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P327L06-P328L06|P328L06-P329L04-般若波羅蜜
原文:P327 140A
【無多聞者,則不能知靜慮方便,淨惑方便,故應無厭而求多聞哪。」】【《那(ㄋㄚˊ)羅延問經》云:「善男子,若具多聞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滅煩惱,若無煩惱魔不得便。」】【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是擇法慧。】【慧無上因,】【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哪,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解說:
140A00’00”
[必須應該做的…。]
140A00’04”
【無多聞者,則不能知靜慮方便,淨惑方便,故應無厭而求多聞哪。」】
假定你沒有多聞的話,你不了解,所以修定什麼修法?,你也不知道,啊所謂「淨惑」,那是智慧啦、斷定縛、慧斷,啊那麼怎麼樣把那個啊無明煩惱的種子斷,你也不知道。欸一切一切都在根本因,正確的是親近如理的善知識去如理正聞,所以我們哪應該求多聞。而求多聞哪要不知厭足,所以前面一開頭時候就告訴我們哪要學什麼啊?要不知厭足的常啼佛子,以及善財童子等等,(啊)一個是《大般若經》當中的常啼菩薩,一個是《華嚴經》當中的啊善財童子,那這是我們應該學的啊。
140A01’13”
嘖處處地方說這一個,啊又引一個經,你有了多聞嘛,就從這一個地方為因,能如理的生起智慧之果;有了智慧,這個因就能滅除煩惱,沒有煩惱,魔不得便。好了你的問題都解決了,問題都解決了,都在這個上頭啊。
140A01’44”
【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是擇法慧。】
喏現在又來說,所以這一個,這個啊聖道,最最殊勝的根本喔,這個像命一樣的啊,什麼啊?能夠啊抉擇…法。前面說業果是聖道的根本,現在這個地方又說這個「擇法慧」是根本,兩個有沒有衝突啊?沒有衝突…。啊這個智慧的內容告訴我們什麼啊?如是因感如是果嘛,所以從行相上面,正因為你有智慧,是必然是了解說智慧了解的對象是什麼。就是說智慧是我們能辨別的這個能力,所辨別的事相,那是如是因感如是果呀。哦這兩樣東西,那就是這樣,一個東西,對吧就是這樣。所以您能夠這樣的話,那就對囉。
140A02’41”
然後呢業…,啊因為業的因感業的果,所以由這個上面說世間沒有「常」相,世間沒有「定」相,世間一切沒有「自性」。所以從一切的事情,從從業來感的果,所以也同樣了(ㄌㄧㄠˇ)說明它的自性空,這樣。所以您真正有智慧的話,一件事情就說圓滿了,而靠什麼?靠智慧。所以前面的、後面的,正是層層深入,從事相上面啊上面說到根本上面,佛法的整個的重心,最殊勝的根本是這個---擇法慧,說智慧。這個智慧對於這個法能夠鑑別,能夠抉擇是、非。140A03’31”…而
140A03’33”
【慧無上因,】
這個智慧的最(無)重要的因在哪裡?那麼現在看。前面是愚癡之因喔,現在這個是這無上之因喔。
140A03’45”
【謂於無垢經論勤求多聞哪,以諸教理善為成立。】
必定要靠這個,要靠什麼啊?「經論」,上面說「無垢」兩個字喔,這兩個字很重要、很重要,要求多聞。這個僅僅就自利方面來說,你自己必須如此。啊這個所以這樣說的話,因為我們有一個基本認識、了解,說這皈依的外支已成,你只要這一點做對了的話,你一定會確定會找善知識;而且只有找到善知識,這個才會得到這一個。所以你就自己方面來說,真正重要的啊,你一定要在經論上面勤求多聞。然後呢,多聞夠不夠?不,還要「以諸教理善為成立」。所以本論之真正!殊勝!的地方,它!不是、啊不 告訴你一個道理就算了,嘖一定要非常善巧的抉擇、辨別它為什麼要這樣。
140A04’48”
啊平常我們現在難得的,哎呀,唸了一部經,啊是啊,《金剛經》、《彌陀經》、《楞嚴經》、《法華經》,哎呀自己覺得好囉。嘶然後呢,是,有的人也這麼說:「一經通,經經通。」這個道理錯不錯?,這個道理不錯的,可是啊我們哪都是誤解掉了。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發現,幾乎沒有一個地方不誤解的。他這個「一經通」教你怎麼通法?,以我們的通是如何通啊?我們的通啊,就把這文字唸通,然後呢這個老師告訴你這個道理啊,怎麼講?,你也會啊,這麼如此這般的講一遍,啊這個耳朵進來,然後呢嘴巴裡面出去,講得一字不漏,啊然後呢文字上編排得很好,覺得通了。通了嗎?…。
140A05’35”
所以六祖大師說得很清楚啊,「說通即心通啊,如日處虛空」。欸,講!通,那個要什麼啊?心裡跟它通啊,那個時候啊就像日處在虛空,為什麼啊?,日是光明,沒有一點遮障的、無比的,什麼黑暗都破除掉了,這樣的情況啊,不是我們現在我聽見了以後,然後執著得要命,然後說唯識的嘛,說我這個最好,啊,你這個不對;啊說中觀的嘛,又說我這個最好;這小乘的嘛,說大乘非佛說;這(小)大乘嘛,又說這個小乘又不行,大家吵得個天翻地覆啊。啊錯啦,錯啦。所以我們必定要拿以無垢的經論喏,欸第一個勤求多聞,還要以種種的教理啊,極善巧的把它(次)建立起來。
140A06’30”
