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P332L07-P334L07-四攝法|P334L07-P335L04-四攝法|P561L04-P561L08-略論
原文:P332
【第四 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賢善方便,故攝徒眾應須依此。如云:「諸攝眷屬者,當善依此理,能辦一切義,讚為妙方便。」】
【(第五) 略為解說。】【愛語有二:一隨(世俗)世儀軌語,謂遠離顰蹙(ㄘㄨˋ),舒顏平視,含笑為先,慰問諸界為調適等,隨世儀軌悅慰(悅)有情。】【(二)隨正法教語啊,謂為利益安樂有情,依能引發信戒聞捨慧等功德,宣說正法。】【又於能殺害怨敵之家,無穢濁心說利益語。於極鈍根心無疑慮,誓受疲勞,為說法語,令攝善法。於其諂詐欺二師等,行邪惡行諸有情所,無恚惱心說利益語,於此難行愛語,亦當修學!。】【又於相續未熟,諸欲斷諸蓋向善趣者,為說先時所應作法,謂施及戒。】【又於已離蓋,(相續)相續成熟心調善者,為說增進四聖諦法。】【又在家出家多放逸者,為令安住不放P333逸行,無倒諫誨。又疑惑者為斷疑故,為說正法論議決擇,是為一切門愛語。】
【(同事者),謂於何義勸他安住,即於此義自當安住若等若增。】【如是隨作何事,先應緣於有情義利,定不應離利他意樂!,然其加行則先自調伏!。】【如《無邊功德讚》云:「有未自調伏,雖說正理教,違自語而行,不能調伏他。】【尊知此義故啊,心念諸眾生,自未調伏時啊,暫勤自調伏。」】
【又四攝事 可攝為二,】【謂以財攝 及以法攝。】【財施為初,餘三屬法!,】【法為所緣正行清淨之P334行(法),如云:「由財及以法,謂所緣法等,由此二攝門哪,說為四攝事!。」】【又此即是三世一切菩薩利他方便,故是共道。】【如云:「已攝及當攝,現攝悉皆同,是故此即是,成熟有情道。」】【又菩薩行總有無邊,然大嗢柁南哪即是六度、四攝,】【以諸菩薩唯二所作,一自內成熟成佛資糧,二為成熟他有情相續,六度四攝即能成辦此二事故。】【(如)像〈菩薩地〉(云)說:「由諸波羅蜜多能自成熟一切佛法,由諸攝事能成熟他一切有情,當知略說菩薩菩薩一切善法作業。」】【故於此中略說彼二,若欲廣知,應於〈菩薩地〉中尋求!。】【又此根本後得時,應如何行者,】142B【如尊者云:「六波羅蜜等,菩薩廣大行,由本後瑜伽,堅修資糧道。」】【謂初業菩薩受菩薩戒,住資糧道,根本後得皆不出六度,故六度中有是根本定時所修,有者是(於)後得時修。】【謂靜慮自性奢摩他,及我慧度自性毘缽舍那一分,是於根本定時所修。】【前三波羅蜜多及靜慮般若一分,是後得時修。】【精進哪是俱通根本、後得,】【忍中一分定思深法(於)是定時修。】【如尊者云:「起根本定時,徧觀一切法!,修幻等八喻,能淨後分別。應正學方便,於根本定時,應恆常修習,止觀分平等。」】【若由未習如是希有難行諸行,聞時憂惱,應念菩薩於最初時亦不能行,然由先知所作願境漸次修習,久習之後,不待功用能任運轉,故其串習極為重要(切要)。】【若見現前不能實行,即便棄捨全不修P335(心)者,是極稽留清淨之道。】【如《無邊功德讚》云:「若由聞何法,令世間生怖,尊亦於此法,久未能實行。然尊習其行哪,時至任運轉,是故諸功德,不修難增長。」】【故受菩薩律儀者,定無方便不學諸行,】【未如儀軌受行心者,亦當勵力修欲學心。】【若於諸行哪勇樂修行(學),次受律儀是極為堅固,故應勤學。】【上士道次第中,已說淨修願心,及學菩薩總行道之次第。】卷十三終P561
【《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
【子二別於後二度修學法分四:】【丑說初止觀自性,(丑)二是學止法,(丑)三學觀法,(丑)四學雙運法。】【今初
經說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觀之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於止觀中攝。】【所言止者,】【謂內正住已,即於如是善思維法,作意思維,令此作意內心相續。啊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 及心輕安,(是)說名為止。(啊)總之輕安所持,於善所緣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
解說: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賢善方便,142A 00’00”[故攝徒眾應須依此。]142A00’06”如云:「諸攝眷屬者,當善依此理,能辦一切義,讚為妙方便。」】
那麼這個啊真正要想攝受眷屬,這個就是菩提眷屬,一定要依止、一定要善巧用這個四個方法。說佛告訴我們哪,用這個方法就能夠成就,啊使一切眾生,(啊)成就一切眾生的方法,使一切眾生得到真正有利益、有意義的啊這一個的最好的方法。所以呀真正攝受那個徒眾,現在我們在佛法裡面真正攝受的話,一定要以這個四樣東西,這個我們要確定認識,啊確定要認識。所以呀這一點哪在這一個地方啊,我們哪雖然很簡略的說明,但是我們內心當中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那攝受徒眾的條件是這一些,是這一些「諸攝眷屬者啊」,真正攝受的話,一定要啊善巧這個道理,依止這個道理,你能夠這樣做的話,你才能夠如你所想的,能夠成辦一切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啊所以這四樣東西啊,啊是真正的最善巧、最奧妙的方法,這個才值得讚歎、應行的之道。那麼最後呢,
