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P577L13-P578L09|P578L09-P578L13-略論(止觀)
原文:P577
【以理智尋求無可獲得,然由分別假立,可否安立P578為有啊,則不相同。】【以於繩上分別假立為蛇啊,不可安立為有。於蛇蘊上分別假立為蛇,則可安立為有。】【以是分別假立非是定(是)有,】【如計聲常及人我等,雖是分別假立,然非是有。】【分別假立雖非定有,然屬有者,則定是分別假立。】【以是有者必是名言有。】【名言有中啊(者),尋求名言假立義時啊是必無可得。尋求假義既無可得,則唯(是)於無觀察識前,由分別假立為有也。】【繩上之蛇,(由名言中無故成畢竟無)。】【蛇蘊上之蛇啊,是(由)名言中有故非畢竟無。】【(以)繩上之蛇啊,世名言量即能違害,蘊上之蛇,世名言量不能違害(故)。】
解說:
150A
【以理智尋求無可獲得,然由分別150A00'03"假立,可否安立為有啊,則不相同。】
現在下面這個答案來了哦!,這個就是中觀不共義。換句話說,真諦跟俗諦,空、有之間,不但不相違背,而且這兩樣東西必然配合的最重要的道理,這個地方請大家仔細地聽。說這個兩樣東西,一個是在蛇上面所安立的這個假的蛇;這個繩上面的安立的,跟蛇上面安立的這兩個東西的差別。哦這兩樣東西啊,如果說我們用理智,這個理智是什麼啊?就是比量智,根據著聖言量,以如理的智慧去觀察、去找的話,那找不到。一樣的,都是因為由分別,啊虛妄分別假立的。但是呀,雖然由分別假立呀,在這個分別假立當中,這一個所假立的東西卻有不相同的內涵。那麼為什麼同樣假立的有不相同的呢?,啊
150A01'23"
【以於繩上分別假立為蛇啊,不可安立為有。於蛇蘊上分別假立為蛇,則可安立為有。】
說在繩子上面所假立的這個蛇啊,它這個東西你不可以安立它說有;而在蛇上面分別假立的這個蛇啊,這個可以安立為有。在說明這個之前,要回過頭來剛才說一下,這個兩樣東西,同樣是分別假立的,可是呢現在我們如果是以理智,換句話說,以聖言相應的比量智,完全就是說真理去觀察的時候,觀察它是不是有真實的、實在的自性,那個同樣的沒有,那個是兩樣東西完全沒有。可是現在呢,就是這個假立的這個行相什麼等等,這一個是另外一、另外一樣東西。下面來解釋:
150A02'29"
【以是分別假立非是定(是)有,】
那麼說明,因為我們分別假立的東西呀,通常我們分別假立的東西呀,這個東西有、它有一個專門名詞叫「名言量」。由我們分別所假立的,凡是分別假立的東西,我們都給它一個這一個分別假立的標準上面所安立的這個量。譬如說我們常常講的桌子,你說桌子這東西有沒有?有。這個東西是怎麼來的啊?是我們分別假立的,這是我們前面說過,書本、眼前的一切東西,是吧?。的的確確,這個地方的分別,就是說由種種的因緣,不是實有自性,啊在這種情況之下這個叫作名言量。那麼這個名言量當中啊,它卻是有差別,有的是有,有的是沒有。啊哪一類是沒有,哪一類是有?,下面說:
150A03'43"
【如計聲常及人我等,雖是分別假立,然非是有。】
啊就像什麼呢?譬如說「聲是常」,啊這個是啊印度的外道,外道當中說勝論師他覺得聲是常性,我們說這個聲是無常性。它這一個地方我們不必深入,深入的話,又扯到太遠的地方去了。乃至於我們人上面,所以執著五蘊上面找到一個我,這個「我」啊,它不是實在有的,這是一種。還有一類呢,
150A04'21"
【分別假立雖非定有,然屬有者,則定是分別假立。】
它凡是雖然這個分別假立不一定有,但是啊,欸,你這一個下面那個意思是什麼意思呢?,說,它假定說你有了以後,啊分別假立的東西雖然不一定有,這個不一定有指什麼?是兩種情況:有一種呢,就是它這個理性觀察的實在自性是一定沒有;然後呢以名言識來衡量它的話,它可能是有,可能是沒有。啊那麼這個東西一定是分別假立的。那麼這個分別假立,在什麼情況之下是有,什麼之下是沒有呢?,說
150A05'13"
【以是有者必是名言有。】
啊在分別假立當中所有的,這個一定是名言有。但是這個
150A05'24"
【名言有中啊(者),尋求名言假立義時啊是必無可得。尋求假義既無可得,則唯(是)於無觀察識前,由分別假立為有也。】
說現在這個上面以名言所安立的這個東西叫它「有」,是,叫它有,這是名言識所安立的。但是你要認真─尋求是什麼啊?,「尋求」就是認真去找,真正說起來就是說用理智觀察去找。你,所謂認真,當然認真去找的話,不是開玩笑的啊!,你理智觀察去找這一個所假立的真實義,真實的內涵,有沒有這個真實的內涵哪?對不起,那個時候哇找不到,那個時候找不到。譬如說我們講那個桌子,是,你用這個木板、用這個人工,這麼咚咚咚咚兜起來,兜起來了以後呢,有這樣東西,然後呢你叫它一個「桌子」,這樣。那個桌子這個東西呀,是什麼啊?,在它所說安立的這一些法上面所安立的一個假名,對不對?是啊,平常的時候你可以說:「啊,這是一個桌子。」是啊!,假如你講到桌子你就想到。可是桌子這個東西的本身哪,對不起,只是這一個東西的一個代名詞。這個桌子本身哪,哦那一個地方只有一種功效,是有這功效,是代表這樣東西。哦「桌子」,桌子本身,你講的這個桌子本身並不是一個實在有的東西。