所以譬如說我們中國古代的祖師,建立那個啊藏、通、別、圓,小、始、終、頓、圓,種種次第,以及本論,都有它特質必須要的條件。你如果能夠這樣把握、認識了以後啊,那就自然而然哪,把佛的聖教圓滿的建立起來。所以性宗、相宗之間,一定也是啊彼此之間互相相輔相成,絕無矛盾之處。(啊)而現在我們這種毛病啊,都會避免掉了。反過頭來也告訴我們,我們學的時候哈,千千萬萬不要先入為主。就是我們無始以來執著就是這個樣,你碰到哪裡沾到哪裡,一聽見一個,喔吚覺得對了,然後呢自然而然哪你覺得這個就對了,排斥其他的,那是對我們是一個莫大的大障礙。
140A07’22”
啊然後呢往往還是看見人家不好啊---哦不是不好,看見……因為自己有自以為對的事,這個心情,好學的人往往找種種根據成立自己,「喏我這個對,你看我這個地方找到了根據了,我這個對;那地方找到根據了」。是這樣嗎?…,不要說你讀通了三藏十二部教典不一定行啊,(啊)何況、何況實際上呢我們哪---這個話不應該這樣說了喔。實際上呢我們真正讀的很少的經典。就算你讀通三藏十二部教典也不行,為什麼啊?佛說得很清楚,嘶說完了,他……大家還記得這個公案吧,佛在世的時候啊,欸地上面哪挑了一點土,「阿難啊,你看哪我爪上的土多啊?、還是地上的土多啊?」。哦這個爪上的土,怎麼、怎麼可以跟地上的土比啊?佛說:「我未說的啊像大地土,說的就這麼一點點…。」喏,佛世的。
140A08’27”
然後呢龍樹菩薩也是一樣,跑到龍宮一看喏,「啊這麼多」,那又是一個。然後本論的這個師承阿底峽尊者,他當年在印度這個好了不起呦,他幾乎學遍五印的所有東西。欸最後那個空行母,換句話說就是那個淨土世界的,那個已證聖果的人哪帶著去,說:「哎呀你現在學得怎麼樣?」他自己覺得:嗨呀這個(簡!)三藏十二部沒有一個不通的。而然後那個菩薩就帶他去:「這個你看見過嗎?」「沒有。」「那個看見過嗎?」「沒有。」「那個看見過嗎?」「沒有。」結果一看,都沒有看見過,「喔好、好、好、好」就是如此了。這好清楚、好明白的一個事實。啊固然也許要說:啊,也許這個故事啊都是什麼啊,好像他在作夢當中,不相信。結果他到了西藏,到桑耶寺的時候有這段公案,他跑到桑耶寺一看,「哎呀原來我以前這一些東西都沒看見過」。好明白擺在這裡。
140A09’30”
請問大家如何?你們如何我不知道,你問我的話,今天我坐在這裡,講得你們、還讓你們覺得服服貼貼的,我看過幾本啊?,哎呀這麼一點點,說老實話,嗯三藏十二部我實在是都碰都沒碰到。儘管有很多翻,我說起來、我說:喔唷這個《華嚴》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我都看過;喔,《阿(ㄨㄛ)含》、喔《大般若》。對不起看過了,什麼啊?哦這螞蟻在紙上爬,呦當時看這個的時候就看了,看了莫名其妙啊,哦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居然懂得了這一點點,乃至於聽人家講了以後,就執著得要命,「欸就是這一個」。
140A10’09”
所以他這地方告訴我們哪,要無垢經論勤學,其次呢,以諸教理是善為成立啊,要想這樣做的話,第一個啊要把我們心裡面這一種啊執著啊要拿掉。所以現在不忙著去學很多啊,現在第一個要認得我心裡的障礙啊,勤加懺悔呀。你能夠把這個拿掉了以後,你自然而然有機會能夠深入啊。要不然這個障礙、啊你還沒有動,這個障礙已經先在這個地方,然後呢無始以來的習氣,自然而然哪嗨就忙著去找。找了半天哪,你這個諍論資料是越來越多,然後開起口來,一開口啊,就跟人家吵了個半天,啊這個佛法不相應。嘖啊不跟人家吵,當然另外有好的情況的話,一說法---喔唷說得非常動聽,啊更是覺得了不起,那是更害了…,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我們繼續下去。
140A11’09”
(啊)那麼眼前的狀態怎麼辦呢?唉真可憐啊,很多現在修行的人哪,連它基本的道理,說這個修行哪,聽聞是必須要的,必定要從聞思上面,這個道理都不知道…。他為什麼不知道啊?…有個原因的,因為啊修的時候啊,他不能確定的認識這一個必須的次第,必須先去呀「觀慧思擇而修」,這個不知道,這個不知道。因為這個不知道啊,所以啊他就會覺得:哎呀這個聞是無此需要的…。於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啊,由於自己的執著、誤解啊,還啊倒解,以為不要多聞,害了這個大過失。所以真正自愛的人哪,對於這個啊猶似什麼?毒,不但毒,而且加一個「惡毒」。哎這個毒可怕極了,可怕極了…。
104A12’40”
所以關於那「思擇慧」修的時候啊,我不妨說簡單一點。那麼現在人家說,那個念佛好像不要嘛、參禪不要嘛…,真的念佛不要嗎?、真的參禪不要嗎?,真的嗎?,我們不妨仔細看看哪,這個是善方便,念佛只是說,哎呀你呀完全靠彌陀他力。是,念佛的時候一定要叫什麼啊?信、願、行。請問你信些什麼?、請問你願些什麼?,然後一句佛號欣厭具足,請問那個欣厭的內容是什麼?,假定你的腦筋裡下面一片混沌,只是嘴巴唸的話,請問這一句佛號當中有沒有欣厭?,請問這一句佛號當中有沒有…信?、有沒有願?,你的信願從哪裡來的啊?…,很清楚、很明白,你必定了解,哎呀這個世間可厭哪,一心想逃啊,這唯一去處是只有極樂啊,一心嚮往啊,所以那個時候啊,由於這個前面的這個心裡面啊,所以那一句佛號,就拼命唉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啊你就一心皈投。那個功效什麼啊?哦思擇而來,嘖不是嗎?,怎麼以後不要呢?,乃至於修的時候都告訴你啊,你念得清清楚楚,欸聽得清清楚楚,請問這是什麼啊?…,然後呢你不妨看看哪,「正助雙修」,正的時候怎麼,助的時候怎麼啊,哦不要動腦筋嗎?。