142A01’50”
【(第五) 略為解說。】
把四樣東西的內涵進一步說明一下。
142A01’56”
【愛語有二:一 隨(世俗)世儀軌語,謂遠離顰蹙(ㄘㄨˋ),舒顏平視,含笑為先,慰問諸界為調適等,隨世儀軌悅慰(悅)有情。】
這第一個,就像我們教學小孩子一樣,幼稚園的時候,不是把你要教他的道理啊告訴他,而是隨順他相應的,那個小孩子歡喜的啊。欸嘖給他在這個地方,坐在那兒,排排坐、吃果果,扮那個家家(ㄍㄚ)酒,大家弄得高高興興。所以教世俗的人哪,剛開始第一步,也是隨順世俗的儀軌。啊同樣的,為什麼我們比丘戒也一定哪順著世俗的儀軌的道理,也在這個上頭。這個才叫清淨幢相,教人家一看---嗯儀表這麼好,然後呢內容的啊更是啊,啊清淨哪、純潔。這一個它的原因。
142A03’09”
啊所以平常我們的話,看見了別人,眉頭一皺。嗯他不是,啊是「遠離顰蹙」,那一個就是皺這個眉頭,臉色很不好看,沒有這個東西。而是什麼啊?「舒顏平視」,哎呀,你看起來啊,這個啊嘿非常教你舒暢歡喜的啊。啊那麼看見的時候,他「含笑為先哪」,笑、笑臉相迎的啊,笑容可掬的啊,先來問他嘶說啊:「你好嗎?」;「諸界」就是啊我們的四大界,如果說這一個不調的話,不舒服,我們常常看見:「哎呀,你好啊、啊你怎麼樣啊?」哦隨世間的儀軌啊去安慰他,是悅可他。那麼進一步呢,
142A03’58”
【(二) 隨正法教語啊,謂為利益安樂有情,依能引發信戒聞捨慧等功德,宣說正法。】
而真正的愛語的中心目標在這裡呦!,他前面是個方便喏,我們哪一定要認識喔,這個愛語不是大家一塊兒坐在那兒聊聊天,說得高興,如果這樣的話,完全錯了,這只是一個前方便,但是你一定要把握得住。所以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有個中心,什麼啊?菩提心,啊菩提心。啊由於前面已經把這個極調柔了,那麼那個時候啊叫「正法教」,啊跟完整無缺佛法,這這個道理相應的告訴他,這是為了利益他。能夠使得他依你所講的,然後呢啟發他的這一些「信、戒、聞、捨、慧」,那個就是啊我們說「七法財」,這「佛法之財」就是這一些,啊佛法之財就是這一些內、內涵,那一個就是啊所謂的啊我們該講的。那麼下面呢,這兩個是原則,這兩個原則,至於說下面這個行持的時候那個方式:
142A05’25”
【又於能殺害怨敵之家,無穢濁心說利益語。於極鈍根心無疑慮,誓受疲勞,為說法語,令攝善法。於其諂詐欺二師等,行邪惡行諸有情所,無恚惱心說利益語,於此難行愛語,亦當修學!。】
上面這兩點是說愛語的特質,啊從隨世俗的善巧啊引導他,你真正說愛語的目的在正法。現、現在這個地方說的是,我們真正行愛語的時候,不單單是一般的,就是遇見這種特殊的情況,說他這個會來殺害你的這個怨家,欸,啊我也啊絕對沒有一點的「穢濁心」喔,這個就是說啊跟佛法相應的。喔我今天不是欺詐、不是怕他、不是什麼,我還是盡我所了解的,善巧相應的,基於菩提心,說對他有利益的話,那麼這是一種。喔平常我們看見怨家的話,喔唷,不一個不是啊對他瞋恨,再不然就害怕,再不然用種種啊彎彎曲曲的方法---不,這個。哦而且還要利益他。普通怨家的話,啊我們只是說,說不定你很好的話,可是你要傷害他,這一些都不可以。
142A07’05”
那麼另外一種呢?有一種人啊鈍根很鈍,根又鈍哪,啊又疑心多啊,又是這一個啊,那一個你跟他說起來啊,那真是辛苦無比;但是呢他「誓受疲勞」---沒關係啊,喔不懂我再來,你不懂我再來,就是這樣,(啊這樣)一定要詳細告訴他,使他慢慢、慢慢的啊了解正法。還有一種呢,是「諂誑、欺詐」這一些人。哎呀,這一種人碰到啊,你簡直是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那(觀)專門跟你啊繞圈子,心裡面哪說的是想的是一套,說的是一套。啊(真)上、下各式各樣的人,真正「行邪惡行」這一種人,通常我們碰到這種情況的話,簡直叫你啊頭痛得不得了,不曉得怎麼辦是好,啊那個時候我們要「無恚惱心說利益語」…。啊像這一種上面說的是特別難行的,這個也要修學…。
142A08’13”
【又於相續未熟,諸欲斷諸蓋向善趣者,為說先時所應作法,謂施及戒。】
那麼對於沒有成熟的人,沒有成熟的人哪,是為種種煩惱所覆蓋,啊他但是呢他有心(現)向善的人哪,啊先應該說啊「先時所應作法」。就是說,你呀基礎還沒建立,或者是罪障未淨,或者是資糧未集,那麼那一種時候的話怎麼辦呢?說布施乃至持戒等。如果他已經淨障集資了,說:
142A08’58”
【又於已離蓋,(相續)相續成熟心調善者,為說增進四聖諦法。】
他既然已經那個淨障、調熟了以後啊,那麼進一步那就說苦集滅道,啊苦集滅道。這個苦集滅道又有小大不同,總一切佛法不外這一個啊四聖諦;這就是自己來看,那是小乘,能夠把這個擴大對一切眾生,就是大乘,內容還是它。
142A09’34”
【又在家出家多放逸者,為令安住不放逸行,無倒諫誨。又疑惑者為斷疑故,為說正法論議決擇,是為一切門愛語。】
