A 00'57"
在我們前面修的時候,一定是先得到了定,然後呢因為定心哪使得那個心穩,然後呢觀才能深細,可是深細地觀,一觀那個定又亂掉了。那麼亂掉了以後呢,觀雖然深入一步了,可是啊因為那個定力散亂了,那個觀力又退失,那麼再來定。啊定完了以後呢,這個心力比較深細一點再來觀,就是這樣。那個時候啊它總歸是啊有間缺的,要定有了嘛觀就沒有了,觀有了嘛是定就沒有了。欸,現在不,現在不!,當你這個觀力來去觀察的時候啊,那個定力同樣地一起來,而且同樣地越來越深細、越來越深細,這個無間、無缺,這叫無間缺。啊是說「雙證二品」哪,什麼叫雙證二品呢?那個時候「緣無分別影像的止」,及「緣有分別影像的觀」哪,兩品同時證得了,啊這個叫作俱轉─兩樣東西同時啊證得,不是分開來的。嘶
152A 02'10"
【言相續者,還有這個啊是依觀察修之毘鉢舍那,與觀、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
什麼叫相續呢?,哦這兩樣東西啊,它是不是是雖然生起的,生起了以後是同時俱轉。但是啊它這個次第是什麼啊?,先依這個毘鉢舍那,那個時候啊,欸在這個觀上面深入了以後,那個奢摩他然後呢也生起,不是同時生起的。不這個注意喔!,這個是已經得到了前面的奢摩他─定了以後,然後呢再去修觀。然後呢再去修觀,經過這樣地修了以後,那個時候經過修觀、止這樣雙運練習以後,最後達到當這毘鉢舍那─所謂毘鉢舍那,那時候觀力而能夠產生啊非常穩固的時候,這個啊時候才是真正是兩品俱證的時候。
152A 03'20"
【若由觀力引生真奢摩他,當知此奢摩他時,有緣如所有性之擇法!毘鉢舍那,與專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哦奢摩他,相應而轉。】
喔,昨天是講到這地方。那麼前面所說的這個毘鉢舍那,毘鉢舍那是什麼呢?就是說由於觀力,啊由於觀察的力量而引生的這個真奢摩他。這個平常我們一觀察的時候心就亂,現在呢當你觀的時候啊,這個定哪不但不亂哪,心不但不亂而且定啊是越來越深。因為定深所以你觀力也越來越明細,觀力越來越明細這個定力是越來越深,哦這樣的啊,所以叫兩品俱轉。不過這一個時候由觀力所引的那個奢摩他呀,它有兩種特性,這個我們要辨別得清楚的:那個是「緣如所有性擇法毘鉢舍那」,及「專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應而轉」。這個是什麼意思呢?緣如所有性,那就是啊一切法的真如性,就是見到的勝義空的時候。啊那一個定當中啊有兩種:一個呢就是的的確確你緣空而在觀擇當中,在毘鉢舍那當中;一個呢就是啊安住在這個空性上頭,啊這個兩個不一樣的啊,這個兩個不一樣的啊。
152A 05'07"
【能得如是止觀平等俱轉者,必先已得修所成之智德。】
這個兩樣東西啊能夠「平等俱轉」的一定要什麼啊?把前面修所成的智德,這一個修所成的智德一定要經過前面這一步一步的次第,先止後觀。當然止的之前,那個止的資糧就是啊六度當中的前四度;然後呢有了這個止以後,然後呢,觀。觀是從怎麼觀資糧,得正見,然後呢依前面已成的這個止、定,然後呢引發雙運而能夠真實地見到一切法的真相,說實性、空性,就是這樣。那麼然後呢到了這一個時候,那個時候啊,你就可以任運地要它怎麼就什麼。又可以說緣如所有性之毘鉢舍那,以及專注如所有性的奢摩他啊那相應,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那是已經成功的時候,這個啊要了解。下面有一個辨:
152A 06'22"
【故住無分別中,略以觀慧觀無我義,如諸小魚游安靜水,祇可立為止觀隨順相,非有真實止觀雙運之義(也)。】
有一類呀,是他能夠安住在無分別當中,實際上呢,就是啊專住在如所有性的奢摩他當中,也就是在這個無分別當中,他也能夠略略地啊以觀無我的這個啊心哪去觀這個無我,就是這樣。實際上呢,這個時候啊不是雙運,不是雙運,雖然他安住在這個上面,他那個重點是啊安在定上面,安住在這個空性裡邊,安住在空性上面,那個時候他也略略地能夠觀。可這個東西啊,他下面有個比喻,像那個小魚游在那個靜水當中,魚既然小,此魚也靜,這不是那個大鯨魚在那個大風、大浪當中,完全不一樣。這個大鯨魚在大風、大浪當中,要、一定要兩品俱轉,那是真實的止觀雙運。這像前面這個東西啊,他雖然略略地能夠也觀察一下,可是只是略略的,啊這個時候的真正的主要的,是安住在止當中,啊安住在止當中,這個啊不可以把它誤解作為止觀雙運。而是什麼呢?這個是止觀的隨順相。啊就是,喏,你已經慢慢地跟那個止觀雙運哪相應、相順的,啊在前面相應、相順的,而不是真的到達這個地步。所以他說不是啊有真實止觀雙運,這個啊我們應該了解,應該了解。