150A07'15"
所以我們古德們常常說:譬如說「火」,用這個名詞,這個「火」這個名詞代表這樣東西。說你講這個火這個名詞,不是實實在在的火。假定你講的火的名詞是實實在在的火的話,當你講到它,那個嘴巴你就燒掉了,應該這樣。哦很簡單,如果有、有火的話,你講「火」嘛,這個火實在的,你的火就不燒掉了嗎?,哦當然不會燒掉啊!,就是這樣。啊同樣地,講、你講桌子的時候,你嘴巴上面講那個桌子的時候,啊你曉得桌子所指的是什麼,就是它代表這樣東西,這個不是很清楚嗎?就是這個。所以你找這個真實的意義是找不到。
150A08'01"
那麼雖然這個找不到啊,但是呢它在「無觀察識前」,就是說現在呢前面「尋求」,尋求就是觀察,你要去觀察、尋求的時候啊,欸,卻找不到。但是你不去觀察,當你說桌子,欸,桌子嘛當然就是這個嘛!,火,火嘛當然就是這個啊。那個時候所以這個識所安立的東西,在這個感受上面是有的。譬如說我們講到火,啊火嘛,那就是這個,對吧?。拿那點蠟燭嘛也是火,然後呢爐灶上面也是火,是,哦這一個我們的心識所對的這個上頭,這個上是有。因為有這樣,所以啊在我們心識所對的上頭是有。有這個名言假立的這樣的一個行相,有這樣的功效,有這樣的種種,所以我們在這個當中啊,會對我們產生種種的功效。
150A08'57"
乃至於譬如說我們講到,欸,儘管講火啊它不會燒你,可是假定這個火對你的的確確有一種感受的話,講到那個火的話,你會心裡面哪會有一種害怕。譬如說一個人曾經被火燙傷過、燒過,喔!他聽見火害怕。啊實際上我們沒有這個經驗,我們不妨說吧!,譬如說啊講吃的東西,啊那個假定你、你沒吃過,不管他講怎麼吃什麼,你也不曉得什麼。可是如果你吃過的東西,講到吃的話,哎呀!您到那時候嘴巴裡面咕嚕咕嚕就,肚子就咕嚕咕嚕叫,口水就咕嚕咕嚕流,對吧!,欸,我們就有這種感受啊!,為什麼呢?原因就是這樣。因為這一個東西呀就是你這個名言識─就是我們識─所安立的。啊找到實在的東西有沒有呢?嗯沒有。但是呢你不去找的話,正因為這個安立的時候,就是說這個,所以建立起來是根據你那個識所建立,它對你的那個識也就有這樣的功效,這個啊我們要了解。啊所以在名言當中所建立的東西,那麼在觀察的時候你找不到真正的東西;但是啊在不觀察的時候,這個卻是可以建立,它有實在的形狀、實在的功效等等,只是嗯沒有真實的自性,如此而已。欸了解了這個啊,那個時候,
150A10'25"
【繩上之蛇,(由名言中無故成畢竟無。)】
在這個繩上這個蛇啊,是「名言中無啊,成畢竟無」。就是在無觀察識啊,你不要去觀察的時候,那個認識對到了以後啊也沒有,對不對?,這個是沒有的。哦但是無觀察識,當……,為什麼情況有,這個我們現在暫時不談,等一下會講。哦
150A10'50"
【蛇蘊上之蛇啊,是(由)名言中有故非畢竟無。】
在這個蛇身上的這一條蛇啊,在這個名言當中啊,它不是啊畢竟無,確是(實)有這樣東西。所以說:
150A11'06"
【(以)繩上之蛇啊,世名言量即能違害,蘊上之蛇,世名言量不能違害(故)。】
這個是什麼話呢?說這個就是世俗諦的建立,這個「世」就是世間的共同的法,世間的意思,叫覆蓋義、染污義。被什麼東西覆蓋呀?就是被一個啊癡闇所覆蓋,因為癡闇所覆蓋,所以才產生了這種虛妄的分別識。那麼這個分別識所分別出來的這一些東西叫作什麼啊?世俗諦,這個地方所講的叫「世名言量」,啊世名言量,這樣。這個世名言量是我們世間所共同的,現在世間所共同的這個認識作用之前,你現在拿一根繩子說這個蛇,對不起,大家曉得這個啊不是,對吧!。所以跟這個世間所共同認識的這一個認識作用,這個世名言量當中啊不能站,站不住,所以他說「能違害」。但是啊,蛇,真正的蛇,是蛇蘊上這個蛇啊,欸,那個世間的名言量,是共同的世俗,那名言量是不能覆蓋的,它是的的確確有的。啊現在這個道理清楚不清楚?這個就是世俗諦的善巧的建立。
150A12'39"
那麼這個了解了以後啊,所以他前面用這個比喻,只是用一個容易的比喻來說明難懂的。那比喻要說什麼呢?就是說,一個,找一個實際上的一件事情擺在這地方,當你被黑暗所蒙蔽,你不清楚它的真相之前,結果你驟然一看,喔!覺得認識這個東西。那麼如果說,你呀能夠很明白地去看的話,就發現,啊,跟你原來所看見的啊不一樣,它的真實的內涵就顯示出來了。
150A13'19"
這個比喻當中是指什麼啊?驟然一看,就是表示在黑暗的時候,然後呢真實看到的,是把那個光明拿出來的時候。現在對於我們的這個認識作用,普通叫個「無觀察識」,就是我們無始以來跟雜染相轉、相應的這一種認識作用,就是一般我們直覺,拿眼睛去看,看見嘛,就是這個東西嘛!。然後呢根據你眼睛看見也好,耳朵聽見也好,身體觸到也好,所謂說啊色、聲、香、味、觸這幾樣東西,啊然後呢生起了這個五根之識,那個時候這個第六意識啊跟它俱轉。那所以就是說第六意識所緣的就是啊前面五識所現的,然後你心裡面想什麼、什麼,這個東西是什麼啊?叫「無觀察識」。就相當於前面比喻當中被無始以來的習染所覆蓋的,那個時候你覺得是有。那麼進一步呢,如果你去尋求,尋求是什麼啊?就是說啊不再被這個闇、癡闇所蒙蔽,你拿光明來一照,欸!那個時候發現它沒有了。啊這個名言量的建立是這個樣的,這個是名言量的特質。