那麼這又是對於真正修學的人,不管他在家、出家,他平常歡喜放逸的人哪,啊就要這麼告訴他呀:「不要放逸啊」,啊那麼然後呢,要正確的要教誨他,要勸勉他。對於有疑惑,心裡邊疑慮不定的,要斷疑。這個疑惑啊,注意喔不是我們在這裡、心裡面哪啊懷疑這個、懷疑那個,不是,就是我們的內心裡邊淨信心沒有產生的。這個「淨信」兩個字說起來很不容易喔,假定我們真正產生了淨信的話,對佛法產生了淨信的話,眼前那一種境界啊,絕不可能引發你的貪瞋癡。你很清楚、很明白的,你隨著這個境界轉的話,對你自己傷害,這個才叫淨信喔。啊所以這個懷疑不是說,「喔唷,我懷疑這個人怎麼樣啊?」不是,對於佛法的真實的內容,業感緣起的道理等等,你曉得這樣的業因,一定感這樣的果報,我們絕對不會作一點壞事,自然而然不會放逸等等,這個道理我們在這個地方必定要知道。這個這樣的說法,叫「一切門愛語」。
142A11’08”
關於這一些道理啊,在《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當中,都有很詳細的說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每一樣東西呀,分成功好像是十個類別,說啊(難行)難行愛語,一切門愛語……它說得非常詳細。那麼這個地方只是約略的引一下,約略的引一下。你們要詳細知道,看《瑜伽師地論》,那個地方很詳細。
142A11’39”
【利行呢略有二種:第一個未成熟者(能)令成熟,(二)已成熟者(能)令解脫。】
就是這樣,啊這個很容易懂。那麼他沒有成熟的,那麼使他、使他先成熟,換句話說,罪障淨除,資糧積聚,調柔身心,這第一個。進一步,調柔了,怎麼樣啊如法的使他修證解脫。這個裡邊分三種:
142A12’08”
【(又分三種:)一 於現法利,勸導利行,謂勸令如法招集守護增長財位。】
這個是對現法來說,怎麼樣讓他如法行持得到利益的,啊所以呀要如法的去招集去修習呀,這樣的去守護增長你的財位。這個財包括世法、佛法兩樣,所以這個是包括了增上生。啊這個地方的主要的是大乘行者,我們要了解喔,大乘行者是安立一切有情,使他成圓滿佛果,所以這個增上生,必定是有現法利在內。小乘,現法利他不大注意的,反正你拿了一個缽,討到哪裡就算哪裡,啊衣服沒有了,跑到垃圾筒裡撿幾衣服,洗洗乾淨穿在身上,他不講究的啊,啊這個我們要懂得。所以大乘行者,這個究竟增上生的圓滿,就是佛的報土、報身,所以他現法利是不放棄的;不過呢,重點是千萬不要被這個現法利所欺矇,這個才是真正的重心。在前面共下士的時候,有一個破執著,辨得很清楚。
142A13’33”
【二 於後法利勸導利行,謂正勸導棄捨財位,清淨出家乞求自活,由此定解(獲)後法安樂,不必獲得現法安樂。】
第二個呢,重視於後法利,說啊欸勸導他把眼前的財位棄捨,要現出家相。那麼這個出家要清淨自活,那麼您有這樣的話,後面會有獲得大安樂,啊不是為啦眼前。
142A14’06”
【三 於現法後法利勸導利行,謂正勸導在家出家,趣向世間出世間離欲,由此現法能令獲得身心輕安,於後法中或生淨天或般涅槃。】
最後一個,現後兩樣東西都得到,啊那麼現在呢欸勸他出家,啊世間、出世間的種種的離一切的欲。要曉得前面第一個增長世間的財,實際上不是增長他的貪欲,實際上還是什麼啊?是為了他圓滿的無上佛果,這個我們必定要了解的。不過偏重不同,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呢,(現)你如果說在家該怎麼辦?、出家該怎麼辦?這個地方尤其是特別重要。哦說這個現法利,雖然哪出家了,他可以得到身心輕安,這一個快樂、這一個好處啊,在家的財位絕對比不上。而由於這樣的呢,後法啊如果說你急於求自利的話,就很快的可以得到解脫,再不然的話呢,生淨天等。啊這個「生淨天」也是,小乘生到淨居天;大乘的話呢,譬如生到兜率陀天,乃至人天當中輾轉增上,一直到圓成無上菩提。
142A15’38”
【又應修行難行利行,一於往昔未種善根者,(令)難令行善…。哦二現有廣大圓滿財位者,難行利行,由其安住大放逸處故。三諸已串習外道見者,難行利行,由憎聖教,愚癡邪執不(解)理解故。】
(啊)這個下面是難行的,就像上面一樣的啊…。那麼還要這個利行啊,要有一種很難做的這個事情啊我們也要去做。(啊)譬如說未種善根的人,哦那要教他去做。啊這種人哪是很難教他做的,的的確確他不做,沒有善根,你怎麼跟他講,他也聽不進,乃至於跟你……這一個事情很難---欸,很難我也要做。還有一種呢?他現在的這個,這個有很大的財富,你要教他放掉了以後啊,他這個大安樂當中,你教他放掉,放不掉,這一個教他去利行也很難---喔,我要去做。另外特別一種啊,已習慣了外道見,啊他那種外道人哪,啊對那個聖教哇非常排斥,啊或者是執著,或者是愚癡、不能理解,那我也要去勸導他。這個三樣東西都是很難的,這個叫作難行的利行,啊難行的利行。那麼再下面:
142A17’19”
【又應修行漸次利行,】
啊下面的「漸次利行」,什麼呢?
142A17’26”
【(謂)於劣慧者,先令修行粗淺教授。若成中慧,轉中教授。成廣大慧為說深法,隨轉幽微教授教誡。】
這個利行也得(ㄉㄟˇ)要慢慢的順著次序來。他條件差的呢,欸講點粗淺的;慢慢的使他成熟了,智慧增長了,然後呢講中間的;等到他最後深廣的時候,那個時候再深遠的、細微的再告訴他,這個是利行。同事呢?
