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P329L04-P330L10-般若波羅蜜|P330L10-P332L07-四攝法
原文:P329
【至誠祈禱師長本尊。】【又由多門(積)集聚資糧,淨除(業)罪障。若能勤修此圓滿因,其慧倍復殊勝增長,乃能生起澈底定解!。】【如先覺云:「先所聞法令心總現,數數思惟稱量觀察,若忘其法專學持心,則無助伴。」】【故上修者是上法師,中品修者是中法師,】【凡所修法即知彼法。】【若由是思(定解)堅固定解,則諸惡友唱說,善惡一切思惟,皆是分別悉應棄捨者,自知法中無如是語喔,良師不許,便(能)不隨彼轉哪。】【若無此解是有信無慧呀,見哭則哭,見笑則笑,隨他所說覺為真實,猶如流水隨引而轉。】
【謂由總相覺悟,或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第二)通達世俗慧,謂善巧五明處慧。如《莊嚴經論》云:「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故為調伏及攝他,並自悟故而勤學。」】【謂為調伏未信聖教者故,應求聲明及因明處。為欲饒益已信者故,應求工巧及醫方明。(為自悟P330故應求內明,此是別義)。】【又此一切皆為成佛故(求),是(為)通義。】【第三 通達饒益有情慧,通達能引有情現法、後法無罪義利。】
【第四 正修慧時應如何行。發三慧時,應令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慧是為慧施,餘如前說。】
【第五 此等攝義。啊!雖有現證空性之慧,若無大菩提心,仍非菩薩之行,故應增長大菩提心為行所依,地上慧度修所願境…,】【其能圓滿無上妙智資糧所有方便,謂發三慧,】【現應勵力而求多聞。】【若不爾者,違越學處哇罪所染著啊,】【諸餘生中亦不樂多聞,不能學習菩薩學處。】【若於現法勤修開發智慧方便,能遮現法不學之罪,】【如《妙手請問經》云(所說),餘生亦能速疾圓滿哪般若波羅蜜多。】【如是經咒二道棟梁,六度之中,修習靜慮之次第,尚似略存,修餘五度之次第,皆已隱沒,故於修行攝要及引發定解之方便,略為宣說。】141B【諸大經論所說,修習緣如所有及盡所有般若自性毘缽舍那之次第,及修習靜慮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後當廣釋。】【凡復菩薩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薩地〉中,於六度一一之後,皆珍重宣說,故應了知,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眾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宗要無上大嗢柁南。如〈菩薩地〉P331云:「如是六種波羅蜜多,菩薩為證無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習(集),是大白法溟,是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圓滿之因,名為涌施大寶泉池。又即如是所集無量福智資糧,更無餘果可共相稱,唯除無上正等菩提。」】
【第二,四攝成熟他相續、】【(分五:一四攝自性,二立四之理由,三四攝之作業,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五略為解說)。】【今初、】
【(布施如前六度時說。愛語者謂於所化機開示諸度)。】【(利行者)如所教義令所化機如實起行,或令正受。】【啊同事者謂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他同學。】【如《莊嚴經論》云哪:「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第二)立四之理由。是何故定為四攝耶啊?答:謂攝受眷屬令修善行,須先(使)歡喜,此必先須施以資財饒益其身。既歡喜已,令修道時,先須令知云何應修,此由愛語宣說正法,除其無知斷其疑惑,令其無倒受持法義。啊第三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若不自(不)修而為他說應取、應捨,彼不信受反作是難(ㄋㄢˋ),且不自修何為教他,汝今尚須為他所教,若自實行他便信受,謂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樂我等,(那麼這一個就是啊這四樣東西,啊所以最後說,)先未修者啊能新修行,已修行者P332堅固不退呀,故須同事。】【如云:「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而四攝事應知。」】
【第三,四攝之作業。】【以此四攝於所化機何所作耶?】【謂由布施故,令成聞法之器,以於法師生歡喜故。】【由愛語故,能令信解所說之法,以於法義令正了解斷疑惑故。】【由利行故,如教修行。】【由同事故,已修不退是長時修行。】【如云:「由初為法器,第二令勝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淨修。」】142A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賢善方便,故攝徒眾應須依此。】
