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 星期一

廣論一輪_146


146  P568L09-P570L04|P570L04-P571L09-略論(止觀)
原文:
【第二 思維力,成辦 第二住,謂先住所緣,由數數思維而修,初得少分相續安住。此時便覺分別如溪澗水時隱時現,得分別休息之相!】【此二住心,沉掉時多正定時少,必須力勵心方能住所緣,故於四作意中,是初力勵運轉作意(位)】【第三是力,成辦第三安住第四近住二種住心】【如其次第,於心散亂時能速念前緣令心安住,及初以念力令心不散,從寬泛境漸收其心,使P569漸細漸高!】【此時便覺分別,如潭中水,無違緣時安靜而住】【遇違緣時即不能住,對於分別起疲勞想】【第四正知力,成辦第五調伏,第六寂靜二心】【如其次第,初以正知,了知於煩惱諸相流動令心不散調柔,樂修三摩地。次以正知,了知散亂之過失,滅除厭修三摩地之情緒,令心寂靜】【(第五)成辦第七最極寂靜,第八專住一趣二心】【如其次第,(以)精進力,雖最細分別(與)隨煩惱,皆能斷除不忍,令心令心最極寂靜。及由如進,令沉掉等初即不起,心能相住三摩地】【(從第三至第七,此五住心,住定時雖多,而沉掉障礙,故是第二有間缺運轉作意位)】【第八住心時,如大海濤,隨起何分別,略修念知對治即自息滅,爾時雖須恆修功力,然沉掉不能為障,能長時修定】【故是第三無間缺運轉作意(位)】【第六串習力,成辦第九(持)住心】【以於爾時不須專依正念正知,其三摩地亦能任於所緣】【又由爾時既無沉掉為障,復不須恆依功用,故是第四無功運轉作意
  【寅二修止】【第九住心,仍是欲界心一境性,乃奢摩隨順作意】【若得身心輕安即奢摩他】【《莊嚴經論》云:「由習行,次獲得圓滿,身心妙輕安,名為作意」】【所言作意即奢摩他】【(輕安之相如《集論》云):「何輕安身心粗身心堪能性,除遣一切障礙為」】【所P570粗重謂於善所緣,身心不能如欲而轉】【若得彼對之輕安,則除身心無堪能性,能!隨欲】【如是身心輕安,初得三摩地時,即生微細少分,後漸增盛,便成輕安與心一境性之奢摩他】【將發眾相圓滿易見輕安之前相,謂於頂上似重(ㄔㄨㄥˊ而起,非損惱相146B【此起無間心粗重性即得除滅能對治彼心輕安性即先生起!】【依此輕安生起之力,次有隨順身諸風大種來入身中】【由此風大遍身轉故,身粗重性皆得除滅,能對治彼,身輕安性即得生起】【由此力故,身極快樂】【由身樂故輕安性轉復增】【其輕安初勢漸漸舒緩。然非輕安永盡,是由初勢觸動心,彼勢退減,妙輕安如影隨無諸散動與三摩地隨順起!】【心踴躍性亦漸退減】【心於所緣堅固而住,遠離喜動不寂靜性】【乃是獲得正奢摩他】【亦是已得第一靜慮近少分定地作意】【外道諸仙修世間於無所有以下離欲,及修五種神通等,皆須依止此三摩地(奢摩他】【內佛弟子,以出離心及菩提心之所任持,修無我義,證得解脫,一切種智,亦要依止此()奢摩他。故是內外所共之道。略 奢摩他建立
 【(丑三)學觀法二:(寅初)總明觀資糧,(寅二)別明決擇】【今
  《修次中篇》說,親近聽聞正法如理思維三種資糧】【意謂依止彼資糧,決擇了解真P571義之正見,引如所有性毘鉢舍那】【如斯正見,要依堪所造之而求】【其能遠離邊,解釋佛經甚深心要義之論師,顯密經中授記龍猛菩薩】【故當依彼而求正見】【印度觀師,皆推崇提婆菩薩,與龍猛菩薩相等,咸依(為)】【(其)無倒解釋,聖父子意趣,為隨應破中觀者,佛護月稱(二)大論師。今當決擇父子之清淨意趣(也)
 【(寅)二別明決擇見分二:(卯)染污(卯)無我見。】【今初
  四百論釋》:「言!所言者,諸法不依仗。若無此性即是無我。此由人法,曰人無我無我」】【此中所破之實執別增上立,執彼境上自體】【其,即名為性。


解說:
146A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一四六卷.A

146A00’00”
[一個概念啊我們必定要過這個文字,這個文字相。]

146A00’08”
  所以平的時候啊,啊我們一天到晚忙這個,一天到晚忙這個,然後又要忙那去,哎,忙完了又趕快去要想說定一下,坐一坐,是一點用場都有。啊是,一點善根,不能說一點用場都沒有啊,這應該這樣說明的。真正學定的時候,的的確確你一定要把外面的外緣切斷最少,可以少得了的就是絕對不要它,絕對不要它,那一個時候啊,然後你全部精神貫注,那時才有可能,才有可能真正的深步步上進。那麼這是聽聞力。

146A00’47”
【第二 思維力,成辦 第二住,謂先住所緣,由數數思維而修,初得少分相續安住。此時便覺分別如溪澗水時隱時現,得分別休息之相!,
  那麼第二個,第二個呢就是說,前面這個聽聞的,懂得了以後,然後呢照著去做了,那一個時候懂得了,但是呢,懂雖然懂,因為你無始以來的習氣,還是這一個力量啊,這業習氣。那個時候啊,要靠你不斷的思惟、觀察---這個地方哪一個地方不對,這一個地方如何,對的是如何。然後心集中起來,注在(數)定的這一個目標頭,換句話說,你內緣的,如果是念佛,一心哪去念,啊如果是你觀佛像,一心觀,這個就是思惟量。那麼一個狀態,這一個力量呢,能夠啊使得這個內心啊,欸,「等,開始啊慢慢、慢慢的住下來了。

