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廣論一輪_147


147  P571L09P572L03P572L03P573L03-略論(止觀)
原文:
【若於人上無彼所破,即無我】【若於眼耳等法上無彼所(破),即無我】【若於上執有彼所破,即法我執與人我執】【人我執之所緣,即流轉生死者及修解脫道者等名言所詮事,依止諸蘊假立之我!】【若緣他身之我,執為有自相,亦是俱生人我執,然非俱生薩迦耶見】【若緣自身之我,執為有自相,則俱是俱生人我執與俱生薩迦耶見】【俱生所執薩迦耶見之所則是俱生心覺有所之所,非我之眼等】【P572生法我執所,謂自他內身所攝之色蘊眼耳等】【及內身不攝(之)山河房舍等】【我執之行相,即緣彼所緣,執為由自相有也!】【彼二種我執俱是生死根本】【《入中論》云:「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七十空(性)論》云:「因緣所生,若分別真實,佛說為無明,彼生十二支」】
  【問曰:(若)二我執俱是生死根本,生死異類(二)種根本,不應道理!】【答曰啊:二種我執所緣雖異,行相無別,故無【欲斷如是生死根本,須達無我慧】【此達無我慧要與無明我執同一所緣,行相相違,方能斷除】【《四百論》云:「若見境無我,能滅三有(種)」】【《釋量論》云:慈與愚無違,故非真除】【此慈悲雖是無明之對治】【然非同一所緣行相相違,故非真能治!】【法稱師云:「若不破彼境,非能破(彼)」】【此須以達無我慧,破除無明我執境,而斷我執。故知生死根本無明我執之(真)對治厥為無我(也)
 【(卯二尋求無我見分二:辰初決擇人無我,辰二決擇法無我)】【今初
  生起之次序謂從我執生人我執】【修無我之次序,則應先修人無我,次修法無我】【人法上所知無我,雖無粗細別,(別)事,則易了解,於上則難知】【P573執於眼耳上不易了解,於影像上則易了解】【(故)成立無我之時,以影像等為同喻也】【《三摩地王經》云:「汝知我想,如是觀諸法】【故當先決擇人無我而修】【此雖有多理,但初修業者,觀察四事最為切
  

解說:
147A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卷.

147A00’00”
[的話,本來如此的,它一個東西自己本身如此的。]147A00’08”這樣。這個東西沒有,這個東西沒有。

147A00’11”
【若於人上無彼所破,即無我。】
  假定人身上面沒有這個東西---它要的是什麼啊?破的實執嘛!;假如是來在人上面沒有這個實執的話,那麼這個叫「人無我」,沒有這個東西。

147A00’29”
【若於眼耳等法上無彼所(破),即無我。】
  欸另外呢,就是說在我們眼睛、耳朵等等,當然內法,其實乃至於外法沒有這個東西的話呢,就是「無我」。反過來呢,你執著以為它有一個實在東西的話呢,就是人我執,法我執

147A00’48”
【若於上執有彼所破,即法我執與人我執。】
  就是這個。

147A00’56”
【人我執之所緣,即流轉生死者及修解脫道者等名言所詮事,依止諸蘊假立之我!。】
  那現在我們分別來講人我執跟法我執。這個這是一種執著什麼呢?對於明明沒有的東西,由於我們錯誤虛妄分別,以為有實在東西。它本來就沒有開始,結果你就偏偏虛妄分別以為,因此啊產生不斷地、不斷地,這個薰習的力量啊,積得久得不得了那個時限哪,簡直找不到,所以這樣的一個東西。那麼一種實質,在我產生的叫人我執,是啊哦人我執是一種心裡邊的執著的知見,這個知見。那麼這個知見所的,換句話說這個知見所見的、所執著的。譬如我們跟人家,那你為什麼吵?欸,你覺得他做錯了,所以啊他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所緣,我們執著的;反過來呢,同樣地,我也有一個我覺得對的這個就是啊所以你會去吵的所緣的那個對象。啊平常我們的種種的知見,無不從這個上頭來的啊。那麼現在這個地方呢,特別講的說一個中心,我們什麼產生這種問題啊?說來說去都為有個「我」。啊假定這個東西拿掉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所以他首先哪先把這個東西找出來

147A02’42”
  那麼所以說人我執所緣的,我們所執著的個什麼?喏就是在生死當中,如果說流轉生死的也是它;然後呢,我們因為見到流轉生死當中的痛苦,所以現在來想:啊!覺得不好,要求解脫,現在修解脫道者也是所執的這個東西。啊一個是什麼啊?「名言所詮的事」,就是說一個東西呀所執的對象。這是說說「名言所詮」,這一個解釋一下。哦這個東西實際上有沒有真的東西啊?嗯沒有(正)的真的東西,沒有真的東西,只是你有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哪不出來的,啊所以這個叫作「」,這個一種概念,這個概念你可以語言表達的,所以是名言。通常所謂名言、名言,實際上,說沒有實際上的東西只是由於你的虛妄分別而安立的東西,這個就是。那麼個所說明的這樣事情,換句話說,我們講的「」,我就是這個什麼啊?這麼個概念,然後呢由於這個概念而產生的這個言說,那麼這個言說所指的事情,換句話說「名言所詮的事」就是這樣。

147A04’00”
  眼前我們這樣說、「桌子」,啊桌子我有一個概念,然後呢說那個桌子,那個桌子所指的那就是眼前這個東西。換句話,我們流轉生死,我們因為人有這個執著,所以執著這個啊東西所以流轉生死;啊那麼流轉生死感覺得痛苦所以要求解脫解脫也是這個東西。換句話說,這個啊所謂名言所詮事就是那個人我執,那麼這個人我執所執的這個對象147A04’30”
  人我執是,這個裡邊要知道喔!,這不是一樣東西,人我執就是說我們能執所執的這個對象啊就是這個。那麼這個我是是什麼東西呢?是「依止諸蘊假立之我」。這個我這個東西啊依「諸蘊」,這就是我、五蘊,依五蘊上面所安立的。而這個安立東西啊為什麼叫假立?不是真的啊確實這樣的一個形象,有這樣的一個功效。這個假就是對前面的啊所謂的是自體、實在的,這個東西有它的形象、有它的功效,卻不實在的,在這個五蘊上面哪來假立一個我。