解說:
141A00’00”
[【至誠祈禱師長本尊。】]141A00’06”
第一個。141A00’06”
【又由多門(積)集聚資糧,淨除(業)罪障。若能勤修此圓滿因,其慧倍復殊勝增長,乃能生起澈底定解!。】
啊真正要做的就是說呢,至誠祈禱師長、本尊,就是歸依、發願,就是這一個事情。(啊)而且要什麼啊?「至誠」喏,這個兩個字一定要如法做到。我祈求的是什麼啊?我祈求的啊:淨除我們無始以來的無明,不管是所知障、煩惱障,不管是人我執、法我執;不但是現行,啊而且呀種子;不但種子,而且徹底無餘的、一點不遺漏的啊。這個我們的的確確開始第一步,千千萬萬注意。所、所以說如果說我念佛,一定說我絕對要念的什麼啊?學阿(ㄨㄛ)彌陀佛像你一樣。絕對不是說:哎呀,我現在這裡呀,這個啊就求去就行了啊嘶啊「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嘖你取法乎這個的話,對不起,就去都去不了了,這是我們千真萬確要了解的。這是真正祈、啊祈禱師長、本尊…。
141A01’32”
(啊)那麼這個裡邊有個特別的,所謂這個「本尊」就是我們所修學的,這是密教的特特別說的,實際上我們顯教亦復如此,譬如念佛,那阿彌陀佛啊…這樣,就是這樣。然後呢你一心一意。比如說我們禪宗是通常啊,禪宗這裡供的到底什麼我不知道,啊有的人說是文殊菩薩,有的人說……那沒什麼關係。實際上文殊菩薩是諸佛之師喔,你們看看《法華經》就曉得了,啊他早就成了佛了。所以呀你總歸這個,換句話說那就是我的根本目標。(啊)那麼為什麼講「師長」呢?,師長是代表什麼啊?就是,喏這一個我所祈求的這個阿彌陀佛也好,釋迦世尊也好,文殊菩薩也好,觀世音菩薩也好,他那個教法,實、實際上從師長傳來的,我還是必須從那個師長上面步步上去。所以你能夠這樣把師長看成佛一樣,你就得到佛的加持。當然這個地方的善知識前面已經告訴我們喏,不是隨隨便便喏,你要經過思、觀察、如理抉擇,才有個條件都現在這個上面喔,啊那麼這個第一個。
141A02’45”
第二個呢,啊多門中啊做兩件事情:啊罪障嘛把它消除,這個就是懺悔等等。這個懺悔包括四樣東西,啊這裡大家都已經了解了,前面已經說過了,如果不清楚,回過頭去再仔細的來啊複習、使用。還有呢,集聚資糧…。(啊)那麼所以加上前面那個,那個親近善知識、多聞教授,就把那個聽聞的東西呀,在這個地方就如法的行持。所以整個的說起來,一共四件事情,而這個四件事情,第一個親近善知識這是外在的;自己要做的事情就是啊:喏,聽聞如理、無垢的教授,然後呢至誠祈禱師長、本尊,還有呢多門中修習資糧、淨除罪障,三樣東西。
141A03’46”
能夠努力的這一個上面的話,(是)有這個圓滿因,這個是圓滿因喔,這圓滿因一定正確的。啊所以如果單說圓滿的話,這一定是正確的,否則的話你怎麼圓滿起?…,所以正確無誤的,而且一點沒有遺漏的。那麼在這一種狀態啊,這「其慧倍復殊勝增長」。哈它那個增長,不但是啊加倍、加加倍的,而且殊勝的增長,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然後又這樣做的話,那麼對於前面這個完整的道理,能夠生起徹底的定解,徹底的定解生起來啦,下面都有了。啊這個勝解是什麼啊?一切善法之本咧,還記得不記得?勝解,另外一個就是善法欲的根本在這個上頭,你一定要對它有殊勝的見解,欸一點沒有遺漏、圓滿、決不動搖。有了這個心理的話,眼前很清楚。比如說我們常常說那個比喻當中,被毒蛇咬了,你必定要百分之百肯定:這個毒蛇咬上去的話,它一下那個毒跑到你心臟,非死不可。你有了這個完全的正確的概念的話,一咬到你馬上拿這個刀就很快的剁掉了,這樣才是啊。不是說「哎呦,我想想看,那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這個不叫勝解,這個心裡面哪就是猶猶豫豫的啊。
141A05’16”
(啊)所以說到這個地方的話,容或我們自己不一定了解,但是我們不妨啊現在看看我們以前溫習的《了凡四訓》也好,《俞淨意公遇竈神記》也好,他不是說剛開始的時候哈,「非疑即惰」。我們說這兩個字好像很容易懂了,實際上你仔細檢查的什麼啊?,惰是什麼啊?不努力。疑呢,要去做啦心裡想說「哎呀,嘖這樣到底好不好啊?」就是這種心理。現在我們眼前仔細看看,看看我們的心裡,你(很)不檢查不知道,檢查啦,唉太多地方。很多地方啊好像要做的,但到那時候,哎呀,好像嗯!嘖總有種種的藉口,啊比如:哎呀,這個也不好意思,哎呀,這個還有這個,那個還有那個……。都是「非疑即惰」。真正等到了生起殊勝定解的話,這種心理是一點都沒有了。
141A0’15”
這是所以這種心理行相啊,我們哪在這地方一定要啊認識得很清楚。你認識得清楚了以後,然後你修行才有希望。要不然的這文字的認識啊,對不起,那個心理、文字所指的到底行相什麼啊,你了不相干,既然了不相干,你修,修些什麼?都是修一張嘴巴。就因為修一張嘴巴,修得好的話變成鸚鵡,吱吱嘎嘎叫起來很好聽,就是這樣,就是這麼;修得不好聽的話,餓鬼、地獄,「哇」慘叫,就是如此。我這個一點都不是開玩笑喔,那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喔,嘖啊所以這一個地方啊,我們要從它的本質上面啊說體會得到啊…。
141A07’00”