150A14'49"
說既然是這個特質的話,這個名言量也是共同的一個,所以對這個名言量來說啊,一定是什麼啊?就是說,哪!大家我們是用什麼來建立的啊?就是我們的認識作用,我的這個眼睛是這一個,啊耳朵是這種狀態,啊你也是,他也是,我們都是。欸儘管我們都是,可是那個時候你的眼睛有了毛病,或者你的耳朵有了問題的話,欸,對不起,那個時候啊所見所聞就不一樣了。有色盲的人哪,青的會看成黃的啊,對不對?,到底你看成什麼我不知道,啊反正色盲的人看那個顏色就跟我們不一樣,對吧?,啊同樣地耳根也是,身根其他的也是一樣。乃至於神經錯亂的人哪,這個意識它所想的事情跟我們不一樣,對不對?,這一個實際上的狀態。
150A15'46"
乃至於更進一步,就算是我們現在這個啊六根、六識都是健全的啊,都是健全的,但是這個裡邊有一個很特別的事情,就是說五根跟第六意識,啊五識跟第六意識有一個差別。五根所緣的是現量境界,這個所謂現量境界啊,要注意呦!,就是對於根所緣的現量境界,這一個眼前對於這個五根來說是對的啊,可是啊在理智之前不一定正確喔!,啊理智之前是不正確的。所以換句話說,因為這樣東西本身哪就是由這個名言量所安立的啊,啊那麼它五根所對的這個東西傳到第六意識當中,那麼第六意識就根據這個五根而所傳的這個所謂「落謝影子」也好,或者第二意識也好,來判別這一件事情。平常我們這個名言量就這麼建立起來的,對不對?,啊這樣,這個我們第一個要弄清楚。
150A17'05"
所以啊假定說現在一個人眼睛矇上了以後,啊然後呢你看不見的東西,人家告訴你這個什麼。如果你信得過他的話,那個時候嘩你的的確確你不是眼睛看見,你耳朵聽見。如果你信得過他的話,那個時候產生一個什麼效果呢?那個,喏!就是說你會完完全全根據他給你的報導去想這一件事情。在這種情況之下,這是我想我們人人都有這個經驗,我們不一定啊像那個犯人一樣,被他去上那個刑。可是的的確確人家跑得去啊拿一個什麼東西啊來,嗨喔呦假定這麼有、有這麼一個說啦!說:喲!那個地方發現了一條蛇,或者發現一個東西,我們大家神經緊張得很,坐在那個地方,忽然之間你腳上面一個東西爬進來,喔!你一定嚇得一大跳。對不對?為什麼啊?,啊我想人人都有這個經驗。不要說那個時候你沒看見,可是呢你意識當中已經接受了,嗯,有這個東西在。所以當那個東西過來的時候,啊哈!你自然而然哪就心驚肉跳,這個感覺來了。這個兩樣東西啊,就介乎剛才這個錯亂的名言識,跟這個啊如理觀察之前(間)。我把這個例子加進去,你們能不能體會得到這一個特質上的情況?
150A18'29"
所以實際上呢,就是說這一個無觀察識,就是我們正常一般的這個識心作用,就是認識作用,現在我們佛法上面就說「識」,就是我們凡夫的識,那麼這個上面的特別名字叫「名言識」。這個名言識,這一個識所安立的、所看的、所對的、所想的這一些東西,當然這個識是什麼啊?就是我看一個東西;看了一個東西以後,所看見的東西我們叫它「量」。它這個法相上的啊,實際上呢平常我們不妨這麼說一說,我用一個尺,然後呢去量一個東西,量出一個結果來。我用一個秤,秤一個東西,秤出一個結果來。我用一個錶,衡量一個時間,衡量出一個標準來。這個我們大家都曉得,對不對?那麼你如果用尺來量的話,量出來這個叫量果,這個叫量。啊啊這個啊這個量是以長度來計的,那麼叫幾尺幾寸;以重量來計的,那麼叫幾斤幾兩;而時間來衡準的,叫幾分幾秒,那幾年幾月。現在呢這一個地方的就是說,我們用名言去衡量得出來的這個東西叫名言量。所以能衡量這一個東西呀,我們叫作名言識;所衡量出來的結果,叫作名言量,這個清楚不清楚?。
150A20'08"
所以啊這樣東西,這樣東西它本來怎麼樣建立起來的?本來怎麼樣安立起來的?實際上呢就是我們無始染污以後,由於無明相應,這個無明相應了以後,我們這個心念哪就產生一個錯誤的功效,這個功效我們就叫它「識」。這個識就是啊錯誤的,本來它安立就是它這個東西的安立,根據這一個東西而安立的。所以啊,在這一個東西上安立的東西,對它來說自然是真實的,所以這個事情,有,這個情況。而這個東西的安立本來是虛妄分別,說它不是用理智安立的。所以那個時候,你用理智去觀察,對不起,嗯沒有這樣東西!。
150A21'09"
就像我們剛才說的一個比喻,現在再說一個比喻,譬如說小孩子。容或我們還自己記得我們小的時候,容或我們忘記了,看了這些小孩子們,喔唷!這個這幾個小孩子趴在這個地上玩。最小的時候啊,自己乃至於撒了一泡尿啊,弄了個泥巴弄得很高興,長大了一點當然不會,然後呢在地上面玩那些什麼東西。啊我的印象啊我小的時候歡喜啊踢毽子,現在大概也找不到了。後來呢有那種東西叫什麼啊?玻璃球啊?那個玻璃球,你們叫什麼東西啊?玩那個東西會彈,啊?,啊現在的名字不知道什麼,現在當然有現在玩的。啊,那時候歡喜得不得了,那個大人啊總覺得不允許。然後呢有的時候啊他處罰你,乃至於看見了以後啊把它拿掉了,喔唷,自己都痛哭流涕。現在如果長大了你去看看,唉,真就可笑極了。我想我們大家都有這個經驗,對不對?。