152A 08'27"
到那個時候啊我們才了解說,小乘聖者他也證得了空性,見到了空性以後啊,他通常就在這種狀態當中。他定當中也安住在這空性上面,啊他也能夠觀察無我的空義,但是啊「小魚游靜水中」,就是這種狀態。實際上呢他也可能止觀雙運,但是畢竟哪是啊他這一個啊定力強盛,而觀力不夠。這個哦深細的這一個地方啊,啊不去辨明,不去辨明,啊不去辨明。
152A 09'09"
那麼現在把這個止觀的大意說完了,再下面呢,我們哪就要把整個的本論的大綱啊,要重新來溫習一下。那麼我們仍舊接那個《廣論》,在沒有接《廣論》之前哪,我請大家翻到前面有幾樣東西啊,我要點給大家看一看。哦前面在什麼地方啊?,請翻到三百四十三頁,啊三百四十三頁、三百四十二頁,342,那個還是講奢摩他。因為前面講那個奢摩他的時候啊,是講《略論》當中,只是把那奢摩他的大綱說明一下,這個奢摩他的特別的功效哇,那個《略論》上面沒講。現在這地方請大家看一看,就是從三百四十二頁最後一行開始:
152A 10'22"
【如是成就無分別定!,心於所緣不餘散者,義為令心於善所緣,成就堪能如欲而住!。】
說前面已經告訴我們,我們得到了無分別的定,那個時候心啊安住在你所欲住的這個對象上面,你要它怎麼安住在這裡,它就能夠安住在那裡呀,不動、不散。
152A 10'54"
【此復繫心於一所緣即能安住,欲令起時啊須於無邊善所緣境,如欲而轉!,如通利溝!引諸流水!。故成止後,更須修集緣如所有及盡所有妙慧,施心戒心忍辱精進淨信及厭離等,無邊眾善,滅無邊故(失)。】
說那個時候啊,你已經能夠啊讓像你所希望的,要它收攝起來不散亂,安住在你所希望安住的那個善境界上面,啊而且呢你要它怎麼動,它就怎麼動,啊就像什麼啊?像通利的溝。這個水溝啊是引那個水啊去灌溉,比如說現在發電、航運種種的方式,啊一點阻塞都沒有,非常通暢,你怎麼引,它就跟著你所引導的啊達到你的目的。啊所以這個《遺教經》上面哪,佛舉一個比喻啊,啊是修定哪就如那個行者啊能「善治堤塘」,說啊為了智慧水故啊要學定,然後呢學好了以後啊,那麼善巧地運用這個定啊,可以引發我們的種種智慧解決問題。所以成了這個止以後,那一個時候啊就靠這個定力呀去修集什麼啊?修集如所有性及證盡所有的種種妙慧。啊因為我們真正修行的目的是在解除痛苦,而痛苦的根本是煩惱障、所知障,而這一個兩個的正對治是這個智慧,就是啊這兩樣東西。那麼這一個裡邊哪包含了(ㄌㄧㄠˇ),整個的次第上來,包含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等,對吧,乃至於前面的從淨信心到厭離心,無量無邊的種種的善法,由於這前面這個種種的善法,才能夠滅無邊過失。
152A 13'29"
啊前面我們雖然從善知識那裡呀聽聞、思惟,但是沒、沒有經過定力的陶冶啊,這個力量不深,乃至於不能真正地淨除這一個障礙。所以現在學了定以後,得了定以後,正用這個定力呀,能夠啊把前面所學的一一善巧證得,才能夠達到功德圓滿的境界─一切煩惱解除,痛苦解決;一切功德圓成,啊無邊安樂現起。啊所以曉得:這個定的真正的殊勝在這裡,這是我們要了解的。就像一個工具一樣,說啊現在我們哪,啊有了一個最好的車子,結果啊花了好大的努力,啊然後賺了很多錢,買回來的車子擺在那裡看,那是幹什麼啊?那真是顛倒,對不對!,欸,買回來的車子正好要派它用場啊!,像一把寶刀一樣,啊這樣。所以說下面說:
152A 14'49"
【若唯安住一所緣境(者),是未了知修止之義,不能增廣(長)廣大善行啊。】
假定你得到了以後!,說就在定在這一個地方,啊!覺得很好的話,那你根本弄錯,你根本不曉得為什麼要修定啊!,所以說定是增長那個廣大善行最好的工具,結果你得到了這種東西啊就不去利用、不去利用,這好可惜!。
152A 15'22"
【如是若捨行品觀品妙觀察慧,唯修三摩地心一境性啊,其利極小。】
所以呢就是這樣,啊那個利益實在太小、太小了,簡直沒有!。何況如果你平常,啊如果像我們世間來說,你真正得了定以後,對不起,這個定啊乃至於生死都沒有跳出,這是共外道的。乃至於得了這個非想非非想定,八萬四千大劫過,仍舊在生死輪迴當中。以我們來看這八萬四千大劫很長,整個的生死輪迴來說,那個嘶八萬大劫啊,那是簡直只有一剎那。啊!你花了這麼大的功夫去去得到了這樣的寶貝,卻不善巧利用。所以我們現在啊平常時候誤解,說要學學定啊、要學學定啊!。
152A 16'16"