147A05’14”
  在現在為了容易明白起見,我說眼前隨便一樣簡單的一個比喻。譬如說,我們每個人眼前攤了一本書,我們說:欸,書。實際上這個書這個東西是什麼一回事情啊?,啊那就是、印、人工,把那一些兜起來!,這一些因緣而成的對不對?那就是這樣嘛!。然後呢喔我們給你一個概念:「嗯!書。」啊!然後呢,你覺得好像書有一個實在的。它有沒有實在的、天生如此的東西啊?有耶!,眼前所有的東西都是如此。這個東西只是什麼啊?依種種因緣所建立起來的。因為它種種因緣建立起來的,並沒有天生實在的、本來如此、實在的一本書,所以我們稱它為「假立」,這個要了解喔!,所以這個假字啊不是世間的,我們要用這個概念清楚。那麼現在書是這樣,眼前沒有一樣東西不是。說這個茶杯,那茶杯是什麼呢?如果說是玻璃的話,那麼這個說啊非金屬;現在這個是金屬,啊然後呢說這個人工,然後呢用這樣東西安立起來,安立起來這個東西有這樣的功效,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作茶杯,對不對?,啊然後呢任何一樣東西,這樣。

147A06’46”
  可是這所有的這些東西呀,它並不是天生有一個實在的自性,如果說天生本來如此的話,你不是要……本來就是如此的,你做也做不出來,也不必既然是你其他的因緣去做起來的,一定它不是本來就是這樣的,所以呀這個上頭才說、叫「無自性」。啊不是沒有這樣東西,說這個東西,而這個東西不是實質,「性」就是自體,沒有它自己本身的自體,就是啊由於種種因緣而建立起來的,像那個檯子一樣,啊這是我們很容易明白的。說啊木頭、人工那麼做起來了,在那裡,啊兜在那裡,的的確確嘛你就就這樣的東西。這個啊、一些東西啊安立起來的,而不是有實在東西。那麼,現在對我們這個身、心五樣東西上頭所安立的,我們由於不了解,以為有一個本身天生如此的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是、不是的,所以叫作立,這個東西叫作「」。

147A08’08”
若緣他身之我,執為有自相,亦是俱生人我執,然非俱生薩迦耶見。】
  那麼對於我們自己來說,啊我們叫「嗯」,對於別人呢?,他別人也有一個五蘊哪!,這個也是依這個五蘊假立的一個啊人相,這樣。那麼我們哪也是叫作人我執,啊而且這個呢都是「俱生」,俱生就是天生,無始以來一直繼續相續的。儘管兩個都是人我執,但是這個兩個人我執有一點不一樣:我們自己身上面說這種執著啊,叫作「俱生薩迦耶見」,對別人身上的不叫薩迦耶見。

147A09’02”
  這個真正要破的就是破這個東西---啊薩迦耶見。薩迦耶見前面在煩惱當中講過了。而且記得吧?前面哪特別地說,說進入中士道時候,為什麼要進入中士道,哦,前面哪你怕死,死了以後就是墮落的,然後呢要依止三寶依止三寶,最後結果找到唯有如法修習,所以啊了解這個特質,所謂業感緣起雖然這樣啊,但是啊你還不能跳出生死,最後還是在生死當中。那麼因為怕到生死的苦,所以進一步啊,那麼什麼是生死的根本呢?喔!。而的首腦是或者是煩惱,然後呢煩惱的行相,然後呢煩惱的種類---總相別相。進一步說,那麼這個煩惱怎麼生起的呢?一步一步推究,最後找到生起煩惱根本哪裡呀?叫作無明薩迦耶見。喔!原來啊生死當中正的根本是這一個既然現在你看見生死的痛苦,你要把它解決那個地方只要從根拔掉那個根拿掉了,當然好了,生起這個是他所以要抉擇的,而在《廣論》上面哪事先先詳細說明。

147A10’48”
  我們現在修學佛法要各式各樣的,大家摸不著這個根本,然後東忙、西了個半天,你不能說它沒有用,但是呢始終枝末,這一點在這個《略論》裡邊並沒有明確地說明。平常我們像生病一樣,你一定要找到了病的根由,一定要找到根由,然後呢對著這個根由是對症下藥。啊而不是:哎呀!我們現在這樣的,平常的時候啊,啊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個啊多多少少啊你還覺得:欸!頭痛你去醫這個頭啊,好像還對!,現在我們更是糟糕,啊!這樣啊往往啊頭痛醫腳、腳痛醫頭這個,也不曉得弄到哪裡去了。啊只是覺得:反正身上覺得不舒服喔,那我就吃藥。那個是不是對著你的,你也不知道,那、那更是不曉得哪裡!,所以一定要找到它的正對治

147A11’53”
  譬如前面曾經說過淨行所緣、淨惑所緣等等,啊那麼這個事嘛前面曾經談過,如果說啊你多,那麼應該用什麼,啊多瞋應該什麼。那個時候這一個不淨觀雖然能治你的貪呀,但是不能治你的;啊慈悲觀哪雖然能治你的哪,但是不能治其餘的,啊對治了這個,其他的煩惱還在。就剛才說,頭痛弄好了以後啊,對不起,這個病根還在,沒得用!。啊所以說《廣論》上面是詳細地辨別,這也是為什麼當年印度啊,那個小乘有部乃至到經部,到後來呢變成功唯識、中觀,諸大論師辯論中心。如果我們真正要學的話,這個一定要認清楚不然我們現在這樣的,啊!弄來弄去是一點意思都沒有,欸這個辯論是永遠沒有結果的。但是如果你把握住這個中心的話呢,這個辯論哪很容易