150A22'05"
啊比如說,你在這地方玩一個啊剛才說的,弄一點泥巴玩了一個東西啊,只覺得,喔唷!這個當然大家做,我的房子,你的堡壘,大家打仗。啊那個大人跑得來告訴你啊:「啊!你弄這個東西幹什麼,趕快走、走、走!」把你牽走,然後把那個城踢掉了。唉呀!你在這兒痛哭流涕,會不會啊?會!,為什麼啊?,因為在你這種情況之下,是,你的那個時候的名言識所安立的,對不對?你千真萬確地做,喔唷,兩個人打得很起勁啊!,我在那兒造了一個東西很堅固,然後我又弄了一個砲攻打他,他在那兒防守。欸結果有一個大人跑得來把你拿掉了,的的確確你很傷心、很痛苦,乃至於幾天你還在這兒睡不著覺。所以你們不妨從這一個上面一步一步地去思惟、觀察,就了解了。
150A22'56"
所以他這個比喻是說明了這一件東西。那麼現在了解了這一個以後,啊這個概念了解了,那麼自然對上面他那個問難,就解決了。所以啊,他本來這個比喻啊是是用一個容易懂的,讓我們了解難懂的東西。而真正說起來,這個難懂東西的內涵,卻是跟那個啊容易懂的,欸,很相應,不過它只是相應部分喔!,所以現在我們先把取出相應部分來解釋完了以後,啊最後慢慢地再說這個啊真、俗二諦的建立的關係。
150A23'41"
啊那麼剛才我們不妨為了容易了解起見,把我們所舉的這個比喻每一個都想一想看。啊第一個是說,啊,我們大家都沒看見,可是啊平常的時候我們曉得這一個地方,我們那個啊假定說啦,我們這兒常常有毒蛇,哦會來的。這倒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喔!,那一天哪有人看見一個青竹絲,嘶從我們這個後面那一棵什麼啊?芒果樹上面啊爬在那個地方,對吧?,假如經常有的話,嗯到了夏天,「喔唷!,蛇來了。」哦,大家提心吊膽。噯然後呢你腳上踢到一個東西的話,我們一定啊,喔就心驚肉跳,馬上兩個腳縮起來,這是一種狀態。然後那我們想到小孩子那狀態,乃至於想到剛才說的,告訴我們的這個意識殺人的故事。也更進一步的話,我們了解現在我們這個認識作用,哦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
150A24'32"
可是凡是不管是哪一類,就是說以他這個名言識所安立的這個東西,對他來說,的的確確是有這個功效,而且他這個認識作用當中千真萬確地是覺得有。所以剛才說五根所對的這個東西是他的現量,因為是他安立的嘛!,對他就有產生的功效。第六意識本來所緣的,一直是緣這個什麼啊?緣那一個啊五根給它的傳遞的訊息,這個是它的真正的特質,所以總是跟著俱轉,跟著俱轉。那麼這一些東西呀都是無觀察識,啊假定你認真觀察一下的話,那就找不到了,這個真實的東西找不到了。
150A25'26"
所以在他這個比喻當中要說明的,這個人上的「我」,是不觀察的時候是千真萬確,一觀察,沒有了!。同樣地,我們剛才說這一條蛇,不管繩上的蛇也好,或者這個人說的蛇也好,或者是這個小孩子講那個城也好,乃至於呀我們剛才講那個東西,如果這個犯人張開眼睛一看,那簡直哈哈大笑,對吧!,我想沒有一個人例外的,我們都是如此,嗯這一個情況就是這樣。這麼,現在首先說明這個啊,啊我們現在繼續下去。
150A26'07"
【合上法喻,如繩非是蛇,喻五蘊非我。】
喔現在我們了解了,這個繩不是蛇,那麼所以這個五蘊也不是我。
150A26'20"
【如依於繩而生蛇覺,那麼喻依五蘊而起我想,如依盤繩而現蛇相,喻依五蘊有我相現。】
同樣地,儘管這一個上頭明明沒有蛇,以及這個上頭明明沒有「我」,但是啊在繩上面卻啊千真萬確地可以讓你呀生起一個蛇的感覺;同樣地,在五蘊上面的千真萬確地生起這個「我」,我們一天到晚就跟著這個轉。啊同樣的道理,
150A27'01"
【如依繩現蛇而蛇非有,喻依五蘊有我相(現),而(實)非實有。】
同樣的道理,啊依這個啊繩上的實在的蛇,喻依找不到五蘊上頭的「我相」啊,要找它的實在─這個「實在」,我們有的時候稱它為「自性」,有的時候稱它為「自相」,啊有它為……什麼,不管種種,說真實的這個東西找不到。
150A27'33"
【此即我無自性義。】
所以說這個「我」啊,無自性。它注意喔!,叫「我無自性」,不是單單沒有這個我。平常我們講的「無我」的話,真正的全文應該是「無我自性」這樣的東西。「我」這個假的行相,這個是有的。啊你們懂得了這一個,所以《大智度論》上一開頭的說,明明沒有我,那麼為什麼佛說要我?,佛也處處地方說我、我、我,他這個「我」是以什麼安立的啊?,啊就是以世俗諦。那麼這個世俗諦是什麼呢?就是前面所說的名言量,這個無觀察識之前安立的。
150A28'21"