140A14’21”
然後參禪也是一樣,啊人家學定,然後呢定在那兒一坐八個鐘頭。欸祖師說:「某人哪啊你這個沒有用啊,冷水泡石頭」。啊石頭本來就泡不開的,你用開水去燙都沒有用,還要冷水去泡,啊你泡到驢年也莫幹,哦這個祖師說的話。那一定要什麼?起大疑情。疑情怎麼疑啊?,嗯心裡面就想:「哪一個是念佛的?、念佛的是誰?」。這不是全部的精神就在那兒找嗎?、這個不是思惟嗎?,這不管說是參一個「無」字也好,然後呢參一個「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也好,欸全部的精神在那兒找那個東西呀,所以叫疑情。疑是什麼啊?就思惟、觀察嘛,你就找它嘛,哪裡說不要的?。
140A15’11”
而且我們更要清楚啊,禪是在什麼地方修的。說大乘哪是加行位上,他是已經積聚了資糧,真正要那個時候啊,發了大菩提心以後,然後呢找跟那個啊空慧相應的時候,那個時候才學這個法門,那個次第步驟非常清楚、非常明白啊。所以我們現在不了解,啊只是表相面看看,說人家這麼坐在這個地方的,好像很蠻舒服的樣子,「好我也這樣修啦,啊那不要,啊那看這一些東西幹什麼啊」那是一個大誤解啊。所以我們哪真正了解、自愛的,對這一件事情啊要放棄它、排斥它,像「惡毒」…。下面:
140A16’02”
【大瑜伽師云:「覺(口窩)瓦,欲成佛一切種智者,不於牛負量經函辦其所作,而將掌許若講若藏啊,皆無所成。」】
嘿,那一個啊大祖師就告訴我們,大瑜伽師啊就是啊這阿底峽尊者的三個最主要的,啊這個康地的這個弟子之一,一生一直跟著他的啊。說啊:菩薩呀你要想成佛一切種智啊,嗯你呀要在什麼情況之下?欸牛負的經量。那個西藏的運載的工具,最大是牛,換句話說要牛,喔這個牛馱的力量好大、好大啊。如果現在你不在這個上面,而是掌許這麼一點點的這個上面,嘶或者是講說,乃至於藏在那地方,自己覺得啊這樣做的話,「皆無所成」哪,沒有用啊!。
140A16’59”
【樸窮瓦開啟經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學者故,縱未能看,應於此等而發願心,若不知法云何能修。」】
那另外一個善知識也這麼說。啊然後呢他打開了經櫃,哎呀放在這個上頭說:「我啊現在正在學啊,啊就算一口氣不能看那麼多啊……」欸,下面這一句話我們用得上喔,「應於此等而發願心」啊!。記得喔前面哪六度當中每一個地方告訴我們哪,欸現在啊我們要以大地作為我們的願心。然後我處處地方說,我們因地當中啊要努力,說「這個是我要的,這個是我要的」。現在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呢?你還沒有學呀,先已經了打了退堂鼓,「哎呀不行啊,好了、好了,我我就不要了」。你因地當中已經種了這個,請問你成些什麼啊?,這個很明白、很清楚,你總覺得:哎喲這個不行,哎喲這個不行,由於這樣的因,(使)心心念念對了個境界,心心念念就起來了。
140A18’03”
現在我們應該對了這個境界,這個境界是苦,要面對事實唯一的辦法---學這個。現在我雖然做不到,可是我唯一的要解決這問題,這樣,發這個願。對呀那下一次;你不斷的發這個願,於是遇到緣,這個因就成熟了,下一次你來的時候,你就行了,可是因果的必然性啊…。(啊)所以在這個上要發願心哪,啊要曉得「若不知法」你怎麼修啊,那道理這麼簡單,你了解了,時時刻刻啟發這個願,自然而然的啊慢慢、慢慢的,不斷的增長,這一個啊善因慢慢、慢慢的增長,好嗯就有希望了。所以下面又有一個,說:
140A18’50”
再三說:
140A18’58”
【「汝等快樂。」】
哎呀呀但願你們哪啊好好的啊、啊真正的啊相應啊,得到這個快樂啊。
140A19’07”
【次云:】
為什麼呀?說:
140A19’10”
【「能得依止我如天覆地之知識啊,不須於他更起口水,不勞多看紅紅本釋(編者按:此句,新版《廣論》依藏文版原文,重譯為「無須細看酣暢淋漓之本釋」),事業微少,不勞思業果內心安泰,以多咒法成就(多)事業令心飽滿。」】
這一個是一個方言,實際上呢也就是說他是誰呀?他是(阿底峽尊者的那說)敦巴尊者的弟子,阿底峽尊者再傳弟子。要曉得阿底峽尊者的最殊勝的全部傳承他的教法的,可以說唯一的弟子,哦跟那個敦巴尊者,敦巴尊者。所以呀得到了一個大善知識,所以他說「如天覆地」---啊再沒有餘遺了,能夠全部(完)圓滿得到師承的,接近了這麼一個大善知識以後啊,你不必再羨慕別的了。啊說「不須於他更起口水」,就是說我們看見別的啦,喔唷那個口水流了,羨慕。啊我們喔唷,看見這個啊大上師,唉呦,看見這個大善知識,唉呦,看見這個人哪,你不要去羨慕了,你只要真正能夠跟到這個大善知識就好囉。啊這個時候就「不勞多看紅紅本釋」,是為什麼原因?這個裡面大有理由在喔,不是不要我們多聞喏。哦正因為這個地方,所以他親近善知識有必要的條件,你們還記得不記得?。
140A20’38”