146A01’58”
  啊前是把、第一個是從外面把它拉回來,安住在己要緣的這個影像上頭。那麼第二個,由於這樣的努的思惟的話,它能夠如你所願的,前後慢慢、慢慢的繼續的安住。所以說,這一個啊「先住所緣」,由於不斷、的思惟,時候少分相續安住」,欸有一點的啊續的啊。(這個時候啊,才感覺到這一個想的、妄分別啊,那不像前面啊這麼厲害了,欸有的時候會停止一下,有的時候起來。那麼那個時候啊,才能夠體會到這妄念休、停止的時候一種狀態。

146A02’52”
【此二住心,沉掉時多 正定時少,必須力勵心 方能住所緣,故於 四作意中,是初 力勵運轉 作意(位)。】
  這個 住、 這兩樣個 修學的時候啊,雖然有的時候 得到一點點哪 分別的行之相啊!)停止分別,換句話說,心安住的行相,但是 這個住哇 部分的時候 還在沉、掉當中,啊 真實心裡面能夠 定住的時候啊 很少。所以這個用心力 一定要什麼啊?叫「力勵運轉,非常力的啊來運轉你的這個心理狀態這個力勵運轉幾個字喔,的的確確正式修行的時候千真萬確要提起這個心力提起這個心力來的。146A03’54”
  啊這一點哪,啊尤其是我們看那個禪宗的祖師們,你們好好看那個語、語錄。啊他常常這麼說:那全部的神摒起來,變成個話頭,就給它一個像打仗一樣。所以他那個比喻呀,實很多地方非常的美。常常說,比如說像水行舟,它那個水的這個逆力呀,哦是一秒鐘啊把你沖下十丈來,你用盡平生之力,一篙子划上去,只划它個一尺;不管,還是要划。想,這麼激烈這個力,你要這麼拼命上去的話,馬馬虎虎行嗎?哦的的確確絕對不行。(啊)實際上呢,怎麼樣呢?這個祖師也說得很清楚啊,要追頂念佛,咬緊牙關,一個跟著一個,一個跟著一個,都是這種狀態,都是這種狀態。

146A04’49”
  不過呢,學定的時候啊,是,並不是啊這個,因為這個裡邊哪有一點不太一樣的地方,不太一樣的地方。比如說念佛,以及哪,實際上那個時候啊時候。啊那麼,平常我們像數息等等的話,它定慧俱轉,而是主要學定,但是呢,也一定要用巧慧來辨別。所以這個力量容或不像像剛才那種剛猛,但是的的確確這個心力本身哪,還是提得很強,這個我們必定了解。啊所以定絕對不是說,哎呀,那麼輕輕鬆鬆,坐在那裡,好像那麼睡一覺那樣坐在那兒那麼輕鬆,那個了不相干、了不相干。當然你真正的得到了這個定以後,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啊這是過了這個以後啊,再捨掉這個舟喔,你還沒有過河的時候,你說你不要了,那沒用。所以這個地方叫力勵運轉,用非常精進的力量努力的在運轉你那個心意。這個就是四種作意當中的第一種。那麼,

146A06’11”
【第三 力,成辦 第三安住 第四近住 二種住心,
  那麼由於前面的聽聞、思惟,不斷的思惟以後啊,因為你不斷的思惟,這個思惟呀慢慢的習慣了,串習了,自然而然的啊這個力量現起了,這個才是「念力」。所以這個念力特徵,不是說:喔,記得住,不是。就是說,你要繫念東西呀,它現起了,就那個時候。啊如果說你念佛的話,它就是這個佛號來,一個跟著一個,你並不會覺得它跟著來,跟著來呢還不算喏,那就是全部的。咦你說它一個嗎好像是一個;但是不斷的念嘛,是不斷一個,這樣來的。這很難辨別得出來,它還是在念哪,還是在一個念,那個是真正。剛開始的是的,一個跟著一個;到來的話,它雖然是跟著一個,一個。所以我們不妨啊舉一個比喻,譬如電影,我們曉得那個影,它是什麼啊那一個子、一個片子。如果你慢一點來的話,你看見:哎喲,換一個、換一個;慢慢快了,任運的,到最後的話,不覺得前面一個片子換到後面一個片子,那個動作本身連貫的,對不對。當然現在你那個動作化的,假如不變化的動作的話,覺得持著這樣的一個一個狀態。

146A07’42”
  那麼現在我們念也是如此,那個佛像也好,那個佛像也好,開始時候啊你力勵運轉的話,是覺得「(ㄨㄛ)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到後來那個心力念起時候啊,它還是一個一個在念,可是不覺得好像一個跟著一個,就像一個樣,那個就是啊念力現起時候。啊這個行相清楚、明白喔,這個啊一定要你自己用功,然後你觀什麼、學什麼,真正的念力現起---這個狀態。啊如果坐在這個地方,就是說哎呀,覺得輕輕鬆鬆,然後呢,坐了一下心裡覺得還安安安靜靜,寧靜得很,那是因為你休息了一下,那個功效跟那個學定,那不那麼一回事情。啊那麼那個時候呢,是安住」跟「近住了」,心哪慢慢安定下來了。欸近住什麼啊欸,近,慢慢、漸漸靠近了,那個時候才正談得到靠近那個住心相。還不是真的住心,啊這樣。麼這一個啊是:

146A08’51”
【如其次第,於心散亂時能速念前緣令心安住,及初以念力令心不散,從寬泛境漸收其心,使漸細漸高!。
  好,到那個時候啊,就像安住跟近住是什麼狀態呢?這個心散亂,但是它雖然散亂,散亂隨時就了解了,而且快的啊又把這個散亂心啊收攝回來,安住在你內要所緣的那個境相上頭,這個是安住。那個時候啊,這個啊因為這樣關係不斷的串習、不斷的練習啊,這個心,現起時候不再亂。啊「從寬泛境漸收其心」,意思就是說,平常東想西想,欸,在安住在一個上頭,而漸漸細緻。因為這個心哪並不這樣的動嘛,所以呀嗯慢慢的凝細了,然後呢,慢慢的上升。這個時候覺得這個妄分別,就像潭中水