147A13’01”
  所以以前我曾經特別跟大家說,你注意---切題,你的目的來什麼?說我跑得來就是好歡喜跟你辯論的,那我們也沒什麼好談的。啊佛法裡邊就告訴我們「惡性比丘宜默」,欸,你,好了,就是這樣!這種事情啊佛也莫奈何。所以佛在這裡有個十四無記,那個外道來跟那個佛辯論的時候,佛未嘗不知道,對不起,不管你說什麼,我就是不開口,這個把握住這個原則如果說的的確確了解說我的目的幹什麼而來,是所以修學佛法那你第一件事情啊,一定要慢慢地從外面我們進來的時候啊,繼續不斷地深入,找到這一個啊什麼要來的原因根本因在哪裡那個時候為了要弄清楚起見,所以呀不是含含糊糊的,那時候非常明細地去抉擇,這個才是我們哪辯論的宗旨。你有了這個隨時談到問題的時候覺得:,你又別的地方去了,那很容易就回來,對不對?,所以這個辯論哪,在這種狀態當中,才說是真理呀是越辯越明,這個很清楚、很明白。

147A14’23”
  因為你能夠了,越來清楚,越來越明白,所以你了解,必然了解說,現在我們生死的根本是什麼。從前面一路推轉來,由於業,業而惑,惑就是煩惱,煩惱的行相你要認得得清清楚楚。個時候你的知見一起來,你曉得你那個時候是正知見是對治煩惱的,還是你那個知見是妄知見哪是增長的,自然而然。你經過這個明確地辯論以後啊,你也曉得:「哎呀!,錯了、錯了!」,這別人也可以告訴你。如果這一點不到的話,那一點用場都沒有。

147A15’03”
  啊所以這個前面哪,記住!為什麼前面的下、中、上,一步一步上來的,所以到這個地方要記得煩惱生因當中如果不記得的話,你們去看看在本論前面七十頁上面告訴我們,說煩惱的生起之,這根本在哪裡呀?在不斷地推,最後推到叫無明薩迦耶見。而且他特別說明兩派,他為什麼說明兩派呢?的確地,因為呀本論所以殊勝的地方,它能夠統攝所有一切佛法。有一承認是無明跟薩迦耶見是同樣一樣東西,有一派說兩個不同的東西所以不管是同、不同,他都解釋清清楚楚最後,總歸不管怎麼說,就把那個根由所在

147A15’59”
  這個前面已經找過了,所以現在我們這個地方說,喏、喏、喏,現在我們這地方啊,為什麼教要先講說啊緣那個人!、我,而最後呢說俱生薩迦耶見。啊要曉得這個地方特別提醒的話,所以我們現在這個,前面一再說過的,這不是讓我們認得一些文字,哎呀,然後呢跑得去說寫文章,然後呢開口的時候當演說家,然後作法師。不是!,而是要從這個文字上面認識它真正的特質,怎麼淨化我們的煩惱,然後幫助別人,啊這步步不離這個原則。你能夠這樣地了解的話,那個時候你才了解,原來這個教授的特質是在這裡。它絕對不是在那個地方說,噯!講完了以後啊要了,不要它;而是了解,說你要修的話,非要這個完整教授當然這個教授也可以說這個老師親自的經驗直接根據你的行相告訴你,也是一樣的。所以在佛在世的時候,沒有什麼哪、什麼等等,佛看見你什麼根性針對你說幾句,那麼好了,問題解決了。實際上這個就是嘛,經本就是這樣來的嘛!,對不對?現在還是不能離這個原則,這是我們要了解的,我這裡順便一提。

147A17’30”
若緣自身之我,執為有自相,則俱是俱生人我執與俱生薩迦耶見。】
  (啊在)如果在我們自己身上面去這樣的話呢,這個兩樣東西:一個是人我執,一個是薩迦耶見。

147A17’48”
俱生所執薩迦耶見之所則是俱生心覺有所之所,非我之眼等。】
  前面是啊俱生的我執現在呢俱生的我所所,平常我們哪常常講的很多我啊、我所,我、我所,那麼我所到底是什麼呢?、到底是什麼呢?,這個地方的啊也首先要弄清楚它什麼要弄清楚啊?因為前面我們曉得這是生死的根本你要除,一定要把那個根本弄清楚。我們平常常常說的,你要去拔草,你拔草之前第一件事情,你要把那個是什麼清楚,不然你糊裡糊塗跑著去,鏗鈴匡啷亂拔一通,那不對!啊所以現在我們,平常我們的我、我所,那麼我、我所是什麼呢?一般我們來說「我所」嘛,啊!就是這一些都是我所,這個身體也是我所,這個茶杯嘛也是我所,我所執著的。是不是這一個?不對!,喔它這個就是中觀根本深細地方,啊你看看喏!,現在我們下去。

147A18’58”
  說「俱生我所執的薩迦耶見之所那麼句話說,能執還是什麼啊?能執的還是這個薩迦耶見,就是能執一種見解。說這個見解本身是一個煩惱喔,就是煩惱另外一個名字叫無明喔,啊這是換句話說這個惑是什麼啊?慧為慧的特質就是辨別這樣

147A19’22”
  啊這個辨別一定有它所辨別的一個對象,換句話說我們心裡看見這個東西:「嗯!,怎麼,怎麼……。」去這個事情。所想的這個對象叫作所緣什麼啊?是「俱生心覺有我所之我所」。他那個俱生以來內心當中感覺得有一個我所,這個東西才是、才是俱生薩迦耶見所緣的。而不是什麼啊?「非我之眼等」。平常我們的啊喔眼叫我所;這個叫眼所;這個不一樣喔!個不一樣