142A18’02”
啊這個同事是說,你以什麼方式勸他,你也就拿這個啊自己做、去做,啊或者跟他一樣,或者比他做得更好,超過他。
142A18’22”
【如是隨作何事,先應緣於有情義利,定不應離利他意樂!,然其加行則先自調伏!。】
就所以在不管你做什麼事情啊,你一定要,喏為了利益有情,絕不可以呀啊忘掉這一個啊主要的意樂。這個意樂---你的心意,啊一定是為了別人。那麼在這一種情況之下,啊你的一切要做的事情啊,一定要先自己做到,然後呢欸欸教他、幫忙他去做,就像下面這個這個經論上面:
142A19’07”
【如《無邊功德讚》云:「有未自調伏,雖說正理教,違自語而行,不能調伏他。】
若自己還沒調伏,雖然你講的道理是千真萬確,但是啊你因為自己沒有如理的調伏,你自己說的話,跟你的行持啊相違背呀,對不起,他聽起來就聽不進。就像我們現在世間,那個老師跟那個學生說:「你不要抽菸。」他一邊說不要抽菸,拿著個香菸叼在這個嘴巴,你說這一句話有沒有用啊?一點用場都沒有,啊就是這樣。啊說我們現在也教別人說:「哎呀,你要布施,你要省吃儉用。」然後送給你了以後啊,你這麼亂搞!,他想:噢我省了錢,送給你讓你這樣來啊,那絕對不可以,這樣。所以這個是特別說明一下,那同時也說明了(ㄌㄧㄠˇ),為什麼我在這一個地方的堅持啊,大家跑到這一個地方來,還要講究吃,哎呀,這一個味道不對勁,那一個要怎麼樣……。啊羅漢菜,就這個樣,啊那至少人家喔看了曉得:他們的目的修行的。要不然他很簡單哪,「嗨呀,我家裡……」這個千真萬確的啊。
142A20’23”
啊我那個時候在美國,喔大家曾經聽說過啊那個沈家禎居士,說不定年輕人不知道,稍微老一點都曉得啊。那他好了不起啊,啊我們中國在二十年以前有三個航業鉅主:這個香港鮑玉剛,現在還是這世界級的一等人,(中)台灣的一個董浩雲死掉了,那個時候美國就是他了。他那個布施心之大呀哎這樣。我們總想像他的家裡財富得不得了,那我有兩次跑到他家裡去,他吃過了,還有一點點東西,他太太把它包、包起來,擺在冰箱裡邊。哎喲,我看了當時好感動喔,這樣。然後呢因為那個時候陪印導師去,所以去過兩次,住了好幾天。啊我看看他,一看哪,啊我就覺得原來是這樣啊。
142A21’13”
試想:他送給你的時候,以那個時候來算的話,動不動嘩美金幾十萬,那時想辦那個譯經院那個時候啊,他一口氣捐了一千兩百萬台幣。我記得那個時候台幣,現在我們這種房子一千多萬的房子,那個時候只要二十幾萬、十幾萬就可以買到。你想想看一千多萬,要可以買多少?假定二十萬算的話,兩百萬十棟,對吧?然後呢,一千萬那多少啊?五十棟、六十棟,啊這樣,一捐了六十棟的房子。六十棟的房子,現在少算你一千萬的話,十棟是一億,六十棟的話六億,他捐這麼多錢喏,但是他家裡呢?哦這樣。
142A21’59”
啊所以我是這個千千萬萬的啊……啊所以我們哪,真正說啊你有心,哎呀,讓人家歡喜那倒可以;是為了自己這一張、這一個東西而去忙的話,這一個實在是啊不相應。所以我常常說:可以呀,你可以在家修,可以是可以不到這裡來;可到了這裡來的話,這一個自己要千真萬確的,這個習性是難調啦。本來我們修學佛法幹什麼啊?就要調習性。你現在來了以後,你不調習性,還要隨順它,找種種藉口,你來幹什麼啊?,還要調別人,那不是完全顛倒了嗎?。所以前面說嘶你要幫三界一切有情調伏,現在自己的煩惱,不但不能調伏,還隨順它、還增長它、還保護它…。啊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哪,就是這麼樣。所以,
142A22’55”
【尊知此義故啊,心念諸眾生,自未調伏時啊,暫勤自調伏。」】
是妙極了,世尊哪了解這個都道理啊,啊所以啊說啊啊憶念諸眾生,那麼這個時候啊就告訴我們哪,嘶你自己還沒調伏的時候啊,不必忙著啊說大話,自己先哪調伏自己!。啊那麼這個簡單的說明。
142A23’25”
【又四攝事 可攝為二,】
這個四攝可分兩部分。
142A23’29”
【謂以財攝 及以法攝。】
啊這個容易了解,先財、後法。
142A23’34”
【財施為初,餘三屬法!,】
那麼這個四攝又可以分為,那個布施當中的財施,可以說是第一個財攝,其他的呢屬於法攝。
142A23’47”
【法為所緣正行清淨之行(法),如云:「由財及以法,謂所緣法等,由此二攝門哪,說為四攝事!。」】
這個以法為所緣的,這個如法清淨之行,啊那麼這個就是啊法攝。啊由!上面這兩樣東西,財攝、法攝,以及所緣的法,總共的這兩個包含起來,總說上面的四攝。
142A24’21”
【又此即是三世一切菩薩利他方便,故是共道。】
這一同樣的,啊對於自己調伏來說,三世一切菩薩是六度;對調伏利他來說,一切菩薩的共道是四攝。
142A24’36”
【如云:「已攝及當攝,現攝悉皆同,是故此即是,成熟有情道。」】
喔過去的菩薩已學、已攝,當來的菩薩啊當攝,現在的現攝,通通相同的,成熟有情就是這個辦法。
142A24’55”
【又菩薩行總有無邊,然大嗢柁南哪即是六度、四攝,】
哪所以啊,菩薩的無邊要行的種種啊,他的整個的最主要圓滿的綱要,不外這個兩樣東西---六度、四攝。
142A25’13”
【以諸菩薩唯二所作,一自內成熟成佛資糧,二為成熟他有情相續,六度四攝即能成辦此二事故。】
那麼菩薩真正要作的就是:第一個成就自己,第二個啊利益他有情。那麼現在六度四攝呢,就把這兩件事情能夠圓滿的辦到。
142A25’39”
【(如)像〈菩薩地〉(云)說:「由諸波羅蜜多能自成熟一切佛法,由諸攝事能成熟他一切有情,當知略說菩薩菩薩一切善法作業。」】
那,引那個啊〈菩薩地〉的文。
142A25’53”
【故於此中略說彼二,若欲廣知,應於〈菩薩地〉中尋求!。】