146A10’08”
【此時便覺分別,如潭中水,無違緣時安靜而住,】
  啊那麼這個時候,這個妄想分別啊就像這個水呀不裡,而在一個裡,那個潭裡面啊沒有出路的,就是進來了以後就停在那裡了。如果說沒有的外面的相違的違緣、動等等的話,你能夠安住在這裡一動都不動。

146A10’32”
【遇違緣時即不能住,對於分別起疲勞想。】
  但是遇見那個違緣的時候,你還是不能安住。等得到了這一個寧靜的心的話,那個時候啊對於這個分---前面我們要不別、要不妄想,做不到;因為得到了那樣的體驗以後啊,那是一種內心非常微妙的境界,那微妙極了,那個時候你才出來,說這個妄想啊,唉,是何等的沒有用啊,何等的打閒岔呀。那個時候你對前面的妄想啊,就感覺得厭惡,啊這不。所以那妄想一來,你也就覺得這個小偷或者來你的來了,你還對它……,欸不想,那不了。啊個是它的特點,它的特點。

146A11’27”
【第四 正知力,成辦 第五調伏,第六寂靜 二心,】
  那麼再下面叫「正知力」。第三是念力,力下面有一個正力。這個念、知它的內涵哪我們現在已經了解了。實際上面哪一定還要了解,但是這個地方的正知有它的特別的功效在,啊那麼指什麼?我們看,第五叫「調伏」跟「寂靜」。

146A11’56”
【如其次第,初以正知,了知於煩惱諸相流動令心不散調柔,樂修三摩地。次以正知,了知散亂之過失,滅除厭修三摩地之情緒,令心寂靜。】
  那個就是它。前面呢,曉得嗯這一個啊---就是散亂啊---這一種害處,啊所以呀不跟著那個妄轉。所以那樣狀態,那個心哪不亂轉了,妄想這樣,那麼慢慢、慢慢的啊寧靜下來,越寧靜這越調柔。那個時候啊你才覺得:啊,好啊。實際上呢,並雖然不是輕安,可是平常天台所謂持身法,這個身心上面有說(並)不出的、比的一種安樂快適之感。一步一步上來,這種感受一步、一步的深細。

146A13’04”
  那麼更進一步呢,了知散亂過失,所以啊產生一個功效,什麼效啊?你一心對於這個精進修三摩地呀很歡喜。要在以前的話,叫我們去學這個東西啊,哎呀,那真啊,叫我們去玩哪,去聊天哪,去跟人家吵啊,那個很起勁耶,要我們修行啊,這個東西啊真辦不到;這個事情也少不了,那個事情也少不了,種種的理由。你慢慢、慢慢的如理的深入,真正體會到這個好處以後啊,那時候你才真的對比出來說:原來學這個東西這麼好啊。那個時候啊,對於前面怕修或者是不願意呀、厭患修行的這種心裡面啊,統統調伏、消除掉了。因為這樣的關係呀,所以他寂靜、越來寂靜。啊這個是第四正知力,那麼成就的是「第五調伏,第六寂靜。再下面這個六力當中的第五力是:

146A14’17”
【(第五) 成辦 第七最極寂靜,第八專住一趣 二心。】
  那麼下面呢,精進。其實前面不是不要精進,啊為什麼不說精進而說那個呢?因為每一個沒有精進是不行的,不過那個時候啊,除了這個精進以外,還要其他的力量對治。啊譬如說剛開始雖然精進,不懂,精進也沒有用啊,所以要靠聽聞。懂了以後果是精進,精進錯了,那麼怎麼也不對,所以要把聽懂的不的思惟,這個原因。那麼到那時候過失啊,都已經嗯拿掉了,那時候啊正式的啊就是這個精進力繼續,而且那個時候要更大精進力量。

146A15’06”
  前面那個精進往是克服什麼啊克服這一個違緣;現在這個地方啊,妙咧,就是當你得到了一點好處以後,我們往往,哎呀,覺得喜,停在這裡,不要為(ㄨㄟˋ這個啊把我們絆住。所以這個執著本身哪幾種啊,啊實際上呢,我們這個無始以來的執著,當那體會一點好的境界,哎喲,歡喜不得了,那個時候哇也要精進力量。所以才能夠得到了以後啊,不停在這個地方,這個也是一個精進,(啊)就是這樣。然後呢,這一個啊成就什麼啊?「第七最極,哇這一個寂靜哪,寂靜到確外面沒有一個東西,一般來說可以動得了你。那麼再下面呢心住一趣,「專住一趣」,得到真正的啊,心得到了寧靜,寧靜。實際上這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真正的初禪喏,那時候,還只是可能是欲界定,乃至未到地定。

146A16’13”
【如其次第,(以)精進力,雖最細分別(與)隨煩惱,皆能斷除不忍,令心令心最極寂靜。及由如進,令沉掉等初即不起,心能相住三摩地。】
  這一個精進是什麼個就是說啊怕最細微點的妄想分別,以及最小的一點點煩惱,啊隨便起來了以後啊,那是絕不受,馬上斷除。所以前面說過的啊,說這一個時候啊,當你有沉掉起來的時候啊,那一起來,不但要知道,而且馬上要對它。平常啊我們的地方是不知道,可地方感覺到。啊譬如說啊,我們在那裡聽課也好,上早晚殿也好,覺得心裡面慢慢的,剛開始的時候啊很散亂,到那時候心寧靜。寧靜以後啊,總覺得:嘶哎呀好像這個眼睛張開來吃力,那麼閉上。實際上那個時候哈,心慢慢的就沉下去了。如果你了解了以後啊,那個時候哈就要隨時注意。往往這個等到你了一下,越閉越舒服,到那時候叫你張開來,覺得很吃力這個感覺,就啊不得張開來。我想這種情況容或大家有這種經驗,我是隨舉一例呦。