啊那麼這也為什麼譬如《大寶積經》上面,它很重視戒、慧,而尤其是啊這個印順老法師,印導師啊他特別這個地方強調。當然要想得到真正的戒、慧圓滿是非定不可,他這個地方強調是有這個意思的,就是說要了解,定是世間共法。但是呢,佛的不共法還非定不可,沒有定,戒不圓滿,定、慧根本談不到;可是我們一定要注意!,真正佛法的不共的主因在哪裡,這是他真正強調的原因。如果我們不了解說:啊,那麼既然在戒慧上,你定不要了。定不要了,對不起,你這個定哪是我們稱、稱它為乾慧,喔你那個慧呀是乾慧,戒也不得圓滿,這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哪,你單單得到了這個三摩地,而不能善巧運用它的話,那個利益啊太小、太小了!。下面,
152A 17'32"
【又於無我義,若無觀慧引生恆常猛利定解,緣如所有性毘缽舍那,唯久修習正奢摩他,僅能壓伏現行煩惱,終不能斷煩惱種子,故非唯修止啊,亦定應修觀。】
而且這地方又告訴我們一件事情,啊又告訴我們哪一件事情。說:再說呀,真正的無我義啊,你了解這個空性啊,假定嗯沒有這個啊觀慧,啊沒有這個觀慧,然後根據這個東西啊,引發恆常猛利的「緣如所有性的毘缽舍那」,你單單修習那個定哪,只是把那個現行煩惱壓伏,根本不可能得到,得到什麼啊?拔除徹底淨除煩惱種子的功效。所以這個時候啊,我們真正的目的啊在什麼啊?在修這個啊觀。啊這一點哪,我們必定要了解的,必定要了解的,這一點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啊這個地方呢我就啊順便哪給大家說一下。
152A 19'02"
那麼再下去呢,我們這個簡單地說明了以後啊,哦請大家翻到我看喔嗯四百多少,五百五十五,五百五十五啊。啊那麼最後呢,我們就說這個啊道的、道的總體,對,五百五十五頁呀第四行開始。這個五百五十五頁的前面啊,就是《廣論》所說的,《廣論》所說的止、觀二品,那麼這個啊我們已經由《略論》上面略為解釋了。所以換句話說,前面我們所要講的那個綱要都講完了,第四行他下面說:
152A 20'07"
【今當略說道之總義!,】
現在這個地方啊,啊要啊,啊大概地說明一下,整個的這個啊一條菩提道路的這一個啊,啊整個的大意,整個的大意。說到這個這句話的時候啊,啊我常常有一個很可笑的經驗,從我自己開始,以及我遇見很多同修們同樣的一個問題。是,最開始我對密教,啊!實在啊不了解,非常遺憾,就正如像弘一大師說的。弘一大師說:啊以前對密教是非常反感,一直等到看了……什哦什麼啊,一下我記不起來了。看了這個哦大日對,《大日經疏》以後,才了解啊這個密乘之真正的高明。所以他建議大家說,不要一開始啊從那個儀軌形相上面去看,你了解了這個真實的內涵也是一樣。那麼對我來說,我倒沒有先看,是,看密教的儀軌,因為我本來就對這個東西,就,以前哪很反感。不過反感的原因倒不是,我那個,它的儀軌是沒看見,可是因為密教很多人不善修啊,那個因為不善修,他們那個錯誤的讓我們看見了,我們看見了錯誤把它誤解成密教,所以對它反感。就好像現在有很多啊外道,冒著這個佛教徒的名字在那麼亂搞,人家一看哪,你覺得,哎,這個佛教原來這樣地招搖撞騙,你覺得大起反感是一樣。所以它真實來說的話,還是啊從那個行表上面,而且這個行表也完全看錯了,這樣。
152A 22'14"
所以呀當初的時候啊,我啊總對它有一個啊反感,雖然我第一次看本論就歡喜。看了本論歡喜,雖然沒有放開,所以我當時沒有精神貫注在裡邊的原因是這樣:欸,看看是滿歡喜,但是外面呢一轉哪,啊!覺得這個想到,嗯這個時候好像嘶那個密教寫的東西啊,總對它啊又是把那一個淡了(ㄌㄧㄠ)三分,常常這種心情。以後我真正深入了本論,體會到了這個本論真正精妙以後啊,所以呀尤其是這兩年,我到哪裡都跟人家介紹這本書。不管他是念佛的─因為我了解,不管是念佛、持戒啊,所以我們眼前從基礎上去的一切問題,根本都在這裡。結果啊,我發現大家跟我一樣,哦,一聽這本書,喔「誰寫的啊?」,啊「宗喀巴大師。」「喔唷,他是這個嗯……。」好了!,這是密教的,好了,不談囉!,就好像只是這樣。
152A 23'15"
所以現在啊,我引本論上面一句話,請你們翻到三百七十四頁,啊翻到三百七十四頁,妙極了,這一句話!,他這個三百七十四頁前面的啊,啊講那個啊定,啊講那個定。他還特別地說呀,說像我們前面講的這些道理啊,有的時候你還可以啊有名相啊多多少少,雖然哪現在修行的人很少了,這個名字啊、名相啊還在。啊可是現在關於學、真正地學定、學慧這兩樣東西啊,那連它啊嗨現在這個啊了解這個名相,這個大經、大論是對我們最佳的指導,這一點事情他都不知道,啊大家忙著去修,怎麼可能成功呢?所以他很感嘆地說:因為見到了這個啊,就把他自己的經驗,以及傳承的教授,他從真正的完整的佛的經,菩薩、祖師的論疏上面摘錄出來,告訴我們這個道理。(他就)而且他的結論告訴我們:你真正要學這個,還非要從這個啊一點不錯誤的佛、菩薩、祖師的無垢的經論上面下手。