所以你一定要多看那個祖師的傳記,他一定是以師心為心---他絕對不會拿自己的心裡面---種種地方揣摩老師在什麼地方,那一個時候自然而然的啊他那個全部的信心啊,一直是在這個上頭,就是這樣。因為你的信心百分之百,所以這個啊師長的這個啊加持,這個經教能夠哇傳到你身上來,這個是個它重要原則喔,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子說,哎呀你親近了這個人,哈你也不要看書了,反正跟著他,大家一天到晚弄弄吃的、玩的、喝的,那完囉。是的,他這樣他的東西也全部家當傳給你,可這一個家當是幹什麼啊?注定我們哪生生世世是輪迴生死不絕啊,這要了解的啊,啊所以您能夠這樣的話,啊它就是就是這樣。
140A21’33”
所以我們從這一個地方,容或這一個傳記對我們不清楚,但是(阿底峽---不是!啊!),啊!另外一個啊那個密勒日巴尊者那個傳記看得很清楚。的的確確的,啊這個老師就會有這樣的力量,把那個最精要的東西呀能夠傳傳給他,同樣的這個圓滿的也給他,你只要能夠在這個上面。那時候我們就看得出來了,親近這個善知識這樣的條件喔。嘖啊這個善知識這麼做不合理,他絕對不會想:「啊,這個善知識,這麼不合理。」何況還有會起:「噯這個善知識很殘忍。」嗯絕對沒有一點點。在任何情況之下我們無法想像的,他只是覺得:「哎呀我的業障還重啊。」這個是我們該學的地方喔…,啊所以說這個啊這一種道理呀,真是我們該學的啊。嘖尤其在我自己、個人哪,到現在時候我為止,我感覺到啊連它本論一開頭親近善知識怎麼親近法,我都不知道…。
140A22’34”
上面是慬哦瓦啊的弟子送博朵瓦的時候啊,就告訴他:「哎呀說你們哪依止到那樣的、這樣的最了不起的大善知識啊,你們真好啊,你們真好啊」嘶一下說了幾個啊。哦一方面是讚歎,一方面這是隨喜呀,哦千真萬確的啊。所以呀這個啊我常常的記了一句話呀,哦入《入菩薩行論》上面,這是啊哦寂天菩薩說的:「啊當知善知識,如命不可捨。」啊這個善知識像命一樣啊。換句話說,跟到善知識最大的幸福、最好的快樂、最重要的事情啊,啊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現在啊我們第一件事情要辨別這東西,啊辨別這東西,對我們末法的時候啊,最重要的。
140A23’38”
所以我看見很多人哪,要去啊嘶找道場,我是非常歡喜、非常讚歎。可是那個時候注意呦你要別具灼眼喏,要認得清楚喔,嘶千萬不要說:唉呦這個道場吃得好,啊然後呢這個事情少,樣樣省力,哎呀你要怎麼辦就怎麼辦,然後我去選它。完了…完了,啊的的確確的,你要去找的---有道之處,啊這個地方是善知識如何?、同行的如何?,所以前面告訴我們清清楚楚,如果這個地方的啊「有道、有食,盡壽不去…」。啊又有道,又有哇樣樣的供給(ㄍㄟˇ),那在任何情況之下,你絕不離開;其次一步呢?,啊這一個地方啊有道無食,道是有的,吃的東西都沒有,但是你得咬緊牙關,一定要在那裡。所以這個密勒日巴尊者很有意思,他老師就說:「欸我給你吃了,那就不給你講法;給你講了法,沒得吃的(ㄉㄧ˙)呦」「欸沒關係啊,那我自己去討飯。」這樣苦哇,這樣的磨折他,他不走,他成就在這裡。剛才反過來說呢,如果這個地方的啊無道的話,不管有食無食是趕快站起來就走,這是我們哪必定要了解的一個事實啊,繼續:
140A25’07”
喏!這樣的情況,一直要到成佛喔,所以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喔。是啊現在大地的菩薩都不能離開善知識,而我們居然離開了,這怎麼可以?容或我們說:「咦,我們看見那修行人,不一定能見到了佛啊」實際上呢,真的情況如此嗎?我們看不見---大地菩薩看不見,但是經論上面說得清清楚楚,《華嚴經》上面,大家還記得吧,善財童子第一位參的大善知識是誰呀?德雲比丘,他得到的叫作念佛三昧,哦他得到念佛三昧,一切時處十方諸佛就在眼前,他沒有一個時刻離開過啊…,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成佛他都親見;為為什麼?破了無明了。哦我們現在沒有破無明,居然不見,怎麼可以呢?這樣。所以《大乘止觀》上面告訴我們:我們是瞎子啊,你雖然不看見的,他看得見你的。你怎麼看法呢?就用你的信心跟願力去看看。所以啊要信願,那這一個在這一句佛號,不是要嘴巴上面你也唸出來,心裡面心心念念。所以這個皈依是一心皈投的地方,唯一的佛、法、僧三寶,這個才是…,這個才是。
140A26’44”
所以一直到最後啊,以等覺啊然後還是拿這個十大願王是導歸極樂。這個導歸極樂我們要注意喔,這個極樂是什麼意思啊?哦十方一切諸佛的共同現象…,嘶都是極樂。這我們要了解的喔,說廣義的喔,一點都沒錯啊,為什麼啊?世間之樂是有漏的,這不叫極樂,唯有成了佛以後是圓滿的,徹底圓滿的。所以呀,普賢十大願王,普賢是一切諸佛的願,換句話說,一切諸佛都這樣來的啊,菩薩因地當中都是這樣做的,到最後都是這樣。一直從!凡夫開始,一直到了等覺,然後拿這個東西,欸,走到圓滿的這個啊報身、報土的地位,對啦,就是這樣。
140A27’48”
【(迦摩)迦摩瓦云哪:「若謂修法何須求知,是自失壞啊,我寡聞者易生此失啊,易說修行不須求知啊。】
那一個祖師也告訴我們哪:「說啊你要修行哪,修行嘛你就修啦,不要去忙這一些啦,不要求知啊,那是啊自己傷害自己啊,而尤其是我們哪寡聞的人,更容易生這種過失…,啊說啊更容易呀說以為啊啊修行不要知道的。」
140A28’25”
【然修法者,實定須知啊,縱於此短壽未能圓滿,須不失暇身,相續多聞…。】
啊說,(所以說)所以實際上是真正、怎麼真正的狀態啊,你要修行一定要多了解,啊縱算、縱使我們現在這個人身哪,嗳壽命很短哪,也一定要趁得到這個暇滿的時候啊,繼續不斷的啊去增長這個---哦相續多聞。