147A19’56”
  啊在這個地方啊的的確確,這個啊、這個、啊《略論》上面啊是大概內容出來真正深細的內容啊,這之所以我說非廣學《廣論》不可。而以我們眼前的條件,就算學《廣論》也學通。不過這個地方啊,我們不一定正確內涵馬上能夠把握得住,可是至少了解,平常我們一般以為如是的錯誤的概念要拿掉。錯誤的概念拿了以後有什麼好處呢?剛才說的,你要想對症治病實際上明明你看的看錯了,你去忙了半天沒有用。啊現在至少我不會在這個啊錯誤的上面去空忙,不會在這個錯誤的地方去空忙。前面我們一再說的空忙的結果是越走越遠,你寧願停那裡;你弄對了再走的話,一步跨進如果你在這兒空忙的話,越走越遠的話,最後等到你發現回來的話(時候),嗨呀!呀!已經沒有氣力了,嗯個是它的特質然後呢,

147A21’09”
俱生法我執所,謂自他內身所攝之色蘊眼耳等,】
  欸,這個俱生法我執所緣的啊,啊所謂人我執跟法我執---俱生的法我執所緣的,那個什麼啊?「自他內身所攝之色等眼耳等」。一個我們現在講的眼睛、色等這是什麼啊?俱生法執所緣的啊,這個法執不我所這個兩樣東西不一樣喔!執、緣的那一個東西才是那個法執特質。啊這個也許啊大家一下清楚,啊那沒關係,總是我們現在第一步,就把我們以前那個錯誤的概念哪,先要認識到:喔!以前這種想法是的啊。啊我們籠統地、或者啊跟人家一點根,那反正本來談不到這種深確內涵。所以對我們眼前來說,大部分修行啊,說:「啊,你也先不必要管它啦,你好好的啊念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啊自然會解決問題。」這是一種。再不然呢,就是啊你呀努力生生增上,持戒保持人天,生生增上,然後呢增加我們資糧,一步一步進去,然後呢淨除罪障,你自然能夠了解。不過這個地方呢,所以了解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先認得錯的,嗯,不要再去執著它。所以告訴我們哪,說這個法我執所緣的,那才

147A22’50”
【及內身不攝(之)山河房舍等。】
  啊就是說裡邊說啊所執的,以及外面所執的,這個是法我執所緣的

147A23’03”
【我執之行相,即緣彼所緣,執為由自相有也!。】
  那麼什麼是我執我執的這個本身是什麼個狀態呢?就是說一個這種知見哪,當這種知見,這個這個東西見解這種東西,一定它所一個對象,譬如我的眼睛,嗯,張開來我就看見對面的牆。啊那麼然後呢,這個執著本身一定有它所執著的對象,這個地方叫所緣!,這樣。就是說啊這個我執的這個行相就是啊的這個對象,並不是不執,而是對象以為實有自性。並不是沒有這樣東西喔!這樣東西這樣東西本身哪卻是不是實在的,只是啊假名安立的;而我們不認識它是假名安立的,以為有這麼一個實在東西這個實在的東西啊,對它起一個執著。說得更正確一點,所以這個我執所以我的話為什麼啊?就是說不了解它是啊因緣生起以為有一個特質,既然你現在在這個假名安立上面這個東西以為有一個實在東西的話,一個錯誤的這種執著就叫我執。啊在人上叫人我執,在法上我執。所以他說「為由自相有也」,你弄錯了,以為它---自相就是自體喔,同樣內容。啊並不是說沒有這個東西,而是說不了解這個東西是因緣,以為它實實在在如此的(ㄉㄧ˙

147A25’10”
【彼二種我執 俱是 生死根本。】
  那麼上面這一個兩個錯誤的人我執跟法我執這兩樣東西啊,都生死根本。

147A25’19”
《入中論》云:「慧見煩惱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師先破我。」】
  這個《入中論》就是月稱論師寫的,換句話說現在下面引用的東西呀,都是能夠最正確代表這一個龍樹提婆兩位菩薩,抉擇佛的密意的對於我們最佳指導前面呢由於我們無明關係,所以不認識;現在有了智慧的啊,真正見到:說這個煩惱啊種種的過患,哎呀!這一個是不得了,這個在前面已經說過了那麼這個煩惱過患,我們現在滅除這個過患的話一定要從它根本,那麼根本哪裡來的呢?「皆從薩迦耶見生」。噢!原來這一種虛妄的、錯誤的執著現在呢假定我們了解了,這一個薩迦耶見所執的「」就是彼境,這「」就是薩迦耶見這個啊就是這個薩迦耶見哪執著的、所對象。啊所以我們真正修行的人呢,「瑜伽師」就是修行的人哪,先破掉它。啊你眼前看見了一個東西,以為啊的:啊!這樣。然後呢你跟著它去哪,就害了!

147A26’49”
  我們呢中國人有一個故事叫「弓杯蛇影」,大家還記得?,啊有一天有一個人跑到朋友家裡面去,那朋友請他啊喝茶,結果啊那個座位的後頭啊掛了一張,然後呢那個茶剛倒下來,在搖的時候:「咦!這個茶裡面啊好像有一個什麼啊?啊什麼東西啊,咕嚕咕嚕動!」那他不好意思,他開始啊又是……這樣。硬吞下去了以後發現:「哎呀!對不起,剛才這一個杯子裡面怎麼有個蛇、有個什麼啊?」他疑心,疑心越來越重,回去生病了,怎麼看看不好。哎呀!結果找了半天,就是找不好,怎麼請那個名大夫找不好。最後就問他這個原因,他吐出來了,說是這樣來的,那麼就問那個朋友,啊這個朋友啊說是啊總啊暗暗地傷害他。那朋友說:沒有啊!,欸,一找喔、喔好、好!,欸再請他來。再請他來,第二次又倒一杯水在那裡,他看見這個東西,又很害怕。然後呢,他說你停下來,啊停下來。過了一下看看,一看:啊!原來這一個東西!哦、哦,那好、好,問題解決了,問題解決了!,這病也就好了,不要醫生看