146A17’38”
  換句話,你真的學定的時候哈,你不能讓它到了那個時候不忍,那完全錯了。乃至於剛剛起來,覺得:欸,不對了,就不要讓它起來,這個是上修。啊前面已經說過了,這個概念很清楚、很明白,我們必定。啊所以說來說去啊,你把那個道理,定要把道理所指的內心的行相認識。現在我們很多人那個毛病,講那個理呀,然後一天到晚跟人家吵去,欸(談是!非。啊自己就覺得懂得很多的道理,啊然後呢把這個「我」啊,弄得個大得不得了,愚癡。只有自己、自己知道得很多道理,那個東西啊完全是啊漂流到不曉得哪裡去了。啊所以這一個狀態它才是真正的精進的行相,能能夠這樣做的話,那麼心哪就能夠啊相續,一直安住在這個上面,這沒錯。

146A18’36”
【(從第三 至第七,此 五住心,住定時 雖多,而 沉掉障礙,故是 第二有間缺 運轉作意位。)】
  那麼從前面三個安住開始,一直)個最極寂靜,「此五住,這個五種狀態啊,「住時雖」,那個住的時候啊,是大部分都住定了,還「沉掉障礙」。這個沉掉還是有的,不過前面是比較多、比較粗,後面是啊比較少、比較細。所以那個時候啊,是叫作「第二有間缺運轉作意」。啊你還是要運轉喏。實際上,這個有間缺啊還是力勵,不過這個力勵之相啊,慢慢的也稍微放緩一點,啊不是那麼粗猛。因為要對治粗猛力量,才用強大的力量。粗猛雖然不粗猛哪,可是凝是越凝細,這個我們要了解的啊。啊所以這個運轉的這個一還在繼續的這樣去做,可是這個運轉哪還有個間缺,被什麼東西間缺啊?掉、沉兩樣東西,所以這個時候啊叫「有間缺」。這個運轉作意,一下失去掉了不行。所以不管是念佛也好,參禪也好,它為什麼叫「暫時不在(猶所)猶如死人」。喏,同樣的,不管你用哪一個方法,真正解了,係,不管你用什麼方法對我們講,我們都了解得清清楚楚,(這樣)。所以個概念哪我們在這一個地方啊學的時候,必須應該認識。

146A20’14”
【第八住心時,如大海濤,隨起何分別,略修念知對治即自息滅,爾時雖須恆修功力,然沉掉不能為障,能長時修定。】
  等到 那一個什麼啊?專住一趣的時候,那個就像大海樣,啊那無邊的這個大海,啊實際上呢,這個稍微一點點起,因為那個小那個裡邊哪容納不住,這個大海當中啊,隨便一點點起來了,啊那就看得很清楚,像一個廣大的平鏡一樣。那麼一了一起來了,那個時候啊,因為你修對治的這一個已經不但哪用,善巧、純熟,乃至於寂靜任運,所以便一來你就了知,一能夠如法的對治。所以這個時候啊,就是你長時修,那個沉等等啊都除掉了,因為這個沉掉都除掉了,你能夠長時的修。沉掉除掉了以後啊,那時候相對壞的慢慢的拿掉,這個好的覺受是越越多、越越多。所以呀在這個地方啊,的有無比的一種啊輕快的狀態,而且那個障礙的粗重也相對漸漸、漸漸地減低。

146A21’34”
故是第三 無間缺 運轉作意(位)。】
  那個時候啊,這個運轉作意才沒有間缺。)因為這個沉掉拿掉了。

146A21’49”
【第六 習力,成辦 第九 (持)住心。
  那麼把前面這樣的啊這一個心住一境的啊還繼續不斷的串習它,繼續不斷的修習。到這樣的經過,已經到了量,然後把這個到了再嘗的習、習慣,修習以後,再成等住,(啊)換句話,這個時候真正的心定了。

146A22’18”
【以於爾時不須專依正念正知,其三摩地亦能任於所緣故。】
  那個時候啊,正知正念不要,因為它那個定心啊已經自然而然,「任運」是自然而然哪這樣,自然而然這樣的,這樣的話,那正念正知當然要。念、知就是什麼啊要!幫助它啊使這一條路,現在已經自然而然走上這一條路,你幫助它這個就用不到了。

146A22’48”
【又由爾時既無沉掉為障,復不須恆依功用,故是第四無功運轉作意位。】
  喏,那時候很清楚。時候啊沉掉已經沒有了,而且也不要力,所以那個時候---無功用運轉作意就像我們剛才說那個比喻當中,說啊先這個催眠曲,到後來啊他要快要睡著的時候啊,你不再去催它,等到全睡著時候啊,什麼都不管它就在,你那麼管一管它,反而把你弄醒掉了。啊所以它這個叫任運,任的就是這個樣。那個時候,這個才是真正的所謂啊等住。這個是從開始第一步到成就。那時候是不是真的得了定啦?。欸,沒有,沒有,有一個啊那要去它。你不能說它是不是,因為得定一定要具足幾個條所以說下告訴我們

146A23’56”
【寅二 修止
  (啊啊)那麼什麼時候就是真正圓滿了?哦

146A24’01”
第九住心,仍是 欲界 心一境性,乃 奢摩隨順作意。
  哪說得很清楚得到了第九這個!態還是什麼啊?欲界的心一境性,或者欲界,乃至於到地定未到地定,換句話就是說還沒有達到真正,啊定力還沒有到達,這樣。麼這是什麼啊?奢摩他奢摩他真正定力的隨順已跟它相作意換句話說,這個就是止,那個奢摩他。

