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廣論一輪_151


151  P578L13-P579L12|P579L12-P581L06-略論(止觀)
原文:
【如(云):「此皆自性空,依彼生此果,二決定無礙,更互P579為助伴。唯此為甚奇,唯此最希有」】【又由略見緣起如幻,即能破除妄計諸法實有之實執,引生無自性決定解。是為正見觀察圓滿】【云:「若時二念不分離,由見緣起不欺誑,即破一切所執境,是為正見觀圓滿」】【言不分離者,謂解空智與緣起智,更互相助也(如云:「苗無自性,是緣起故。」)此於所破加簡別言,謂無自性,非說苗無。】【如云:「苗無自性,是緣起故。」此於所破加簡別言,謂無自性,非說苗(無)】【由苗無自性語,即能了知非畢竟無苗】【故空能除無邊【又由緣起因故,即知苗是緣起必依待他,既待他成即非自主,既非自主便非自相成就,故現能破有邊云:「若知現能破有邊,性空即能遣無邊,性空現為因果(理),一切邊見不能奪」】

  【如是從色乃至一切種智,皆(是)分別假立,十地佛果等甚深功德,雖初非世間常人之所安立,然諸佛隨順世間分別安立之理設立彼彼名言,所化眾生即依彼地道等名言,不再觀察,而有名言識轉】【若求地道等甚深功德,名言假立之義呀是都無可得】【故彼亦(唯)是有謂是名言分別之所假立(也)】【(問:)若佛假立地道等名,佛意寧非亦有分別?曰:佛身雖無分別,然為引誘眾生,故順!眾生意樂立!如是名】【以是當知隨應破派一切名言,純以(係)隨順世(間)建立】【如世間俱生心,隨其所見不復推究即便取捨,如是隨應破派亦不觀察!而立世俗】【有解隨順世間P580之義,謂凡世間愚人所說有無顛倒之事,我亦皆許。(是未如實了知之大錯也)】【又應知隨應破派自宗,於世俗法不分正倒,觀待世間識則分正倒(二)】【世俗不分正倒者,以世俗諦,真理與現象必不相符,是顛倒法,無真正義。觀待世間識分正倒者,如世人說此處有瓶,世名言量不能違害,瓶雖是虛妄法,然亦可立為有,故觀待世間立為世俗。若見一月為二月,見雪山為青色。待彼亂識雖是實有,然世間無錯亂心亦能了知彼是顛倒,故觀待世間立為世俗】【由此可知,世間愚人所計之顛倒名言,隨應破派亦不必許其有也】【總之,當知生死涅槃一切法,唯是分別假立,都無少許自性】【生定解已應善修習】【修習之法,即如前說,定中修如虛空之空性,後得修如幻事】【若時以觀察力!,引生身心輕安彼定即成毘鉢舍那
  【丑四學雙運法】【若未先得止觀,則無止觀雙運之事,故修雙運必須先得止觀】【此復初得毘鉢舍那,亦即獲得雙運】【謂由前已得奢摩他為依止乃修觀察】【若時由觀察力!獲得無功用運轉作意,即得雙運轉道】【如〈聲聞地〉云:「齊何當言奢摩他毘鉢舍那】【二種和合平等俱轉,由此說名雙運轉道】【答:若有獲得九住心中第九住心,謂三摩呬多】【用如是三摩地為所依止,於觀法中修增上慧】【彼於爾時由觀(法)故,任運轉道無功用轉,如奢摩他道不由加P581】【毘鉢舍那清淨鮮白,隨奢摩他,調柔攝受。齊此名為奢摩他毘鉢舍那(二)種和合平等俱轉。由此名為奢摩他毘鉢舍那雙運轉道」】【《修次下篇》云:「若時由離沉掉,平等任運而轉,心於真義最極明了。當緩功用而修等捨,當知爾時名成止觀雙運轉道」】【《般若教授論》云:「其後即緣有分別影像,若時彼心無間無缺相續作意雙證二品,爾時說名止觀雙運轉道。其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為)雙!,運!謂互相連繫而轉!」】【無間缺者】【謂觀察後不須別修!無分別住,即由觀修便能引生無分別住】【雙證二品者,謂緣無分別(影)像之止,與緣有分別(影)像之觀,二品俱證】【言相續者,是依觀察修之毘鉢舍那,與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若由觀力引生真奢摩他,當知此奢摩他時,有緣如所有性之擇法毘鉢舍那,與專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應而轉。能得如是止觀平等俱轉者,必先已得修所成之智德!。故住無分別中,略以觀慧觀無我義,如諸小魚游安靜水,祇可立為止觀隨順相,非有真(實)止觀雙運之義也
  

解說:
151A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卷.


151A 00'00"
[心裡面認識了照著自修絕對沒錯的!,啊這個我要特別說明]

151A 00'08"
  所以現在我現在所以用的很多的這個啊名相啊,如果是以最嚴格的法相名詞來講的話,這一個地方出入。可是特別說明這個意義內涵所指的,你們把握住這一點,然後呢,不要在這個啊次要的這種漏洞上去找的話呢,你能夠找到它的根本義。我們繼續下去:

151A 00'32"
【如(云):「此皆自性空,依彼生此果,二決定無礙,更互為助伴。唯此為甚奇,唯此最希有。」】
  下面來了,啊!說原來這凡是一切東西呀都是空的啊所謂空不是一無所有的,而實是沒有自性所以叫自性空,或者叫無自性義。現在我們了解喔!,所以佛法裡面的空啊千萬不要誤解,以為啊說什麼叫空?譬如眼前哪這個東西,啊是這個叫;啊然後的把這個東西說拿掉了,這個叫空,你完全錯掉了不是這個意思。嘶說任何一樣這一個是眼前的東西上面,它並沒有真實自性正因為沒有真實自性的啊,所以自性空」,這樣。那麼因為這樣沒有自性啊,所以它都是什麼啊以這一個東西的因緣,所以「此有故彼有,此滅故彼滅」,所以由於沒有天生來的特質東西,所以呀由於這一個因緣哪,生起跟這個因緣相應的果報