他為什麼要用這個呢?他因為我們現在整個的都在這個裡頭,所以要讓你認得也認得這一個。讓你從這個上面是認得了它,然後呢告訴你,啊為什麼有這個啊,哦真實的理智上面沒有。然後你如理地信得過,信過了以後,還要自己認真觀察,信過了不觀察沒有用。經過你觀察發現:「唉呀,真的沒有哇!」,啊那個所以他一定啊要這樣的次第。同樣也說明了,喏只要這樣的安立的話,卻是有它的這樣的一個假名,或者叫名言量,或者有它的功效,乃至於呀從如此因感如此果,啊種種。而這個因當中必定有一個主因是什麼啊?無明,無明所現。所以十二因緣也由這個上面建立啦,無明故行哪,就行緣識,然後呢下面「更、更、更、更」一段、一串東西、一堆,都、都來啦!,這樣,那現在我們從這地方先繼續下去。
150A29'28"
【又如繩上雖畢竟無蛇,然由見繩為蛇故,生大怖畏,如見真蛇。】
150A29'37"
150B00'04"
[【又如繩上雖畢竟無蛇,然由見繩為蛇故,生大怖畏,如見真蛇。】]
就像前面我們了解了繩上決定沒有蛇,但是啊為什麼啊?因為無始無明所覆,妄見而看見這一個啊蛇。所以那個時候啊,雖然沒有蛇啊,卻是真正能夠生大怖畏,好像真的蛇一樣。因此,
150B00'39"
【如是依自五蘊所見之我雖非實有哇,然由分別假立之我,依於行住坐臥(等)四威儀中作一切事亦不相違。(此即緣起義。)】
就是這樣,啊這個五蘊上面之我,實際上的我也沒有。但同樣地,由什麼啊?「由分別假立」,所以叫作分別假立,什麼啊?由於虛妄分別。這個「假」是什麼啊?就是假借。哪!這個是假的,借這個五樣東西,因為你虛妄分別來安立之我。欸,雖然虛妄分別安立之我啊,卻是啊在四威儀當中可以做一切事情。就像前面這個蛇,明明是沒有啊,卻是要讓你害怕,一樣的道理。
150B01'30"
那麼這一個道理就是什麼啊?「即緣起義」,緣起就是這個啊。你懂得了這個,了解了剛才我這一句話吧!,噢,無明、行、識來了,這個識怎麼安立的啊?欸,妙咧!就因為無明而行,行了以後─識,所以這個識本身就是這樣安立的。而然後呢,再把這識回過頭來,當然跟它相應,這個道理很簡單,對不對啊?,譬如說,我現在這樣東西是用這個方式,啊所以是用地上立,還是從地上倒(ㄉㄠˇ);從這個上面生,還是從這個上面滅!。現在這個東西所建立的,自然還受這個建立的,啊原來的東西,受它的支配。譬如說我們做一個桌子,如果你做桌子用木頭等等造的,當然一定的啊還受這個木質的影響。如果這個桌子是用鋼鐵做的,是鋼鐵的影響。這個是什麼話嗎?譬如說木頭所做的,用火來燒結果燒壞掉了;用鋼鐵所做的話,對不起,你燒它一下,燒不壞。現在呢這個識呀就是我們無明所安立的,所以呀你回過頭來識所相應的就是無明部分,就是這樣的彼此間的必然的因果關係,這樣。這個也是個比喻,說這個緣起就是這個上頭。那同樣地,你如果是這一個時候你了解了,
150B03'04"
【如是若見一切法都無自性哪,即由無自性故,便能安立緣起因果啊。是為性空現為緣起義。】
這個就是佛法的中心思想,就是中觀的正義就在這裡。前面這個道理我們都了解了,那麼這樣的話呢,你啊正確地見到:喔!原來一切法真正要找它的實在的、真實的內涵,這個真實的內涵,你叫它自體、自相、自性、真實有等等啊,嘿嘿,沒有!。欸,正因為它沒有啊,才會呀安立,才會假安立。這個假安立啊,因為它是假安立,所以有這樣的怎麼的因啊,就會有這樣的果。假如它本來有的話,你怎麼去安立它嘛!對不對?你就沒辦法動它,它本來就這個樣嘛,你就不能動它啦!,所以說正因為它無自性,無自性呢的另外一個名字叫作性空。嘶所以正因為性空,是必定緣起;正因為緣起,是必定性空。「是為性空現為緣起義」,所以它正因為如此,所以它那個本性空!,正因為本性空啊,所以才有、才現起,才會產生必然的緣起的意義。所以前面說,喏!這樣的,啊因為你正見一切法都是空,所以是正見緣起。反過來說,
150B04'40"
【若見一切法唯由分別假立,緣起因果皆應正理。即由此故啊便能引生一切法皆無自性之定解。是為緣起現為性空義。】
反過來你了解:喔!原來所有的東西都是啊這樣的分別所假立的啊。因為這樣分別所假立的啊,所以啊,啊你這樣地怎麼安立啊,就會有這樣的一個行相。你安立的這個東西叫因緣,下面現起來這個東西叫作果報。那麼自然而然這一個時候你……,啊一切法必然是都是這樣地安立起來的,這個安立起來啊都是假借那一些東西安立起來的。自然而然,你怎麼安,下什麼樣的因,自然而然現什麼的果。由於這樣的道理,自然而然哪才了解,必然會引生這一切法啊都絕對沒有啊真實的、確實這種東西。這個時候啊你曉得:喔!原來緣起啊正是性空。所以現在我們常常說:明明是空的,就它偏偏地這緣,好像這個裡邊哪有矛盾了。現在你真實地了解了中觀正見的話,那就一點都沒矛盾。嘶正因為它是空的,所以必定是緣起,這個幻有的現象,就是必然的;正因為它緣起,所以必然是性空。這個就是說學教下當中的它的最殊勝的一點。
150B06'20"
譬如說我們講禪宗,禪宗絕對有它非常了不起的、非常殊勝的,特別的功效在。可是禪宗這個裡邊哪,它有它一個特質我們必定要了解─學禪的人一定要有老師。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證見空性的時候啊,那個時候忽然之間一切都消失掉了,那自以為覺得:啊!一切都空。那時候啊你不知不覺之間哪會走上話大空(編者按:此詞不確定)。何況在沒有證見空之前,你在定當中,乃至於呀定、慧都不認識。譬如說我們學定,你沒有得定的話,根本不可能證見空性。嘶所以得定的過程當中,從欲界定到未到地定的時候啊,那個一切的實質啊,慢慢、慢慢的啊像如雲如霧這樣消失掉了,好像身心不見這個狀態。如果你不了解,以為:啊!證得了空了。那連它啊定、根本定都沒得到,這是第一個錯誤,絕大的錯誤,我們很多人哪都陷在這個裡邊。