146A24’34”
若得 身心輕 奢摩他。】
  一直要等到相應起來了,那個時候才算。欸經論上面告訴我們,啊說得很清楚。

146A24’48”
《莊嚴經論》云:「由習行,次獲得圓滿,身心妙輕安,名為作意。」】
  這個地方引那個實際上《廣論》上面哪還引---這個地方引的---《廣論》上面還廣引(欸)《解深密經》、什麼,好幾個這個一是啊要以經、論,以及所有的佛、修習的經驗來印證的那個才是。

146A25’16”
所言作意 即奢摩他。】
  (啊)所以由前面哪說,由於你這樣的不斷的修學,到不要再作意了,任轉,那個時候哇才圓滿。同時呢身心這個妙輕安跟它相應了,這個叫作「有作意」。那麼所謂「作意」是什麼啊?就是真正的得到根本定了根本定就是奢摩輕安相什麼呢?下面又說:

146A25’47”
【(輕安之相 《集論》云:)「 輕安 身心粗身心堪能性,除遣 一切障礙 」】
  什麼是輕安?,那個身心的ㄔㄨㄥˊ啊,失掉了。因為這個失掉了,所以呀什麼啊就一點沒有困難。現在我們要做什麼啊,哎呀,做做啊,體嘛疲得很;嘶哎呀,裡面厭很。或者你要察,要念一個書的話,念念的話,哎呀這個心裡面哪,對不起,它要散亂。又不是胡思亂想哪,就是啊緊在這個地方的話,你把它轉不過來。到那個時候哈它都消失掉了,心是如此、身是如此。不但這種障礙沒有,而且有無的輕的這種狀態。啊所有的修善法這個障礙,除,這個地方就是遣除一切」。實際上呢,另外一個地方解釋,就是說對於善,樂善的這個)樂修善業的障礙統統遣掉了。那個時候,對於我們身心要想樂修善業這一種啊狀態,都能做得到了,所以這個叫身心的堪能性。

146A27’08”
【所言粗重 於善所緣,身 不能如欲而轉
  就這個。對於我們哪做的()善的事情啊,那個身、心不能哪,夠啊像我們希望的這樣做,這個粗重現在這個粗重都消失掉了,啊當然你做,它都能得到。

146A27’32”
若得彼對之輕安,則除身心無堪能性,能!隨欲也。】
  就解釋了得到了這個粗重對治對針對著上面那個粗重這個毛病的對症是什麼?就是輕。那時候,就把身心上的無堪能性啊統統淨除掉了,所以怎麼辦,它就哇怎麼辦。

146A28’00”
【如是身心輕安,初得三摩地時,即生微細少分,後漸增盛,便成輕安與心一境性之奢摩他。】
  喏開始的時候啊,它就慢慢的生起來了。然後呢不斷的增加,的練習,就是(根據這個練習多久,它這個輕相也是增加多少。到最後呢,這個、這個安相啊,就跟這個一境性啊同轉,那個時候哈得到。

146A28’37”
將發眾相圓滿易見輕安之前相,謂於頂上似重(ㄔㄨㄥˊ而起,非損惱相。】
  剛開始發時候哇,這個輕安相剛發的時候啊,頭頂上就好像覺得很那一種感覺。但這個感喏,要清楚喔,不惱相。平常如果你頭頂上壓下來的話,啊覺得很不那個時候哈雖然有重重的感覺,但是這種感覺給你非常舒服,奇妙無比。這個《小止觀》上面啊八觸動相,的確的,、重、澀、……等,這種覺,有的八個都來,有的不一定都來,但是一定會有。可這一種來時候,它一定是啊那種樂、輕快的狀態相應的,一定一個一定是一個寧靜安樂

146A29’30”
【此起無間心粗重性即得除滅能對治彼心輕安性即先生起!。
146A29’39”

146B 菩提道次第廣論手抄稿 舊版第一四六卷.B

【此起無間心粗重性即得除滅146B00’00”[能對治彼,輕安性即起!。]146B00’07”
  啊當這一個的前相,就是剛才說的這個八觸動相一來的,一緊跟著啊那個的粗重性啊,慢慢、慢慢的就消失掉了,慢慢的消失掉了。對於這個身心粗重的對治的這個輕安哪,那個時候就生起來了。

146B00’23”
【依此輕安生起之力,次有隨順身諸風大種來入身中,】
  前面是輕安,因為這一個的話,於、於是緊跟著輕安。那個所以「身輕安」是什麼啊?大種。我們說地、水、、風,我們平均一般人,人哪,那個四樣東西,有這一個是欲界,欲界的這一種四大得了根本定以後啊,他轉化了,就是把那跟我們身心相應的四大也轉,那這個是他別的啊這樣。所以那個時候嘩,就是色界相應的那個四大,那個時候特別那個風大的力量來得強,啊那個地大慢慢、慢慢、慢慢的退,比較凝重大是輕安。那麼,那個時候啊它會進入到我們身。

146B01’19”
【由此風大遍身轉故,身粗重性皆得除滅,能對治彼,身輕安性即得生起。】
  啊因這個(身身先,那麼然後呢這個是風大而來,「風大遍身」。所以平常我們說:氣、氣、氣,什麼?,那個地方就是這個,所謂風大。那氣息是常調柔,啊在這種情況之下,那個身粗重啊也除掉了。什麼消除的呢?就是啊輕安身輕安是對治這個身粗重(ㄔㄨㄥˊ