151A 01'53"
  而這兩樣東西啊,現在才了解啊,決定不會相障礙不但不相障礙,下面這幾句話呀:「更互為助伴」,對不起!,這是互相相配合而成立起來。就像筷子一樣筷子之所以筷子,一定是一雙,一對筷子這個獨木橋過不了的啊。啊要了解這一個啊,這個才是啊,啊真是甚奇啊!,啊!這個奇什麼啊?不可思議,真正地奧妙!,「唯此為希有」,這個是真正佛法的甚深義。這是現在把這個甚深義,用最粗淺我們相應的部分哪來說明。

151A 02'43"
【又由略見緣起如幻,即能破除妄計諸法實有之實執,引生無自性決定解。是為正見觀察圓滿。】
  喏!,現在下面說明了,由於我們上面的啊「略見」喏!,這個啊綱要,換句話說它總相大概的,你如實地一點不錯地見到一切法都是因緣生起,所以是如幻如化它有這樣東西,就像幻化一樣卻是沒有真實自性而這個所謂的真實自性啊,都是我們妄想無分別識所安立的,所以就把一向妄想所計執的實在有的這種執著啊,就破除掉了對於這一個啊確定地認識,說啊確定了解一切法是如幻緣起之,而沒有自性這個時候是「觀察圓滿」,正得到正確的正見的時候,啊這個正見是這樣的。

151A 04'01"
  那麼這個正見怎麼來的呢?,它必然哪要幾個步驟,第一個一定要依止善知識聽聞,這個一定!絕沒有第二條路。我們也容或看見說別人,別人怎麼可以的啊?,記住喔!佛法裡面告訴我們,是從前面的無始,到後面的無終,啊眼前只是在這個無限當中的一點點、微塵一點點,你從這個上面微塵所一點點判斷,這個是錯的啊!。啊所以有很多人的確的欸!是啊像佛,抬頭一看成佛了,他並不是從抬頭一看(ㄉㄧ˙啊!,他是從前面積了那麼多喔!,這是我們了解的啊。

151A 04'47"
  啊所以開頭的是,一定從過來人,這個叫善知識。所謂「善說」,佛法裡面有一個特別的,就是說一定是啊如理如量!,啊如其所證!如實而說!這個善說。平常我們裡面,「佛善說法中」、善說法中這個真正善說的定義這樣的,這個定義都得很嚴密。一定是他絕對正確純一無雜;「」是圓滿無欠無餘然後這個理、量如其次第啊如實所證!一一親自徹底圓滿地證,然後呢把他證得的啊能夠和盤托出還要一個條件應你的機!,這樣。而一直把你從現在相應的,引導到最究竟圓滿的地方,這個叫善說。啊然後呢,能夠這樣的這一個人,叫作善知識,這我們要了解的啊。

151A 06'02"
  所以你第一步呢,這個外在的條件你先要遇到遇到了以後呢從他聽聞了;聽聞了以後怎麼辦呢?要如理思惟。你了解了這一點哪,那才發現說本論真正殊勝,一開頭的時候啊它不忙別的,先說明說啊!說明我這個造者殊勝為什麼要說這個,現在大家懂了:喔!原來這樣的造者,才是真正啊善知識。然後呢,那個時候本論第二個安立的是它,本論說的法究竟圓滿,那時候你才啟發你的信心。啟發你的信心有什麼好處呢?那時候同樣你的認識啊:啊!,原來我啊現在在錯誤當中。那個時候才可以告訴你啊,你要跟他啊,必定要破你的三個過失,一定要具六想否則的話一直在我慢當中轉,你沒有用!

151A 07'01"
  啊十年來,自己的一直辛苦的啊,所以現在常常說常敗、常敗,哪裡呢?啊就敗在呀欸自己總覺要去找老師,總覺得老師找不到。唉!其實我現在才發現:不是啊老師找不到,是辜負了(ㄌㄧㄠˇ老師,為什麼啊?我自己的過失沒有除我自己應具的沒有。所以它本論第三科告訴我們哪,聽聞如是相應正法啊,你還要一點準備呀那個時候才說圓滿的法。

151A 07'41"
  現在大家準備了沒有?,啊!前面的基礎不要只要忙後面的,你可能相應嗎?,可能相應嗎?,所以處處提出這種啊非常奇怪的問題,這個奇怪問題如果說如理相應地,應該的啊;可是他真正提出那個心情,始終是是什麼心情啊?,不是覺得問哪,不是覺得我不懂;從總覺得以他的立場上來說,你這個錯了。啊這個說明什麼啊?說明那前面他自己的過錯他不曉得,總覺得:欸,欸這樣!,啊這凡是這種地方啊,你都必須看看前面。那麼這個過錯有兩種,有一種是見上的,有一種情上的。見上,自己的見解,欸自以為對!;情上的,自己的習性,那一個東西拿不掉的,嗯沒有用!。

151A 08'30"
  啊所以那、那個啊是第一個為什麼列為善知識,列為一個條件這個地方有一個關鍵所在,是啊,你要認得那個善知識還要什麼啊?還要你智慧去辨別,辨別兩樣東西:第一個有了這個智慧,才能夠認識是否善知識,他前面也說過了,如果「相似的,你千萬不能跟他;其次要了解,你自己是如何狀態,能不能跟他相應,要具足什麼個條件,這樣。

151A 09'09"
  所以他前面告訴我們依止善知識,你了這個條件來依止他的話,還要九心。這個九心都是根據《華嚴經》上面喔,大家還記得嗎?九心當中第一心是什麼啊?「棄自自在捨於尊重。」平常我們一天到晚以自己自在,說我心裡要怎麼想,啊!最好我要找老師,老師老找不到。你千萬不要這樣想!。啊然後呢,啊!嗨我覺得要這個樣的,跑到那一個那個廟裡啊這個規矩這麼嚴,也要叫我這麼做,要叫我那個樣,啊唉!。請問:你這是幹什麼的你跑得來?,你不是說出了錢,跑了去找享受去的呀!,而現在是應該說,我出了錢跑著去來改我的毛病哪,你必定要認得這一個啊!。啊所以那個時候一定啊如果醫生告訴你:喔唷!你這個不要做。「欸!對、對、對,不要做!」你時時見著我是在病當中啊,在無始無明當中啊!,啊現在我們一個如果說你沒有辦法正確地建立的話,一點用場都沒有,一點用場都沒有!,啊這是我們必須要正確地認識的。有了這個啊,然後呢所以他能夠深入這個是所以它前面第一科哪!善知識