【如先覺云:「先所聞法令心總現,數數思惟稱量觀察,若忘其法專學持心,則無助伴。」】
喏,前面已經成就的這種哇,「先覺」叫作。啊他怎麼說呀?,你修的時候怎麼辦哪?,把眼前啊心裡面現起來的內容,是,一定是什麼啊?如理如量,以前聽聞的。把這個現起來了以後,嘶那麼照著這個啊「思惟、稱量、觀察」,這個才是修哇。假定你把先前聽聞的法忘記掉了,只是專注持心,沒有用,沒有幫助…。
141A07’52”
(這樣)實際上我們現在…看一下看,我們的心裡什麼狀態?,比如說你念佛了,先要告訴我們:啊什麼叫一句佛號信願具足;(信些)信是信些什麼,欸願是願些什麼。啊然後呢,你念的時候的確:哎呀,這個娑婆是無比的苦啊,哪怕叫你作皇帝呀,啊你一無是處啊,只一心一意呀,那個時候你唯一的地方是歸投依靠啊。欸,那個時候是什麼啊?欸「先所聞法是令心總現」。然後你心裡面沒有第二條路好走了,是拼命念佛啊。這一句佛號是什麼啊?信願也具足,欣厭也具足,那道理不簡單嗎。
141A08’39”
現在你忘得乾乾淨淨了,在那地方的話就在那邊嘴巴上面那麼乒鈴乓啷喊,唉,然後呢心裡面胡思亂想的想。就算你拼命的拿起來,我想我們大家都有經驗吧,哎呀,念那個辛苦無比。嘶啊然後呢三天、五天也許啊還可以,然後呢過了個一年、兩年啊那就完了,原因在哪裡?就是這個。是啊這個啊這種地方啊注意喔,所以真正成就的先已經覺,凡是修過來的人都有這個。你沒有這個法相應的,你都是這樣,哎呀,你拜佛也好……。我想初機的人哪也許不一定了解,諸位久修上座我想一定有這個同感吧,毛病在這裡呦,趕快從那地方痛改啊,還來得及啊。
141A09’27”
【故上修者是上法師,中品修者是中法師,】
下品不談了。
141A09’35”
【凡所修法即知彼法。】
哪你要修的,一定要對你修的了解喔,這個很清楚喔。
141A09’42”
【若由是思(定解)堅固定解,則諸惡友唱說,善惡一切思惟,皆是分別悉應棄捨者,自知法中無如是語喔,良師不許,便(能)不隨彼轉哪。】
你能夠這樣的照著上面的,「上修」就最完整的,那最了不起的,那真正的法師啊,你開口說法你就對呀。中品的還是中修的、是中法師,下品的這裡根本不談。嘶這一定要曉得:你修的法就是你所知道的啊。對於這一個啊獲得堅固的定解,不但定解,而且堅固。因為您內心當中有確定的認識,所以這惡友喔---現在這地方告訴我們惡友是什麼啊?喏,這一個!,不是!跟你打架的,就是說那種似是而非的,說起來很好聽…;啊也是引經據典,但是呢實際上並沒有如理。他那一些說啊:「哎呀,一切思惟啊都是分別,你不要思惟的啊,啊我們哪一開始就要如如不動。」所以有很多人的啊說,啊我們剛開始的時候啊,欸講《楞嚴》,說《楞嚴》的宗旨是幹什麼啊?要得到根本,所以你不要啊去妄分別。所以他,一開始就是找那個東西,嘶當然,你找到固然好,結果找不到,他只覺得「你不要分別」,實際上「大無明」當中,覺得這個修。啊呀,真是可憐,這樣。
141A11’03”
所以《楞嚴》本身就是說得說得很清楚、很明白啊,不是嗎?,佛陀跟阿難兩個,「七番(處)徵心,十番顯見」,在哪裡啊?是辯思當中嘛,啊處處地方。而且他那個思辯當中,心裡面:欸,看,在裡邊?、在外頭?他找了半天,「嗯,裡邊,是這個嗎?哦不對。外面是這個嗎?不對。中間是這個嗎?不對。」那都是什麼啊?這是是如理的聞思啊。他最後找到了,然後再安住在這個上面,這個才是《楞嚴》的宗旨啊。
141A11’34”
現在我們有沒有下過這個功夫啊?沒有,也沒有這個善知識指導你啊,這很明白、很清楚啊。然後我們也說,「喔,欸這個像蒸沙煮飯」,你不用它。結果他的蒸的沙欸,我們的蒸的糞哪…,這個要了解啊…,啊這千真萬確的啊,都在那兒妄想當中。那、那、那把那個好東西排除掉了以後啊,啊他那個蒸沙的最多浪費那柴火啊,你蒸的那個糞的是臭氣沖天哪,那害人不淺哪,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這是我們要了解的啊。所以我們真正要看這一個地方,你要了解得很正確。
141A12’16”
當然我們現在在這一個地方,說一個道理讓人家,那可以,說啊至少種一個善根,剛才一再說過這個道理。所以特別這一個地方說明,喏自己修行喔,你要把握得住這個喔…。所以那一些錯誤的啊,你呀啊不會。自己曉得啊:這個真正的完整的教法當中啊,可沒有這樣的說法喲,真正的良師可不許呦。你因為了解,所以你不會跟著他轉。
141A12’44”
【若無此解是有信無慧呀,見哭則哭,見笑則笑,隨他所說覺為真實,猶如流水隨引而轉。】
如果你對這個道理沒有正確的認識的話…,那是沒有智慧,信心倒夠的,害了,所以「有信無慧」,於是看見別人這麼說啊,你也這麼來。看見他的說得不對呀,你也說不對,哦這個叫「見哭則哭」;看見這個地方說得對呀,你也說對,叫「見笑則笑…」。你根本不曉得他說的是對呀、是錯,就像水一樣,啊哦那個哪裡一下,那就又跟著吱吱吱吱吱吱……好好好,不曉得跑到哪裡去了,這個是我們哪真正重要的啊。所以說嗯沒有智慧,有這麼大的大禍害啊,啊前面說來說去告訴我們哪,哦這個智慧的重要啊,有了有這麼大的好處,沒有有這麼大的缺陷。
141A13’52”
所以古人告訴我們「寧願哪千年不悟啊,不要一日錯路」,就這個道理。我寧願在這兒摸,停在那裡。所以說停在那裡呀你沒有浪費、沒有走遠,就算你動動地,原地踏步也不怕;就怕你一錯,錯路了以後啊,你跑得越起勁啊還是越遠,將來一旦回頭的時候哈,唉,不曉得跑到哪一年、哪一月…,哦這個概念是太重要,有了這個。再繼續下去,下面說「啊現在曉得這個智慧這麼重要啊,我們要學了」。欸,慢慢的,嘶就告訴你,智慧還有幾個不同的啊項目…,差別在三樣。