147A27’58”
  現在我們哪也是同樣的道理,是啊說我們這個疑心,這個就是什麼啊?所謂叫邪慧,就是說我們的見解明明沒有東西---啊沒有實在的東西,不是沒有喔!,嗯沒有自性,「」跟「自性」兩樣我們第一個要分得很清楚如果不懂的話,你看那個《中論》等等啊是越看糊塗明明眼前有的,你怎麼說它沒有?它不是沒有這個現象不是沒有這個作用;而是這一些現象、這一些作用因緣安立的,由於這樣的因緣所以顯出這樣的形相,有跟這個因緣相應的種種作用,但是並不是說天生如此的。啊就像剛才那個茶杯一樣,啊你水咕咚咕咚進來的在動搖,那個弓擺在這裡面就搖,然後呢你就喝進去。關係嘛!,你了解了,了無關係。可是你偏偏不了解以為實在的,哎呀!,然後你覺得有一個,吃了一個毒蛇進去的話,你那個就病就生起來了。所以你只要把這個根本了解了,原來沒有這樣東西,那麼拿掉了,問題解決了!。所以他現在真正修行的人,也同樣地在這個上面先破掉它、去除掉它,那麼你能夠這樣的話就解決了。所以這本中論》,那根據這個道理呀,你真正地能夠進入龍樹菩薩告訴我們的中觀正見,破除斷、常二邊---、執147A29’35”
進入這一個中觀真正意趣的這一本《入中論》147B00’17”

147B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卷.B

147B00’00’’
[龍樹菩薩告訴我們的 中觀正見,破除 斷、常二邊---、執] 147B00’11’’ 進入這一個中觀真正意趣的 這一本 《入中論》

147B00’17”
《七十空(性)論》云:「因緣所生,若分別真實,佛說為無明,彼生十二支。」】
  說前面所說的一切一切都是什麼啊因緣所生的。像剛才那個啊是啊弓杯蛇影當中,是啊這個都是因緣所生的,因為我們的虛妄分別,不了解,以為它是真實的。因為這一個了解,以為真實的,這個叫作無明。由於這樣的無明啊,對不起,那就輾轉就生、引生了無、無、無窮無盡的這個生死的輪迴。而這個輪迴生死括起來的話呢,由頭到尾啊不出這樣的幾個,叫作「十二支」,這樣。所以我們前面哪為什麼說對這個十二因緣一定要了解,哦怎麼樣由於你的無明,無明所以有行,行而然後呢怎麼樣在生死當中輾轉的流轉。現在我們真正要認識的,還從這個地方破起,換句話說,這裡現在呢抓到根本何在

147B01'32"
  好!現在我們了解了說:喔!原來我們了解啊真正修學佛法的所對治根本哪裡,就是在一個無明薩迦耶見。不過有人在這兒問:「欸,那麼為什麼佛一頭的時候,不說無明薩迦耶見?至於比如說,平常我們修行的第一步,進去的時候,啊小乘、大乘都不從這個地方講起,小乘那先講五停心觀,那大乘也不先從這個地方講起,為什麼原因呢?」,這個要說一下。就像我們現在這樣上來,那一步一步上來,這個是什麼啊?已經進入到這個中心問題上去了所以一開頭時候假定直接講到那中心問題的話,對我們來說啊,可以說了無影響。

147B02’28”
  我舉個比喻說,一下就懂了。哦現在我們哪要想在世間謀生、做任何事情,真正了解,比如說現在說電腦,啊絕對不是說,啊,你要學電腦,一下跑到那電腦公司,跑得去,你簡直不曉得是什麼一回事情。那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經驗,比如說南普陀,第一次帶你來,人家說南普陀如何如何。我第一次來了以後,回去的時候啊一點印象都沒有,不曉得哪一個路到哪一個路,這個裡邊像個迷宮一樣,你一點都沒辦法。對不對?我們人人都是如此的,哦世間這麼簡單的東西,眼睛瞪得明明白白還有人、有人帶著你,看完了你覺得一點不知道,所以你一定要前面準備。那麼念書也是如此,所以絕對不是一口氣說,啊,跑到那個電腦當中,又是什麼硬體、什麼軟體。啊什麼?欸,慢慢來,先在幼稚園,大家排排坐、吃果果開始,然後小學、中學這麼上來,就是這樣

147B03’26”
  所以在我們非常粗猛的煩惱當中的話,那一天到晚跟著世間,你絕不可能,絕無可能哪進入佛法!。所以那個時候就告訴我們哪,教那一個地方啊才是你五停心觀,對治你粗猛的煩惱,漸漸地調柔,一步、一步深入,每一個地方都有它必然的次第。所以告訴我們哪,我們修學佛法一定要了解這個次第,那麼然後進入,哪一門進來,從這個地方進來了以後啊,首先了解它的特質。

147B04’02”
  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麻煩來了!,什麼麻煩哪?你碰到什麼就執著什麼,碰到什麼執
著什麼。我們現在不必談佛法,而我們談進入學校的這一個,每一個包括我們自己在裡邊。
我們現在自己忘記掉了,可是我們可以看得見哪,喔!那一些或者是自己的這個啊幼小一輩弟妹,乃至於鄰居,那個小孩子剛開始進入學校裡面的。他回來:「欸,老師講的!」,那假如()「老師講的」是天經地義。說明什麼啊?,這個人就是這樣,他開始碰到了又執著不得了,這樣。我們現在學佛、佛法也是這樣,第一個碰到了覺得:哎喲!這個佛講的,就是這個樣!,那別的都錯了。實際上呢,他所以的一再說明哪,你的執著,結果我偏偏我們哪學了這個東西啊,執著更多!,啊概念哪,就是說隨便現在一個地方啊那提一下。所以我們哪這樣一步一步來,所以他開頭的時候,的的確確先說這個,先說這個,原因在此。那麼了解這一點情況之下,由於前面這個次第慢慢深入