151A 10'24"
  啊然後呢有了善知識正式開始聽聞了以後,這本論上面才講正式進到本文。那個時候啊你怎麼樣啊?,啊!去想啊種種啊,只要看善知識的好,不要看善知識的過錯……。這個有幾種理由,這個有幾種理由,啊啊那麼這裡我們哪不深細說明它。啊總之,到後面溫習的時候,我們才來要。從這個上頭進一步,把他善說還要去如理思惟,如果你不如理思惟的話,你始終聽聞了半天他的!,你始終還是搖擺不定入寶山空手而回個時候經過的深入了思惟觀察以後啊,那時候你就可以得到圓滿的正見。了這個,然後去修行的話,一條大王路一直上去。下面

151A 11'26"
【如云:「若時二念不分離,由見緣起不欺誑,即破一切所執境,是為正見觀圓滿。」】
  喏!就像這麼說的,如果說這一個空跟有,啊緣起及性空,這兩樣東西啊原來分不開的;啊而對於這個道理啊覺得真實的千真萬確,一點都不假的,那時候你對於一切所執著,自然就破掉了,就不會執著了,因為就是這個樣嘛!,那時候這個才是正見圓滿的時候。所以以前我們一直講正見、正見,有很多人聽到那個地方,人家他聽都聽不懂的,請問你這個正見談什麼呢?,啊哦聽懂了,那時候還都曉得:喔!原來正見在這個方向上面,你還要如理地去思惟呀!,這個是說:

151A 12'17"
【言不分離者,謂解空智與緣起智,更互相助也。】
  看見沒有?當你正解空時候正是正見緣起的時候,這是必然的!。啊反過來,你正見緣起的時候是啊,正見到一切現象有的時候哇,你也同樣地那個時候啊,欸!你正解空的時候。那麼這個有什麼好處呢?,很簡單嘛!,你見到一切現象時候平常我們一見到現象了以後哇,一向用什麼啊?用我們的無觀察識去,然後呢歡喜的你就貪著啊,不歡喜的你就瞋哪,平常嘛就癡啊!現在正見了這個緣起了以後的話,見任何東西來,你的時候啊,你啊哦見到了總相,見到它空,安住在上面,它動搖不了你如果你別相見到了,見到它的緣果的必然法則的話,他罵你,你就見到的:啊!以前我了他,現在還他,唉呀,阿彌陀佛!,就這樣,欸!你也生不起瞋心來啊!。啊然後他捧你,你也不會捧得飄飄然哪,被他欺騙哪!,平常那個心裡面,當然你正見的時候,也不會癡癡呆呆呀!

151A 13'30"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時候,如果有人說你,「我一口氣能夠爬得上」,你也不會害怕。你很清楚、很明白,你只要能夠這樣的因、這樣果的話,欸這個娑婆世界當下本身就是這樣,你害怕什麼呢?。否則的話,你到那個時候,你說:「哦,對不起現在儘管如此了,這個啊不安全可靠。」那你要找一個善知識然後善知識當中,你可以任何找哪一個,最好的阿彌陀佛。然後那一個時候你去念阿(ㄨㄛ)彌陀佛,一個佛號的懇切啊!,所以那個時候你才懂得皈依兩個字的真正意義,對不對?,哪有不皈依的道理。

151A 14'12"
  所以你真實懂得了,哪有不皈依?而這個皈依絕對不是嘴巴上面的皈依。啊!那個心心念念,如果那一念掉掉了,你就曉得這一念白過。所以禪宗祖師說的,說啊「一念不在猶似死人」哪!,你清清楚楚。不管哪一宗、哪一派。持戒的人也是一樣啊這個持戒絕對不會在身口上面著眼,而是在什麼啊?在起心動念當中,因為這樣起心動念,那個身口一定是啊不會離開。如果你不了解的,說:啊!我只要心裡就好就好了。而實際上,身口是亂來,這個叫持戒嗎?,啊你懂得了這一個啊,不管你是若禪、若淨、若律、若密,解決了!。繼續說下去:

151A 15'01"
【(如云:「苗無自性,是緣起故。」)此於所破加簡別言,謂無自性,非說苗無。】
  這一句話要解釋一下,喔對掉了一句,

151A 15'09"
【如云:「苗無自性,是緣起故。」此於所破加簡別言,謂無自性,非說苗(無)。】
  就像苗沒自性!,這苗是什麼啊?就是普通一般的來說,啊田裡面長的苗,任何一樣東西,這個這個東西沒有自性。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緣起,他為什麼上面說不說苗無而說苗無自性,是緣起義呀?哦哦加以簡別。這個簡別呀,就是前面哪我們先有一個前面的我們平常說這個啊條款上面加一個但書,或者加一個註明,是吧!,哦註明啊我所說的這個緣起是什麼啊?就是說啊,嗯沒有自性。換句話說這個地方啊所謂無自性啊不是說沒有這個,而是說沒有自性,現在大家懂不懂?;平常我們講的是指什麼啊?,嗯這一個東西沒有自性不是說沒有這個東西,現在大家了解了解因為我們不了解啊說到講空啊好像講沒有這個東西,這個叫話大空然後呢撥因果完了、完、完了、完了!,這個就斷滅空

151A 16'29"
  所以剛才說的,那禪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是因為它的理路啊沒有先訴你;自己證得了那個空以後,你見到了,欸!什麼都沒有了,那個時候完了!,你呀,變成功啊不是說沒有自性,而是變成沒有因為你什麼都不見嘛!。啊所以這一個地方他告訴我們,啊任何一樣東西,它不是沒有,譬如像苗這個東西,或者茶杯,或者眼前的一切東西,說不是說這個東西的沒有,是嗯沒有它的自性正因為沒有它的自性,所以必然是它是因緣現起的這樣的,這個叫作「緣起有」,這個道理就清楚了