140A28’58”
【若謂修者不須,說者乃須,說說法師易生此罪呀,以修者尤須故。」】
啊有人說:「修的啊不要啊,說的人啊、講說才要啊,所以修行的時候啊不要的啊,講說嘛,當然你要懂得了很多道理啊,然後呢要跟人家講啊」。啊說啊這一種情況啊,是實際上啊不是這樣啊,說法的人固然錯啦,修的人也不對;真正說起來,修的人是更需要,修的人更需要。
140A29’32”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聞,是不容或少,應獲廣大定解,】
140A29’40”
140B00’00”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聞,是不容或少,應獲廣大定解,】140B00’10”
所以呀要曉得,真正如理修行的人,說這個必須要的啊---得到智慧;而得到智慧一定要得到智慧的因,這一個都從哪裡?多聞開始的,這個是絕不可以少的。關於這一個道理啊,一定要獲得定解,而且是「廣大定解」喔。140B00’32”
【然此定解於未知修時,必須觀察修者極難生起呀,】
(要)但是這個上面這個定解啊,就是說這個是必定需要的這個定解啊,在不了解的人哪,對於說這個,說一定要怎麼樣呢?要觀察修,(啊)關於這個概念,一定要什麼啊?去觀察修,這一個認識啊,很難生得起來的(ㄉㄧ˙)喲,儘管我們現在聽是聽見了,(啊)但是呢為什麼得不到定解?就是有種種原因。所以我們必定要克服前面的種種的這種障礙,啊然後呢淨除種種的罪障,如理去思惟,得到了相應的欸認識,那個時候淨信心有了根了,那個時候才慢慢從這個上面。所以說啊對於這一些道理啊,真正修行的正確的內涵,一定要什麼啊?觀察修。不是說,啊,你坐在那裡,閉上眼睛,或者做其他的。關於這個道理的很難生起喲…,哦因為很難生起,所以特別告訴我們的,我們要很認真的去做喔,啊的的確確要相當勤勤懇懇的。至少我們現在心理上面,對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了以後啊,要努力去懺悔,要努力的啊深發大願,說:「我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到。」,然後呢用種種方便。
140B02’03”
千千萬萬哪不要用種種方便是保護自己的壞習氣,保護自己的大癡、大邪見。還種種的理由、種種的藉口,哎喲總覺得這一個也不能少,世俗的固然不能少,進入佛門當中這個還是不可以少;等一下還更說起來,哎呀等一下是這一個啊,乃至於用種種方、方便。現在我們眼前太多方便,這個方便哪實際上啊,都把我們哪送上那一條啊窄路,乃至於死路去。這個好可惜,這個好可惜,所以呀本論一開頭的記住,啊為什麼一開頭的時候,告訴我們一定要修的時候,先對圓滿的道體有了正確的認識,然後在這個上面這個構架上面步步深入。要不然你一旦走上錯路啦,要扭過來這好難喏…,(啊)現在下面又說:
140B02’58”
【雖自許為受持三藏之法師,亦多認為修之前導,或僅為佐證,非實教授。】
那,這個真錯誤的根本。看看哪宗喀巴大師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所以現在有很多「自許」,他這個「自許」兩個字特別有意思。啊的的確確那一些人「受持三藏」喔,都看過喔,但是呢他並沒有真正的把握得住這個三藏的重點。是你說看過了嗎?是,看過了,自己覺得:「啊!」因為他(是)看過了,所以自認為如此。因為他沒有把握得住,了解這個真正的經論的內涵,所以他認錯了,也因以為啊這個修的前導,說前面哪這麼要啊引導一下,然後呢就佐證,哎呀,找一點證據,只是如此;是啊而修行的時候,真實的這個教授不是這個。那那一些人哪,廣學的人尚且如此,那錯得不曉得哪裡去了。
140B04’01”
【由此因緣哪,說欲(速)成佛啊則須勤修,欲利聖教則須多聞哪,內自修與利聖教別執為二,】
啊因為上面這樣的說啊,他說你要快速成佛啊,那怎麼辦哪?要勤修。可是你要利聖教,要想啊說(廣)弘廣佛法,那個才要多聞,多聽懂了,可以講給別人聽哪。所以他就把自修跟那個弘法啊,看成分開來兩件事情,這樣的看法。
140B04’37”
實際上呢,這個的的確確我們很容易生的誤解,好容易。那個《法華》上面哪就曾經說過…,《法華》在〈授記品〉當中,〈學無學人授記品〉當中啊,授了這個阿難尊者的這個記。欸,那個時候啊,有很多這個發新發意的菩薩就想:「耶?阿難尊者乃至於一個學人,他怎麼會得到那個授記呢?」,那個時候就心懷疑了。佛就說:「欸你不要弄錯啊,我跟阿難兩個人哪同樣在空王劫的時候啊,就發了大菩提心了囉,欸我那個時候因為啊勤勤的啊修學,阿難是只求多聞喔,哦所以呀現在我成了佛了,他還沒有喔,還在住在學人地位喔」。啊然後呢《楞嚴》上面,還好幾個地方都這麼說喔…。所以我們哪,欸引為這一種根據,所以前面說為什麼叫「自許受持三藏」,是嘛要我們自己不能如理抉擇這個道理,看了這個經典以後的話,總歸容易:「啊,對、對、對,就是這個樣。」,於是自以為對---錯了實際上。實際上錯了,請看下面:
140B06’07”
【此是矛盾最大狂言哪,】
他第一個下斷語,說上面這種說法完全矛盾的啊,那是完全錯誤的,啊狂妄的啊。因為:
140B06’19”
【以聖教當中啊,除教證法外別無聖教。】
真正的聖教只有兩樣東西:教跟證。前面已經說過了,教是什麼啊?因,告訴你怎麼修;告訴你怎麼修以後,你懂得了如理去修;然後是證。所以這個彼此之間必然因果關係;你現在不要這個教,不要多聞,沒有因、有果嗎?…,所以說:
140B06’44”
【前者是令(了)知修行之軌呀,】
是因!,告訴你怎麼修。
140B06’50”
【後者啊是(知)令知已啊予以實行啊,】
把你所了解的認真去做哇,這彼此必然的關係啊。
140B06’58”
【故修行能無錯謬者,即是最勝住持聖教。】
你能夠這樣修行的一點不錯,那個才是真正住持聖教,真正利益聖教哇…,這個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啊。你現在修錯了,自己也不知道,講了個半天,還把錯誤的講給別人,說相似法。所以佛一再說啊:「你不要大家說:哎呀我弘法,我如法的行哪僧的事業…。」這個佛經上面說得清清楚楚,破壞佛法最嚴重的,只有兩件事情,一個叫說相似法,一個叫行籌。這個怎麼講?一個就是開口講弘法,可是對不起,你對這個法的真正內涵不知道,然後呢文字弄懂了講給別人聽,喔唷這個講得講得是天花亂墜;啊叫人家聽得啊是動聽得不得了,但是呢似是而非…。
140B07’58”
還有一種呢行籌,什麼叫行籌啊?他倒不一定講,喔但是呢你的僧團當中啊,好像如法的羯磨什麼等等。我們作羯磨的時候有的行籌的,對吧。現在我們不大熟悉這個,啊換句話說,大家有一個什麼羯磨重要,你同意的、不同意的,要行籌等等。欸好像在那兒啊認認真真的做,對不起,這個是相似法。佛說外道沒辦法破你,別人沒辦法破你,那個時候啊就是破壞佛法囉。哦這很明白的,你真正要住持弘廣佛法,你要什麼啊?要如理如量的做到。然後呢就算你不開口,這個佛法是在世間。有人來問,你有機會一講出來,那當然對;然後你處處的行持當然正確,那個才對呀。
140B08’51”
所以我們現在動不動說您要去弘法了,實際上呢一定要知道啊,你弘的是相似法欸,還是如理法欸?…。(啊)如果是相似法,你不弘啊它還沒壞啊,一弘你就完了完了,就完了…。啊這個是我們必定要知道的事情啊。
140B09’09”
【又能無錯住持修證之聖教,必依無錯了解教法啊(故)。故先知多法者,修時啊即應修彼法義,不可忘失…。】
所以告訴我們哪,你要想真正的住持這個聖教,這個聖教要靠什麼啊?要靠修證而得的,如理修證的,啊這一個啊要不要錯喔,一錯就不行喔。欸前面在卷十的時候告訴我們哪,修行的時候錯,錯了沒用的。啊我們也一直說蒸沙煮飯,你煮飯燒了半天,一鍋子沙擺在那裡,啊你把鍋子燒破了,飯也燒不出來。你說一定要沒有錯,是那麼這個時候呢,「必依啊無錯了解教法」。(啊)所以呀,先知道了以後,修的時候啊就把所了解的照著去做,不可以忘失。忘失了以後,你修些什麼啊?…,你修你自己嘛,啊修自己是---不是妄想就是昏沉,增長邪見。喔唷忽然想出一個什麼東西來,然後自己的。
140B10’23”
啊所以不要說深廣的地方,乃至於最起碼的,我們天台的《小止觀》哪,他就告訴我們哪,啊你一定要辨別邪正哪。有的時候走上邪路上面啦,你要了解啊,那時候一定要把什麼啊?這個不能忘失聖教哇。所以《十六觀經》上面也說啊如此觀者這是正觀哪,否則是啊錯啦。處處地方,那個聖教是我們修行必須要的依據,告訴你怎麼修也是它,修的時候驗證也是它,現在居然說不要了,請問?:修些什麼啊?…毛病都在這裡。啊說
140B11’01”
【若先未知亦勿(怯)退怯啊,當隨慧力而求多聞。】
啊知道了嘛,這樣去做。假定你還沒有知道的話也不必怕,怎麼辦呢?那要隨自己的力量啊說廣求。
140B11’19”
【復非聽聞此法,別修他法,即所修處而求聞思,故又不應唯修一法!(分),定應依止,初業菩薩所修圓滿道之次第。】
下面說明了,(啊)所以說我們真正聽聞是什麼啊?聽聞了道理以後,照著去修。這個在前面道前基礎已經講得非常清楚,道前基礎哪一部分呢?破除此中邪執,大家還記住吧。所以很多修行的人哪,有一種錯誤的執著,還以為對。所以呀,大師在這個地方特別的說明那個做錯了啊…。所以我們在這個地方啊可以呀重新思惟一下,了解的啊,只要啊再想一下;不了解的,切切記住回過頭去看。然後呢道前基礎是這樣,然後呢到下面一步一步上來,一直有很多錯誤的地方。特別到上士的時候,啊特別到上士的時候,第十卷的時候,又有一個非常詳細的辨別,我們一定要知道。
140B12’27”
(啊)所以呀我修的就是我所思的,思的就是所聽聞的,這個必然是。不是說啊你聽的是那個,講的是那個,修的是另外一套。啊不是說,哎呀現在我們哪要啊什麼聞思啊,大家啊相應哪---(他是相啊不)要信解啊行證啊相應啊,要並重啊。所以嘛在這個地方講說,講完了跑到佛堂裡面去拜佛,欸講完了把書本一闔,拜佛的拜了另外一套,就要叫作啊信解相應啊,不是的(ㄉㄧㄝ˙)啊。說我們為什麼要在這兒、坐在講堂裡去講,講完了去修?…,啊所以講的時候就告訴我們怎麼修,然後呢講完了啊,不能停在這裡,說這樣懂了,一定要跑到佛堂裡面去拜、去坐,那個時候就把剛才講的,這樣子才叫相應義呀,否則相什麼應啊?否則這炒雜燴呀,兩個兜在一塊兒,那兜在一塊兒沒用啊…,這樣。這個要清楚哇。
140B13’36”
啊兜在兩個兜在一塊兒的,冷水泡石頭;兩個相應的話,啊你米洗乾了放了水,擺在鍋子裡面燒,欸,到最後啊這個水跑到米裡面去了,然後呢經過那個火一烤的話,嗳這個飯就煮熟了,這個才叫相應啊。啊所以你的因是什麼啊?那因是米、水、火。哦果呢?飯。那個飯裡邊一定有米、一定有水,還有火的力量在裡邊,對不對?。哪裡說離開了這種東西,另外一樣東西呀?。所以我們現在修行也是一樣嘛,因地當中先在那兒講,講那個道理,然後照著去修,然後呢修得對。所以你成功果的時候啊靠什麼啊?前面講的、聽的,然後照著修的來啊。請問?天下的事情有一個例外嗎?,燒的飯是如此,做的衣服呢?也是如此。嗯先那個棉花紡成紗,紗織成布,布裁了穿在身上,請問這個布裡邊有沒有棉紗?有嘛,有沒有棉花?有嘛,有沒有人工?有嘛,這一些東西都在裡頭啊…,那這事沒有一個例外的。世間這麼淺近的,何況佛法呢。