147B05’17”
  啊我所以在這個地方講,它有一個特別原因在,特別的原因。因為本來像本論,當年宗喀巴大師完了以後啊,剛開始對在家人根本不講,的人他都是有相當條件的人,因為這個是修行次第。然後呢已經的學了,然後呢你所以上不去關鍵在什麼地方,你學到了以後,慢慢地就步步去了。就相當於我們念書一樣,他不是對一個幼稚園小孩子講的啊,而是對那個中學、大學這麼告訴你,你學會了能夠派上用場的,絕對不會學到哪裡執到哪裡,學到哪裡哪裡

147B06’03”
  實際上呢,對於我們現在來說的的確確,因為我們哪,已經極大部分人,這種啊錯誤的前面那個,破除我們,所以呀拿這一個完整的教理如理破除,給我們一個正確引導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為了這樣,所以並不是啊照著次第步步修行而來,而是先在知見上面哪,讓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正確的知見。是這個整個的構架,基於這個條件而這麼來的,我們要了解。啊所以說如果條件不夠的話,那這個時候啊我們不必著急,啊就是一開始的時候我們認識,我們學的這個方式是這樣來;反過來說,你如果懂了,不要執著,好去運用它。現在我們哪進一步啊說,

147B07’03”
【問曰:(若)二我執俱是生死根本,生死異類(二)種根本,不應道理!
  前面告訴我們說,人我執、法我執啊都是生死的根本,那麼既然生死的根本有兩類的話,那麼它這個根本不是有兩個呀?,兩個的話,那怎麼呢?、那怎麼呢?,不是錯了嗎?

147B07’28”
【答曰啊:二種我執所緣雖異,行相無別,故無失。
  這個兩種我執,一個是人我執,一個法我執,這個所執對象是不同的,啊但是呢,
「行相無別,故無過失。」現在實際上什麼啊?就是我啊看一樣東西,比如說我這個東西,看這個東西呀叫作人我,看這個東西呀叫作我執。是沒有錯,東西是兩樣,但是我本身這個行相,就是行相本身卻是一個。就是我去,我眼睛看,看這個叫作窗子,看這個啊叫作茶杯,關係啊!。然後呢我看、別的人還看這個又、又看另外一個東西那沒關係。現在真正的,如果說你了解了你所看的這個內容是去掉的,你對於這東西不執著不執著真正重要的,就是我自己的這個執著行相拿,對不對?這個行相卻是一個,現在真正目的就是去掉這個行相,所以關係。而生死根本哪,就在這我對前面這個實執不認識,產生這一個啊,所以關於對)內象一個我們現在這一個地方所講破除生死,嗯並、並不影響,所以沒有過失

147B09'00"
【欲斷如是生死根本,須達無我慧。】
  啊你要想斷生死根本哪,一定要通達什麼啊?無我,原來你所的這個東西呀嗯沒有,那麼你這個執著沒有了。所以呀那是我們的這個行相,不是所執的對象。啊那麼你怎麼樣把!執的這個行相拿掉呢?你必須要發現啊你所執的對象沒有,你才發現:原來啊!以前我執的這個的心裡面哪錯的。那麼以前這個的叫無明,現在的、正確的認識叫智慧,所以啊通達無我的這個智慧。

147B09'39"
此達無我慧要與無明我執同一所緣,行相相違,方能斷除。
  那麼一個達無我智慧呀,跟無明我執同一個所緣這個前面講過了。他所對象一樣,啊然後行相相反,才能夠除。這以前講過,這裡再講一次。譬如說現在有一個人哪,有一個、一個人哪跑得來這樣的推你,啊推你那麼現在呢你要擋住他,或者不要讓他推、不要讓他推過來呀,他推的是推這一個,你不讓他推過來的話,你要抵擋還要抵擋這一個,同樣的,對不對?是一定同樣的東西推這一個,然後你抵擋,擋那一個地方去,這一個跟他了不相干哪!

147B10'26"
  記得記得以前能不能對治,啊譬如說的這個,在這個上對、對治可以,喔我欠你十塊錢,然後呢要還你十塊錢,沒債然後我欠你十塊錢,還他十塊錢,那沒用!,對不起,雖然對你來說抵銷,可是還是我的債主,啊他是我的債主,這個沒有問題解決,這第一個。不但哪緣哪同一個,而且啊行相還要相反,對不對現在呢他推是這樣推然後呢同樣力量,所以呀他反過來抵抗的力量一定恰恰完全相反,「相違」是相正對治他,那個時候把他擋住,這是確定我們應該認識的。所以,

147B11'15"
《四百論》云:「若見境無我,能滅三有(種)。」】
  平常我們在這個境上不認識執著有我現在同樣在這個境界上面,你!了解原來這個東西沒有,恰恰跟前面所執的有完全相反所以說一定啊,前面說的行相相違,而且同一所緣那個時候啊,欸,我既然沒有了,就是什麼啊薩迦耶見,那個東西是三有的根本,那好了!,他從根本---種子,去除掉了。

147B11'46"
《釋量論》云:慈與愚無違,故非真除。」
  喏,《釋量論》前面曾經告訴我們,也是同樣的,你要對治正對治是什麼?現在我
們說修慈悲啊、修什麼啊,對不起,這個慈悲這個東西呀,跟那個愚癡無明哪,並不是兩個正相對東西,所以不是真正能夠除過失。這個說明什麼啊?現在我們得去修行,是修了半天,但是呢對不起,修的東西,它不是正對治。我是這個人的債,然後呢我把那個錢去還給別人去,那不行,那個不行!,那個問題不能、嗯還沒有解決。

147B12'28"
【此慈悲雖是無明之對治品,】
  因為我們無明往往是瞋恨什麼等等,你有了慈悲,瞋恨是啊啊拿掉了,那拿掉啊無明所生起的枝末不是無明的根本所以無明根本不是慈悲所能夠正對治的