141A14’40”
現在下面說一下,
141A14’47”
【謂由總相覺悟,或由現量覺悟無我實性。】
這個叫勝義慧,或者是總相的,啊或者是現量覺悟無我實性…。那麼現量就是你現證,現證什麼啊?喏,無我的實性。總相的是什麼啊?它雖然你沒有現量證得,可是聞思相應的。換句話說,一切法的總相它都是空,嗯沒有真實這個實性的,這個才是這個啊第一個啊,真正的所謂勝義諦所指的啊。第二個呢,
141A15’28”
【(第二) 通達世俗慧,謂善巧五明處慧。如《莊嚴經論》云:「若不勤學五明處,聖亦難證一切智,故為調伏及攝他,並自悟故而勤學。」】
「世俗慧」就是說(換啊我們啊所謂是)這個天台所謂啊啊俗諦,天台所謂俗諦。那個是什麼啊?包含了五明處慧。實際上就是世間對一切的事相上頭的,前面是總相,這個是別相,那麼對這個東西啊,要徹底的了解。下面引經證,啊說你如果不學這個東西的話---菩薩智跟小乘的根本差別就在這裡,又又叫作道相智---(啊)在這樣情況之下你沒辦法證得一切智,一切智就是圓滿的佛果。所以呀不管是為了調伏別人,以及自己呀要想徹底的圓滿解決,都要勤學。
141A16’30”
【謂為調伏未信聖教者故,應求聲明及因明處。為欲饒益已信者故,應求工巧及醫方明。(為自悟故應求內明,此是別義。)】
喏,為了幫別人的話,你調伏沒有信的人,求聲明跟因明。為什麼這個是調伏別人哪?「聲明」是語言、文字、音韻,你善巧了運用了以後啊,然後那可以。譬如我們跟人家談話,啊你總要懂得談話的運用、善巧、技巧。用曉得這個所化---「因明」呢就是說話的原因,哦他毛病在哪裡你找到了,那麼從這個上面根本去講,啊不要說風馬牛不相干的事情。這兩樣東西我們很明白、很清楚,對吧?。啊第一個呢,就是你要把握住啊所謂理則,我們討論一個問題這個原則,啊這個原則為什麼是這個樣,那麼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壞處,啊然後你做出種種比喻,所謂宗、因、喻等等,這個是因明,把握住。然後呢你要表達這種方式,你要用的語言、文字等等這是聲明。那麼這個是啊未信的。已信的話呢,你怎麼去攝受他?嘖啊用工巧明,就是其他的技術。「為自悟應求內明,此是別義」,對這個是個別說啦。總來說的話,
141A17’55”
【又此一切皆為成佛故(求),是(為)通義。】
就是這樣。實際上呢這整個來說要求成佛,這是總共都要…,這是世俗慧。
141A18’05”
【第三 通達饒益有情慧,通達能引有情現法、後法無罪義利。】
就是這樣。啊要把!啊一切有情啊引進來。啊引進來怎麼辦呢?眼前也好,後來也好。世俗上的事情啊,是眼前好、後來不好,哦眼前好是最多短短一百年,後來不好是無比長劫、這是生死輪迴,哎呀,在地獄裡邊,這是我們要分別得清楚的。佛法---眼前好,將來是更好,而且一直增上。
141A18’43”
【第四 正修慧時(如何)應如何行。發三慧時,應令具足六種殊勝,及具六種波羅蜜多,自住慧(已),立他於慧是為慧施,餘如前說。】
這個前面也都是,每一度都是這樣的,你們要看的話,在兩百六十七頁。啊這個很重要喔,這個概念,啊所以這修六度真的殊勝的話,它一定具足六種殊勝。第一個,一定依的這個是大菩提心;然後所作的事情的話,一定是啊說遍緣,遍施,譬如說布施,遍施一切,智慧的話是遍學一切,沒有一點,哪怕是做單獨的一件事情,這個。詳細的只要把重新看一遍就行。
141A19’32”
又說一遍。啊那麼要曉得喔,這個慧的特質,這個是什麼啊?三乘之母。啊它大乘不共的父是什麼啊?菩提心。所以說儘管你有了現證空性之慧,這地方說得很清楚喔,如果說您沒有這個方便,沒有這個大菩提心的話,這個不是菩薩行…。是啊,所以我們現在這地方修智慧呀先一定要什麼?把大菩提心「為行(所)所依」,然後學。那個時候學的這個慧呀,是啊欸「地上慧度」是我們所願的。所以沒有大菩提心,是這個慧都是通常啊說總相的,只是見空性;啊嘖然後呢菩薩這個啊一開始修的是,說道相智。哦這個兩個東西同樣的,修的啊這個就積聚資糧、大菩提心,所以兩樣東西呀要同時怎麼樣相輔而來。
141A20’53”
【其能圓滿無上妙智資糧所有方便,謂發三慧,】
那麼能夠圓滿這一個無上妙智的資糧,換句話說,因地當中先要做些什麼呢?喏,這個方法就是要啟發「聞、思、修」,很清楚,(啊)所以我們眼前哪從聞、思下手。
141A21’14”
【現應勵力而求多聞。】
這個確實我們哪真正努力的。所以說來說去,我們眼前第一件事情,真正要努力的就是這個。
141A21’23”
【若不爾者,違越學處哇罪所染著啊,】
啊假定你不能這樣的話,你自己呀要做的根本的事情都不知道,你的行為處處地方啊為呀罪染所犯,你還談什麼。(啊)所以容或有人說「哎呀,我是念佛的。」念佛更重要啊,你不是要去嗎?…,啊這個念佛淨土法門,它說得最清楚啊---戒,戒是最穩啊。你不是要求生淨土嗎?所以我總是問人家:「欸,你念這個,你的目的是,這一個是這個目的在這個四句,還是你要求生淨土啊?」你要四句,那不談,你就忙那個四句就行了;要求生淨土,就單單說不必談這麼大,他說得很清楚,什麼啊?戒,戒最穩。你只要把那個戒能夠持得很穩的話,那一定往生喔,而且他說一日一夜學什麼啊?哦八關齋戒乃至於,沙彌戒,你持淨了就能去,這不是千真萬確嗎?,你要想這一個持得淨,幹什麼啊?還要多聞哪,否則你不了解,對不起,你自己以為持了,違犯了,不行啊…。所以何況你求無上大菩提。所以我是要去,但是我的目的是這一個,所以你一定要再生生增上。那個時候不管是你走哪一門,那沒有關係,我是持戒也好、淨土也好、禪宗也好,教、宗,嗯,第一個。眼前是這樣,還有啊,嘿