150B07'24"
那麼進一步,就算你真正地能夠參,然後證見空性的時候啊,欸!見一切都沒有了。實際上呢他不了這個空而便是緣起義。這個你們如果說正式地去研究一下,正式學禪,以及看看那個襌宗古代的祖師的公案,都是這樣的。哦很多人一下說一坐破三關,一開悟徹底開悟,那是因為他以前走得很高了,啊這樣。重新回來的時候,就好像以前的存在銀行裡,跑進去一看,喔!我原來有個上億的財產,絕對不是現在有的喲!,平常一步一步上去的話,一定是第一步所謂初關、第二關、第三關。那我想我們大家了解,破了以後,對不起,他那個祖師說:啊還、還不在,還沒有,你還要來,繼續地再來,一步一步。那麼跑下去什麼?就是這個。萬一你沒有,離開善知識的話,毛病就來了,啊很多、太多這種祖師們都有這種典型的公案。或者他只破了前面的,然後呢因為沒有善知識的引導,自己覺得見道了。啊!是目空一切,話大空(編者按:此詞不確定),自己也錯了,帶人也錯了。啊還有一種呢,雖然如此,但是呢問題沒有解決,而然後呢繼續地再參訪,到最後哇,欸才能夠真正地解決這個問題。
150B08'49"
而教下─不!,那個理路上面先告訴你得清清楚楚,然後你照下去走的時候,那個方法是非常穩當。當那個見到一步的時候,你就曉得了,喔,現在達到什麼程度、現在達到什麼程度。換句話說,一個老師是活字典,必定要你跟他有緣,一直跟在旁邊,那個時候你還聽肯聽他,他還肯指導你,否則的話跟在他身邊沒用。現在教下你這個理路清楚了以後,一定為什麼要產生定解,然後你照著這一個次第一步一步走入的時候,你曉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喔!對、對、對!,跑到哪裡,你不會走上這條錯路,了解嗎?,這是它的兩個特質。實際上呢,你真正地有圓滿的師承,正確的方法,這兩個的的確確是一樣的,啊這個結果是絕對一樣的,這個地方的特別說明。
150B09'46"
反過來,你現在如果真實地了解了這一點這個道理以後,平常我們哪非常混淆的空、有之間那個觀念哪,不但沒有一點的矛盾,而且必然兩樣東西呀要互相觀待而立。空是觀待有上而立,有是觀待空上而立;拿掉了有就沒有空,拿掉了空就沒有有。譬如我們論任何一件事情,啊說這個東西,啊然後呢你說,是,有這個東西,這一個東西是什麼啊?緣起義,對不對?,那是很正確的。喔,那一個是塑膠的,然後呢裡邊是什麼的,經過怎麼做、怎麼做,正因為它緣起,所以必然不是天生來有實質性的東西。實質性是甚麼啊?是天生如此、本來如此,你不能改變,不是因緣所造作的,所以叫作無為法。
150B10'44"
有為法是什麼啊?你有所作為產生這樣的功效,就是這樣。因為你有所作為而產生,所以同樣的你有所作為而有,有所作為而無。所以「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彼此間的必然關係。因為你用這一種東西建立起來的,所以如果這個建立起來怕火的話,碰到火它也燒掉了,對吧?,就是這樣。如果這個東西不怕火的話,那麼碰把火,它也動不了它,這樣,這個是必然的這個因果關係。所以在這個上頭一定是什麼啊?,哪!正因為它性空啊,所以呀現起這個緣起之有,這兩樣東西你不能離開了講的呀!。
150B11'30"
啊當然在我們平常狀態當中,你只看它的一面。說喔現在用那個功,用它的時候,你根本用不著把那一套理論搬出來幹什麼?這一個不需要,啊這個是不需要的,啊實際上呢對於這個事情的本身是這樣。那麼是用外面的東西是這樣喔!,當我們身心上頭的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本身卻是什麼啊?跟它完全一樣的啊,這樣,跟它完全一樣的。那我們平常為什麼說迷糊呢?就是說當我們運用,實際上啊運用這個身心的時候,假定我們正確地了解這樣東西的話,自然而然你要什麼樣的果,你就下什麼樣的因;你要避開那一些果,你就應該呀避開那一些因。反之,眼前這果,如果說你覺得不好,你就在因地上面哪怎麼樣去拿掉它。
150B12'32"
因為我們徹底地了解一切法絕對不是天生如此,絕對不是自性有、自相有、實在有,這個叫作什麼啊?性空義。所以你因為見到了性空,那個時候你會產生一個什麼結果啊?任何事情哪是戰戰兢兢,是一點不會錯,對不對?,這個簡單嘛!,說沒有一個地方不由因果建立。所以到那個時候,哇!你那個持戒是非常認真。欸馬虎一點你曉得,你馬虎一點,對不起,你這個馬虎的因,就得馬虎的果。你認真的因啊必得認真的果。是這樣一來,你了解了,是知道這道理,你會不精進嗎?,所以現在人來講空講錯了,講了個半天,講完了空啊,啊什麼都馬馬虎虎不要了,他何嘗真懂空呢,真懂得空?。這個概念清楚不清楚?