146B01’59”
【由此力故,身極快樂。】
  那時候得到無比的快樂。

146B02’05”
【由身樂故輕安性轉復增長。
  那個身心是互相相待增上的啊,啊由於心輕安,所以身輕安起,由於身輕安、也心輕安,也這樣的輾轉的增上。

146B02’19”
【其輕安初勢漸漸舒緩。然非輕安永盡,是由初勢觸動心,彼勢退減,妙輕安如影隨無諸散動與三摩地隨順起!。
  那麼這個起來以後啊,那是快樂時候,以後慢慢、慢慢的這個輕安的這個力量啊,慢慢的啊減緩了,也更舒了。那個時候感覺好像慢慢的減退,實際呢不是消失,是說剛一碰到時候啊,那一種特別的這種觸、烈的感觸啊,慢慢的也跟著啊凝細下來了。當這種的這種凝細下來時候,那個輕安實際上啊深細、更妙,所以叫「妙輕安如影隨形」,就跟著你來。只要你有多久的三摩地,它那個安一直跟著你,啊那一個輕安哪一直跟這個三摩地隨順而起這個兩樣東西相互來的

146B03’31”
【心踴躍性亦漸退減,】
  欸開始碰到的時候,哎呀,歡喜啊,時候那個喜還是會的,還是會動我們的心的,所以那個喜慢慢的也退。

146B03’43”
【心於所緣堅固而住,遠離喜動不寂靜性。】
  那時候是越來越堅固,那個歡的這個()心態啊,對於心裡面還是會呀影響的,它慢慢的也減少了。到這一個時候,

146B03’58”
【乃是獲得正奢摩他,】
  那是的的確確得到了根本定了。

146B04’03”
【亦是已得第一靜慮近少分定地作意。】
  那個是真正得到初禪,初禪。啊這個初禪是什麼這個才是啊定地所攝的少分喏,啊分喏,這個初禪是這樣的,啊所以從這個時候才一步一步上去。說:

146B04’26”
外道諸仙修世間於無所有以下離欲,及修五種神通等,皆須依止此三摩地(奢摩他)。】
  啊這個是共世間的,所以外道那些仙、諸仙哪,修世間道,乃至於無所有以---這個就是啊這個啊無色的,所謂(識無無邊處、無邊處,無所有處以下的---這離那一個下面粗重欲,乃至於修神通等啊,這個,這個是根本定。

146B05’03”
【內佛弟子,以出離心及菩提心之所任持,修無我義,證得解脫,一切種智,亦要依止此()奢摩他。故是內外所共之道。略奢摩他建立竟。
  那麼,對於我們修學佛法的人來說的話,啊佛法的人要這個,不過修學佛法的人跟外道不同的一點,佛法主要的是什麼?以出離跟菩提心,(啊)這樣。佛法差別在什麼地方呢?就在這個上頭,就是說出離心那個啊就是啊佛法沒有出離心,那個是佛法。至於說出離心的內涵:啊只管自己,這個就是普通的啊乘行者如果你能夠把這個出離心推己及人,策發大提心,那一個就是大乘

146B06’08”
  所以出離心跟菩提心,東西雖然是兩樣東西,它的特質還是---一定的,對於了解了以後,它的過患,再貪著啊不管上面,不管上面,一心厭患出離,這一個因為你要求出離,所以找到不出離的原因,綁住你的根本,時候你找到原來綁住你的根本什麼啊?在執著所以於這一個出離心、菩提心,然後找到啦綁住我們的原因無我」,那個時候才能夠「解脫」,或者「一切種智」。是什麼呢?就是單單求自己出離來說,通常我們叫由於菩提心任持,那能徹底圓滿解決,一切種智啊不管是外好,現在佛弟子好,你要修這個啊,那個啊也是依止這一個奢摩他,換句話,我們上面所說的,所以這個是啊內外的共道。所以我們說定本身哪是共世間的,主要的原因在這個上頭。

146B07’34”
  (啊)所以不是說得定就算,而是說學定之前動機,也就是什麼?啊這個是它最重,啊推動我們的原因。換句話說,大乘佛法的不是在哪裡?,小不共之處在哪裡,佛法跟外的不共之處在哪裡?,你先把握住這一個,那一個時候才一步一步的進去,學那個;那麼這一個地方當然主要的是特別的講

146B08’09”
  所以現在到這地方呢,關於那一部分哪把它說清楚。可是這裡現在啊說的只是屬於《略,啊略論上面啊把那個綱領;你!要學的時候啊,那個必定要把《廣論》上的內容要有正確的認識。當然一再說過的,如果說你有一個善知識攝持,他在邊哪看得清清楚楚,以他的經驗來告訴我們,這個沒有問題。不過這一個經驗的話,看喏,他有多少他就能夠給你少,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所以我們這一點哪,必須要了解。諸位,如果說自己覺得力量不夠,那麼就在這一個上頭啊,有一個大的認識。有這個大概識,有一個很多很大處,我們不會要誤解。現在是太多人哪,哎喲,碰到一點影子,然後呢就、就去以為哇哈哈這個叫作定,乃至於學錯了不知道。如果力量夠,真的想深入的話,那麼關於這一部分的話,一定要哇《廣論》上面。同時你以現在這個基礎,再去看那個《廣論》上面的話,條件夠的人,他就也容解,可以深……

146B09’38”
  啊到這裡為止,把止啊,別學當中有一個大概的概念,啊有一個大概的概念。那麼對我們來說啊,固然我們這個大概的概念哪,一開始的時候雖然我們不、還沒這個時候,但那個大概的概念,一定要有很明確認識。而這個裡邊特別要提大家一件事情---修止資糧,(啊)換句話說,要解在學定之前,應該有什麼備。他前面是三兩句話就說完了,嘖實際上那個次第呀,這麼長、這麼多的東西都是修止的資糧。所以如果你前面沒有這東西,學定的話,那這個定啊,那是啊鴉鴉烏---論、玩,只是如此而已,這我們必定應該清楚明白的。