141A23’05”
【諸餘生中亦不樂多聞,不能學習菩薩學處。】
這個道理已經一而再、再而三說過了。眼前這個因地當中,先已經把這個惡因種下去了,將來下一生又生起了。所以唯一的希望,現在就是:哎呀,趕快呀現在聽見啦,一定要把宿生種下去這個,靠現在聽見的時候努力拔除…。欸,那就有希望了。好的話這一生就成就,否則的話,下一生出來很快的,哦拼命你去學嘛。不會像現在啊,「哎呀,聽見了這個,這麼麻煩哪」,因為什麼?你宿生因地當中已經把它拿掉了。你心裡因地當中已經種!了,「我要!努力這個,我要!努力!這個!」,所以到!那個時候,一起緣起!法!,你自然!而然!這個就來了。
141A23’56”
【若於現法勤修開發智慧方便,能遮現法不學之罪,】
喏,哈很清楚,你現在能夠這樣去學的話,那麼能夠遮止不學的罪過,這個現在。
141A24’14”
【如《妙手請問經》云(所說),餘生亦能速疾圓滿哪般若波羅蜜多。】
欸,下一生哪,嘿也很快、啊很容易的啊,把這一個啊…學的這東西啊,(欸)很快的(就)學得起來了。為什麼呀?因為眼前您努力了(嘛),對吧。所以它這(個)的的確確你只要如理一念相應作的話,欸馬上就哇這個果報跟著來…。(啊)所以我們從處處地方,不但佛法,處處地方要體會。實際上應該這麼說啦,這個(體)佛法是包含了世間的一切,深的地方我們容或不看見,但是淺的地方我們應該多去看…。(啊)所以我平常啊,經常啊把《了凡四訓》擺在那個地方,倒不是一定去看,嘶有的時候我心裡面呢一看,喔吚,我覺得一點都沒有錯嘛。你看這個袁先生,啊聽了這一個雲谷法會禪師以後,他第二年的考試馬上改了,第二年考試名次馬上改了。我們現在也是如此啊,只要你聽了這個教法,你肯下功夫的話,現生就改啦;然後呢下一生,欸下一生更快呀,就是這個道理…。
141A25’33”
昨天已經講到慧啊,般若波羅蜜多慧度,最後「第五此等攝義」。哦前面說,我們如果不學的話,現生呢因為不了解啊什麼是該作、什麼是不該作,所以啊都被罪染所染污,(啊)然後呢餘生也很難學習。一方面可以說餘生很難,就是將來很難學習,實際上它經本上面並沒有說的一點事情:因為我們沒有學習這個般若波羅蜜多,不曉得如理取捨,所行的事情都是非理的做法,(啊)結果呢,這個非理的集的種種的業,將來感得的果是什麼啊?像下一生、下一生哪,一直在惡道當中輪轉。即使偶然有因緣透出來的話,還是因為不了解如理取捨,還是受苦,輾轉的在這個裡頭,啊所以這個結果是對我們是損失太大,太大。
141A27’16”
反過來,我們能夠學的話,現在就有智慧開發,能夠遮止很多不理想的啊罪犯。所以啊,眼前就得種種的身心兩方面的增上;而餘生呢很快呀能夠容易學,所以一直向上,自然這個解脫,乃至於無上大菩提是很容易。所以經論上面處處說,你這樣做的話,「不久當成菩提」,這是千真萬確的,啊千真萬確的事實,主要的關鍵都在這個上頭。所以關於這一點呢,啊我們哪要再三的、深入的思惟觀察,策發我們、推動我們全心全意去學習這個。現在我們再繼續看下去,就看第五!攝義那一段當中的第五行。
141A28’30”啊
那麼上面說完了以後,大師,就宗喀巴大師鑑於當時的狀態---這個當時的狀態就是指佛教界的狀況---說我們正式的修學佛法,最主要的棟樑是什麼呢?就是撐持整個那個建築物的中心支撐,最重要的支撐,這個重要的支撐是指房屋的;現在這個地方,哦這一個是支撐什麼呢?支持大乘佛法的啊,
141A29’41”
141B00’00”
[撐什麼呢?支持大乘佛法的啊,]141B00’05”不管是顯教、是密教,通常「經」就是指顯教,「咒」就是密教,大乘不外顯、密兩部分。那麼這一個兩部分的棟樑,主要的什麼呢?是六度。而在當時在這個六度當中啊,只有學定---啊靜慮,稍稍還有一點!啊東西留在那裡,其他從布施、持戒、忍辱、精進,乃至於般若,那個五樣東西的次第啊,慢慢、慢慢的都啊隱沒啦。既然完整的教授隱沒了,請問:你不了解,沒有學這個教授怎麼修?,既然教授也沒有了,所以啊嗯沒有能夠如理修,佛法還靠什麼?佛法嘴巴上面如果講講可以成佛的話,啊所有的人都成了佛了。所以像《大般若經》,乃至很多經論上面都這麼說,不是說我要成佛、我要成佛,假定說嘶就這樣我要成佛講兩句,或者你想要成佛就成的話,啊天下沒有一個不是佛。實際上呢一定要如法行持,要如法行持要有完整如理的教授。那麼既然現在這個啊完整的教授隱沒的話,佛法那當然因此隱沒衰頹。
141B01’56”
(啊)所以大師看見了這一個啊…,來將修行的宗要,(啊)以及它的內涵種種,特別是對於這一個關鍵要確定,就產生正確的認識,所以他說修行的宗要,啊引發定解的主要的方法。像前面這樣的把那個大要---這個「略」分兩方面:(是)第一個是的確很簡單,第二個這是大綱、綱略,啊綱略,換句話說這最主要的那個大綱。你能夠把那個大綱把握住了,然後呢能夠從這個上頭一步一步的深入,你就可以呀要得到、能得到你所要的東西,啊這樣。(啊)那麼下面是:
141B03’04”
【諸大經論所說,修習緣如所有及盡所有般若自性毘缽舍那之次第,及修習靜慮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後當廣釋。】