152A 24'38"
那麼現在呢,看:他把前面這一個引佛菩薩經論的根本的這個教理告訴我們了以後─他倒的的確確是西藏這個圈子裡面啊,是密教的圈子─可是講的那些東西啊,人家覺得:「欸,你這個講的顯教。」人家不肯學。那現在看這個啊三百七十四頁最後一行,他前面啊是講,告訴我們哪怎麼樣學定、學定,結果很多人哪覺得啊:這一個東西啊講的好像是顯教嘛!。所以他下面這一句話:
152A 25'16"
【不應執此是相乘別法,非咒所須,】
他很多學密的人,他說:「噯!你這個都是講顯教的東西呀,我這個學密教的不要這個啊。」我看了這兩句話,我當時自己就笑起來了,後來啊也始終碰見這種情況就笑了。那學顯教的人呢,他就是說這是密教的;學密教的人,他又說這顯教的。結果呢,因為啊這一個實際上是什麼啊?是共同的基礎。你要想把大乘教法學圓滿的話,前面一開頭就說得清清楚楚,這個是必須要的,你沒有這個完整的教法,你絕不可能得到完整的結果。儘管到現在這種狀態當中,是!,我們客觀的條件呢,不允許我們能夠一步一步圓滿地上去。但是我們已經了解了,這客觀的條件之所以不允許是為什麼啊?因為我們因地上面這個種子下錯了!。假定我們現在因地上面是這種子再不改過來的話,請問:你什麼時候才做得成?,如果說我們還排斥它的話,你下了這個排斥的種子,將來你長出來的永遠是殘缺的結果,這不很明白嗎?
152A 26'39"
所以了解了這一點哪,正因為我們現在呀嗯沒有機會圓滿學這個法,更應該對這個圓滿法的寶貝,在內心上面說:「一定要把這個圓滿的種子下下去。」這是它最重要一點哪!,很清楚、很明白!,就不幸地大家排斥它。好了,就算你說:「我啊,的的確確只想學顯教不想學密教。」那也沒關係,這個是千真萬確最完整的顯教的基礎。所以我特別是引這一個,它密教、顯教這個前面的共同完全一樣。就像我們念書一樣,儘管到後來你是學工的、他是學文的、他是學醫的,對不起,不管你啊文理、工商、醫農,你絕對小學、中學的課程是共同的。啊絕對不是說:「啊,我這個學工的,我不要念小學。你這是學理的,我不要念中學。」我們都害了這個毛病。結果呢,啊是念這個研究所的人哪,他不要念中學、小學,錯了!當然,他因為要念研究所,所以他必須要把那完整的功課都安排得好好的。是,現在這一本論是一個最完整的教授,一派一派安排出來的,安排出來的東西卻是啊小學、中學、大學,這樣。結果啊我們好好念書的人又看見說:「欸,這一本書是那研究所的人安排的啊,我可不要研究這東西,所以我不去管它。」就等於這個一樣。
152A 28'13"
所以他說呀,啊哪、哪、哪!,我們說把它看成說是密教的,結果密教的人他就這麼說、說什麼啊?,啊他說你這個顯教的。啊所以宗喀巴他特別勸哪,說你不要以為這個是「相乘」,相是講什麼啊?講法相名詞,實際上是真正就是說講顯教的教理的。啊說「非咒所須」,咒就是密教,說「這個是啊顯教的啊,是密教裡不要這個啊。」你這樣地執著,錯啦!。下面說:
152A 28'46"
【無上瑜伽續中亦說是所共故。】
他就引證,在真正的密教,而且這個密教四部當中無上密喔!,密教分四部:啊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現在這個最高的,無上瑜伽的這個密教的經論當中,告訴我們得清清楚楚,說:這個是前面的共同的基礎,你沒有這個基礎的話,談不到密法。所以我這地方再特別點醒一下,說到這個地方。說到這個地方我們曉得,啊,原來這是共道。你了解了這個共道以後!,整個的輪廓了解了,那個時候啊就看你自己的能力。
152A 29'33"
啊在是因地上面,我們必定要下最圓滿的,說我一定要做到最圓滿的。152A 29'41"
152B 00'03"
[啊在是因地上面,我們必定要下最圓滿的,說我一定要做到最圓滿的。] 152B 00'09"是,可是你的走法呢?卻不是一口氣能夠走得到,那時候看我們自己的力量以及自己宿生的根性。這個力量還是從宿生所積的善根而來,說你只希望得到一點哪人天果報,那麼你啊就齊下士,到這地方、到這個地方,你就得到了。啊現在我們經過了這樣地修習,以及晚上溫習比如說《了凡四訓》等等,很清楚、很明白。啊這個要學《了凡四訓》得到現生命運的改善哪,基本的理論都在這個裡邊,本論裡邊也是。啊那麼你說,然後呢我要深入一點還要解脫生死,那麼齊共中士;最後高明的話,你說要徹底究竟圓滿,那麼要走到上士。
152B 01'08"
說到這個地方只是如此,上士的話就是大乘菩薩,而且說到現在為止,嗯沒有一點點是真