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呢,啊簡單的把那個綱要,把自利以及利他兩樣東西的內涵說明了,你要想詳細知道的話,找〈菩薩地〉當中。實際上呢,在我們修學過程當中,這個地方的確是把這個整個的大綱,綱骨認識,然後步步上去;當你真正上去的時候,嘶真正行持的時候,那細則那個〈菩薩地〉當中說得很清楚。實際上真正要行持,單單那個《瑜伽師地論.菩薩地》還不夠,還要其他,廣學一切經論,那個時候啊你才會把這個啊六度四攝的啊……。至於說以我們眼前的那個啊,昨天已經說過啦,假定說你的這個智慧狹小,照著這個綱要去做的話,絕對正確,也絕對沒有問題。啊而且這個綱要、這個教授啊,如果你引申下去的話呢,的的確確跟這個無邊的經論,而且是無垢的經論哪,也完全相應,這一點是啊我們要確定認識的。
142A27’21”
我們繼續下去啊,上面已經說,說「此中略說」,啊這個上面啊「略說彼二」,那麼前面呢就是簡單的、總共的把這個四攝六度,「欲廣知」嘛,在〈菩薩地〉中尋求,啊已經說了,已經說明。還有一點要說明的,就是下面:
142A27’46”
【又此根本後得時,應如何行者,】
哦不管我們行六度也好、四攝也好,在根本的時候,在後得的時候---什麼叫根本?、什麼叫後得?,先要說一下…。這個本質上面,我們通常說根本智、後得智,從這個上面引申出來的,啊或者是……。然後呢根本智是什麼啊?就是說啊拿我們修學菩薩、啊修學佛道,它一定要方便、智慧兩樣資糧啊,共同並進而相輔相成。那麼真正說,根本定當中學的是什麼呢?就是啊把!這一個啊智慧---說一切事情的真相、共相,哦所謂真如、空。那麼然後呢,等到你出了定以後的話,然後呢是廣行方便。欸雖然廣行方便,因為你已經對於這個世間的真相啊看清楚了,所以你不會呀隨著以前染污意識而轉,這樣,所以那個時候得到的叫後得智。
142A29’10”
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呢,啊是指!說我們真正學的時候啊,是在定當中學的;然後呢在出定的時候,或者是下了座以後,那個時候該怎麼辦。啊定當中是正學,譬如說我們一心呢緣、觀這一個,然後呢後面相應的繼續如何行法。這個地方講的根本、後得,不是講(跟)像後面說地上菩薩學的這個。
142A29’40”
【如尊者云:「六波羅蜜等,菩薩廣大行,由本後瑜伽,堅修資糧道。」】
142A29’49”
【如尊者云:「六波羅蜜等,菩薩142B00’00”[廣大行,由本後瑜伽,堅修資糧道。」]】142B00’07”
啊就這個啊說,哦尊者告訴我們哪是「六波羅蜜等」,這個修菩薩的廣大行啊,在什麼啊?叫根本跟後得兩個,「瑜伽」就是定相應啊,堅固的修習資糧道。他「根本哪」就是在定中,啊然後呢「後」就是啊出定以後。那麼為什麼這個地方說不是講地上菩薩的呢?因為他在資糧道,在資糧道當中,還沒登地、還沒見道。但是的的確確也是,第一個比如說,我們(從前面一樣東西都先哪、在一定哪),說學很多東西啊一定是在以定心相應的啊,乃至於我們剛開始。下面解釋:
142B00’58”
【謂初業菩薩受菩薩戒,住資糧道,根本後得皆不出六度,故六度中有是根本定時所修,有者是(於)後得時修。】
那這個地方就告訴我們了,像我們剛開始的初修業的這個修學菩薩,受了菩薩戒以後,那時候啊在資糧道當中。從剛開始學發菩提心,到發願心圓滿,這個是叫下品資糧位。(受)有了願心,受行心,換句話說受菩薩戒開始啊,那就是中品資糧位。你的積聚了這一個啊,有積、積聚的這個資糧,修菩薩行當中,就是說廣行六度,行了六度以後啊,然後呢最後的話,你啊要如實了達一切法的特質---空性的話,那是上品資糧位,他詳細的在這裡啊沒有說明。啊那麼這一些修的時候啊,啊不管是根本、後得,都不出這個啊。是啊,所以他告訴我們哪,故六度中有的嘛是根本定時所修,有的是後得時所修,是啊這樣。
142B02’19”
除了這一個情況以外,還有一點我們要特別說明的,前面這個分別是「一往」的說;還有後面這個是真正講的就是說,那特別指根本在定當中修習什麼,後得修習什麼,這兩者如何配合。下面說:
142B02’40”
【謂靜慮自性奢摩他,及我慧度自性毘缽舍那一分,是於根本定時所修。】
哪止、觀,不是全部喔,一分喏,那是根本(南摩)定當中所修。
142B02’54”
【前三波羅蜜多及靜慮般若一分,是後得時修。】
啊那麼前面布施、持戒、忍辱這個三樣東西,這個三個東西是後得;還有呢般若,止跟觀兩樣東西的一分,也是在後得當中修。
142B03’15”
【精進哪 是俱通 根本後得,】
精進這一個一件事情啊,不管在定當中,出定、入定都要精進。
142B03’24”
【忍中一分定思深法 (於)是定時修。】
忍!有三部分:一個就是耐怨害忍,一個是啊安受苦忍,平常我們叫生忍、法忍,還有一個啊叫諦察法忍,對於這個法的深入的觀察,這個是定當中修的啊。那麼然後呢出來了以後啊,針對著事、針對著人,受種種的人所加的你身上的苦、法所受的苦,那是後得時修的,那這個地方分得清清楚楚。
142B04’02”
那麼「起根本定」,啊從根本定起,那麼「徧觀一切法」。這個時候啊,看一切法「修幻等八喻」,平常我們說啊如幻、如化、如化城、如乾闥婆城、如什麼……啊那麼這一個啊能夠啊來淨除啊以後---要平常在根本定當中,我們這樣去觀察,觀察了以後,然後起來的時候呢,就照我們所觀察的啊再運用在當中。啊那時候啊你就不會呀為它所蒙蔽,因為你了解這一些事情不是實有自性,而是如幻如化,這是緣起性空,啊您能夠哇淨化你的執著。啊這個啊認……所以啊應該正式去學習(啊)這一些東西。那麼這個啊這樣的根本定、後得定經常努力常時修學的話,於是呢,於是我們能夠在根本、後得當中啊,一一如理如量的上去。(啊)所以呀在這種情況之下,能夠啊慢慢的、慢慢的啊一步一步的上進。
142B05’38”
【若由未習如是希有難行諸行,聞時憂惱,應念菩薩於最初時亦不能行,然由先知所作願境漸次修習,久習之後,不待功用能任運轉,故其串習極為重要(切要)。】