150B13'41"
因為這裡,所以呀就我要提一個事情。啊!有的人哪,是,因為不善巧這個,所以常常說:「唉呀!你講了個半天空、空、空,哦對我們沒有什麼用場嘛!」現在你想想看,有沒有用場啊?用場太大啦!,你如果是真正了解了空的話,你必然會戰兢惕厲,喔唷,這個一點小地方都不敢馬虎啊!,對不對?,這第一個。
150B14'10"
然後呢,我們如果真的把那個空理能夠啊推廣開來的話,你一遇見任何一切事情,任何一件事情,譬如人家跑得來罵你,平常為什麼我們會呀發怒啊?欸,很自然哪!,哦人家或者捧你,你自然就高興啊!,為什麼啊?這個是很明白,當人家來罵你的時候,我立刻的反應這個是什麼的一種狀態呀?現在這個地方叫「無觀察識」,對不對?,那就是我們這個名言量,那那心裡面自然地不加觀察地就「砰!」一下─噯「他為什麼來罵我?」,喔這是說無始以來虛妄分別所安立的,你必然會發脾氣,就是這樣。再不然的話呢,假定你經過多生的習氣,養成功了忍辱,那個還是你的什麼啊?,以前的習性養成功的,還是啊行所安立的識。所以他來罵你的時候啊,「唉呀,好啦!」你就。現在不管是啊你容易發脾氣也好,或者啊你呀能夠忍辱也好,乃至於經過世間的修養啊來說,啊!你笑一笑也好。這個啊前者是屬於啊所謂俱生而來,後者屬於分別而來,必然產生結果。
150B15'32"
假定你真實地了解了這個空的道理以後,那麼這個時候呢,就看你了解這個空理的深淺。以我們現在來說,聞思相應的空理,這是我們凡夫下腳第一步應該走的。聽懂了道理:喔!原來一切事情都是這樣的啊。那麼為什麼以前會產生這樣的這種貪瞋癡?因為無觀察識。現在你認得了,經常去觀察,所以這個叫什麼啊?如理思惟。假定你正在如理思惟的狀態當中,然後這個人來罵你的時候,你想:啊!那絕對不是天生來的,一切事情一定有的因果緣起的法則。嗯,我不一定什麼時候是不知道,但是確定哪以前罵過他,所以呀會產生。
150B16'22"
所以前面講的業果等等的話,只是說:喔,這個業是必然感得的果。這個道理何在,不清楚,到現在呢完全清楚了,對不對?,結果呢,現在這個清楚了,才能夠對於前面共下士這個業感果的產生決定信解,對吧?。假定你對這個有了決定信解的話,是不是從理上面,從任何一個角落上面,你就很清楚明白地解決眼前一切問題。對不對?。那個空之功效哇,之廣、之美呀,乃至圓滿哪!,世間無出其右。不幸的是,嘶我們現在啊學佛的人都不要。
150B17'08"
啊譬如說念佛,那你為什麼要念佛啊?,很簡單嘛!,因為我們無始以來都是什麼啊?這個無觀察識,無明相應,虛妄分別所安立的這個東西,一天到晚所對的,你在、纏在這個裡邊。啊唯一的辦法,在這種情況之下─不是唯一的啊,唯一的結果,你注定你呀永遠受苦。你現在不怕苦則已,反正你去,由你去,啊!你在地獄上面,你不怕苦,你去熬吧!,不要說地獄,在世間,哎喲!怕了苦,你才想辦法。對不起,要想跳出的苦,唯一的辦法─這個路。那怎麼辦呢?說:唉,要照著這個路一條一條路走的話,那個實在好難喏!,欸那時候你才了解了。怎麼辦呢?還在這個上面。所以那個時候啊,你啊不在那個細緻的上面哪說要了解一切的內涵,要解決它,你只曉得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如此因啊感如此果。為什麼?一定是性空緣起,緣起性空。所以眼前這個不理想啊是以前是莫可奈何,現在你要扭過來的話,你只要因地上面啊念念下正因,將來必定感這個因相應的如是果。
150B18'28"
所以以前憶念的時候啊,唉呀,這個難捨啊!,唉呀,這個父母也難捨,啊,這個兄弟姊妹也難捨,啊那子女也難捨。然後呢子子孫孫、孫孫子子,永遠牽纏,嗨,這一大堆。嗚!現在這一些東西啊都是世俗。啊!非常可怕,欸一心念佛,這樣。你如果能夠心目全部跟這個相應的話,儘管你嗯沒有啊如實地真正找到,可是這一個因果必然向前推衍的結果啊,那跟它相應啊!,這個道理還在這個上頭。你們念他,他們引你。所以整個的佛法,沒有一個、一點漏洞,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呀脫出,如果脫出來,佛就不值錢了。世間很多定律呀,欸,它到了某一個地方啊就有個極限,說對不起,有一個例外。如果佛法有例外的,那佛就不圓滿了,對不對?。
150B19'33"
所以你想,你懂了以後,哪個地方用不上?,那麼你為什麼要持戒呢?很簡單嘛,我是個凡夫啊!,我並不了解我這個行持究竟怎麼樣,為什麼?我在無明當中。儘管你現在覺得:啊!我用理智推斷。但是這個理智推斷,你這推斷的憑證對不對?邪慧,不是正確的。所以我這個理智的推斷只是增加什麼啊?增加世智聰辯,增加了世智聰辯是沒得用場。這一種世智聰辯所安立這因果關係啊,叫戒取見、見取見兩個,啊兩個,一個是禁戒取,一個是見解取的。儘管你以為如此,結果是越走越錯。那麼怎麼辦呢?唯一的依靠就是說,佛是徹底正確認識的,換句話說,迫近的,你只有依靠他。所以佛告訴你,要這樣,我就這樣,要那樣,就那樣。欸你曉得:你只要這樣做,一定感得這樣的果報,所以自然而然哪你這個是要持戒呀,也懂得這個道理以後哇,從根本上面你就要:啊!必然會在起心動念當中哇把得非常正確,一點不會含糊。你認得了,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這是我們必須應該認識的一個概念,清楚嗎?。
150B21'07"
哦昨天晚上還有人哪談起,因為我們隨便談起呀,說所謂一些事情啊!,所以有人說,啊,譬如說大乘、小乘的哦開合不同,啊乃至於尤其是現在講到《楞嚴》的,譬如說,啊不,密宗說《楞嚴》上面的「清淨明誨」。你們不妨仔細去看看它,它說得很清楚,啊說得很清楚。大小乘的開合不同不在形相上,在心地上面,對不對?,如果是你真的為了發了大菩提心,殺也對。同樣地清淨明誨上面的,這三個清淨明誨呀,它第一個欸其心不殺,第二個叫其心不淫,第三個叫其心不盜,它不在形相上面說,而在這內心上面說。道理在哪裡啊?因為,喏!這一個都是什麼啊?欸我們名言識所安立的,所以轉的時候也在這上面,因果的基本的概念都在這個上頭。