正屬於密教不共的,一點都沒有!,只是因為寫這本書的人,寫本論的人哪,這一個是嗯密教的一個成就者,所以他引的祖師的語錄,的的確確是個西藏人。但是儘管是西藏人,可是其中大部分哪,比如像他前面像博多瓦、慬哦瓦、樸窮瓦,他們儘管是西藏人,可是他們傳的、學的內容,卻完全都是共道的。嗯,你仔細看看,沒有一點點這個地方是屬於密教不共的,這個都要我們哪理智去辨別,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
152B 01'58"
啊那麼乃至於我們目前,我們最適應應機的,比如淨土,或者好一點的禪宗,哪!也在這地方。淨土齊什麼?,啊最起碼的淨土,我只要去就好了,那齊下士已經可以做得到,齊下士就可以做得到。稍微做得好一點的話,那麼齊中士;你想做得好一點的話,那麼上士。換句話說,還是你能夠深入多少,就得到多少好處,這個概念,那非常清楚、非常明白!。
152B 02'37"
所以呀在最後這個總說道的總義之前哪,這個概念我特別提一下。啊因為我自己當年就吃了這個虧,被這個障礙障在這裡,明明最寶貝、最好的東西,你都擋在那地方。結果呢,自己吃盡了冤枉苦頭,哎呦,回過頭來看看啊,啊,自己啊覺得心裡面真難過!,所以我自己把我自己以往錯誤的經驗哪,處處地方告訴你們,啊至於說能不能受用,那就看你們了,就看你們了。如果你們能夠排除這個障礙去深學,一定得到。我、因為我曉得眼前有好幾位同修,啊!那的確是啊就因為得到了這個圓滿教授的指導以後,的的確確啊有直線地這麼上升,不管他用來持戒也好、念佛也好。現在我們看那個文,那個道之總義就是啊整個的圓滿的綱要,以及這個綱要必然的次第。
152B 03'44"
【謂於最初道之根本,即是親近知識(道理),故於彼上當善修鍊。】
第一件事情,修學佛法這個根本在什麼地方,這個啊第一個指出來。啊那麼然後呢我們用另外一個方法,另外一個觀點來說:要一切是因緣配合,外、內兩樣東西;換句話說,這一個啊第一支就是外支,其次就是內支。那麼有了這個外面的圓滿的正確的指導─啊那個在五百五十五頁上面啊,就是說我們剛才說五百五十五頁上面喔─那麼外面有了這個以後,那麼然後裡邊呢?,啊裡邊哪說:
152B 04'37"
【次啊於暇身,若起真實欲取心要(欲),彼從內策令恆修行,為生彼故當修暇滿。】
啊你得到了這個東西以後,所以真正要修學佛法,根本是靠外面的善知識,這個啊是我們現在已經有究竟正確的了解了。啊在講這個之前,昨天晚上我們溫習當中也特別提一下,容或有的同修沒來,我就舉一個比喻,佛法這種東西沒有人講,是絕對不可能知道的!。就像說我們如果沒有遇見外國人的話,根本不曉得有外國,現在雖然聽人家有外國,啊,有外國這一件事情的,外國話怎麼講你也絕對不知道。乃至於這個外國話擺在這個地方,你只曉得彎彎扭扭那麼寫,你也不曉得怎麼唸,對不對?,很簡單哪!,啊儘管你可以呀現在那個字典上面用中文的拼,拼出來,你拼出來那個英文哪,外國人聽了聽不懂,絕對聽不懂!。
152B 05'51"
啊這個啊還有一個故事,我現在還想起來真是好笑。啊這個據說日本人哪這個治學問哪,用功甚勤!,他們很多人哪,他們為了要啊好好地學啊,字典要背的啊。那說這個背不稀奇,他們那個背法很特別,買了一本字典回,背完了以後哇,那一張就撕掉了,背完了也就撕掉了,就是這樣。換句話說以後就不准再有了,你如果背不出來你就沒辦法可想了。你看他們用功用到什麼程度!,所以說他能夠把一本字典背得出來的話,那真是……而又很多人有這樣。
152B 06'30"
哦有一次,啊我現在記不住了,那是啊啊民國六十三年、不曉得六十四年,七三年、七四年哪?,哦有一個日本的學者啊到美國去,到美國去,他是醫學界很有名望的人,那麼在那一邊哪開一個是很有名的一個學術會議。學術會議呀這一個啊那一個哦這個一個一個日本人哪就發表一篇論文。他那一篇論文啊是用英文講的,哦可是那個日本人講的英文哪,啊!哈那個實在是啊,他就像不善巧學,實際上的還是有人教的喲,有人教的喔!,結果他講出來那個英文啊,那個美國人聽了以後啊覺得他在講日本話啊,結果當然在座的也有日本人的嘛,欸日本人聽了也覺得他在講美國話。欸、結果呢,當然在座的人沒有一個聽懂。完了以後下來了以後,啊大家就問他,噯說:「你這個東西有沒有英文譯本?」「欸,什麼?你問我英文譯本哪,我剛才講的就是英語呀!」,啊哈哈,噯在座的,在座的有一個中國的一個大(ㄉㄞˋ)夫,啊那個大夫啊是好有意思啊,那是聖羅克士醫院的老人重建部的部長,就是以前我們台北那個中心那個時候三個創辦人之一,他是醫學界非常權威的一個有名的,他親口告訴我們這個笑話。
152B 08'01"