147B12'48"
【然非同一所緣行相相違,故非真能治!。】
  這個道理。要

147B12'53"
法稱師云:「若不破彼境,非能破(彼)執。」】
  你一定要把這個我執所緣的對象,它執著的這個東西呀,啊破除掉可以。你不能破除這個,那不行!。

147B13'10"
【此須以達無我慧,破除無明我執境,而斷我執。故知生死根本無明我執之(真)對治厥為無我(也)。】
  這兩句話說明前面這個道理

147B13'28"
  啊請翻到《菩提道次第廣論附錄,頁。那麼昨天哪我們在毘鉢舍那就是學觀法當中,啊已經講了兩節。第一個是資糧要些什麼;啊然後呢資糧當中,有了資糧了,來說明怎麼去抉擇。啊抉擇過程當中,先說明現在我們要的,要對治的什麼啊?就根本這個啊啊無明,先認得它。那麼在頁上面哪,有一個問題,它昨天已經講過了,就是這一頁的八行這一頁那個第二段哪就是說,找到那個生死根本哪是在我執,所以這個我執破掉了以後,那麼那個生死的根本哪就對治掉了,就徹底的根除掉了,就是這樣。啊生死根本我執,所以現在這個地方看看,這個我這個到底是什麼東西?,然後呢,而且在這個地方一定哪這個我,無我---了解我的這個智慧兩樣東西啊同一所緣,行相恰恰相反,啊那麼(個)時候才能夠真能對治。

147B15’21”
  那麼現在的問題什麼呢?它這個上面說,說:「慈悲呀雖是無明之對治品,非同一所緣行相相違,非真能對治。」換句話說,真正對治生死根本這個我執,是一定什麼啊?,找到我是什麼;然後呢找到原來沒有這個真實的我,所以一定同樣在我上面,所以同一所緣是緣這個我。不過呢以前錯誤的,所以啊找到是「有」,現在看對了,發現是「無」,兩個恰恰相反恰恰相反,那麼兩個抵銷掉了,就是這樣,啊所以這個時候這個無明根本就徹底解除。然後呢這個「說慈悲雖是無明之對治品」,這個怎麼講呢?,這個由於無明哪,所以我們貪、瞋、癡等等,種種無量無邊的煩惱,對不?,這個貪是不是煩惱是不是煩惱乃至於慢、疑種種,這個都是啊屬於無明當中的一個煩惱。那麼現在呢對這個瞋心來說,是最佳正對治慈悲,所以屬於無明當中一部分的對治,而不是針對無明根本的這個對治,這懂不懂

147B17'05"
  啊平常我們常常說的以一概全錯誤,哲學上面說為「白馬非馬」,我們平常
啊我是人,所以啊人必須是我。」那麼談到人的時候,就好像只有我來代表人,你們其他都不算,這個一個錯誤的,啊這個地方呢就是說明了(ㄌㄧㄠ˙這個。慈悲對治瞋,瞋是由無明來,沒有錯,但是瞋不能整個的代表無明,啊一個是重要的觀念喔。所以他說這個慈悲呀也是對、對治無明當中部分,欸但是呢,因為啊所緣對象一樣,行相也不一樣,所以也不是整個無明的正對治。所以在一個地方,真正要對治的不是啊慈悲,乃至於淨,乃至於呀數息什麼等等,而一定是無我

147B18'10"
  既然是這樣的話,現在問題了:他前面為什麼不一開頭告訴我們無我,不是根本解決了,這問題解決,為什麼前面要說一大堆,然後呢又要修慈悲呀,又要修什麼啊,五停心觀雖然沒強調,可是非常強調啊一定要修慈悲,請問為什麼?,這是個問題,大家好好地想想看喏。我這問題大家了解不了解?,啊擺在這裡,這是個很重要的關鍵,大家想想看對不?。

147B18'44"
  我們平常總歸說,如果你要淨除,比如拔草,你一定要找到那個根在哪裡。是的(ㄉㄧ˙現在對治這個無明根本無我,他一個狀態之下,像我們剛才說的,要從根本話,一開頭就應該找到那個地方去拔除。他為什麼不從那一個地方拔除,而把它最後才來談這個問題,欸前面說了一大堆?,啊當然說一大堆有很多啦,從五停心觀開始,啊那麼這一個啊沒有詳細說;而在本論當中列為非常重要的,必定要修慈悲,為什麼那個時候不先告訴我們,欸先學那個無我的空慧?這個原因,啊這是個題,那麼你們是好好地想一下,好不好?好好的想一下。在最後結束之哪,那個時候啊如果說大家了解的,告訴我,然後呢我我所了解的,以及你們不懂的地方,啊說出這個原因來,是一個非常重要關鍵所在!

147B19'59"
  今天我們繼續下去,那麼前面呢,先找到了這個染污根本是什麼?說這個我執、我所執那麼現在呢,看看這一個「我」這個東西、我所」這個東西有沒有呢?,所以啊現在我們來「尋求哇無我見」。所以第一個啊達到那個無我正知見,你那一個正知見得到了以後,然後呢根據這個正知見去修持的話,就能夠證得這一個空性,換句話說,沒有我們所執的那個時候啊,把那個啊人我執、法我執啊,是徹底淨除,那就是圓滿的佛果。現在它分成兩部分:

147B20'51"
【(卯二尋求無我見分二:辰初決擇人無我,辰二決擇法無我。)】
  第一呢先抉擇人無我,第呢抉擇法無我。

147B20'57"
今初 生起之次序謂從我執生人我執。
  這個兩種執生起來什麼啊?先有法我執。對這個我上面,譬如說五蘊,啊先執著那個實在因為這個蘊有這個實在,所以這個才能夠根據這個,而建立起這個所假立這個「我」。然後這個假立這個上面,不了解它的真實妄執起這個人我執,所以這個生起的次第是這樣的。那麼修時候呢,就妙咧,這個次第把它倒過來