哦(還)除了這個簡略的說以外,特別是關於啊學這個啊定、慧。這個定、慧最主要的目的,幹什麼呢?要了解一切法的真相。那麼一切法的真相分兩部分:一個叫如所有性,一個叫盡所有性。所謂如所有性是一切法的共相,什麼?空性,平常我們說真如,即所有一切事情的真如,我們天台或者所立的啊叫真諦。那麼盡所有性是什麼呢?啊換句話說,平常我們說的俗諦,就一切雜染、清淨法當中,一切東西的譬如說品別、邊際;換句話說,這是嘶哪一樣東西,屬於哪一類,它這個界限範圍,彼此關係等等。譬如說我們講一切有為法,那麼有為法呢,就是拿這個五蘊哪就可以呀統統含攝,就是這樣的五類,每一類等等、等等,啊是這樣的啊。乃至於十二處、十八界,啊那麼可以呀說明了(ㄌㄧㄠˇ);不但哪有為法,無為法也說啦,這一個啊叫作盡所有性,啊盡所有性。
141B04’59”
所以不但它的總相,它的本質是什麼啊?就如所有性---空性了解;而且它這空性當中說,生起的種種不同的差別相、欸因緣、功效等等那是這一個啊,要徹底的了解這個啊,那就是圓滿的佛法、佛陀。那麼要了解這一個啊,一定要學止跟觀,啊那麼關於這一部分呢,後面哪再詳細的說明它。
141B05’39”
【凡復菩薩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薩地〉中,於六度一一之後,皆珍重宣說,故應了知,此是過去未來現在諸菩薩眾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宗要無上大嗢柁南。如〈菩薩地〉云:「如是六種波羅蜜多,菩薩為證無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習(集),是大白法溟,是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種類圓滿之因,名為涌施大寶泉池。又即如是所集無量福智資糧,更無餘果可共相稱,唯除無上正等菩提。」】141B06’39”
那麼最後這個文字說明一下。所有一切修學佛道的佛子,就是菩薩,他所以從這一個修學菩薩而成佛都依這六度。啊那麼在菩薩地當中啊,關於這個六度,除了詳細說明以外,每說一度他最後都特別的珍重叮嚀哪,特別說明這一件事情。所以這地方我們應該了解,啊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菩薩,沒有一個例外的共同行處;實際上呢,也告訴我們,我們將來要做的也必定是這個,必定是這個,哦除了這個沒有第二條路好走。啊儘管我們現在愚癡,我們哪像前面所說的由於怯弱,或者其他的,為眼前的小事情啊蒙蔽了不走。這個結果只是自己呀傷害了自己,只是自己呀給自己增加苦惱,最後你還是要走這個路,才能夠真正的得到圓滿無缺的一切,以及淨除一切痛苦。
141B08’12”
啊這一點呢,(啊)前前後後一再說明,所以這六樣東西啊,就是一切白法完完整整的所有的內容。「大海」是所謂所有的世間一切水,到最後都歸在那裡,換句話說菩薩修學的,該修學的全部的內容就是這個了。所以這個是修行當中啊「無上」,再沒有比這一個的真正的最扼要的內容。啊「嗢柁南」平常有幾個解釋,這一個地方就是說它的大綱宗要全部的內涵。
141B08’51”
那麼下面又引那個啊《瑜伽師地論.菩薩地》的文詞來說,啊這樣的六種波羅蜜多啊,這個菩薩為了證得無上菩提的佛果啊,是努力修學。是啊,是一切大白法的「溟」,溟也就是說啊大的水呀,也可以說是大海,所以叫作一切大白法。是所有一切有情要圓滿一切之因,有這樣的因,就這樣感這樣的果,所以從這一個地方啊,所有的大寶都從這個地方出來的啊。啊由於這樣而積聚的啊無量無邊的圓滿的福智資糧,因為你這樣做了,所以這一個因感得的果只有一個,沒有、再沒有其他的果可以跟它相提並論。什麼果?無上正等菩提的佛果。好,那麼關於六度部分哪,在這一個地方啊也簡單的說明了。
141B10’01”
昨天哪我曾經提起一件事情來,說這個啊阿難尊者跟佛陀哇,同樣的在空王劫的時候啊,在就是空王出世的時候啊,一起發菩提心。結果呢,說阿難到現在還在學地,而我們佛陀卻已經成了佛果,這兩個人的差別,一個是多聞,一個是精進。這個上面好像:這個精進,你(精)真正修持你只要精進就夠了,不要多聞那個樣,不但《法華》而且《楞嚴》,很多地方說這樣:大乘、小乘。那麼而在這一個地方又特別告訴我們,我們要修習的時候一定要透過多聞,嘶那麼到底這個多聞跟精進之間怎麼辨別呢?這個地方不是有矛盾嗎?,現在這個啊大家想一想,啊大家想一想,這是一個小考的考題,我告訴你們啊。你們現在想想看:說這個不要多聞嘛,現在學了這個以後了解,不對,修學佛法一定要從多聞開始;哦這個多聞了嘛,這經上說得明明白白是有這個,毛病在哪裡?…,啊你們要想辦法把它找出來。
141B11’37”
沒關係,前先就像前面的幾次一樣,啊你只要肯去想,想完了以後,然後我們的啊再討論了以後,一說,你就能夠把握住這個重點。要不然的話呢,我們很容易啊就陷在這個錯誤裡面而不覺得。結果雖然有一番好心哪,就走上去啊,難免哪因為認識不夠啊,總是啊走得千辛萬苦,(啊)弄得不好的話,啊乃至於呀不曉得轉到哪裡去啦。那麼六度完了以後,再下面四攝。
141B12’19”
六度主要的是調伏自己,雖然它裡邊的內涵哪,也能夠包含了(ㄌㄧㄠ˙)四攝所要做的事情,但的的確確四攝的時候,由於純粹針對的利他,它這個方式是稍有不同。那麼針對的利他,是專門以這個利他作為立場。但是你要真正利他,如果自己沒有調伏,要想調伏別人是無有是處。同時呢,這個調伏別人,也就是把你自己調伏的認識,欸,用到別人身上,(啊這樣)。所以它的裡邊的差別,在這個上頭啊我們仔細的研討一下也就了解了。