那時候我也是想起來,以前我們在學校裡的時候,聽見人家一個日本人,啊我們譬如說「第一」,第一這個英文應該唸「弗斯特」(first),他日本人唸怎麼唸啊?「發思豆」(fasdo)。啊哈哈那那那個,那那個完全,那個音完全變掉了。所以實際上如果是說我們,以我們沒有這一個一個外國人親自指導我們,儘管書本上面用了個注音,你去學的話,那個「弗斯特」(first)你就唸成功「發思豆」(fasdo)。啊當然他如果聽慣的可能知道,如果不聽慣的,他的的確確覺得你在講日本話欸!,所以他演說了一遍以後,他覺得講英文講得很得意,下來了以後,人家要他英文譯本,就是鬧這種笑話。
152B 08'51"
啊這個雖然是個笑話,這是很輕輕鬆鬆地讓我們體會到,我想我們人人感受到,那世間現見的這種東西,嗯沒有人教,我們能、能學得成功了嗎?。所以說「佛法無人說,雖智不能了」,儘管你可以看看經論,就像說,欸,它明明是把那個英文字用那個中文註解出來,對不起,你學了半天哪還是不行,是同樣的道理,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那這個本論前面也特別說明這一個道理,所以這個是根本,沒有,談不到!,容或你以前已經修過了,那個時候啊不是說啊你一聽就會,因為你宿生已經有過了!,這個是前面一再解釋,這個是外支。
152B 09'44"
那麼進一步呢,說啊有了這個你要修的時候啊,你所依的是什麼呢?就是啊難得這個啊所謂暇滿人身寶。這個得到真難哪!,可是我們得到了以後啊,卻偏偏由於無始無明覆蓋,忙那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所以那個時候啊要啊修習,修習這個啊暇滿人身的意義,於是啊從我內心策發說:哎呀,要忙這個、要忙這個啊!,你有了這個力、這樣力量,那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啊真實修習。那麼真實修習下面呢?
152B 10'27"
【次若未滅求現法心,則於後世不能發生猛利希求,故當勤修人身無常,不能久住,死後流轉惡趣道理。】
那個時候哇就要學無常,這個次第啊很是啊啊重要!、很重要!,而且有它的必然性!。實際上呢,暇滿跟死也可以併在一塊兒,但是這個裡邊確實是兩樣東西,而產生的效果是一樣的。因為為什麼要修那個呢?,平常我們哪就是啊耳濡目染,無始這個無明覆蓋!,總是把現在的事情啊少不掉,總是為它所騙,結果騙了半天哪,兩腳一伸是一點意思都沒有。忙的東西留在現在是一點帶不去,而因為你忙了,然後呢造了業卻是把我們送到惡趣。這個道理如果不了解,雖然了解而內心當中沒有如量生起,如理生起這個相應之量的話,還是沒有用!,所以那個時候哇要勤修啊無常以及死後啊這一個,否則的話總覺得:唉呀,這個也少不得,那個也少不得。所以平常為什麼我們覺得:哎呀,這個也不好意思,那個也罷不了。就是因為呀缺少這一個正確的認識,以及咦雖然有了認識沒有如理地修習。結果呢人身很快過去,完了以後呢難得的一生哪,啊是白白浪費,又下地獄,哎呀!所以這一個是啊正式修行入門第一步,非此不可!。
152B 12'18"
啊所以不管你學什麼,你看禪─啊!呀那個禪哪,總歸一定說「生死事大,生死心切」,念佛也是如此,哪有一個地方不講這個的啊!。啊那麼因為看見了人身這麼迅速,忙得一點意思都沒有,所以自然而然把現實的一切啊,嗨呀,放得啊這放到不能再低的限度。然後拿著一個缽去討到吃飽了,啊今天哪好也好、壞也好,吃飽了肚子趕快修行也好、要緊!。啊為什麼要這樣做啊?就因為啊見到世間是痛苦啊,一無可取,唯一是皈依,是啊只有三寶啊!。說:
152B 13'03"
【爾時由生真心念畏,(便能誠信三寶功德,安住皈依不共律儀學其應學。)】
念那個世間的啊可怕,而能哪真誠地皈投、信仰三寶功德了,安住皈依。欸那麼皈依是皈依兩種,「不共律儀學其應學」,那一個時候啊這一步一步地上去。啊去皈依了以後那個才曉得,哦真正幫助我們跳出來的是這一個,那時候啊就不但皈依而且學它。那麼再進一步,
152B 13'34"
【次於業果啊當由多門引發堅固深忍信解,是為一切白法根本,勤修十善滅十不善,相續轉趣四力之道!。】