146B10’50”
  啊或者我們簡單來說---戒。不過我們一定要了解這個戒的特質什麼前面已經說過很多次、是很多次了、啊很多次了。絕對不是了解這個戒相,(啊)乃至於了解了這個名詞,大家說我的對,你的對;要這一種狀態之後啊,你的這個是越多啊,這個是越學不成功。(啊)必定是了解了這個道理,來淨化自己的內心的煩。啊這是上面哪,不要那個現行繼續的增長,啊這個現行,這個是戒學的特質,到那個時候才由降伏它。所以習性特強,啊或者知見特強的這一種情況當中,剛開始的是一定要以力量對治

146B11’49”
  啊那麼前面有辨,後面又有辨,所以我們辯論是什麼啊,就是一定要說明它每一個煩惱,每一種身心的病不共對是什麼,換句對症下藥是什麼。因為這一次講的是《略,在《廣論》上面這一個就啊說得很清楚、清楚。譬如我們前面說,,儘管哪你現在停心觀哪,啊貪心,的的確確你對治貪,如果修不淨觀的話,一方面貪對治,一方面可以得到絕對寧靜的身心相,乃至於得定、得定。但定雖然定了,坐在這個地方可以出來了以後這個煩根本沒有動,有用一定還在這個上面把握住這個不共的對。這個關於不共的對治那一點哪,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前面已經說過很多,現在繼續學,那麼特別的就講這一點。那麼下面呢?

146B12’57”
【(丑三)學觀法二:(寅初)總明觀資糧,(寅二)別明決擇。】
  哦最後呢就是講觀。樣的要了解學觀之前,要有一些什麼工作,所謂資糧;這個資糧,怎麼去學這個。先:

146B13’21”
【今 《修次中篇》說,親近聽聞正法如理思維三種資糧。】
  所謂資糧,這三樣東西。啊那麼這個啊我想我們前面一而再的已經說過很多次,了解了。所以第一個一定是親近哪,善---所謂善巧便的、一點不錯的,絕對不是在文面轉的,而由文所指的內涵,不但這個內涵有所了解且應該有所結果身驗了以後,把他驗證的經驗告訴我們,最完整的---其次是菩薩、祖師等等。那麼,們跟他的真正也要知道。所以前面告訴我們哪,說我們依止知識的時候,不是說,哎呀,那一個地方啊,啊住得好、吃得好,不是;他有。(啊)然後呢,跟著他去啊聽聞正法,聽懂了以後,你還如理思惟,這個「如理」兩個字是貫徹全部的,這個就是我們的前面的基礎

146B14’44”
【意謂依止彼資糧,決擇了解真實義之正見,引如所有性毘鉢舍那也。】
  那是,依一個前面的準備的資糧,那麼那個時候啊,就能夠啊分去了解啊真實正義的正見。啊一定要通過這一個得到了正見,然後呢,由這個正見如理正確的認識,如理去修行的話,才能夠啊真正如所有性,換句話這個一切法的啊共---。這個啊要靠什麼?靠

146B15’25”
【如斯正見,要依堪所造之而求。】
  關於這一個知見哪,定要依靠什麼啊?足以啊「堪」是足以,啊夠依靠的,這個定量啊,誤、確定不疑這個量。在這個印度啊這個論師,換句話佛、菩薩說明的一個特質,這個是正。平常我們世間哪講的這個量啊,它不一定;所以在法相上面告訴我們哪:非、比跟現量。眼前我們腦筋裡邊所思惟觀察、所看的都是非量,相的量,而實際上是虛假的不是真實的量,這個不是。所謂定量的話,是確實的。啊那麼這個呢,對現在來說我們了解的是比量;啊於這樣的確的導,然後呢照著去做,才能夠親那個正的啊所以凡是可以作為我們依靠的一定哪也這個正確的身驗證,然後呢告訴我們,引我們正的認識,說這個不對,那麼這樣走才能夠。那麼這一種啊對於我們的指授、就是

146B17’00”
  哦差別的還是佛、菩薩,佛講的叫作。那麼呢,因為啊們哪眼前哪不一定能夠直截了當的認識它,這個一開頭的時候講過,他一定針對著這個機!,說這個人這樣的病,然後呢看這樣的。那麼既然我們現在不是正對著佛,所以他說的大綱雖然是對,可是裡的內容道,所以還要經過啊,將它說抉擇,點不錯,那個時候才對我們用得上,這個就是

146B17’41”
其能遠離邊,解釋佛經甚深心要義之論師,顯密經中授記龍猛菩薩
  啊麼這個真正的目的,就是把!佛的最重要中心要義告訴我們。那麼佛!跟間不同的是什麼呢,他那個道正見,普通犯的是啊常、斷那麼對於這個佛經說的離開了斷、常二邊,真正能夠把他最重的精要義,能夠給我們說明的誰!是我們以依靠的呢?,啊這個上面特別說,「經記、」,還是佛的啊。說將來啊慢的、慢慢的,我走了以後,佛法衰頹時候啊,個時候這麼一個人,龍樹菩薩,他會出來把佛說的真正的的所謂這密意呀說明,不管教、密教,所以這一個也等於是佛親口講的啊。啊所以,是啊

146B19’05”
故當依彼而求正見。】
  所以呀,喏,現在我們信佛的人,是必定的依靠就是

146B19’14”
印度觀師,皆推崇提婆菩薩,與龍猛菩薩相等,咸依(為)量。
  那麼出了龍猛菩薩後,龍猛菩薩的下面一個弟子就是。說當年在印度的那一種啊大中觀師,啊通常在那一個他們說是最究竟的。啊現在本論也是依阿底峽尊者等等,這個傳承都是說,換句話說,喏最滿的這一些論師,們啊同得到結果說:是的(ㄉㄧ˙,龍猛固然是記的夠把薩真正內涵,傳承下來的,誰呀?這提婆菩薩,啊提婆菩薩以啊得,他提婆菩薩說的,夠作為我們止的