140B14’42”
所以現在說,啊不了解的人不要,固然錯了;然後呢又聽見了,又說:「哎呀,我們兩樣都要。」結果變成功你是你,他是他,哦兩個兜在一塊兒,那這不相應嘛,這事我們哪再說一遍。啊所以那個時候啊,一定要啊依止什麼啊?「初業菩薩所修的圓滿道之次第」,這個才是正確的。這是我們初修行的人哪,要應該依止的圓滿道的次第。這個圓滿道的次第必定是什麼啊?質對、量正,然後呢還要啊次第無缺,這個三個次第,一點都不可以少,就是這樣。不是說叫我們一口氣做到它,但是因地當中要一點都不能錯,因為你有這個完全正確的因,才能夠感得圓滿無缺的果喔,這個是我們真正重要的喔。所以「如是二心初心難喏」,記住喔啊不怕佛果難求,就怕你下的初因弄錯。弄錯了,那的確,弄到驢年永遠沒希望。你初因弄對了,你只要把這個因積累上去的話,無有不得果者…。現在我們繼續下去,進一步,
140B16’08”
【若慧劣弱即令修彼,若慧廣大或初雖微劣,由修習故增廣之時,將此道次漸為增廣,能與一切清淨經論相屬(ㄓㄨˇ)而修啊,亦非定須別求多聞!。】
欸這裡說了,假定說我們現在條件哪比較差,啊「慧劣弱即令修彼」。喏換句話說,前面告訴我們這一個本論旳道次,就是從佛,文殊菩薩、彌勒菩薩兩位十地菩薩,輾轉到龍樹菩薩、無著菩薩,然後呢再就阿底峽尊者合併起來,這樣的這個圓滿道的這次第,你就從這樣上面走也就對了。啊說到這地方也順便提一下啊,這個一定要兩個合起來的,所以我們千萬哪不要啊自己打架,啊大小,性相,這個千萬不能分開的,一定要!配合,這個才是圓滿。
140B17’13”
假定你的智慧比較廣大,或者呢,下面這是我們用得上的喔,初初雖然比較差,因為修習啦慢慢的增廣,這個確是我們現在最用得上的。我們千萬不要說我們差,哦限在這裡。說我們是差,但是呢因為差所以修,修了就增廣,增廣來啊,從這個上面慢慢的、慢慢的一步一步上來呦。(啊)你能夠照著這個次第這樣做的話,欸!他也還是跟那個清淨的經論啊互相配合的…。所以這一種情況之下,的的確確啊可以不必另外再求多聞,為什麼?因為它的精要、綱要都在這裡。
140B17’56”
從這地方,才可以說「一經通啊,啊經經通」。的確的,它們凡是尤其是大乘經典,它必定是究竟這個內涵哪是包括圓滿的啊。可是問題是這樣,你這個大乘經典,憑自己的力量,是不是能夠把它的精要全部抉擇出來,這是個問題喔…。(啊)所以我自己常常自己拿自己來嘲笑,也可以說把我失敗的經驗告訴你們,欸我當初聽人家說,欸這個《法華經》圓滿,然後我去看。我看了半天,看不出它什麼圓滿在哪裡,他只是說:啊你也成佛,他也成佛,哦這個話這麼簡單法,所以我們自己的力量是看不出來的。結果我拿到天台智者大師手上,他講了一個「妙」字啊,講了三個月還沒講完,哎呀原來這個裡面還有這麼深廣的意義呦。假定你真的能夠這樣通了嘛,當然嘛。所以說這一個地方真正重要的,要有傳承,要有師承啊。我們千萬不要師心自用啊,這文字上面看懂了,覺得以為對啦,那錯啦…。(喔)所以他下面也特別的有一個啊說明喏:
140B19’07”
【故凡圓滿無錯教授,略亦能攝一切經咒大小諸乘道之宗要。若廣開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
這個是個重要的,所以凡是任何一個教法,它是沒有錯誤的啊。是啊所以根本因是正確的,而且是圓滿的,這兩樣東西完完全全的話,它雖然是一個簡略的這個綱要,卻是能夠把一切佛法,從小、大,性、相,顯、密,所有各式各樣的這一個道的綱宗,以及它樞要通通包括在裡頭。然後你把這個綱要推廣開去的時候哈,能夠跟一切的教法相應了,絕對不會錯的,哦這樣,這個有它的一個特質在。
140B20’07”
【未獲如斯教授之時,於少分修易生喜足,然於聖教全體修行宗要,是難獲定解啊。】
假定你在沒有得到這一個東西之前的話,那不對。啊所以這一個地方啊又把它狹起來,我們的的確確要求廣學一切好像啊比較困難,啊那不怕,這一個地方有這樣的一個完整的教授在,你得到了這個教授的話,它也能夠哇很深廣的包含了一切,就是這樣。可是呢處處地方說明囉,這個教授一定要有傳承的喔,那不是憑空想像,或者看看文字自己看得出來。
140B20’47”
當然你宿生有善根,那個可以,但是這個得到的也不圓滿喏,憑什麼說這個不圓滿?,我們還是從我們祖師這個典型的公案當中,我自己是個凡夫,完全不敢說,啊我說出來都是錯的,可是我的根據都是根據這個。阿底峽尊者,印度的,宗喀巴大師、哦龍樹菩薩,你看,那麼些個大祖師,世親菩薩等等,那都是絕頂聰明啊,他看了哪一個,啊一下就看懂了。他假定憑自己看看,看懂的話,他要不要哇上山下海到處去求哇?。現在我們這個時候啊,啊那飛機、汽車、輪船方便得不得了,那個時候完全靠著兩隻腳跑啊,印度地方熱成這個樣,啊啊他只要聽見那個地方善知識,去求,哈那沒有一個地方不求的。
140B21’46”
阿底峽尊者啊接近過這麼多的大善知識,性宗、相宗、顯教、密教、大乘、小乘、十八部,沒有一個,乃至於到後來到金洲大師。金洲哇,據說是現在的錫蘭,他是一個東印度孟加拉灣的,從那孟加拉灣要到錫蘭去的話,那不曉得要跑到多、多少路啊。為什麼啊?找了半天說兩個字:教授。喏,就是這佛傳下來的,這要那個時候才曉得這宗要。而且他不是得到了一個喔,所有的那一些沒有一個沒有教授的喔。欸,他還不此不以此為滿足,所以才能夠把這個圓滿喏。