151A 17'18"
【由苗無自性語,即能了知非畢竟無苗,】
  噢!由於這句話了解不是啊畢竟沒有啊!。

151A 17'29"
【故空能除無邊。】
  因為這樣,所以你了解了空性啊能除無。平常我們說啊因為空啊就是說好像就啊空,就變成沒有啦結果妙咧!它現在那個中觀真正正義,因為你了解了空啊,所以把那個斷無的那一個啊拿掉了。這個平常我們一般解釋不是這樣的,對不對?,一般解釋跟它恰恰相反

151A 17'59"
【又由緣起因故,即知苗是緣起必依待他,既待他成即非自主,既非自主便非自相成就,故現能破有邊。】
  啊從另外一個立場來看,它因為啊這個苗是因為緣起,所以現起緣起有的這個,所以這個必定哪依待於這個緣起的既然是依待因緣,所以決定不是自,決定不是自既然不是自主的話,它不是自相,自己這樣的啊。所以它「」,就是有,就是緣起,因為說有這個緣起現起,因為眼前的這種東西呀,所以破掉有邊。平常我們破有邊啊,講空啊所以破有;講有啊所以破空。欸!中觀不是因為它空啊,所以把無邊空邊破掉了;因為講有啊,所以把有邊破掉了,這個是中觀的真正不共正義。

151A 19'13"
  這有什麼好處呢?讓我們前面所犯的這種毛病都沒有了。因為、因為你必定要了解這個正義,才能夠空,有。同樣的道理那個時候啊這樣破法,你必定對這兩樣東西呀它的相互的密切互不分離的這個關係,有正確的了解。換句話,這個是最正確的認識,既然有了最正確的認識,對一切事相上面去運用的話,是啊了無罣礙了無罣礙就得解脫啊,問題就解決啦!

151A 19'51"
【如云:「若知現能破有邊,性空即能遣無邊,性空現為因果(理),一切邊見不能奪。」】
  喏!好了,就是這樣。喔你現在知道了」就破有,啊知道了」就遣無邊平常我們哪不墮有邊嘛就墮無邊,因為不了解一切真相。現在了解一切它的特性是空的,因為它空,所以必定現起因果的緣起之理。你了解了這個,「一切邊見」哪,任何的邊見就不能動搖你了,這樣。所以啊這個平常我們說不落兩邊,是從這一個上面講,絕對不是說啊平常的我們聽見很多人,什麼叫不落兩邊哪?,啊!那好像是長是一邊,短是一邊,他嘶廣泛到處亂用一通。這個地方的講這個啊不落兩邊,是有它的這樣的一個特質。啊現在我們了解了,啊然後呢你用這個原理啊,運用在一切事相上面,一點都沒有錯、一點都沒有錯!,繼續下去。

151A 21'08"
【如是從色乃至一切種智,皆(是)分別假立,十地佛果等甚深功德,雖初非世間常人之所安立,然諸佛隨順世間分別安立之理設立彼彼名言,所化眾生即依彼地道等名言,不再觀察,而有名言識轉。】
  嘿,下面看喏!,像前面所說的「從色」,就是眼前的,「乃至一切種智」。,就是我們眼前所說的;一切種智是,最究竟圓滿的,這一些東西啊都是「分別假立」,是分別假立的。從我們凡夫一級級上去十地,乃至於「佛果甚深功德」,這一些東西啊,「」,本身哪雖然不是以「世間常人所安立」,因為世間的常人根本得不到這個,達不到這種地步,這樣。所以這個真實的內涵究竟什麼,我們哪也根本就談不到。可是現在呢所以要安立這個名詞幹什麼啊佛要來接引我們。既然要接引我們哪,就用我們的名言量來說明,所以是「諸佛隨順世間的分別安立之理」,然後呢「設立彼彼地名言」。哦!才那時候啊,「依」,根據了這一個啊,啊啊又說種種方便,啊然後呢說這個是這個啊,那個是那一個啊

151A 22'45"
  那麼因為佛這樣,所以我們哪被佛化的那一些眾生哪,就依照著佛說的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指的這一個啊哦!這樣地、道。這個地、道呢對什麼而言哪?我們世間的行相,他告訴你這是;啊為什麼有這樣苦啊?原來啊,啊了這一個,這個因在裡。那麼現在呢,你不是要脫苦嗎?喏、喏、喏!,現在啊這樣的情況就能夠脫苦,這個脫苦的這個位次,跟你們世間的六道,這個輪迴呀這六趣一樣,它叫作地、十地。那麼怎麼樣達到那個一步一步上去呢?要走這樣的啊正道!。啊也是因為要化我們愚癡眾生,那麼這個時候才根據我們的這個名言識,所安立的種種名言哪!。

151A 23'59"
  現在也了解曉得「名」,啊這個名字,這個名字是種概念,可以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啊,這樣。對於這個所說的,你的認識作用,傳到我的認識作用當中,這個整個的過程,欸叫作「名言」,以及我們認識的叫作「名言」,就是個。而「不再觀察」,而這個東西啊,欸!不必觀察,那麼時候啊「有名言識轉」,它所以建立這個東西以後啊,那麼就根據這一個啊一步一步地深入找上去。欸

151A 24'37"
【若求地道等甚深功德,名言假立之義呀是都無可得。】
  欸,因為這一個這樣關係所以如果你真的,就算是佛的說那一些東西啊它同樣地找不到實義可得,雖然找不到實義可得啊,卻是有這樣的名言量。同樣地說明什麼啊?,說明了,哪!佛的淨土,乃至於佛的報身就勝義諦當中有沒有沒有但是呢正因為它沒有實在的自性卻有它的緣起的對不對

151A 25'18"
  欸!,所以啊,啊這個蕅益大師解的這個《彌陀要解》上面卻說得清清楚楚。啊怎麼講呀?,欸!「去則實不去生則決定。」這個怎麼講啊?,我們實在不通!;欸為什麼叫「去則實不去生則決定」?因為第一句話它的勝義諦來說勝義諦有沒有去來相啊沒有去來相正因為它沒有勝義、自性勝義當中沒有自性,所以必然有它因果緣起的現象既然有因果緣起現象嘛,如此因感得必然的如此果啊!,所以生則是決定生哪。假定說實有的話,對不起,你就決定不能生啊,對不對?、對不對?,假定它實有的話,啊實有天生來的事情,對不起,實有天生來的事情,你就絕對不能用因果建立不能用因果來建立的話,你念了半天也不能、沒有用嘛!,所以假定真正去的話,你就不能生啦!懂啦!對吧!