141B13’15”
【(分五:一四攝自性,二立四之理由,三四攝之作業,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五略為解說。)】
哦分五部分:第一個四攝的自性;第二為什麼要這四樣的理由分為四部分;還有呢,這個四攝裡邊作些什麼事情!、有什麼功用;第四攝受眷屬,要想攝受那個的話,(須)必須依這一個四種方法;那麼第五啊「略為解說」,啊約略的解釋一下這一個啊四攝的內涵。
141B13’49”
【今初、】
先把那個四攝的特質說一下。
141B13’55”
【(布施如前六度時說。愛語者 謂於所化機開示諸度。)】
「布施啊如前六度時說」,已經說過了。說「愛語」呢,是說對於所化的機,那就是我們不是要利益別人嗎?那麼就是你要去度化的那一些根器、那一些眾生,怎麼樣說明種種道理,這個就是愛語,這個是愛語。哦利行呢?,
141B14’22”
【(利行者) 如所教義令所化機如實起行,或令正受。】
那個前面愛語是你告訴他,告訴他了。「利行」呢,就是怎麼樣把你所講的這個道理啊,使得他能夠如你所說恰如其分、其理的去行、去受。
141B14’49” 啊
【同事者 謂教他所修自亦應修與他同學。】
「同事」呢,你所教他的,自己也應該、也跟他一起學,這個四個啊內涵。(啊)下面每一個啊他還有詳細的解說,實際上就是在、在略說裡邊啊;真正詳細的在〈菩薩地〉上面說得很清楚,《瑜伽師地論》。啊下面所說的還是一個大綱,我們把後面最後第五個略為解釋、了解啦,那麼這四樣東西啊也大概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個定義說完了,最後引那個論。
141B15’34”
【如《莊嚴經論》云哪:「施同示勸學,自亦隨順轉,是為愛樂語,利行及同事。」】
這個論上面怎麼講?,施,布施啊,就同前面六度所說的一樣,對這布施「示勸學」,就是說開示他、勸他學,這是什麼啊?這一個啊就是啊這個啊愛語以及利行。「自亦隨順轉」,那麼把你所講的、所教他做的啊,自己也!順著所講、所教的一起做,這個是什麼啊?就是同事。所以下面說「是為(愛語)愛樂語,利行及同事…。」那麼其次為什麼要以!這四樣東西哦來啊安立?,為什麼要幫助別人、攝受他們,要根據這個四點呢?說一下:
141B16’46”
【(第二) 立四之理由。是何故定為四攝耶啊?答:謂攝受眷屬令修善行,須先(使)歡喜,此必先須施以資財饒益其身。既歡喜已,令修道時,先須令知云何應修,此由愛語宣說正法,除其無知斷其疑惑,令其無倒受持法義。啊第三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若不自(不)修而為他說應取、應捨,彼不信受反作是難(ㄋㄢˋ),且不自修何為教他,汝今尚須為他所教,若自實行他便信受,謂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樂我等,(那麼這一個就是啊這四樣東西,啊所以最後說,)先未修者啊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堅固不退呀,故須同事。】
啊為什麼要立四個的原因說一下:說你要攝受他,要使得他跟著你能夠如理如法,一定哪先要讓他隨順你。那麼要隨順您呢,第一個啊你要使他歡喜接受你,那這個東西呀,需要、要布施,啊這個啊使他得到好處傾向於你。啊那麼從這一個上頭,我們也可以說,雖然同樣的布施,這個布施,前面的布施啊跟無慳無貪之思,俱轉一切物送給別人,純粹是從他的內心來策發的。從前面的那個六度當中啊,你對自己呀沒有一點點的慳垢、執著,任何東西,外面的財產、妻子、國城、山河大地,乃至於生命、腦髓沒有一個不送的,這樣。先養成功了,然後呢進一步那個時候哈要為了幫助別人,就是這樣。所以雖然哪同樣的布施,可是這個重心、目標是有不同,啊那麼現在這一個地方呢,純粹是為了別人。
141B19’24”
但是你假定前面這個六度不修的時候,人家來要,對不起,你的慳垢又捨不得,這一些東西又不行;其次,就算你捨得了,你沒有財位又不行。所以經過了前面這個啊六度當中的布施呢,第一個,你障礙你布施的啊,是徹底的消除掉,這是第一個,說違緣是沒有一點點餘剩。第二個,因為你修了這個六度以後,所以呀你得到這個福報,而這個福報尤其是有智慧來攝持的,所以它永遠是啊無量無盡的,你在任何情況之下,你這個要用的這個資財啊就沒有任何限制,所以內外全無障礙。到那時候啊,你布施的時候,心以及物啊一點沒障礙了,這樣。所以那個時候啊才談得到攝受別人,利他的這個布施。哦彼此間還有這樣的一個差別,這個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啊否則你雖然想布施,喔唷,你自己心裡面哪這個疼,啊這個捨不得,這不行;再不然呢,雖然你捨得的,你那沒錢也不行。現在經過前面這個六度當中,這兩個障礙徹底盡除,所以這個四攝當中的布施,跟六度的布施,那,差別在此。
141B20’58”