這一點,說這個由於我們哪以前嗯沒有修學過,像上面告訴我們的。的的確確上面告訴我們不管是自調也好、調伏別人也好,哇這一個的的確確好不簡單,非常難的。欸,不要說叫我們去做,聽見了我們就害怕。欸那個時候怎麼辦呢?我們哪應該這樣的思惟:說任何一個佛,他最初修的時候也跟我們一樣的呀,這個佛先是在因地當中修菩薩行,這個因地當中菩薩行,就是我們現在嘛,他也不是(一開就會)一開始就會的啊,而先了解了,喔,這個真實的內容,像前面所說的,那麼了解了以後,然後呢把所了解的啊,作為他所期望、祈求的這個,啊所謂他的願望所在;照著他的願望,照著為了達成願望的種種善巧方便,這樣的一步一步去修。然後呢經過了這樣的修習以後的話,啊就自然而然是「不待功用啊能任運」哪,就能夠啊做了。
142B07’31”
啊所以呀,能夠這樣完成的是最主要的什麼啊?就由於串習。啊這個「串習」兩個字,這個地方的特、特別,我覺得很歡喜,剛開始我很不習慣,現在慢慢的……。就是這個習慣哪,不斷、不斷、不斷的串起來,一連串的、不斷的你去做。這我們眼前都是這樣,任何一個人,你能夠不斷的這樣去做的話,欸自然是如此的,自然如此的。所以我們前面哪已經一而再、再而三,眼前我們所有的一切,沒有一個例外的,無不是由這個啊串習而成。因為我們串習了以前的那一套,所以現在新的來的話,我們覺得不習慣。啊這個主要的,不在習慣不習慣,而我們不了解啊,這一個是由串習而成,然後自己執著得很,那個是他的毛病所在。所以真正可怕的是無明、是無知,你只要有了正知見,你了解了這個真相以後啊,你才發現原來這個東西也不是天生如此,原來只是一個習慣。而且這個習慣哪,眼前你(雖著)雖然覺得好啊,卻是帶給我們哪是無比的痛苦…。
142B08’53”
說啊由於這樣正確的認識啊,然後的話呢,來告訴你怎麼樣才是好的。你有了這個認識以後啊,自然而然啊啟發我們哪願望說:啊我要啊求的是這一個啊。然後為了要求這一個啊,所以他啟發這個願望啊,所以一定說啊,啊那你這樣做有什麼殊勝的好處,如果不這樣做,又像原來這樣,有什麼嚴重的禍患。然後以這一個心裡面哪,進一步告訴我們哪:那怎麼個做法,怎麼個學法。了解了,依次去做的話,欸從慢慢的輕而易舉,到最後成就了。
142B09’36”
啊就像我們現在念書,啊那是一口氣啊要把大學念完啊,一直到了這個二、三十歲的年齡,哎呀那簡直是覺得啊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我們每一個人這麼過來的,怎麼哪?那就是從小的時候,欸,自己也就那麼從幼稚園開始,「來來來,去去去,小貓跳,小狗叫」,欸,蠻開心啊,這麼一來,等到現在的話,就好了輕而易舉成功了,所以嗯沒有一個事情不是如此的。
142B10’06”
所以這一個地方告訴我們的串習是非常重要,這最重要的啊,同時也說明了我們眼前哪,不是說聽懂,哎呀,覺得好歡喜,懂了啊不是喔,欸那個時候聽懂了,正是要策勵自己,怎麼樣一步、一步照著去做;然後呢養成功這個習慣,然後呢等到你呀習慣了,一連串恆時行持下去的話,欸「不待功用能任運轉」。我們眼前太多的事情,就是這個樣的,比如講話,從來沒有說欸想一想我再講,欸你自然而然喏哦在任何情況之下,是開口就是。但是反過來,叫你學那個日語呀、英語呀,哎呀,就算你學了半天,想了個半天哪,還不行,對不對?。那我們眼前太多的事情都是,都是任運而轉,為什麼啊?那串習而成了。所以你如果能夠真正這樣去做的話,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修行也是如此。
142B11’13”
所以假定我們剛開始覺得難的話,那這個道理說得很清楚,你了解了這個道理呀,自然而然這個難的概念哪就擋不住你了…。是啊,而真正擋住我們的是什麼啊?就是無知,自己還覺得陷在這個習慣當中,「啊呀這樣不行啊,那樣不行啊」對不起,那是再簡單的事情啊,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啊所以我們務必要知道這一個。啊真正的難關是不在外面的難不難哪,而在我們自己的內心的認識不認識,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啊始終問題中心在這裡。下面:
142B11’52”
啊反之,如果你眼前看見不能做,而不去做…、啊不去修,他下面說「全不修心」,修從哪裡修啊?欸,就從---哪說得清清楚楚,從你的心理上。對不起,你如果這樣的話,啊「極稽留」,啊停在那個地方,停在那個地方,完全停在那個地方,這個是我們要了解的。啊所以前面在精進一度上面啊特別說明,如果你走了這一條路而不能上進,乃至於退怯的話,那比不走還壞。因為為什麼呀?兩頭俱失,你不走這一條路,你本來可以做別的事情啊,現在你走了這一條路,結果呢你也沒成功,也退失了,這一件事情固不成功,那一件事情不是也失壞了嗎?。
142B12’55”
同樣的我們現在學這個也是一樣,出家也是一樣。你現在跑得來出家,真正的內容是幹什麼啊?你沒有做,結果呢,在家的事情你也沒有做…。啊別看我們現在這裡,哎呀,你一切坐享其成喔,這個不是坐享其成喔,這是因為我們往業有這個業因,所以感得的果報。現在你白白的浪費掉了以後,而你沒有積一點跟它相應的話,下面還(ㄏㄨㄢˊ)起來,這一個可、可怕喔,這我們必定要知道喔。所以如果這一條路不能走的話---是為什麼啊佛世的時候一再說,嘶哎呀,我現在條件不夠啊,等到我回去條件夠了再來啊,千萬要注意呦。哦這一個地方講的「稽留」,只是停在那裡、慢一點喏,這是只就時間來講喔,他並沒有說停在這裡慢的時間,你在幹些什麼,這個是我們內心上要警惕的喔,停在這裡不是在那兒睡大覺喔、享福喔,唿,這個停在這裡這個是受地獄的煎熬喔,要常常把這個事情啊抱在這裡。
142B14’03”