151A 26'40"
  啊所以你看看,這個時候我們才不會矛盾,解釋得清清楚楚。否則的話是!,他有他的一套解釋的方式啊,我們起來很善巧,但是呢,你總處處地方有很多混淆不清的地方。那個時候你也了解了祖師為什麼說啊:「哈!,實際理地是一塵不染啊,佛事門中一法不遺。」喔!一點都沒有錯。正因為實際理地啊勝義諦當中啊,徹底畢竟空,所以呀,欸佛事門當中啊,我們修行的時候,是一步都不能錯啊!,整個的業果緣起,是一點都沒有錯啊!。請問:禪宗的祖師真的講沒有嗎?那我們懂得了,啊!就是這個道理,就是這個道理。那我們現在繼續下去啊。

151A 27'32"
【故彼亦(唯)是有謂是名言分別之所假立(也)。】
  對呀!,是只要一旦名言識沒有破除之前的話,當然我們必定要求,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然後呢,

151A 27'53"
【(問:)若佛假立地道等名,佛意寧非亦有分別?曰:佛身雖無分別,然為引誘眾生,故順!眾生意樂立!如是名。】
  是啊!,那就問了:欸,說啊佛假立的話,佛難道也在分別嗎?,說佛自己本身雖然沒有分別,但是為了引導我們眾生,欸,那一個時候建立的

151A 28'18"
【以是當知隨應破派一切名言,純以(係)隨順世(間)建立。】
  這樣。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就最後說出來了,中觀應成派所建立的名言哪,都是隨順世間的名言的建立。所以這個法相法相指什麼呢?就是的的確確這個性空緣起所建立的一切法是!那麼你要想來對這一些人說明一定要隨順著這一個因果緣起的法則當中,說明這個道理讓他從這個上面的,一步一步的啊能夠摸上去等到我們了解了一個道理以後啊,那一個時候才產生一個基本的概念。所以現在千千萬萬不要說:喔!我碰到了那一步,去執著這個,那就完了!,它本來這個東西,是啊引導認識了錯誤的,你就拿掉。可是我們現在偏偏哪,啊一碰到哪裡就執著到哪裡,一碰到哪裡執著到哪裡,看見人家這個好就執在那個上面。

151A 29'23"
  是,不過它有一個好處喔!,是什麼好處呢?,哦因為畢竟啊我們哪開始的時候,那個凡夫心量啊,它不是一口氣呀能夠解決的。151A29'36"

151B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卷.B


151B00’00’’
[它不是一口氣呀能夠解決的。]

151B 00'07"
  啊所以呀執取的是現在呢不能一口氣那個執取的惡破,欸把你執取的,善巧利用你無始以來的習性所執的啊取代一個這樣地一步一步上來。啊!這樣地一步一步地一步一步地來,這個是他的真正的宗要,說我們了解了這一點那就好了。要不然你不了解這一點的話,,你看見了好的,然後你執著了,就像爬樓梯一樣,你爬了一級,覺得了;然後坐船一樣,覺得我要坐船,然後呢在這裡,對不起,你還在這裡耶!,要說你停在那裡沒用啊,你到了彼岸的話,你還是捨棄掉了船,還要上去耶!,這個概念就很清楚了,對不對?就是這樣。個時候你就了解,為什麼啊從修學持戒開始,他就說如果說啊而持戒的話,對不起,你沒有、未得佛說的真正的戒的道理,了解了吧!,不是很清楚?,喏!清楚了。

151B 01'16"
  欸但是過來說假定你真正了解了這個持戒的話,你這個持戒還是戰戰兢兢啊,執取得很確實。這個怎麼講呢?如果你這個名言識未破的話,你對於這個東西必定要執取,等到破了以後,自然無有可執煩惱也沒有破煩惱之戒自然這個東西每一個都是相應的。所以它必定是什麼啊?哦相互這樣地建立的,這個概念就一一都很清楚的。

151B 01'51"
  嗯有病之前,一定要藥,藥是幹什麼啊?對治這個病,就是這樣。所以這個概念你一步一步、一步一步來了,所以這個吃藥也是一樣的,它慢慢、慢慢地。啊現在我們哪同樣地學佛法也是一樣,哦,你先呢那個重病嘛,啊慢慢地要什麼調,調了以後呢,慢慢地等到你病慢慢減輕了,藥量也在減輕當中啊。如果我們不了解這一點的話,哦,要病那麼就拿藥,最錯的一種的話我的病哪感冒結果哇我也不了解,反正有病吃藥,他就那個肺病藥唉!一點用場都沒有;再不然你是癌症我就吃傷風感冒藥,我還覺得我藥、在這兒吃藥,有用嗎?嗯沒有用!。更進一步呢就算你吃對了,喔,一開始吃對了,然後呢開始的時候因為那病很重,藥量下得很但慢慢你病好了還是牢牢地吃這個藥對不起病明明好了,然後呢這個藥把你死了。不是很清楚嗎?

151B 02'54"
  所以每一個地方,這個說明什麼呢?就是說啊我們這個佛法,它一定有一個對治,你了解了這個啊,你就沒問題了。所以祖師們說:佛經是什麼啊?欸地上撿了一個黃葉,騙騙這個小孩子啊!,懂嗎?,欸小孩子不哭了嘛!,所以就丟掉了。這個必定是了解了這個緣起法則,你自然了解了原來這個小孩子是不懂得、哭,就騙他。那麼既然我們了解,既然如此的話,那我們不要它。結果呢我們的啊:啊!這個樹葉就不要了不幸你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啊?,啊你是大人你拿來騙人……如果嗯騙這個小孩,沒有小孩,是,你不要騙他;不幸我們自己小孩子欸要拿這個東西騙哪,我們把它、現在把它丟掉啦!