那麼現在因為你布施,(是)然後呢令他資財圓滿,令他毫無所畏,進一步呢,那麼教他修道;欸要教他修道呀,你一定要曉得他怎麼樣是修法?告訴他呀,啊所以呀那個時候啊要愛語來宣說,啊讓他了解。那麼這個愛語啊,實際上呢這個中心的(目標)目標是使他了解佛法,可是雖然他歡喜你了,你開始接引的時候啊,卻不能一口氣就說佛法。就像教育,普通一般世間的教育也是一樣,那個幼稚園你就給他講,不要說大學裡邊的、中學裡邊的東西,他也是一竅不通,所以這個愛語呀也有層次,這個層次在後面宣說。先哪輕言軟語的,讓他在這個語言上面啊,聽起來柔和,話的內容啊也好,那個時候再進一步拿佛法。哦宗要的話,是在告訴他修行正法,使得他啊能夠正確的了解佛法,而斷除那一些啊疑惑;對於不、不正確的認識,那麼能夠啊如理如法,不錯誤的啊受持真正的佛法,跟佛法的內涵相應的。
141B22’39”
更進一步,了解了以後啊,就「利行令修善行」,欸欸更進一步要教他,說懂得了這個道理以後,怎麼樣根據這個去修,那個是利行。那麼雖然你教他,如果你自己不修的話,欸!,他不一定能夠相信你,他反而會說:「對呀,你教我,你自己也不做」。乃至於他懷疑你:「欸你自己不做,你教我做,這個到底有什麼好處呀?」哦平常我們世間尚且如此,何況佛法。啊所以呀你自己也能做啊,他也更能信受,更能信受。啊同時呢,在這個上面有種種的,不要說佛法,就世間來說的,比如說我們看見常常啊講的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乃至於像學校裡邊的,哦現在的很多老師傳授的啊是不是教育,傳授的啊只是一般的知識、技能,啊如果是真正的教育的話,那一定是以身作則,這個是非常重要。
141B23’53”
啊更進一步來說,所謂我們修學佛法的人哪,大家啊總覺得:我要將來弘法、弘法。是,弘法是必定要的,但是如果我們自己做不到,結果忙了半天,出去的人、人家也說:「只許州官放火,你說了半天,你自己呢?」請問:你的弘的法在哪裡呀?。所以說到這裡啊,我是越來越感到慚愧呀,我始終自己了解:啊,我只是把失敗的經驗告訴大家。諸位如果將來有心弘法的話,不要說現在學會了一點文字啊,跑得去啊大吹大擂。(啊)如果是你發了菩提心說,「不管我現在先給他種一個種子。」你有這個菩提心,那倒還不錯,(啊)不過這一個事情啊要真實衡量,要真實衡量。啊總是我們儘量的先要跟他一樣,那麼這個效果啊就能夠如理如量的顯出來。
141B25’02”
啊如果「彼自亦修」,前面說,啊,他會說啊,如果說欸我們跟他一樣的話,人家學的人哪也會說:「對呀,啊他也跟著我一樣呀,啊所以呀啊這樣做的話,顯然的他這樣做得到好處,那麼我這樣做也得到好處,啊他還能夠把他得到的好處告訴我,啊我也認真的肯去學。」所以先他沒有學的,因為你這樣的話也跟著你學;他已經學的,由於這樣的關係來堅固不退,所以他需要同事。能夠堅固不退的話,那就如理成就。(啊)這樣的話呢,是四樣東西啊就圓滿了利他的這個啊特質、這個內容。
141B25’56”
【如云:「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隨轉,而四攝事應知。」】
啊就是主要的就是說明這個道理,真正能夠幫助他們的方法呀,使得他「令取!」,啊使得他由於布施、愛語呀!,那麼接受你了解;然後呢又利行,那麼想讓他怎麼去修行;啊由於同事,他也跟著你一樣的如理上去,如理上去那麼就如量的完成。啊所以呀這一個四樣東西,那我們應該了解的。
141B26’38”
【第三,四攝之作業。】
那麼這個四攝作些什麼呢?
141B26’44”
【以此四攝於所化機何所作耶?】
作些什麼呢?
141B26’49”
【謂由布施故,令成聞法之器,以於法師生歡喜故。】
第一個,由於你布施,所以啊能夠使得他成就聞法之器。為什麼呀?因為你布施,所以呀他對你呀親切、歡喜,一親切了、歡喜了,那個時候啊你呀就能夠教他了。啊所以從這一個地方啊我們了解啊:說啊你要教別人哪,不是跑得去啊啊這麼大吹大擂,乃至指責別人等等,你真的幫助別人,先必定從這一個地方開始。同樣的你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會說為什麼現在人家來布施,就是說壞人向來叫你要的話,你不會說:「哼這一個壞人我布施,造成功社會的垃圾。」他正因為社會的垃圾,你要幫助他,怎麼幫助他?從這地方先跟他結個歡喜緣,然後呢以後有機會教育他,才能夠把他救出來,減少這個社會問題。啊當然由此推廣你可以曉得,所以我們必定要了解佛法裡的真正的特質,千萬不可以拿我們的概念去討論,去看這個問題。
141B28’11”
【由愛語故,能令信解所說之法,以於法義令正了解斷疑惑故。】
那麼進一步呢,哦他跟你接近了以後啊,你用什麼方式?以愛語。啊就是啊以非常巧妙的言詞,不但聽起來他歡喜,是內容也是如理如法。那麼他能夠啊信得過你、了解,對於應該所學!的這個佛法呀正確的了解,沒有一點問題。啊那麼再下面,有了這個了解,
141B28’52”
【由利行故,如教修行。】
就是你再進一步告訴他去行持。
141B28’58”
【由同事故,已修不退是長時修行。】
得到這個結果。由於你跟他一起這樣的做的話,那麼像前面說的,哎,沒有修嘛就修,修了嘛繼續增長,然後長時修行達到完成。
141B29’14”
【如云:「由初為法器,第二令勝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淨修。」】
這個很容易了解。最後一個,清淨,所謂「淨修」的話,如理的證得。
141B29’27”
【第四攝受眷屬須依四攝。佛說此為成辦一切眾生義利賢善方便,故攝徒眾應須依此。】141B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