(啊)實際我也有感覺,我剛開始的時候啊,說總覺得嘶跑到那裡呀好像不大習慣,做不來,唉心裡面哪……常常這樣。啊後來啊,所以這個善知識啊真重要,就因為了解了這個。是嘛,沒有錯嘛,「困難不應退呀,皆依修力成哪,先聞名生畏,以後,無彼不樂啊。」對呀,我去做啊這個腦筋轉不過來,我就這麼胡思亂想去想,想、想、想、想,腦筋會動了,然後你會動了,進一步才把錯的改成正的。哦身體的行為也是如此啊,啊本來啊站在那裡就癡癡呆呆,不曉得做些什麼。欸,然後呢就叫你做,或者逼著你所謂去摸,啊摸了半天,慢慢、慢慢的自然就習慣。到後來,你有了這個東西,你一看曉得:啊從哪裡開始做起,我們眼前沒有一個事情例外的。而我深深了解,真正重要的就是什麼啊?這個心理。(啊)所以始終注意,啊如果說你在心理上面不從現在開始努力的話,啊你總覺得:哎呀,現在反正輕輕鬆鬆躲在後頭。結果真正的害了自己,真正害了(ㄌㄧㄠˇ)自己…。
142B15’19”
假定說這個聽見了這一些法:喔唷唷,這個法這麼難做啊,教大家害怕呀,哦這樣的情況啊,嗯這一個方、這一個方法啊,對於這一個方法啊,哦這個啊如果說你停在這裡的話,那麼也不會能夠真正的啊啊成就。但是呢,現在不,啊只要能夠如理如法的去練習,開始行,做久了以後啊,欸,任運的能夠,「任運」就是自然而然的,到最後乃至於不要用功力,那就可以都做。所以呀一切的功德呀,一定要什麼啊?啊要修習,如果你不修習的話,它絕不可能成就。
142B16’35”
【故受菩薩律儀者,定無方便不學諸行,】
喏這一點很清楚、很明白,你真正學菩薩,受菩薩戒的時候哈,(啊)絕對沒有方法,說啊我不學這個就可以,天下絕沒有這樣的事情,絕沒有這樣的事情。
142B16’55”
【未如儀軌受行心者,亦當勵力修欲學心。】
最後一句話。那也許我們說:「那反正你受了這個行心,當然要行了;你沒有受行心的話,你可以不要受啊」嘿,是,問題是說,你要不要脫苦啊?、你要不要究竟圓滿哪?,要究竟圓滿,照著這個次第來。所以受了行心固然非要學不可,在沒有受行心之前的方便是什麼啊?先受願心。那個受了願心以後,是,先不要你馬上做這個難行的事情,而努力幹什麼啊?努力策勵自己---我要學,這個有殊勝的好處;如果不學啊,有特別嚴重的禍害,然後這個內心有強力的欲學這樣的菩薩行的這種心理。
142B17’53”
你能夠把這個要想學的心,經過前面這個啊善巧策勵,那個時候啊,你呀就勇悍之心,以及好樂之心哪生起來了。那時候就不再像以前:「哎喲,我看了就怕」而反過來,叫你不做啊,你心裡覺得「喔唷有這麼大的好處,這不讓我去啊」啊那個時候啊,你再去受的話,那個是受了以後哇,就行持啊就很紮實、很堅固。所以我們應該努力的遵循著這個次第,看各人自己的條件---啊下慧從下修起,中慧從中上來,上慧一步跨上。那麼現在這個次第呢,已經把下、中、上,從道前基礎開始,一一說完。
142B18’56”
啊現在這一個地方啊,啊已經哪慢慢、慢慢的都說完了,從學願心開始,以及行心、行心的綱要,所謂總學…。
142B19’15”
再下面呢,這別學!,啊特別的學。為什麼別學呢?因為這個兩樣東西,這個所以說內容哇比較深廣,而整個的修學,前面哪都是方便,啊真正的方便哪……換句話說這個前面的準備呀,都是為了什麼啊?為了止、觀。而一切佛法,世間、出世間的一切的好處,一切功德啊,都是止、觀兩樣之果。(啊)所以把這個共道當中,簡單扼要的說明了以後,最後對於止觀這個兩個內容啊,又…來特別的說明一下,詳細的說明一下。
142B20’12”
啊不過呢,因為這個要真正學止觀,後面的詳細的、個別的說明哪這個深廣的內容,啊的的確確是照著這個次第。所以這個次第呀,它不是不但是講,而且是要行的次第。再講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了解;我們了解,也實際上呢也是行的初步。所以假定說你前面那個基礎沒有建立的話,後面那個基礎不要說做、做不到,了解也不一定能夠了解。那麼依目、目前我們的情況來說的話呢,的的確確我們極大部分哪,是了解都不一定夠,(啊)所以《廣論》上面那個止觀呢暫時擱在那裡,啊等到我們以後有機會再來學它。
142B21’08”
但是因為這個畢竟是佛法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呀別學部分,就是特別的止觀的內涵、特質,用《略論》。《略論》還是宗喀巴大師寫的啊,啊就是比它……拿那個綱要啊說明。那麼這個在哪裡呢?,請翻到五百六十一頁,啊請翻到五百六十一頁。這個上面說「《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啊這個體編附錄,附在這個上頭,現在啊我們把這一部分哪把它看一下。
142B21’49”
【《菩提道次第略論》(止觀)】
【子二 別於後二度 修學法 分四:】
哦其這個裡邊那個「子二」這個分那個目啊,那是按照《略論》上頭的科判,這我們不去管它。總之現在這個地方啊,就是特別把這個止跟觀兩樣分開來,特別的介紹說明一下。那麼這個裡邊哪又分四部分:
142B22’16”
【丑說初 止觀自性,(丑)二是 學止法,(丑)三 學觀法,(丑)四 學雙運法。】
這一個分四部分來說:啊那麼這個止觀的特質是什麼,第二止怎麼學,第三觀怎麼學,以及最後怎麼兩樣東西雙運。我們真正要成就的話,一定要這兩樣東西雙運才能成就,啊現在啊一步一步的說下去。
142B22’53”
【今初 經說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觀之果,大小乘一切三摩地皆於止觀中攝。】
(啊)那這個,首先,經論上面告訴我們,不管是啊聲聞、緣覺,乃至於菩薩一佛乘,所有的功德,都是啊由止觀而來。由止觀之因,感三乘聖果,啊所以這一個啊不管是大乘、小乘,那麼這個三摩地等等,都包含在這裡。
142B23’33”
【所言止者,】
止的特質是什麼呢?