151B 03'41"
  所以以前有個故事啊,說有一個人那個獎券一個苦力啊,他只有一根扁擔,啊一個、只有一根扁擔,啊一天到晚跟人家那個啊這個,作那個苦力。有一天買了一張獎券哪,藏在那個扁擔裡面,有一天中了獎了哎呀好高興中了獎了這一下好!,那個扁擔你丟掉了。哦扁擔丟掉了以後回來啊,等那個獎券喔,欸,完了,我的獎券呢?沒有了。現在我們修學佛法也是這個樣。這一個概念現在學到這裡,好!慢慢、慢慢都認識了。

151B 04'15"
  所以為什麼這個上頭喔說明,如果你要正式地了解的話,那非要關於這一個最後的毘鉢舍那(ㄋㄨㄛ˙要了解,現在大家了解了吧?,我們絕對不會像誤解說,哎呀,講那個空空空講了個半天,真是啊,有什麼用啊?,哎呀,這個道理這麼圓滿哪!,問題不是它這對不對啊,是你得對不對,得錯不錯。好,現在我們哪繼續下去說這個喔!原來這個隨應破所以這樣的啊

151B 04'50"
【如世間俱生心,隨其所見不復推究即便取捨,如是隨應破派亦不觀察!而立世俗。】
  喏!那麼這個中觀應成建立的這個世俗諦是怎麼建立的呢?因為世間的人哪,他與生俱來的這一種心,這個就是我們認識作用他看見了,看見了嘛就覺得這樣了,啊那麼就根據看見的,作為他取捨標準就是這一個上頭,啊「如是隨應破派」,這一個就像這樣這個隨應破,或者我們叫中觀應成派它也呀根據這一個不必理智觀察推究這個量啊叫作世俗。這以世俗這一個名言識去看真實的沒有?,這個俗諦、俗諦,就是這樣安立的啊換句話說這個是什麼啊?一切的緣起的法則。所以這個俗諦是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所見的(ㄉㄧˋ這個山河大地,對於佛來說,佛的報土報身,都是在這個俗諦當中建立的啊。所以絕對嗯不能離開那個俗諦,並不是說我們凡夫才叫俗諦當中,成了聖人哪好像拋開了,不是的(ㄉㄧ˙喔!、不是的(ㄉㄧ˙喔!。

151B 06'18"
【有解隨順世間之義,謂凡世間愚人所說有無顛倒之事,我亦皆許。(是未如實了知之大錯也。)】
  啊他這個啊,啊有的人哪不了解這個道理不了解這個道理怎麼說啊?他說,喔!原來他講的啊這個世俗諦啊什麼啊?是因為啊,啊跟著世間的人哪,說世間凡夫所說的啊,顛倒事情啊,現在我這個中觀應成派也覺得允許:啊!,它就是這樣。哦這是「是未如實了知之大呀!,這是大錯誤,絕大的錯誤!。他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呀?就是這樣,因為這個世俗諦安立,你必定要了解那麼這個地方的特別說明喔,唯識上面說啊外面哪俗諦沒有的啊。啊說啊俗義沒有,俗諦是沒有的,然後呢真諦是有。現在呢空宗這個中觀什麼啊?俗是有的啊,空沒有。前面講的一切都是什麼啊?空!,就是勝義諦,勝義諦當中一切都有;但是所以世俗的,正因為勝義嗯沒有自性所以呀因果緣起如幻的假立是才是中觀宗中所、所說的,啊真諦當中啊沒有俗諦當中有。那麼有的人不了解以為它這個世俗是啊是什麼啊?按照著世間愚人解釋的,那他根本沒有了解。依世間愚人安立這種,他當然錯誤的嘛,你承認的話,那還談什麼佛法呀,啊你是跟著他呀!

151B 08'28"
【又應知隨應破派自宗,於世俗法不分正倒,觀待世間識則分正倒(二)類。】
  還又一步他說這個「隨應破派自宗」,換句話,我為什麼常常說應成、應成啊?在《廣論》上不叫隨應破,叫應成派。啊一個應成,一個叫自續,這個啊中觀當中的兩個大宗派,而真正中觀的正宗啊,就是這個應成,這一個地方所說隨應破派。啊那麼「於世俗法」,就是那個世諦當中啊還分成功兩類,啊兩類呢?,說「觀待世間識則分正倒()兩類」。

151B 09'18"
【世俗不分正倒者,以世俗諦,真理與現象必不相符,是顛倒法,無真正義。觀待世間識分正倒者,如世人說此處有瓶,世名言量不能違害,瓶雖是虛妄法,然亦可立為有,故觀待世間立為世俗。若見一月為二月,見雪山為青色。待彼亂識雖是實有,然世間無錯亂心亦能了知彼是顛倒,故觀待世間立為世俗。】
  到這裡解釋一下,我們前面說,這個啊、這個世俗啊,這個不分正倒,「以世俗諦,真理現象」,就是說不管它世俗上面,現在我們說世俗諦對不對?,實際上那個世俗諦裡邊啊又分兩類,有一個叫世俗,一個世俗。現在我們不管它,正世俗也好、倒世俗也好,所建立的這個啊,以真理,以理智觀察的話,跟事實一定不相符合的,一定顛倒的。因為不管它是世俗也好、世俗也好,起來一定有一個實在的東西,而實際上以理智推斷,嗯沒有真正的東西,是啊,所以一個是第一個

151B 10'58"
  「觀待世間識」,那麼進一步呢我們純粹從那個世俗諦,以世間來說的話,那個就分成功啊叫世俗跟世俗。那麼這個怎麼講呢?,什麼,什麼是?,譬如說現在世間一般的人說,欸這一個地方有一個,像我們現在桌子上面說這一個地方茶杯那麼這個茶杯呀,「世名言量不能違害」,前面已經說過了:是的啊!雖然我用理智觀察,它並沒有茶杯的實在自性但是卻有這個因果緣起如幻而建立的這個所以對於世間來說,這個叫世俗。啊那麼另外一種呢因為啊的認識作用啊有毛病了,神經錯亂了,或者眼睛出毛病了,你那個月亮啊看見變成功兩個,雪山白的,你看的青顏色,我們現在說:啊,色盲,那換句話說啊,你的眼睛出了毛病了,啊會眼昏、眼花了。那這個時候對於這個「亂識」,錯亂的、顛倒的這個名言識起來是的,但是拿、就拿世間的無錯亂的、正確的心理去看,這個是顛倒的,所以「觀待所以世間來看的話,這個叫世俗。