147B21'43"
修無我之次序,則應先修人無我,次修法無我。
  哦修的時候就把它過來,它為什麼呢?說:

147B21'53"
人法上所知無我,雖無粗細別,(別)事,則易了解,於上則難知
  啊在修的時候的確這個無我原則,你不管用到哪裡都是一樣的,所以人上,用法上面,這一個粗細啊沒有什麼差別但是呢對於所執的這一件事情,上面容易了知。為什麼啊?因為我們哪一天到晚人當中,對吧?一天到晚人當中,所以要想了解啊很容易那個呢,就比較難於了知,對於我們又一層,又一層。所以我們真正修的時候啊,就是就眼前的。啊是啊平常我們做事情也是一樣,跟你一個道理,啊!就太空當中,你說了個半天實在是弄不清楚好,不要說太空,說地球上,像美國的事情說不清楚;台北的事情不清楚;啊台中,嗯知道;啊這南普陀,喔唷,你一目了然;啊然後講教室裡邊,好、好、好,不要講,你這眼睛一瞪就曉得了。同樣道理,現在這一個所講的無我的粗細雖然不同,但是呢對於我們直接所執的這一方面啊,這很容易了解。啊因為這樣,所以他既然哪所知以及所破粗細沒有什麼差別,而這個上面又容易了解,所以在容易了解那個上面先修,那這個啊就容易產生效果

147B23'42"
我執於眼耳上不易了解,於影像上則易了解,
  同樣的道理,啊你要你直接從眼睛、耳朵上面去看的話,嘶你這個,這個比較不大容易說得明白。但是呢如果說你呀在這個所的那個行相上面,比如說在鏡子裡面照,一照,你覺得喏、喏、喏這個沒有錯啊!,啊這個鏡子裡面啊不是實在的東西,是假安立的啊,你就這樣。那麼 一個是說明哪(了),眼前擺明 這個事實擺在這裡,讓你 看得清清楚楚 所以呀,

147B24'26"
(故)成立無我之時,以影像等為同喻也。
  啊那麼說明這個道理時候呢,也這個比喻。這個比喻特別一個用場什麼啊?就是對深細道理拿一個簡單、容易而相似的來作為說明的方法,讓你從這個比喻上面了解那麼這在人、法上面兩樣東西是什麼呢?譬如說,這個耳朵,啊這個心裡面這個地方前面叫眼、耳。現在我們呢,人、我兩法上面這個行相怎麼樣呢?說一下。平常我們所執的這個人我是什麼啊,就在五蘊上面假立的,對不對?譬如說我們說色、聲、香、味、觸法,啊我們把它成功

147B25'19"
  啊那麼這個時候啊,就我們用另外一個比喻說吧,這個容易了解。譬如我們眼前講的那本,或者那一張桌子那個就在眼前,然後你就得:啊!這個嘛叫紙!,啊然後呢這個白紙,然後呢上面寫的黑字!,然後呢,那麼人工把它印、把它釘,那一些東西累積起來,是沒有錯,於是變成功這一本東西。這個東西你給它個名字叫書,啊你給它一個名字叫book外外英國人叫book法國人叫什麼我不知道,那都沒關係啊!這個名字是什麼啊?,我們的啊安立的,對不對?所以假安立的這樣這個很清楚、很明白了解了像我們一個實體在鏡子前面一照那個形相,你曉得:喔!原來啊,這個實體在鏡子上面所現的,現的。那麼同樣地,在這個五蘊,這個色、受,心理的、生理的,這一些東西,啊然後呢假立上面有一個我,不但眼前,而且這麼容易了解,?這個很明白、很清楚

147B26'34"
  啊所以譬如說我們隨便假定說這個上面不是安立的話,譬如說說這個東西是,那麼照理說這個頭髮剃掉了,你不就完了嗎?這個手切掉了,你就完了嗎?不是。喔!說明啊原來不是。你曉得不曉得我,有沒有這個我---那小孩子生下來的時候,他也不一定曉得我不我啊!,欸,但是呢他也一樣地動,一樣的這個東西執著。乃至於動物,喔唷,你要拿了個石頭打牠,牠馬上逃走啊!,他每一個人,每一種有情,都有這一種執著的力量在,所謂這一個是很容易了解,啊前面這個道理。

147B27'16"
《三摩地王經》云:「汝知我想,如是觀諸法。」
  啊就像你啊曉得「我」這個東西,啊你根據這個去拿這個去觀察諸

147B27'35"
故當先決擇人無我而修。
  啊那麼所以在這個地方啊,看那個人無我。把我了解了,進一步啊,拿我這個道理呀要看到其他的比較難知的上頭,觀一切,所以這一個地方啊先從這個上面下手。

147B27'57"
此雖有多理,但初修業者,觀察四事最為切
  的時候哈有很多辦法喔,很多辦法,但是剛剛開始的時候,這一個四樣事情,照這四個辦法去做,那最切要!。前面這一句話注意呦,「雖有多理」,所以你真正通達無我,是有很多辦法、很多辦法喔,不一定單單限於的喔!這個只是這一個下面所告訴我們的方法切要。所以實際上呢,禪宗是一個方法;除了禪宗還有其他的方法,那都是千真萬確的。啊所以我們哪了解了這個道理以後啊才不會執著,否則啊各說,啊,你說你的,我說我的好,這個時候啊就害了,這個就害了!,啊差一點的話,你執你的好,只學你的法門,停滯在那裡,你可以成功啊小者聲聞,好者緣覺。差一點的,你不是停滯,然後呢執著的話,毀謗別的話,自己執著也上不去,毀謗別的反而受害,是這樣。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了解了這個以,你自然而然容易貫通:噢!每一個法門有它特別殊勝地方,那麼看看我啊 現在適應 用哪一種方法,嗯那個時候 你用這個方法好。147B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