146B20’17”
【(其)無倒解釋,聖父子意趣,為隨應破中觀者,佛護月稱(二)大論師。今當決擇父子之清淨意趣(也)。】
  那面是說當時在印度,真正能夠圓滿說明的中意趣的,就是龍樹提婆兩位菩薩。那麼再下面他能夠一點不錯,而把父子啊,就是佛法裡邊講的,這個?叫「應破」,我一個地方叫作應成派---也分成兩派,叫自應成---這個地方解釋應破。那對於真正繼承啊龍樹、提婆兩位大菩趣的?是這個啊應成派,是應破那個觀師。那麼這一個邊是哪兩位呢?是佛護月稱兩位大論師。現在呢,根據所說的內涵,來作為依據呀啊哦學習,麼樣抉擇這個清淨的正見這個就是們哪依止資糧是我們必須具足。那麼有了這個,根據這一個啊面哪來說明,啊怎麼認識這個正見

146B21’59”
【(寅) 別明 決擇見 分二:(卯) 染污(卯) 無我。】
  (啊!那麼為什麼誤的呢?,啊那錯誤的話,為呀是無明,這個啊被染污了。那麼在是什麼是這一個錯誤的呢,啊那麼何會錯誤法呢,這個就是第一個說明。啊第二個就從這個上頭啊找到錯誤在哪裡?,再找到確的啊。現在,

146B22’35”
今初 四百論釋》:「言!所言者,諸法不依仗。若無此性即是無我。此由人法,曰人無我無我。」】
  欸,那個四百論哪,實際上呢,實際上就是啊我們中國有一本叫百論---啊那個,那麼這個都是啊,是龍樹、提婆,我現在一下記不啊,哦可能是一本,可能是啊啊兩個不同,只是說轉從度到是經過西藏,以及們。那麼總是這一些,都是真正那能夠代表啊龍樹、提婆,佛無倒的正見的啊啊這個說法。這一個地方首先說的特質該是什麼啊,就是這一個啊不仗他,不靠別的啊這個叫作「」。換句話說,本來此的,不是因緣所生起的啊;假定嗯沒有這樣的一個特質的東西,那就是沒有這個東西,沒有這個「我」。說這個特質是什麼呢?,憑其他的緣,它來如此的這個叫作「我」。假定說,嗯沒有這個本來此,而一定要由因緣生起來的話,那麼說就嗯沒有這一個東西

146B24’24”
  那麼關於這個東西啊,在不同的啊上面產生我們不同的執著,在我們上面我們叫作「」。在上面是除我以外,譬如說其他的桌子啊,什麼東西啊,那麼這叫作「」,啊叫法我。首先哪確定這一個東西,換句話說這就是啊們所執著的一個對象們總覺得有一個「」,好這個我啊天生來就是如。實際上呢,啊這個我啊真的,喔天生這樣東西,有這樣東西嗎?,哦一切西啊是啊依著因緣而現有這個啊不更不仗因緣的東西。那是啊嗯沒有我們所以(ㄨㄟˋ的本來就是,那麼這個東西我們叫它---我。

146B25’24”
【此中所破之實執別增上立,執彼境上自體
  那麼現在說的我們要的那一種執著,這個執著叫「實執」,就是說實在有。實際上呢這個東西啊並沒有真的有,只因為我們哪不認識,錯誤了,以為實在乃去執著它。(那麼這一種執著啊是怎麼來的呢?,得啊這一個西呀是不是這個東西而來的啊;如於下面所說的來的話,那個東西呀,那就啊不是這一個實執。(啊)麼下面是指呢?,就是「無始分」。無始以來由於你虛妄---的話就是們哪啊都這麼就是我別心,換句話說的一樣東西,嘶你!這樣去、這樣就產

146B26’36”
  啊我們常常說的是眼一樣東西,你看見了好端端的在這裡,你最想他:他在那兒幹什麼啊?,於是啊你就想出你套來,這個就是我們的這個分別不是前就的,從無始就有的這個無始啊,又分成兩部份:粗、細來說。的來說就是這個時間是啊限的,根本哪嗨呀找不到什候開始,啊不!得了進一步來說的話,它本來就是如此啊根本就沒開始因為你虛妄顛倒,你已覺得好像一個它本來就是這樣嘛,就是這樣,這樣的。

146B27’22”
  所以因為所以這樣的關係啊,卻它本來沒有開始,因為你虛妄啦,所以你妄平常我們常常舉的例子,嗯,譬如那兩個人,啊這兩個人哪我跟他有一點哪心裡過不去,他好端端站在這裡,咦,我就:欸這兩個站在那兒在罵我吧,其實他根本站在那裡跟你了不相干哪,他並沒有罵你,只是你裡面自己覺得,只是你虛,他本來就沒罵你啊,所以叫無始,他本來並沒有這樣做,而是你的妄而增上的,這種心。而在實際上呢,我們由於這一個情啊,一直在這一個當中流轉。真正說起來,於這樣的流轉產生間相,而那個間相對我們看起來,也的的確確是(ㄔㄤˊ得啊根本無法算,就是這樣。所以由於這一個的原因,說生了啊無比長遠的間相。啊由於這樣,那麼啊在無中生有他明明沒有的就「增益」,啊個上面而安立的

146B28’35”
  現在呢們感覺到,哦如果說你覺得這一個東西呀不是由這樣安立的,那麼這一個東西是、是麼呢,它本來自己確在這裡的。前面這種情況是啊,你!自己的妄別安在頭的,對吧。而一個地方說,它自己本來的的確確這個東西,所以它自己本身現在呢我們覺得執彼有它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啊叫實執。這個東西是沒有的,那麼現在我們要破的就是說,所破的是這一個。(那麼在那個實執的這個是

146B29’18”
【其,即名為。】
  關於這一個東西我們叫它什麼啊?叫它叫作「」,者有一個真實的它己的的話,本來如此它這一個西己本身如此的。146B29’35”  147A00’08”這樣。這個東西沒有,這個東西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