151B 12'30"
  現在分三個,一個呢就是勝義諦當中這樣,還有一個呢世俗諦當中是這樣不過世俗諦當中又分成功:一個叫正世俗,一個叫倒世俗,正世俗就是平常我們五根健全世俗的話,對不起不是五根,六根啊是啊有問題的啊。

151B 12'55"
【由此可知,世間愚人所計之顛倒名言,隨應破派亦不必許其有也。】
  因為上面的這樣的道理,我們就曉得,世間很多啊愚癡的人,或者啊錯誤的,這個時候執著的這個啊顛倒的名言。啊譬如說這個人的神經了狂亂了,他在那兒說:「喔唷,有鬼、有鬼!」,對不起,鬼呀就在他的眼光當中看起來但是啊,那一個啊中觀應成派立的世俗諦當中,卻沒有這樣東西。他為什麼要說明這個呢?因為前面有人以為:啊!那麼啊照這樣說的,所以你所設立的世俗諦啊,就是啊也就是說:凡是世間的人說的有的都是有。不!,這世間哪要有正確的理智的人所安立的,這個才算是,那一些錯誤的、愚癡的人所說的,這一個卻不許的啊,這個地方就特別說明這一件事情。

151B 14'10"
【總之,當知生死涅槃一切法,唯是分別假立,都無少許自性。】
  那麼,在個上頭我們了解了,啊!是這個哦應成派呀,它雖然在這一個地方分出啊倒世俗跟正世俗,可是不管它正倒,倒的,乃至於世間的人都曉得有違、違害的,不允許它存在正世俗世間的人都接受的。但是呢,欸這一個啊以佛法正宗來說啊,了解啊這一些法都是分別假立,生死固然故空,涅槃也空,沒有一點點自性可因為這樣,所以呀勝義是,所以世俗是

151B 15'02"
【生定解已應善修習。】
  對於這一個前面這個道理呀,生出確定不移的見解以後,然後呢要好好地善巧修習。前面聞、思現在下面才談得到什麼啊?。啊

151B 15'23"
【修習之法,即如前說,定中修如虛空之空性,後得修如幻事。】
  喏,現在了解了,啊!說它這個聞思修的次第是這樣建立起來的啊。啊然後呢當建立這個聞思修的時候,前面一定是經過聞思這樣的次第;同時呢,實修的時候,我們又一戒定慧,那個在前面哪奢摩他的時候是說明了。那個時候我們就了解了,啊聞思修的次第是怎麼安立的,戒定慧的次第是怎麼安立的,為什麼必然需要如此。啊

151B 16'02"
【若時以觀察力!,引生身心輕安彼定即成毘鉢舍那。】
  那個時候你以觀慧能力,能夠引發身心的輕安,這個時候哇,這個時候啊就是毘鉢舍那,啊這個是才是真正的,才是真正的觀。啊那麼到這地方為止啊,大家我想有基本的概念有,下面再說:

151B 16'31"
【丑四 學雙運法。】
  前面是個別地,一個說止,一個說學,現在要止觀雙運。

151B 16'40"
【若未先得止觀,則無止觀雙運之事,故修雙運必須先得止觀。】
  所以正式學的次第一定是啊:,後學實際上這個特別觀什麼不是普通的一般喏!,因為你了解了這個有兩個特質,一個呢廣義,一個狹義這個地方毘鉢舍那之要得定啊,還是這個巧慧這個巧慧就是說廣義的。那麼這個地方真正的毘鉢舍那的,是特別觀什麼,所以它次第一定先學,後來學;如果是你再學,進一步學止觀雙運,這個是必須次第

151B 17'31"
【此復初得毘鉢舍那,亦即獲得雙運。】
  因為了解了這個道理,所以你啊正式次第證得那個毘鉢舍那的時候啊,就是獲得雙運的時候。那麼他前面告訴我們哪,先修止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定,一定要這樣學,前面這個觀哪,就是以聞思相應的,得到了正見得到了正見以這個,這樣地去,然後時候啊,跟修相應的這個啊觀力生起來的時候,那個是啊雙運的起來的時候。啊

151B 18'10"
【謂由前已得奢摩他為依止乃修觀察。】
  啊看見沒有?,啊

151B 18'16"
【若時由觀察力!獲得無功用運轉作意,即得雙運轉道。】
  平常我們這個觀察的時候啊,心力集中起來,對不起,裡面胡思亂想,就你沒辦法集中。欸現在呢,不!,因為你先得、得了以後,如果你心一觀察的,散掉了,那沒關係我繼續不斷地去然後呢散(ㄙㄢˇ掉了以後呢,它就慢慢地觀放緩一點,然後呢啊。它是住了以後又去觀,然後呢以後又散(ㄙㄢˇ。然後呢慢慢、慢慢調調後來時候啊那個時候啊,當你這個觀力越深,這個定力越深;這個定力越深哪,這個觀力也越深。到最後哇定啊自然而然的任運,就不要再像以前哪,所以勵力運轉,啊然後呢有間缺運轉作意,無間缺運轉作意,到最後的話,無功用運轉作意,那個時候就是雙運轉道。所以那一切時候一切時處,你自然而然哪自然而然都在這個裡邊,那個時候就是啊得相應的了。

151B 19'36"
【如〈聲聞地〉云:「齊何當言奢摩他毘鉢舍那,】
  那就引證上面說。

151B 19'44"
【二種和合平等俱轉,由此說名雙運轉道?】
  啊他,說到什麼地步叫作奢摩他、毘鉢舍那兩樣東西啊和合起來,而「平等俱轉」,啊這個時候叫作「雙運轉道」呢?