皈依了以後─這個皈依是入門,正式入佛法之門;那個是下面,啊說可以說第四步,順著次序來。那麼那一個時候皈依了以後,由於皈依你找到了真實的方向了以後,那個時候曉得:原來!,喔!我們真正該做的事情啊是什麼啊?,欸從必須皈依的佛,說三界之內唯一依靠的是佛;從人上面而轉到我們正皈依的是法,而法的中心是什麼啊?哪!如此因感如此果,所以造什麼業因感什麼果報。因為你了解了這個,所以我們哪起心動念、舉手投足之間哪,是一步都不能差。那個時候啊自然你持戒是戰戰兢兢,念佛是啊更是勤勤懇懇,乃至於學禪,無一不從這一個次第,用這個上頭哇來的啊。所以必定要對這個業果哇起得深忍信解,所以他說「一切白法的根本」。啊那麼這一個時候呢,以往的事情已經造了,你沒辦法了,你怎麼辦呢?,啊所以是啊,眼前是勤修十善、滅十惡業,而以往這個很多已造的業怎麼辦呢?欸要修哇這四力懺悔,四力懺悔。所以你真正地由皈依了解了這個業果的必然關係以後,自然第一步啊是走上去的啊是真實的懺悔,啊所以第六。那以上這一個啊叫作共下士的,共下士的。
152B 15'40"
啊如果說我們要求世間的,那麼共下士已經就很好了、圓滿了!;如果你要求出世的,那共下士也最善巧的一個法門,已經派上用場了─念佛法門,念佛法門。啊它這個共下士是求啊下一生哪保持人身跟生天,我們現在是要求啊往生淨土,這個道理都在這裡。不但是呢這一個啊往生哪,啊那是勉強可以擠得去,因為啊你取法乎下呀,不一定得到;你全心全力去做,啊可以得到的,差一點,就不行!,啊所以我們哪從這個上頭來說,不要說圓滿的佛法,就是念佛,它這個絕對不能以此為滿足。它假定你是一個啊根本就談不到解脫種性的人的話,你也只能算這個,那麼齊這裡為止也可以了!,這樣。那對後面來說,這個卻是下面必要的共同的基礎,啊必要共同的基礎。所以有的人說啊這是密教的,聽起來真是可笑,這個連它世間所應該學的東西都那包含在這個裡頭。那再下去,
152B 17'03"
【如是善修下士法已,當多思惟,若總若別生死過患,總於生死令心厭(捨)離。】
那麼由於前面的善巧地修習以後,雖然你能夠啊跳出,啊這一個啊惡趣之苦,但是對不起,還在這個輪迴當中。只要你還在輪迴當中,這一個輪迴沒有脫之前哪,這個啊總歸是啊永遠把你啊限制在這個生死苦輪當中。所以必定要了解,對這個生死過患的行相,那時候你策發了厭離心,那個就是啊佛法不共之法,佛法的超越的基礎在這裡了!,這樣。那麼因為你從這地方的了解了生死的真相,策發了厭離心,然後呢感覺到痛苦,要跳出來。那個時候你找到原因是什麼,能不能跳出來,所以,
152B 18'09"
【次觀生死從何因生,當識煩惱及業自性,發起真實樂斷之欲,】
啊這個是下面一步,因為感到了苦,所以說「它這個苦的因在什麼地方呢?」那個時候就認識:啊!原來啊真正能夠繫縛我們流轉生死的─業跟煩惱,而煩惱為上首。所以你真正要斷它的話,必定要從因地上面斷起,所以這樣的話,就啟發那個真實的要斷生死的欲,這個時候啊所謂「善法欲」。由於如實地了知、信解佛所說的,所以呀「信為欲依」,那個時候啊你就開始說,要想了脫這個啊生死,怎麼辦呢?一定有它該行之路。要想了脫生死得到了脫生死的安樂,那麼就要走上這個了脫生死的真實之道,說:
152B 19'24"
【便於真能解脫生死三學總道啊,能引定解,那是特於所受別解脫戒,當勤修學。】
因為這是三學的根本,啊一定從那這個根本上面的上來的。所以呀策發了這個以後啊,那個時候啊一定要啊努力從這個上面哪、根本上面,就是啊別解脫戒,就是我們所謂的戒─律儀戒,啊這個是第九。齊此到這地方的啊,共中士,共中士。所以如果真正要修學佛法的人那必不可少的,這個基礎沒有,談佛法那都是空話,那都是空話!,啊不管是哪一個,啊性、相、禪、淨,乃至於小乘。如果說我們以淨土來說,如果你能夠這樣地嚴持戒律的話!,真正認真,你只要把這個功德說我回向─中品。《十六觀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要不信佛語則已,如果你不信佛語的話,你也不會念佛;如果說你要念佛的話,當然信佛語。那信佛語的話,那這個道理就在這裡,這麼簡單、這麼明白!。噯我們進一步,說雖然如此啊還不圓滿!,而且實際上呢,它真正的中心哪是拿這共同的基礎啊,要引導我們究竟圓滿之道,所以呀再從這個基礎上面又向上。
152B 21'03"
【如是善學中士法已,作意思惟,如自墮落三有苦海,眾生皆爾啊,應當勤修慈悲為本的大菩提心,必令生起!。】
因為你從前面所了解、觀察到生死的過患,所以覺得苦;那麼推己及人,啊有種種善巧的方便哪,然後呢策發大菩提心,而大菩提心的根本是在大慈悲心,這樣。所以不但是推己及人,為了別人,而且特別說明,就要圓滿你自己的問題,還非佛果不可!。儘管你眼前討一點小便宜,可以證一個聲聞果,結果呢!卻是走了遠路,卻是走了遠路。啊而就兩者:或者是直走大乘,或者是走聲聞果的,這一個兩乘行人比較的話,聲聞果好像穩一點。啊因為他遠,所以說就他真正所負擔的苦來說的話,卻啊反而遠來得多;直走的那個大乘的啊,遠比聲聞乘的人哪要省力得太多、太多!,這樣。所以從這一個地方啊他也特別告訴我們,就算是真正為自利起見哪,噯這一條路還是最好,還必定要學這個大菩提心,啊這個啊裡邊有詳細的說明,啊詳細的說明。那麼那個時候啊,啊!說一定要令這個大菩提心生起,這個是大乘道的根本,也是大乘的不共因,啊也是大乘的不共因。所以說:
152B 23'05"
【若無此心哪,其六度行二次第等,皆如無基而建樓閣。】
如果這個大菩提心沒有的話,啊不管你是顯教、密教,顯教通常我們講的就是「六度」,密教真正講的啊就是「二次第」。所以學到這裡為止,二次第是什麼啊?只有那個名字,內容我們根本沒學到。所以說這個完完全全是什麼?完完全全是顯教,可是密教的共同的基礎都在這個上頭。啊所以說,的的確確這一本書宗喀巴大師寫的目的,是希望學密乘的人學的,因為這是最、最高的。但是到這裡為止所學的內容,卻是共同的基礎,是大乘的人必須要學的,必不可少的!。
152B 23'58"
那麼六度是我們知道的,二次第呢?一個就是生起次第,一個就是圓滿次第,前面已經講過了。啊如果是你沒有菩提心的話,那麼不管你學的這一些東西啊,就像沒有基礎建樓閣。這我們一再說,啊你造大樓屋頂壞沒關係,你屋頂補補行了;如果您沒基礎的話,對不起,絕不可能的,你勉強造上來,造上來一定塌掉。現在有很多人哪啊講密、密、密,結果密了個半天,密的根本在哪裡不知道,啊雖然有的時候知道了,他也啊不曉得真實的內涵。所以你們如果說真正有人想學密的話,這個地方是更是重要!,同時,如果我們對這個正確地了解了以後啊,這個密教的形象也不會任人家壞。
152B 24'55"
因為現在這個時候大家有這個壞的形象啊,所以佛法都被這個上面破壞了。如果說你這個壞的形象現在密教裡邊,人家就說密教啊把佛法破壞了;如果你壞的形象現在顯教裡邊,同樣的是顯教把佛法破壞了。譬如說我們現在常常舉的比喻:現在說日本人講學教,本來天台教觀是非常圓滿的,他學到後來啊,哦只要一樣東西─「南無大乘妙法蓮華經」。假定那個教就這麼六個字的話,那個佛真是一點用場都沒有了,說了四十九年說了這麼(多)法,嗯他、他、他難道還不知道只要六個字啊!。哦,你看!,如果弄到後來只要學這麼六個字的話,請問佛法還、還有些什麼!。啊然後呢他也只會唸這個,然後呢唸完了這個字,什麼事情是亂搞。那人家說:喏、喏、喏、喏!,佛法就害在這裡,這是很明白啊!,所以啊我們真正要學的,必定要這個基礎有個認識,你為了弘法也好,為了自修也好。
152B 25'59"
這另外一點呢,就是我們了解了這一個東西以後,有什麼好處呢?我們就不會被那個形象所騙。我們了解了真實的內容,這個就產生兩樣殊勝的好處:有一種好處呢,因為我們哪不了解真實的內容,看見它壞的形象,隨便地毀謗它,結果啊產生了(ㄌㄧㄠˇ)非常嚴重的毀法的罪過,對我們自己一點好處都沒有,對人家也沒有好處。你真的去破壞它,你破壞,你自己不懂得它的內容,你怎麼破壞它呢?也破壞不了!,對你自己呢又是毀謗,造了毀謗之罪,這第一個。第二呢,另外一方面,是因為你了解了以後!,然後你正確地了解這個不管是若顯、若密的真實內涵,然後你能夠把那個佛法的真實的內涵哪,能夠啊登高一呼展露出來,讓人家了解。那人人曉得:啊,他走錯了!,於是這樣一來的話,就算你不修、不深入,佛法也因為你這麼一來呀,能夠維持它應有的世間的地位,你這個功德就不可思議。你拿這個功德要去回向的話,不管你學什麼,你的功德是大大增上,這個道理太清楚、太明白了!。
152B 27'26"
所以以我現在的了解來說的話,千真萬確!,就算我今年是六十多歲了,我還是拼命努力學,原因就在這個上面。因為我很清楚、很明白,我在這裡修學幹什麼啊?欸,佛法嘛,要增長功德、淨除罪障,欸最好的方法欸!,所以到這地方啊,說現在呀齊此為止,大乘的基礎根本建立,好。現在到這裡,到這裡為止,啊由共中士啊自己思惟苦,然後呢推己及人,乃至於為了自己究竟圓滿,說非要發大菩提心求佛果!,這個是大乘的基礎,大乘不共之因,啊那麼到這裡呀才進入上士。說「若無此心」哪,這個不管是顯教、密教都是空話。那麼繼續下去,
152B 28'31"
【若相續中,略能生起菩提心相,當如儀受勤學學處,堅(穩)固的願心。】
那個時候有了這個心以後,不是啊到究竟圓滿,說「略能生起」的時候啊,那個時候就學這個學處。學處的什麼啊?願心。這個大菩提心又分成功願心跟行心兩樣東西喔!。修願心,這個是不共皈依的願心,啊要使得這個願哪,大菩提願非常堅固。實際上那個大菩提願不是發了以後……一直繼續地修,一直到成佛。那麼這個啊在共上士的時候啊曾經說過的啊:初如種子漲(增)如水,啊最後成熟哇如結的個果長時受用,初、中、後三,都要這個道理。152B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