142B23’36”
【謂內正住已,即於如是善思維法,作意思維,令此作意內心相續。啊如是正行多安住故,起身輕安及心輕安,(是)說名為止。(啊)總之輕安所持,於善所緣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
這個是特別說明,那止的特質,是我們首先要了解。啊平常我們常常說,啊得了定了,好像什麼了。以我們現在看看,定的特質是什麼?你對這個一定要認識,啊否則的話啊,糊裡糊塗的自己呀坐在那裡呀,哎呀,打了一個瞌睡,啊覺得我在那兒學定,那完全錯了、啊完全錯了。止的特質是什麼?哦就是「內正住」。平常啊我們的心都是向外緣的,啊或者透過眼睛看那個,或者聽透過耳朵,是啊或者透過身是感受,或者呢意識落些(謝)影子,在那裡東緣、西緣,都想那一些不相干的外面,隨著外面的塵境、客塵煩惱而轉。現在,不,現在不,嘶啊這個心哪收攝回來,啊安住在什麼啊?於這個「善思維法」,喏這個才是我們所要緣的對象,就這一個法一定是啊善的,啊那麼對於這一個法要「作意思維」。
142B25’18”
這個所以這個止,的的確確也不是說心,啊像迷裡糊嚕,像大迷糊蛋停在那裡;不是的,要作意思維,把這個作意的這個心哪相續---嗯!,繼續下來。我們現在呢?在散亂當中,一下那個、一下那個、一下那個,那自己不曉得,啊像猴子一樣。啊猴子的的確確牠自己也不曉得,乒鈴乓啷一天到晚啊蹦,螞蟻等等都這個樣,我們的心裡就這種行相…。那麼像這樣的「行」,哦心行相,這個是如理正確的,因為它能夠啊如我說如你所欲的啊、安定的住在這裡。在這種情況之下,欸,有一個特質起來了---身輕安及心輕安,那個時候哇身心起輕安相,啊輕安他下面有詳細解釋。
142B26’16”
所以平常我們如果叫我們坐在那裡的話,嘶哎呀,不是坐得腰痠背痛嘛,那心裡面實在是啊,覺得坐不住。它不,你真正學了這一種的,跟它相應了以後啊,不但坐得住,而且是啊輕妙無比,叫你離開啊你還捨不得,還捨不得。所以這個啊在戒當中還有這麼一條,哪一條的我都忘記掉了,這個修學菩薩行者啊,學定啊一定有時限,不許超過,為什麼啊?因為這個定,得到了定以後,那身心的輕安,那一種快樂的境界啊,那世間無與相比的。啊你如果到那時候捨不得,對不起,捨不得啊,你這個貪婪、貪婪心停在那裡,不能上進,嘶真正學菩薩行的人不行的(ㄉㄧ˙)喔,啊這跟我們現在是坐了一下,啊,這個腰痠背痛,顯然哪我們還沒有啊了解,啊根本沒有得到這個定的關係。那個時候叫作止,叫作止。
142B27’25”
那麼下面呢,再重新把這個止的內容總括起來。「總之說輕安所持」,妙咧這一個時候啊,不管身、心,它有這樣的一種「輕」,也不妨從字面上面去說,啊輕安的內涵哪,說到下面的時候,自然而然……我就是讓我們容易了解的解釋一下。平常我們坐在這一個地方呢叫粗重,哎呀,你總覺得坐在那個地方的話,哎,說這一個好像啊,那個在坐在這一個地方的話,叫你坐得直直的話,到那個時候啊,覺得這個背不大舒服,嘶撐在那裡,彎的時候又不舒服,是吧,這人人有這個感覺的,身也是如此啊,心也是如此。
142B28’13”
到那個時候那個身,感受啊那輕快無比,哈,就像啊飄在空中當、當中棉花,就在浮在這個水、水當中一樣…。啊所以你們不妨啊去試一下,就是像今天那個天氣很冷吧?喔呦,冷得要命,嘶然後跑到那洗澡間裡邊哪,這溫度調得非常適當,那個水暖暖的,然後呢放滿了一缸溫水暖暖的,就是像、就像你歡喜的,啊躺下去---啊那個渾身的啊輕鬆、舒服的感覺。這個感覺比起定當中,那、那實在是一點味道都沒有。
142B28’51”
總之一句話,我只是勉強的讓我們體會到真正的輕安相。不要說他得到定喔,不要說他得到根本定,如果說是你真正學定,心裡邊內住心剛現起的時候,那個(持)平常我們天台叫作「持身法」。欸,它裡邊自然有一種力量,能夠啊使得你的這個身心啊,跟前面的感受完全不一樣…,就這樣。那是下去第一步有會有就有,你能夠越深入的話,這個感受越來越好、越來越好、越來越好,就是這樣。所以我們現在不妨先從那個啊字面上面讓我們體會一下。由於這一個力量所持,所以呀,欸持身,讓你的身一動不動;持心,你的心安住在這個上面。
142B2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