150B22'16"
啊那個上一堂課有人,有一個同學建議,那麼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因為這位同學也慢慢的啊那個啊聽出興趣來了,所以他就啊問起那個師承。啊那麼的的確確,我想尤其是從頭開始聽的人都曉得這本論的完整的師承,的確現在尤其是你們哪稍微相應一點的,都會感受到這個法如此圓滿哪!,不管在任何情況之下啊,嘶啊這個時候千萬注意喔!。然後呢這個圓滿的法,還必須要你自己的理智啊去思惟、觀察。我所以說這個話,的的確確啊有很多感慨,我自己的經驗包括。那今天早上還有一個同學來問我,他說:「有人說教了這個要學密的。」嘶唉!我聽了這個話,長嘆一聲。啊我不曉得你們懂不懂我這個長嘆的原因。但是他下面的解釋,我覺得非常同情他。
150B23'19"
沒有錯,正因為我們平常的時候啊,就沒有哇善巧地運用這個理智。現在我們這裡了解了,喏平常我們為什麼陷在這個生死當中,就是我們的認識作用。這個認識作用叫什麼啊?名言識,叫無觀察識,叫無觀察識。啊而平常這個無觀察識啊一向是什麼狀態呢?一向就是哦癡癡呆呆,這是一種,這一種人啊屬於情見的;還有一種人的話呢,啊!他善巧分別。一種屬於情,一種屬於見,這個都是無觀察識。啊所以呀,都是啊東風東飄,西風西飄。
150B24'11"
我們真實要學佛法的話,依你理智去觀察。所以佛經上面說:不要因為我說的,你必定要如理思惟。現在大家不經過如理思惟,就算聽了佛法,大家還是這樣,那你學它幹什麼呢?你必定要喏照著前面一步一步來,一步一步來的話,不管人家怎麼說,你都動搖不了你,哦前面次第說得很清楚啊!,這樣,那麼這個不去談它。如果你正確、慢慢地上來,跟不上來有兩條路,不上來的話有兩種情況:有一種情況呢,他根本就跟不上,嗨呀!這個越學越苦啊!,那是不談了。還有一種呢,因為他自己沒有如理觀察,然後人家說這個,哎喲,他也聽得這個;人家說那一個,啊人家說好,他也去求,要去求嘛又找不到;人家說不好,他也排斥,排斥嘛也莫名其妙地弄錯。
150B25'03"
啊凡是真正聽的人我想都有這種感覺:哎呀!慢慢地覺得這味道聽出來了,然後呢對於我們眼前的錯誤都解決了,歡喜得很。所以他就問我,「啊!這時候就體會到原來這個師承這麼重要。」那時候我啊簡單地回答,是啊:「是!,我只是說找到師承何在,我並沒有得到師承。只是因為有完整的師承,只是最基本的、簡單的,告訴我們一下。」我曾經跟大家說過的,啊我的老師,啊有幾個老師自己告訴我,這麼簡單地說了一下,我才了解這個真正的精要在什麼地方。啊有一件事情我體會到的─問題不是沒有完整的老師,始終是啊沒有好的學生。那我自己就不是個好學生,所以沒學到好的東西,今天耽誤了大家。
150B25'56"
啊所以如果說啊你們真的要想學的話,像我們世間一般的暢談,那根本學不起來的,說老實話。喔!你的意見要這樣,啊我的意見要這樣;看見這個不對,看見那個不對。你沒有尊重法的心情,絕對學不起來!,啊我當初我們在那邊跟著這個老師學的時候啊,嘩,那個跑到……一看見老師來,那在任何情況之下,啊大家是鴉雀無聲,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是這樣。他如果說一句話,我們從來沒有什麼給他敢頂嘴的,不,要說他合理的,就是說絕不合理的,我們聽:「是、是、是!」,啊有的時候心裡還在嘀咕。啊那如果比較好的話,同學人家發覺:「欸!,你自己好好地檢查。」我們只總歸要在自己內心上面找問題。啊所以剛才那個同學說啊,啊現在啊他因為聽到了這個歡喜的法,所以建議呀大家啊在這個課堂裡邊,一定要啊很認真地守秩序。啊那麼這個呢,我也只是說我啊只能說建議你們,本來學這東西,都是大家這樣的啊,啊不要妨害別人,至少這一點要做到。
150B27'01"
現在我們繼續下去。哦剛才說到這個啊由於性空,噯所以真性空是見到緣起,真緣起是見到性空。這兩件東西啊就像兩枝筷子一樣,你要想拿那個筷子夾東西呀,對不起,嘿,少掉一枝還不行欸!,平常我們錯就錯在什麼地方啊?錯就錯在不善巧學。啊!講空啊,不要有的啊;講有啊,不要空的啊。不過居然有人有這個本事啊可以過那個獨木橋、走鋼索,這種人天下的絕頂高手啊!,我想我們普通是可沒有這個本事啊!,你們千萬注意。所以我們現在真正要善巧學,在這一個完整的地方告訴我們,這兩樣東西絕對不能分開。一分開,你一分開,對不起,你講空,空就空錯了;你講有,有就有錯了。這個是我們應該有的第一個現在啊基本的信念。
150B28'07"
實際上這個信念還是靠什麼啊?哪,你繼續下去,你總要一步一步地深入。如果你對於這個道理了解得越透徹,然後你回過頭去啊廣看,不管是何經、何論,從小到密,沒有一個地方違背的。如果有違背的,對不起,它就有問題了。所以了義經之所以了義,那啊究竟圓滿了,你用在任何地方,絕對沒有障礙。什麼叫不了義?欸它在這個範圍之內說的,用到別的地方有障礙的。當然了義的真正的意思是不在這個上頭喔,了義的真正的意思。實際上呢了義跟不了義的,它的運用的範圍,它也是必然性的,這個是我們哪這一個地方。
150B28'51"
所以我常常說,我現在說的很多啊,都不是啊正確地按照著法相名詞解釋。如是說按照法相名詞解釋啊,一則嘛哦時間不曉得拖到幾年,大家也沒有、沒有完整學過嘛!,我只是把我們容易懂的,哪,從這個體驗得到的上面來解釋它。等到了解了這個實在的意義,不妨我們回過頭去,如果要去弘法利生,那個時候再學完詳的法相名詞,那個才可以。當然你把這意思再簡單地介紹給別人家,那個倒的的確確只要他心裡面認識了,照著去自修,那絕對沒錯的!,啊這個我要特別說明。
150B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