151B 20'05"
【答:若有獲得九住心中第九住心,謂三摩呬多。】
  先要從那個前面的九個次第,得到了定以後

151B 20'16"
【用如是三摩地為所依止,於觀法中修增上慧。】
  在一個定當中啊修那個增上的慧,增上的慧,這個增上是特別的喔!,不是普通的啊,這是不是普通的,就是如理的這樣的,這樣,這個才是真正的增上。啊那麼,

151B 20'36"
【彼於爾時由觀(法)故,任運轉道無功用轉,如奢摩他道不由加行。】
  那個時候啊這樣地修增上慧任運能夠啊任運,這個任運到什麼程度呢?就像的時候。所以平常的我們如果一動的話,那個心就亂了現在呢不!正因為你心努力的時候,卻是啊能夠任運地,完全安住在這個上面,一點都不動,所以你的觀力是非常地深、非常細!,所以你能夠啊如理地觀察而且這個慧本身哪一定要經過前面的如理地抉擇正見。所以很多人說:啊!你不要去先弄清楚了,就去觀。觀些什麼啊?你根本沒有得到增上慧,所觀的內容是什麼啊你都觀錯了,雖然得到了這個任運,那是定,不是毘鉢舍那,這個啊我們要了解的。啊所以,

151B 21'41"
【毘鉢舍那清淨鮮白,隨奢摩他,調柔攝受。齊此名為奢摩他毘鉢舍那(二)種和合平等俱轉。由此名為奢摩他毘鉢舍那雙運轉道。」】
  那個時候你的毘鉢舍那,喏清淨的、鮮白的,否則是雜染的。啊清淨雜染是什麼呢?,清淨是什麼啊?啊無明相應的就是雜染,現在呢正確的智慧如理如量增上慧,所以呀清淨這個才是啊白;而這一個毘鉢舍那啊跟著這個啊止,同樣地「調柔攝受」。所以換句話,當你深的時候你的定也深,定深的時候觀也深,到那個時候啊,兩樣東西和合俱轉,叫作雙運轉

151B 22'38"
《修次下篇》云:「若時由離沉掉,平等任運而轉,心於真義最極明了。當緩功用而修等捨,當知爾時名成止觀雙運轉道。」】
  這一個是就是說,喏!另外一個這個兩個一個是啊相宗用的,所謂呀《瑜伽師地論.聲聞地》,一個是性宗《修次》上、中、下說的內容一般無二

151B 23'08"
《般若教授論》云:「其後即緣有分別影像,若時彼心無間無缺相續作意雙證二品,爾時說名止觀雙運轉道。其奢摩他毘鉢舍那是名(為)雙!,運!謂互相連繫而轉!。」】
  那麼,另外引是不同的!祖師傳承,那個大論都這麼怎麼說呀?「其後」,什麼其後?就是說,你先以啊無分別影像作意,就得了止以後,就緣有分別,「有分別影像」就是毘鉢舍那個時候你的心哪,能夠無間無缺地雙證二品,這個同樣地啊叫作啊雙運

151B 23'56"
【無間缺者,】
  什麼是無間缺呢?

151B 23'58"
【謂觀察後不須別修!無分別住,即由觀修便能引生無分別住。】
  這個才是,這個才是!。

151B 24'09"
【雙證二品者,謂緣無分別(影)像之止,與緣有分別(影)像之觀,二品俱證。】
  同時在一個裡邊,就像我們拿筷子用,欸!兩樣東西啊,不是說此是此、彼是彼。這個為什麼我說一開頭的時候啊,我們現在說行解啊相應,啊!因為為了行解相應在那兒講完了跑到佛堂裡作這個。那什麼叫行解相應啊?因地上面就是說我在這裡道理,然後呢照著那去,就是作這個因地上面這樣,所以果位上面才能夠證得這個。這個關鍵現在了解嗎?,所以這個行解相應啊一定這樣關係在裡頭,這因果是一點不能錯呀!

151B 24'53"
【言相續者,是依觀察修之毘鉢舍那,與觀後安住之奢摩他,非同時生。若由觀力引生真奢摩他,當知此奢摩他時,有緣如所有性之擇法毘鉢舍那,與專住如所有性之三摩地奢摩他,相應而轉。能得如是止觀平等俱轉者,必先已得修所成之智德!。故住無分別中,略以觀慧觀無我義,如諸小魚游安靜水,祇可立為止觀隨順相,非有真(實)止觀雙運之義也。】
  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頁,啊五百八十一頁。啊我們最後昨天唸這一段,今天呢簡單地說一下。那麼上面哪我們已經把都簡單的扼要的都講過了,啊那個觀的那個原則,這四個啊原則啊非常重要,所以昨天晚上我們溫習的時候啊,大家還特別注意啊聽到了。就是說你如果對於一個善巧了以後,然後呢你處理任何事情,世間法、出世間法,它是個最善巧的幾個重要的概念,你都握住了,都握住了。乃至於隨便的很多小事情上,你能夠善巧地運用的話,能夠如理如量地把這個問題呀,從外面的枝末上面一直探索到根本上面,而從根本起。啊然後呢這個一切的問題,自然可以得到圓滿地解決。

151B 27'03"
  所以所以說,自從前面一路學過來,前面不斷的啊先在事相上面告訴我們,啊喏、喏,你先這樣。那麼當這個事、從事相上面呢,根據這個事相的深淺哪,依照這個次第呀,一步一步地深入、深入,現在呢從那個事相上面,找到那個事由的最深的理論根本在這個地方,從根起。所以當前面、後面你能夠這樣融貫起來的話,整個的事理的綱要把握住了,因為把握住了,所以你能夠運用在一切事情上頭。而運用的時候啊,就會事、理、心三事同時並進因為能夠這樣地三方面同時並進,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徹底圓滿,要想達到的功德也究竟圓滿成,它有這樣地巧,這樣地好法。

151B 28'14"
  現在我們來再解釋一下哦昨天最後那一段,哦那一段是從哪裡開始啊?,啊雙證二品,是吧?,「雙證二品(者),謂緣無分別(影)像之止,與緣有分別影像之觀,二品俱證。」是不是從這裡?,是不是從這裡呀?,哦那麼前面哪是告訴我們的,從不同的幾個,已經說明了,這個雙運的、雙轉的意思。說止觀雙運的意思。那麼這個上頭啊就重新解釋一下,就是《般若教授論》上面,說「無間缺」,什麼叫無間缺呢?,那前面說的,說觀察以後啊,「不須別修無分別住,即由觀修便能引生無分別(住)」。上面是引那個上面,引論上面說這一個兩樣東西啊能夠無間缺,什麼叫無間缺呢?151B 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