140B22’29”
所以我剛才說,啊不是說……就算他那個過來人,他是個---啊開悟了。對不起,你從他的路上,走他那一條路摸上去,你摸進去,是,錯是不會錯的,但是圓滿,對不起,還在後頭。所以我們現在念佛也是如此,的的確確我們要記住,不要說:哎呀,代表了一切。這個代表的意義是什麼呢?,你呀現在不管它,你到了見到了佛,那自然而然後面的來啦,啊這一個的意思。如果你眼前要想得到這個圓滿的教授的話,那非要像這樣的啊,這樣的教授,那可以啦。否則的,憑我們自己說看看經,那開悟了.或者得到一心不亂了,把這個經驗告訴別人的話,是,你就你這一點來說,是容或不錯,可對圓滿的教授---那兩件事情,這我們應該清楚的啊…。
140B23’25”
(啊)所以他告訴我們哪,啊唉那我們沒有得到這個正確的教授的時候啊,「少分修」哎「便生喜足」。前面講精進的時候特別說明啊,得少為足、得少為足,我們這個毛病實在呀好嚴重啊。現在真正可惜的啊還不是得少為足嗳,你得到了少,沾沾自喜的話,常常走上面就走錯了;小的走錯只是在門外空轉,大的走錯不曉得錯到哪裡去了。啊那錯得好可怕,這種情況我們真正要了解的。像這種情況啊,嘶「於聖教全體的修行宗要啊,難獲定解」。因為你自己覺得對了,然後呢自己覺得沾沾自喜啊,那個時候哈,唉對真正的修行的全部的綱要哇,就你跟你呀你自己限掉了自己,「自譁(ㄏㄨㄚˊ)」莫甚於此。現在人家談起來,「哎,這個我懂;哎,那個我懂。」就是這樣…,就是犯了都是這個毛病。
140B24’32”
啊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多看那個古德的傳記,像那個宗喀巴大師,像印度的當年這種大師。哎啊那個像那(ㄋㄨㄛˊ)諾巴尊者,白教的,現在我們譬如說,哎常常人家說欸白教最好。實際上你看看白教的祖師看,他怎麼做的?,哪像我們現在這樣啊,那個那諾巴祖師,他是自己就是國王,從小絕頂聰明,在五印度,在世間學問沒有一個不通,然後跑到佛教裡邊,也是大小、性相、顯密沒有一點不通。他憑什麼啊?,他不是坐在那裡看懂的欸,啊又廣學一切。然後還碰見了最後碰見那個人以後,還告訴他:「哼,嘶你要講道理可以,真正修行還不對。」他一下還覺得不服氣,「嗯,對呀」喏、喏、喏,這個基、基本精神很明白擺在這地方的。所以現在你不管你學是哪一教、哪一派,你要如果真正想學!成就的話,我們即使不看佛,看祖師---那個每一個祖師,沒有例外的,都這個樣的喲…,哦這一點哪,我們先擺在心上面,那這就這就對了,這就好囉,啊這就好囉。
140B25’47”
所以就算我們現在的淨土,淨土為什麼把慧遠大師擺在初祖,它大有道理。在那個時候他也是獨步河朔的喔,他的老師,啊那的的確確啊,你們看看慧遠大師在、在那個時候,東晉時代,是那個地位,世間、出世間的學問,天下找不到第二個,他可沒有說:「哎呀,只要四個字就夠了」…,啊這個很明白啊,很清楚擺在這個地方啊。啊然後我們看禪宗,哦禪宗的達摩祖師初祖,你看看他在印度那個當年的情況喔,他也是這個樣啊,這不管是哪一個。(啊)所以我們現在說,不要說學佛,那看看學祖師,不管你哪一宗、哪一派,對呀要記著,這個是我們哪願處。記住欸不是說叫我現在一口氣要這樣,欸這個倒不是,啊我們必定要注意---因。你下第一個因,下對…。那麼下面又告訴我們啦,欸!,最後結論是
140B26’57”
【故應親近良師,】
這個就對了,啊你只要這一個真正的善知識啊靠對了,他一定會呀把這個圓滿的教授告訴你。第二個:
140B27’10”
【淨持尸羅,(數聞教授。)】
真正靠近了他了以後啊,(一)要照著這個規矩來喔。我們千萬不要把那個尸羅兩個字,看得太狹義喔。前面已經一再說過了,就是我們起心動念的行為等等哪,都是跟著凡夫走的啊…。你一定要哦曉得自己在凡夫,所以你一定要跟著他,以他的知見為知見,以他行持的方法為行持,這個才是尸羅的本質。尸羅---戒,絕對不是說,喔我這一件衣服該怎麼穿才如法,你這個不如法,絕對不在這個上頭喔,啊不在是我這個板打幾下,他講那個啊所謂是這個時間怎麼弄,不是喔。正知見,這是根本,啊然後呢根據這個啊,而從身口的行為喔,這每一個地方都說得清清楚楚喔,尤其是大乘教法。
140B28’08”
不要說大乘,就算小乘的教法當中,你看好了南傳的《清淨道論》,你仔細看看它喔,它一定是為正見為宗要的。這個正見說明什麼啊?不要說我覺得、我!想,你就錯到不曉得哪裡去了,啊是然後呢這個第一個,「見」一定不能拿「我」的,然後呢「行」一定不能拿「我」的;他告訴你怎麼辦,我就怎麼辦。所以親近了善知識以後,開始要接受他,這樣。(啊)所以那個時候,一方面呢聽聞這個教授如理行持,這樣,所以「騎在馬上找馬」啊就是這樣。啊聽聞了教授以後,照著這個次第去做。
140B28’50”
【每日四次修習所緣!,】
喔,這個正規的修法,它那個四次這樣的:早晨一大早起來,平常啊照著那個佛世的規定啊,早晨兩點鐘就起來,現在我們就算做不到嘛,三點鐘起來,然後呢第一座;第一座早晨完了以後呢,就早齋,早齋完了是第二座;午齋,第三座;然後呢晚上。這是每天是這樣的四座。至於「所緣」他並沒有特定,就是看你的層次的高下。那麼雖然沒有說特定的、特別的,可是內容大綱卻在下面,做些什麼啊?
140B29’30”
【至誠祈禱師長本尊。】
140B29’33”